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梦 我的忏悔)第一章
第一章
1
我1980年出生在河北省保定市番禾县一个叫西河村的小村子里。那时候,还很穷。我们村又是周围最穷的一个村,别的村都通电了,我们村还没见过电线。最终,电线挂上了,基本上一个月不来一次电。
我爷爷是地主恶霸的儿子。在他母亲未去世时,他父亲就领回了一个二婆,名义上是伺候女主人。结果,硬生生把我爷爷带病的母亲气死了。当时,我爷爷10岁。
爷爷的祖父是正当商人,在天津一带做买卖做得神乎其神。可是,他身体很快就不行了。他把三个儿子叫到身边,叮嘱一定要好好做人,千万别成为大恶人。他咽气之后,三兄弟把天津的买卖一瓜分,都回到本地当乡绅去了。
大儿子的事迹,我根本没听说过。
这三个儿子,名气最大的,是老二,他是我爷爷的父亲。他名字叫邵凤祥。那个时候,有身份的人,都讲究留“背头”,就是将所有的头发,打上发油,梳到后脑勺。我爷爷的父亲,也是这种发型。他外号叫“南霸天”,名赫一时。
即便是现在,我们四周的村子,一提起“南霸天”,个个都知道传说中的模样:大背头,铜钱袍,手里拿两个大铁球。年纪大的人,都亲眼见过他。不过,人们既恨他,又怕他。他具体做过的恶事,没多少人向我说起。我外婆告诉我:当年的邵凤祥是响当当的人物;并且,他干的事,全不是好事。
爷爷的叔叔,叫邵凤德。他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但他是个好人。他先去外国流了洋,然后回国当了西安市市长。家里人说西安市,我不知道地点准确不准确,但他确实是一名市长。他只做错了一件事:娶了两个媳妇。闹造反时,他从西安市市长,直接被打回了老家,天天接受批斗。他在出国之前,是我们地区有名的神算手,我们村第一批能记帐、打珠算的人,都师出他手;
我爷爷也是跟他学的算帐。他非常聪明,当所有的犯人都愤怒不堪时,他从不发怒。他总是说:“政府是正确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我一定好好服从,好好改造。”
批斗是这么一个过程:台上站着干部,台下围着村民,民兵把守现场。只听上面一声令下:“把历史反革命分子张振全带上来!”下面的民兵,连搧带踹,连推带骂,将一个五花大绑的犯人,从大老远的地方,打到台上去。人群鸦雀无声,一个个伸直脖子,瞪大眼睛,担惊受怕地看着犯人挨打。犯人被押到台上时,已被打得没了生气,垂头丧脑地站在台上打哆嗦。领导大喝一声:“撅着!”犯人麻木地弯下了腰。几个民兵将一大筐土挂在他脖子上,“站稳了!”,民兵还会嚷两句:“老实点!”
领导讲一个钟头话,犯人脖子上就吊着筐土撅一个钟头;领导要是讲一上午,犯人就得挺一上午。这期间,某个犯人要是趴下或晕倒了,立刻会被一桶凉水泼醒,还得再挨一顿揍,土还照背不误。
台下的人群全是犯人的乡亲,里面还有犯人的亲属、邻居、朋友和同学,关系和犯人近一点的,都觉得既难过,又丢人。
