舌尖上的南京 之 小馄饨
南京有很多特色的好吃的,小馄饨算是南京人比较老的回忆了,他们习惯称之为喝馄饨。在2006年,一曲南京话RAP《喝馄饨》红遍大街小巷,听到歌里唱着“啊要辣油啊”时,每个南京人都会心一笑。只是南京的小馄饨已经越来越稀少,再也喝不出老城南的味道了。
刚刚好,上班的地方在城南,中华门脚下。每天上班匆匆的49路把我带到中华门内,下了车就要往回走才能到单位。往回走要走过一座桥,桥底下就是安静流淌了几百年的秦淮河, 桥上有早点摊子,摆了一排,蒸饭、豆浆、糍粑、鸡蛋饼和茶糕。大家都是在冒着烟的摊位前排队,买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美味,就匆匆离开,还得赶车上班呢。我也这样吃过两天,后来,同事带我去吃小馄饨了。
馄饨店不在桥上,走下桥的左手边。一家小小的店,一对老夫妻,屋里三张长桌子,墙上钉着大菜单,主要是早点和午饭,面食为主。早上有各种皮肚面,面是手擀面,搭配着猪肝与小青菜,或是油渣和香肠,到了中午就有各种炒面了。菜单的右下角才提到馄饨:小馄饨3元 九鲜馄饨9元。简单的两行,可我从来没吃过九鲜馄饨,有点可惜。
我吃3元钱的馄饨是吃不饱的,得4元钱的馄饨,也就是16只。为了这口暖和的汤汤水水,我要六点五十就起床,才能安安心心的坐在早上微寒的板凳上喝馄饨。起初男老板还会问我:“啊要辣油啊?”几天之后,男女老板都记住我了:“不要香菜,多放辣油,爱吃虾米”我连话都不用说,到了店里点点头,老板就心领神会的给我下馄饨了。有时候馄饨卖的好,去的时间又充分,就坐在旁边,看女老板现场包馄饨。
女老板有五十多了的样子,胖胖的,带着黑框眼镜,利落的短发,包馄饨是熟练的很,笑眯眯的和我们这些等馄饨的食客说抱歉久等了的话,手上却不闲着。左手是一摞方方的馄饨皮,右手倒拿着一根方头筷子,前面是一小盆绞好的肉馅,筷子在馅儿里一挑,便粘上了些许的肉糜,随之将筷子在馄饨皮上一抹,将馅儿稳妥的停在了馄饨皮上,手一提,肉糜的黏性,让那张馄饨皮黏着筷子递到左手,左手恰到好处的将它一捏一握,四角的馄饨皮活灵活现的立体起来,在不锈钢的托盘里等着下水。男老板有时会催:啊包好啦,客人等的不烦哦?老板娘也笑咪咪的:“来咯来咯,马就好,你煮面带快点。”
水开了 锅盖掀开,水蒸气就翻滚着腾起来,坐的很靠近锅的我,眼镜上瞬间就白花花的一片,随即又变的湿润,小馄饨就在氤氲的蒸汽里一只只乖乖的跳进锅里,半分钟之后,每一只都乖乖的飘在水面,上下漂浮,被老板用大勺统统搬到了碗里。擀的很薄的馄饨皮,此刻在碗里显得略微的透明,红色辣油成了一个个小红点,装饰着小馄饨的世界,虾米茫然的在碗底沉淀和榨菜丁做着沉默又新鲜的好邻居。我总是要先喝一口汤,然后舀起一只馄饨,咂着嘴儿的快快的喝下肚,鲜味儿就在唇齿间留着香,陶制的勺子和碗叮叮当当的碰撞,我想起我妈以前说过多吃点,吃饱不想家。
南京还有一家柴火烧的小馄饨,是夜市,在珠江路附近的北门桥,晚上十点多的时候 老大爷就推着三轮车来摆摊,我不想一个人去吃,嗯。
刚刚好,上班的地方在城南,中华门脚下。每天上班匆匆的49路把我带到中华门内,下了车就要往回走才能到单位。往回走要走过一座桥,桥底下就是安静流淌了几百年的秦淮河, 桥上有早点摊子,摆了一排,蒸饭、豆浆、糍粑、鸡蛋饼和茶糕。大家都是在冒着烟的摊位前排队,买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美味,就匆匆离开,还得赶车上班呢。我也这样吃过两天,后来,同事带我去吃小馄饨了。
馄饨店不在桥上,走下桥的左手边。一家小小的店,一对老夫妻,屋里三张长桌子,墙上钉着大菜单,主要是早点和午饭,面食为主。早上有各种皮肚面,面是手擀面,搭配着猪肝与小青菜,或是油渣和香肠,到了中午就有各种炒面了。菜单的右下角才提到馄饨:小馄饨3元 九鲜馄饨9元。简单的两行,可我从来没吃过九鲜馄饨,有点可惜。
我吃3元钱的馄饨是吃不饱的,得4元钱的馄饨,也就是16只。为了这口暖和的汤汤水水,我要六点五十就起床,才能安安心心的坐在早上微寒的板凳上喝馄饨。起初男老板还会问我:“啊要辣油啊?”几天之后,男女老板都记住我了:“不要香菜,多放辣油,爱吃虾米”我连话都不用说,到了店里点点头,老板就心领神会的给我下馄饨了。有时候馄饨卖的好,去的时间又充分,就坐在旁边,看女老板现场包馄饨。
女老板有五十多了的样子,胖胖的,带着黑框眼镜,利落的短发,包馄饨是熟练的很,笑眯眯的和我们这些等馄饨的食客说抱歉久等了的话,手上却不闲着。左手是一摞方方的馄饨皮,右手倒拿着一根方头筷子,前面是一小盆绞好的肉馅,筷子在馅儿里一挑,便粘上了些许的肉糜,随之将筷子在馄饨皮上一抹,将馅儿稳妥的停在了馄饨皮上,手一提,肉糜的黏性,让那张馄饨皮黏着筷子递到左手,左手恰到好处的将它一捏一握,四角的馄饨皮活灵活现的立体起来,在不锈钢的托盘里等着下水。男老板有时会催:啊包好啦,客人等的不烦哦?老板娘也笑咪咪的:“来咯来咯,马就好,你煮面带快点。”
水开了 锅盖掀开,水蒸气就翻滚着腾起来,坐的很靠近锅的我,眼镜上瞬间就白花花的一片,随即又变的湿润,小馄饨就在氤氲的蒸汽里一只只乖乖的跳进锅里,半分钟之后,每一只都乖乖的飘在水面,上下漂浮,被老板用大勺统统搬到了碗里。擀的很薄的馄饨皮,此刻在碗里显得略微的透明,红色辣油成了一个个小红点,装饰着小馄饨的世界,虾米茫然的在碗底沉淀和榨菜丁做着沉默又新鲜的好邻居。我总是要先喝一口汤,然后舀起一只馄饨,咂着嘴儿的快快的喝下肚,鲜味儿就在唇齿间留着香,陶制的勺子和碗叮叮当当的碰撞,我想起我妈以前说过多吃点,吃饱不想家。
南京还有一家柴火烧的小馄饨,是夜市,在珠江路附近的北门桥,晚上十点多的时候 老大爷就推着三轮车来摆摊,我不想一个人去吃,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