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传文讲座
任传文讲座
任传文讲座
说自己的画有点像是当众脱了(笑声)。
看了同学们的画,从四个角度说一下体会:
第一,空间的问题。画风景写生第一要注意,我自己认为核心问题就是空间问题。看风景,一到大自然远远的山,特别大的空间,很大的画,但写生通常仅在一米之内。空间要相对准确,如果空间概念不准确,难以表达。远处的山,比能画的太大了。画面要分配出远近和大小关系。在哪个位置放置。99%的人不知道如何在画面上体现出远近,如鼻子尖和耳朵的关系。在画面结构上,讲究空间,才能立体。风景比较大,又比较远。大部分人画树,画不出来纵深的关系。对画面的整体空间性,要学会如何分配,如何经营。不是照抄,了解和理解后,才能。但,通常是不了解。堵得很利害。山,有很大的跨度。在画面上意识到空间,是很重要的。“一叶障木,难见泰山”。透视大家都知道,但一到运用,就比较难。
第二,语言的转换问题。我觉得跟老师学习的时候,不能学习表面的东西。从不同角度照镜子,照出来的是自己。要自己找到自己。这是学习的意义。语言是见修和顿悟。开始模仿可以,但要知道这是临时的拐棍。画家做得是视觉的工作,我们首先要锤炼自己的眼睛,你面对对象,对象就告诉你该怎么画,你的眼睛所看到的应该是一种方式和方法;你要自己看到自己的表现方法。艺术是表现,而不是再现。面对自然,你的艺术在哪儿呢?你发现了什么呢,从视觉上首先锤炼自己的眼镜,从自然看到和发现表达方法。画画有一个误区,喜欢什么就画什么,感动了就画。感动在哪儿呢,一个画家的激动,要在视觉上发现东西。可以从对象拿回来画家需要得东西。合适,合适自己的东西,才是你该去画的东西。不是你一定要画你自己喜欢的东西。你什么时候,用自己的缺点去画画,才是你的特点。学习别人的长处,对自己没有用;只有自己的东西,才能是自己的绘画语言。学习,不是学习别人的方法,如果把别人的思想的方法拿来,去那样想,很快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
第三,工具材料的问题。好多人不讲究,拿到什么都能画呗。油画,油彩,可以画很厚,也可以画得很流淌,因人而已。注意工具材料的运用,恰恰是要符合自己的要求。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习惯,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呢?要尊重材料(言下之意不能浪费)。
第四,说说色彩色调。色调的问题,色调很重要,代表着一种情绪。别人总说,我的画里,总有说不出来的情绪。我在意的色彩确实能传达我的某种情绪,才能满足自己心理得要求。我相信大家都会有色调的要求。如果照着自然去抄,如绿色,蓝天,要是画上去该怎么样?如何要意境要感觉呢?我的要求是一种平和,和美的一种境界。不喜欢像文革那样激烈。我是这样一种要求,每个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境界的要求我是通过色调来传达的。通过眼睛感受到的,不是编的。在画得过程中,不容易控制好最初的感受和脉络。很容易照抄,很容易跟着自然走。其实这是一个通病,一会儿照着画,一会儿不照着画画。写生,其实是找一个借口,来传达自己系统之内的一个需要,写生其实是创作的一个源头。色调可以把握,定完调子,再去画。
学习很重要,方式方法更重要。我经常举例子,就是说,学画画就像拜佛,其实佛不在庙里,在我们心里。到班上学,如同进入寺庙,更容易引向佛。从某个老师那里拿来现成的,简单学老师的东西,就没有意义。
找到自己,既是偶然,也是必然。画什么和怎么画,懂得了就找到自己了。
一个人的精神趋向不会轻易改变,在绘画的面貌上我会保持原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么。
语言就是你在自然之中发现了你自己的表达方式。只有你发现了自然的时候,才有资格说。
不在于画什么,而在于把你的情怀表达出来。
画,所承载的就是你的灵魂。
凡是抽象的绘画,都来源于具象;凡是具象的绘画,都来源于抽象。
王克举:学习,不是学习方式,而是学习方法,学习思想的方法