当时的批斗可谓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偷了一头猪,就让这人背着猪,满世界游行一天。二百来斤的猪压在身上,群众们的脏话骂在身上,都不算什么,最主要是把亲人们的脸丢光了。
我爷爷的叔叔邵凤德全免了这一切。干部和民兵都喜欢他,说:“凤德交待得好,让凤德交待,别让他背土了。”即便待遇好点儿,造反结束之前,他还是被斗死了。
2
大背景就是这样。
邵凤祥继承的财产,是不是比别的兄弟多,没人知道;但他确实是三兄弟中最有钱的。把人们的只言片语综合到一块,估计是:任何伤天害理的买卖他都做过。
他明摆着领回家的女人有两个。二婆回不来不久,原配夫人就在愤怒和绝望中咽气了。当然,她身体本来就不好。后来,有人来抄家了。
邵凤祥的身份是地主,名声也不好,当兵的把家里掀了个底儿朝天,每个角落都搜遍了;最后,竟然没搜出什么什钱的东西来。原来,他一直在抽大烟。他父亲留给他那么多钱,他自己又能折腾,硬是把钱全抽没了;钱抽没了,抄家的也来了。就这样,他竟然没有被批斗。老人们说:“没了大烟,他就不抽了,也没像现在吸毒的人这么难受,没了就不抽了。”
邵凤祥死了,二婆也不见了,儿子邵三尧成了孤儿。
这下,他惨了。从地主到穷人,再从穷人到孤儿;接着,他吃不上饭了。哪家亲戚也不愿意要他,最后没了办法,有两家亲戚开了会,双方说定:孩子一边住三个月,轮着养。
两家亲戚一个穷,一个富。在富亲戚这边的三个月,天天吃酱牛肉,小孩子又不爱喝水,吃得头发焦黄,像营养不良似的。三个月一过,又跑到穷的这边住,天天喝玉米面粥,又把头发喝油光了。
这种日子持续了好几年,邵三尧才回到家里种地为生。他继承了家族的智力,并且在他父亲死之前,一直在读书,珠算打得非常好。地还没种稳当,城里的百货大楼就招聘会算帐的人,邵三尧就去了。他的珠算技术让百货大楼的人瞠目结舌;第二天,他就成了公家的人。很快,他就娶了媳妇,叫郑玉雪。
郑玉雪非常漂亮,那张脸像一张经典好莱坞女明星的脸,轮廓非常分明;双眼皮,高鼻梁,扁而宽的嘴唇;身材偏瘦。不过,漂亮的女人都是自私的,自私的女人多少会给丈夫带来影响。
3
邵三尧和郑玉雪生了多个子女;其中,女儿全死了,只剩下四个儿子。大儿子邵志家,1948年出生;二儿子邵志强,1953年出生;三儿子邵志恒,1958年出生;四儿子邵志刚,1968年出生。
三个儿子相继出生,邵三尧每月有八块钱工资,家里按人头分点地,日子比一般人家过得稍微强一点。跟其他人家不一样,他的三个儿子都上学。老头子宁可缺点别的,也不缺孩子上学。当时,这是了不起的想法。
很快,60年到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大饥荒。和所有人家一样,家里总是不够吃,顿顿玉米面稀粥,天天吃不饱。到后来,越来越没吃的了,以至于人们上树扒拉树叶吃。老香椿叶、榆树叶、玉米棒子芯、花生皮等等,凡是无毒又能勉强下咽的东西,全都弄回家,混上玉米面蒸。这些东西,吃下去,拉不出屎来。
邵三尧家也是这么过的日子。孩子们都小,只有志家年纪大点儿,能上到树上去。当娘的,必须每次留点稠一些的东西,给志家吃。其他孩子干瞪眼,当娘的发话了:“不让他吃点,下顿连这都吃不上!”
年轻的女人,都想尽办法去外边偷东西。在晚上,黑灯瞎火的,三两个一伙,无论长熟的还是没长熟的,都想尽办法偷回家。在那个时期,能偷也是一个本事;年老体弱的,偷不了东西,只能眼看着孩子饿死。郑玉雪身体也挺结实。晚上,她总和一个叫李秋果的女人搭伙去偷。
所有孩子,都乖乖地坐在墙根底下,连站起来玩儿的心思都没了。一个个垂头丧气,目光呆滞,单等着家里叫:“某某某,回来吃饭。”
这一切,均发生在60-63年之间;在保定一带,饥荒闹得很是厉害。据说,当时国家还要还账,人们的日子苦不堪言。弱一些的人活活饿死,强一些的人连性生活都取消了。一个老人家说:“当时讲究‘四断’:妇女断经,孩子断奶,家庭断烟,还有一个断什么,记不清了。”大批人饿死了,出生率几乎为零。
在这样的情况下,邵三尧一家勉强活了下来。毕竟,他有一个十几岁的儿子。当时,家里多一个儿子,有很大的不同。
据说,当时的铁饭碗也不硬了,工厂里的正式工人,一月只有十几斤粮,压根儿吃不饱。例如:和郑玉雪一起偷东西的李秋果,也找了一个正式工人,叫马六仁,他是邢台拖拉机厂的一个技术工人。大饥荒期间,马六仁回家探亲,一看家里吃得比厂里饱,死活也不回去了。李秋果死命不干,说:“东西都是偷回来的,你吃了,孩子可就吃不上了。”她硬把丈夫轰回了邢台。
4
熬过了这三四年,日子好些了,起码没有人再饿死了。
日子到了1968年,郑玉雪又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邵志刚。本来,在那个年代,这算不了什么。可大儿子邵志家已经20岁了,二儿子邵志强也15岁了。两兄弟觉得这事太丢人,上炕闹腾,直到老太太答应把小儿子送人,两兄弟才止住。要孩子的人都到家抱孩子了,老太太又死活不肯了,说:“没有志刚,我也不活了。”孩子最终也没打发出去。
孩子风波过去了,志家的婚事也一天天提上日程了,志家找了一个西丈村的姑娘。这姑娘在村里算得上美人,周围几个村里,都挺受欢迎,追求她的人挺多;可这姑娘偏偏看上了志家。当然,志家也确实是个人物。
当时流行所谓的造反派,志家就是当地有名的“邵瞎子”。十几岁时,他就近视了,戴上了一幅眼镜。这在村里简直就是个趣事儿,那时乡下几乎没人戴眼镜,更别说小孩子。邵瞎子极能折腾,在当地一带名气很大。有几次,反对派集中火力,差一点就要了他的命,可他最终还是逃脱了。其中一次,几个人快要把他追上了,他钻到了本村翠霞家里,翠霞赶紧把他藏到大灶台里,他才没被找到,那次是千钧一发。
志家还拉一手好二胡。当时,每个村里都有一群唱戏的,志家也跟着戏班拉二胡。他每天在院子里拉,吵得四邻八家意见非常大,最后,他娘拿着鞋底子把他追到地窖里练去了。每天晚上,悠悠的琴声便从地窖里轻轻飘出来,他拉得越来越好。
还有,尽管戴着眼镜,志家依然非常漂亮。一米八五的个头,大宽肩膀,修长身材,典型的美男子。西丈村的姑娘被志家迷得神魂颠倒,三天两头跑去他家里帮忙干活。很快,两人订婚了。
就当美女憧憬幸福时,命运来安排一些事了。
志家娘看中了一个南市庄村的姑娘。本来,西丈村离西河村很近,南市庄村很远。不知道是谁千里迢迢地把这个叫钱梅的姑娘介绍给了志家娘。钱梅有一个本事:她会纳鞋底儿。她给志家兄弟几个,每人纳了两双步鞋。都是实打实的材料,实打实的做工。那个年代,一双步鞋能穿好几年。志家娘立刻改了主意,硬逼着志家和西丈村的姑娘一刀两断。
可是志家不喜欢钱梅,不就会纳双鞋底吗?谁稀罕你的破鞋!滚蛋!可钱梅就是赖着不走,有婆婆撑腰,她住下了。钱梅天天帮着志家娘干活,志家娘很是高兴。
到后来,娘儿俩闹得全村都知道这事了,村民们天天谈论这事的进展。到最后,志家一口气跑到钱梅家里,对着钱梅娘一顿咆哮:“你家女儿就嫁不出去了?赖着我不走了?破鞋找不着婆家了?”钱梅娘本来不弱,可一句话也回不了。姑娘跑到人家住,本来就丢人;“女婿”又来自家折腾,厉害女人也没了动静。丢死人了!乡亲们正扒着墙头往里望呢!