任传文讲座
![]() |
说自己的画有点像是当众脱了(笑声)。
看了同学们的画,从四个角度说一下体会:
第一,空间的问题。画风景写生第一要注意,我自己认为核心问题就是空间问题。看风景,一到大自然远远的山,特别大的空间,很大的画,但写生通常仅在一米之内。空间要相对准确,如果空间概念不准确,难以表达。远处的山,比能画的太大了。画面要分配出远近和大小关系。在哪个位置放置。99%的人不知道如何在画面上体现出远近,如鼻子尖和耳朵的关系。在画面结构上,讲究空间,才能立体。风景比较大,又比较远。大部分人画树,画不出来纵深的关系。对画面的整体空间性,要学会如何分配,如何经营。不是照抄,了解和理解后,才能。但,通常是不了解。堵得很利害。山,有很大的跨度。在画面上意识到空间,是很重要的。“一叶障木,难见泰山”。透视大家都知道,但一到运用,就比较难。
第二,语言的转换问题。我觉得跟老师学习的时候,不能学习表面的东西。从不同角度照镜子,照出来的是自己。要自己找到自己。这是学习的意义。语言是见修和顿悟。开始模仿可以,但要知道这是临时的拐棍。画家做得是视觉的工作,我们首先要锤炼自己的眼睛,你面对对象,对象就告诉你该怎么画,你的眼睛所看到的应该是一种方式和方法;你要自己看到自己的表现方法。艺术是表现,而不是再现。面对自然,你的艺术在哪儿呢?你发现了什么呢,从视觉上首先锤炼自己的眼镜,从自然看到和发现表达方法。画画有一个误区,喜欢什么就画什么,感动了就画。感动在哪儿呢,一个画家的激动,要在视觉上发现东西。可以从对象拿回来画家需要得东西。合适,合适自己的东西,才是你该去画的东西。不是你一定要画你自己喜欢的东西。你什么时候,用自己的缺点去画画,才是你的特点。学习别人的长处,对自己没有用;只有自己的东西,才能是自己的绘画语言。学习,不是学习别人的方法,如果把别人的思想的方法拿来,去那样想,很快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
第三,工具材料的问题。好多人不讲究,拿到什么都能画呗。油画,油彩,可以画很厚,也可以画得很流淌,因人而已。注意工具材料的运用,恰恰是要符合自己的要求。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习惯,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呢?要尊重材料(言下之意不能浪费)。
第四,说说色彩色调。色调的问题,色调很重要,代表着一种情绪。别人总说,我的画里,总有说不出来的情绪。我在意的色彩确实能传达我的某种情绪,才能满足自己心理得要求。我相信大家都会有色调的要求。如果照着自然去抄,如绿色,蓝天,要是画上去该怎么样?如何要意境要感觉呢?我的要求是一种平和,和美的一种境界。不喜欢像文革那样激烈。我是这样一种要求,每个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境界的要求我是通过色调来传达的。通过眼睛感受到的,不是编的。在画得过程中,不容易控制好最初的感受和脉络。很容易照抄,很容易跟着自然走。其实这是一个通病,一会儿照着画,一会儿不照着画画。写生,其实是找一个借口,来传达自己系统之内的一个需要,写生其实是创作的一个源头。色调可以把握,定完调子,再去画。
学习很重要,方式方法更重要。我经常举例子,就是说,学画画就像拜佛,其实佛不在庙里,在我们心里。到班上学,如同进入寺庙,更容易引向佛。从某个老师那里拿来现成的,简单学老师的东西,就没有意义。
找到自己,既是偶然,也是必然。画什么和怎么画,懂得了就找到自己了。
一个人的精神趋向不会轻易改变,在绘画的面貌上我会保持原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么。
语言就是你在自然之中发现了你自己的表达方式。只有你发现了自然的时候,才有资格说。
不在于画什么,而在于把你的情怀表达出来。
画,所承载的就是你的灵魂。
凡是抽象的绘画,都来源于具象;凡是具象的绘画,都来源于抽象。
王克举:学习,不是学习方式,而是学习方法,学习思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