志家虽然骂痛快了,可钱梅并没走。回到家里,志家娘正对着两个兄弟夸姑娘干活好。弟弟一看哥哥回来了,对娘的话儿也不敢搭腔,缩着脑袋出去玩了。一阵沉默之后,志家下地窖拉二胡去了。
志家的爹邵三尧,已经当了很多年会计,对这件事始终没表个态,他只想过圣贤日子。
别管事情怎么乱,最终都得解决,必然有一个办法了却某件难事。在亲娘以死相逼的情况下,志家妥协了。他抛弃了西丈村的姑娘,娶了钱梅。
一年之后,西丈村的那个姑娘疯了。直到今天,西河村的村民都能记起这件事,但谁也记不起那个姑娘的名字,只知道,她也有兄弟姐妹,他们都是受害人。
5
志家是个聪明、有主意、有风度的人;他不想要钱梅,是因为他爱的是另一个女人。钱梅的想法,大概是那时候大多数女人的想法:一旦和哪个男人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永远能得到丈夫。志家的死活不愿意,让不了解情况的人以为,钱梅一定非常丑。事实上,钱梅比西丈村的美人还好看。
钱梅身高一米六五,一头天生的卷发,双眼皮,大眼睛,圆乎乎的高鼻梁,小而厚的红唇。身体的线条也极为出众:高挺的胸脯,束起的小腰,翘起的臀部。无论从欧洲人的标准,还是从亚洲人的标准,她都是绝世美女。
所有人都兴高采烈地准备婚事,只有志家垂头丧气。西丈村的爱人在干什么呢?谁在帮她擦眼泪?她一定痛不欲生,茶饭不思。为什么要把相爱的人,硬生生地拆开?自己有多痛苦,可爱人比自己痛苦一万倍!我抛弃了她!我一点办法也没有。我,我,我……
要说准备婚事,也没什么可准备的。70年那档儿,什么也没有,既没钱,也没有什么食品;只要掺点白面,什么都是好的。玉米面混上白面,蒸大镘头;榆树皮、楞子面混上白面,做面条。一分钱一包的烟,弄几十条;镇上酒厂的散白酒,弄一塑料壶,掺上水;连瓜子都没有。
志家家里和别人家一样,三间砖包坯的正房,饭在院子里做,连配房都没有。平时,爹娘和志刚睡东头,三兄弟睡西头,中间屋里存点乱七八糟的东西。三间屋子,象征性地用一块布隔开,这边放屁,那边能听得清清楚楚。
志家这一成家,住宿就成了问题。首先,志家两口子要占一间屋子,爹娘要占一间屋子,这是无法改变的。中间屋子一大堆东西,没处可搬,就算能搬走,也不能搬。中间屋子睡上两个大小伙子,绝对不行:影响新人行房。老头儿老太太也不傻,谁新婚和爱人在一起不是频繁行房?这是必须要保证的乐趣。
最终,志家爹拿了主意:先在院子里搭个窝棚,志强和志恒先凑合着睡,过了新婚期再说。
找了点木头和玉米杆子,窝棚搭好了。北方结婚,喜欢在冬天,最好是腊月,那样,可以和过年凑近点儿,省钱。志强和志恒一搬进去窝棚就知道厉害了,那时候的冬天比现在要冷的多。当晚,他俩打着哆嗦钻进了被窝,一进去,就不敢动了;但是,还是冷得受不了。最后,两兄弟想了一个主意:钻一个被窝,两张被子盖一起。这招还真灵!尽管还是冷,但没那么厉害了;不过,要是谁去撒尿,另一个也要挨冻。可这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兄弟俩琢磨:过了年,天一暖,日子就好过了。
别管怎么着,志家成了家。开始,他没什么高兴劲儿,婚后一个礼拜,他慢慢地也能勉强和客人们开玩笑了。渐渐地,时间让志家恢复了。西丈村的爱人也只能在脑子里忽闪忽闪了。
西丈村的爱人,已经几个月没吃几口东西了;西丈村的爱人家里,人们心里在流血。
6
新年过后三个月,为了讨生计,志家随村里人去了内蒙古挣钱;每个村里,都有几个工头之类的人物。钱梅留在家里种地,操持家务;她已经怀孕了。
志强已经十六岁了,刚刚不念书。他和哥哥一样,成绩不错,因为是地主的后代,政府不让念。他在家里帮着干活,虽然已经长成大人模样,可毕竟还小,他爹暂时不想让他出门务工。
志强长得没志家高大,只有一米七五,也不是哥哥那种男子汉式的人物。他的脸红里透白,也类似于欧洲人:方形脸,高鼻梁,瘦高个。他也是个漂亮的人,人们称呼他“大姑娘”。
慢慢地,志强爹发现志强不是出去闯荡的那类人。就拿肥皂来说:村里人都拿肥皂当宝贝,平时洗脸洗脚,都是用水抹抹就行;干活穿的衣服,沾上点泥当肥皂洗洗。只有在出门办事或相亲什么的,才舍得用肥皂。而志强的鞋底子,都是用肥皂洗过的。志强的鞋底子太出名了,村里妇女问他:“为什么你的鞋底总是那么白?”志强回答:“打上肥皂,用刷子反复刷。”其实,这件事是村里人的笑料。
通过鞋底子这件事,你也就明白其他事志强是怎么干的了。淘粪,他嫌臭;下地,他嫌土多。在村里过日子,还有什么重要的活儿让他干?他最喜欢干的活儿,就是洗衣服和做饭;志强的衣服洗的那么白,菜里放的油是那么多。
志强爹很生气,怎么就生出这么一个儿子?你以为你生在县长家里?你要有志家一半,我也就放心了。
除了干活不行,志强办事还没主见,大事小事他都拿不定主意。别管什么事,你就按自己的想法干吧!可他总是同时有好几个主意,他什么事也干不好。
最初,他爹总是教他:什么事这么干,什么事那么干,什么事该考虑一下,什么事又该当机立断。渐渐地,他爹也没了耐心。这是个不成气的孩子,咱当爹的教不了!
志强爹开始骂志强,可儿媳妇在眼皮子底下,当公公的不能失礼;老伴儿又在那护着,志强爹对志强失望了。
年底下,钱梅生了一个儿子,起名邵光林。没过几天,志家回来了;志家是传统的男子汉,他很高兴自己有了一个儿子。他确实是个男子汉,外面干活是非常辛苦的,吃的是烂菜叶、玉米面饼子,干的是最重的活儿;但志家一个字儿也没向家里人提。
志家还带回了二百块钱,除了给钱梅买了点营养品,他爹把钱全收下了;钱梅一边给孩子喂奶,一边思量这事儿。
晚上,钱梅偷偷地和志家谈这事儿。“你为啥把钱全给了你爹?”本来,志家挺高兴,可一听至媳妇在利益上对家人有意见,他忍不生气了。“放在谁身上都一样,一家人过日子,不能这么计较,家里肯定也需要钱。”钱梅一听丈夫的口气就明白了:志家是典型的长子,牺牲自己,喂饱全家;并且,女人在这个家里,没有拿主意的份儿。但钱怎么能一分不剩地给了别人呢?虽然怕志家生气,但钱梅还是忍不住说了一句:“咱们怎么也得留着几十块呀?”本来,钱梅说第一句的时候,志家就认为她不该再说了,想不到,她还没完了,志家几乎嚷了起来:“又没分家,你这个老娘们怎么这么算计?”钱梅没声音了,丈夫辛辛苦苦挣了一年的钱,一分不剩地攥在公公手里,自己这个小家什么都没有。可是,这种话题,志家连提也不愿意提。一句话说不完,他就会急眼。钱梅既生气,又无奈。这样下去,志家再能干,自己也过不上好日子。夫妻俩各生着闷气,睡了觉。
东边屋里,老头儿老太太可高兴死了。志刚穿着开裆裤,坐在炕上,也不闹。老太太本来不会数钱,她一个字也不认识。但她还是拿着那二百来块钱,反复地摆弄着。一张大团结,二张,三张……全是十块钱一张的。天啊,这么厚一摞儿。老头儿在旁边,边听收音机,边看老伴数钱。当然,他知道她不会数;但他并不揭穿她,他也实在太高兴了。有收获了,养儿子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这个吗?过几年,三个儿子都出去干活儿,每年不得剩下六七百?老头儿我,以后要享福了。并且,家里很快就会成为村里最富的人家,让那些村民傻帽儿们嫉妒去吧!
窝棚里,志强和志恒也很高兴。晚饭吃的真不赖,油挺多,要天天这么吃就好了。哥哥挣回这么一大笔钱,爹肯定会再盖一间房子给咱俩住,以后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今年这个年,过的是又高兴又热闹,全家人整天笑得合不拢嘴;当然,钱梅是装出来的。她怎么看,公公婆婆怎么不顺眼。你们凭什么把我的钱全装进腰包里?就算志家都给你们,你们也得偷着给回我一点!可是,老两口始终没给回她一分钱。年底的饭,吃的都不赖,但是,钱梅一点儿也吃不香,晚上和丈夫行房的时候,她都在思想斗争:开了春,志家还要出去,年底挣回的钱,还会进入公公婆婆手里;自己要像守寡一样,辛辛苦苦操劳一年,最终,一分钱也得不到……
刚过了年,天气还不太暖,地里也不用料理,全村的人都在歇着。老头儿已调到贸易货栈当会计了,他已经开了班。回到家里,他经常偷偷溜到志家身边,小声地问:“志家,你们这队人马,什么时候出发?”志家本来是大孝子,可听了这话还是不舒服,当爹的怎么能这样?但他什么也没表露出来,恭恭敬敬地说:“明天我再去问问,应该快了。”
因为爹天天催,志家有点闹气,但他只向钱梅发脾气。钱梅心里非常委屈:钱你给了你爹,气倒出给了我。但她惹不起志家;并且,这个男人是她从别人手里硬抢过来的,自己认自己的命吧。
7
志家的队伍终于要出发了,他爹特意请了一天假,全家人一起吃饭。吃着饭,志强对哥哥说:“今年,我跟你出去吧;我在家呆腻了。”志家看了看弟弟:小红脸,细胳膊。回答:“你还是在家守着娘吧,外边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好。”他不想弟弟出去受罪,自己有义务保护他。志强还坚持:“让我去吧,我都十七了。”志家还没回答,他爹发话了:“让他闯闯吧,不受点罪,干不出事儿来。”不管任何事,志家都不愿意和爹争吵;他虽然不愿意弟弟出去受罪,但只能说:“那就一块去吧。”
钱梅始终没吱声,本来看着公公就不顺眼;现在,听着公公嘴里咯吱咯吱嚼着菜说话,她心里更厌恶了。突然,志刚打碎了一个碗,钱梅的眼顿时瞪圆了;志刚被吓傻了,一家人都愣了。志家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虽然妻子每天都和家人说说笑笑,可志家知道:妻子并不快乐。志家看了钱梅一眼,但什么也没说;一家人很快以说笑起来。
志家带着志强走了;公公天天去上班,婆婆不爱干活儿,志恒才12岁,钱梅日子不好过了。早上,她要做饭,下地挣工分;中午回来,还要做饭、喂猪;睡一小会儿,还要下地;这期间,还要给孩子喂奶。
晚上,钱梅委屈地想哭。有你们这么欺负人的吗?老太太不才四十几岁吗?村里面,谁40岁就退休?她脾气变坏了,对公公婆婆和小叔子,经常带出脸色来;她本来就是厉害女人。
志强出去了两个礼拜,就跑回来了,他受不了。回到村里,他一遍一遍地向村民们描述:“一百多斤的东西,一扛就是一天;天亮了就开始,到天黑才结束;每天去菜市场捡烂菜叶儿,回来大锅煮,顿顿玉米面饼子。”
听了志强的描述,钱梅打了个哆嗦:志家可别死在外地!她开始后悔和志家闹气了。本来就回来这么几个月,自己还为钱的事儿让他生气;现在想想:自己这点苦算什么?
志强的半途而废,并没让他爹火冒三丈:就知道他干不了!爱怎么着怎么着吧,怎么也是这样了,还有志恒呢!志恒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但早晚也得去干黑包工;家里所有人都成分高,没资格深造。得赶紧给志强娶个媳妇,让他媳妇教育他吧。
志强在家帮不上大忙,但多少还是有用,钱梅日子稍微好过了;不过,心里的担心,比身体的受累还让人难受。志家千万别出什么事!赶紧分家各自过吧,明年别出去了,守着我在家种地,也比这样强。
到年底,志家回来了,身上还穿着一身新衣裳。钱梅一看见他,眼泪就流出来了;你总算没死在外头!挣来的钱,像去年一样,进了公公婆婆的腰包;但钱梅对这事儿已不怎么在意了:自己的志家没出事,比什么都重要。
志强见了哥哥,有些害臊;两人都是一母所生,自己真是没出息!但志家一点看不起弟弟的意思都没有,他爱自己的弟弟,他爱全家人。
和丈夫一起,钱梅格外珍惜每天的快乐;但她还是偷偷地提醒志家:“明年别出去了,这么个干法,会把你累死!”
“要是全家人突然死光了,就剩下咱俩了,我肯定不出去了;我简直在像牲口一样过日子。”
“要不,咱们和爹娘分家吧,各过各的。”
要在去年,志家听到这话,一定会很生气;可今年,他一点也不生气,他知道妻子是心疼自己。他轻声说:
“说不出口。无论是跟我爹娘,还是兄弟,我都使不出来。”
钱梅明白:无论如何,志家都会顺从他爹的意愿;而公公一定还会让他出去做苦力;她难过得说不出话来。志家明白这一切,劝她:
“你放心吧。在外边生了病,可以支点工钱先看病;再说,要太累了,我也可以请两天假。”
“可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儿?”
“你再忍耐忍耐,志强马上就要娶媳妇了,我爹不可能死啃我一个人,我娘也不愿意让我再出去受罪了。”
钱梅有点儿绝望:等过了年,志家必然出去做苦力,这是无法更改的。在这个大家庭里,自己是多么无能为力!
8
年过得和去年一样,但钱梅不像去年那样不顺气了;老太太也没去年那么高兴了:儿子是在外面受罪!
过了年,老太太央求老伴儿:
“别让志家出去了,他会累死在外边!”
“志强马上得娶媳妇,你说怎么办?”
老太太没吭声。
天一暖,志家就走了。留下老娘唉声叹气,媳妇独自落泪;志强也挺羞愧。
老头儿天天琢磨:给志强娶媳妇,怎么少花点儿钱?自己这三间屋,肯定是盛不下了;再盖房,即使不围墙,也得用几百块钱的砖;再请村里人吃饭,又得几十块。可不盖房,怎么娶媳妇?志强的名声已经出去了,他不是干活的人;再没几间房,绝对没人要。他要有志家那两下子就好了,全村人都会抢。
老头儿挣的钱,基本上都养家糊口了,手里就有志家的钱;用志家的钱给志强盖房子吗?不行,志家也是儿子,不能这么干!可自己实在没钱!还是写封信给志家吧,让他自己拿注意;反正结果都是一样,当爹的必须让你亲自说怎么办。
跟预期的一样,志家回信说:“我挣的钱,就是用来给志强娶媳妇用的。”好小子!哎---当爹的心里还是难受,志强怎么这么不争气?
最终,老头儿买了三百块钱砖,在村里人的帮助下,盖了几间新房。新房就在老房子南边,志强自己用泥,糊着麦秆围了一圈儿墙。围墙不能再让人家帮忙了,一个人就能干这活儿;老头儿硬骂着志强把这工作干了。
房子有了,提亲的也来了。最终,志强看中了同村一个女子,叫二妮儿。二妮儿身高一米七,样子在村里数一数二,发育的也非常好。志强一大家子,无论老少,娶的媳妇都非常漂亮。
娶媳妇花的钱,并没有超出预算,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有了新房子,志强也算是和爹娘分了家;志强总算是打发出去了,老头儿长舒了一口气。可有一件事,他挺上火:志恒还在窝棚里,志强不让志恒搬过去。志恒也挺生气,但他没话说:虽说两兄弟同甘共苦了这么多年,应该让弟弟也住间屋子,可是,人家刚娶了媳妇,谁愿意被听房?
志强过起日子来,有点混乱:在床上,他挺能干;一下地,他就蔫了。幸好二妮儿能干,操持家务,下地干活儿,比男人不次;挣的工分,是妇女中最高的。二妮儿还挺能偷,家里的日子并不比别人家差。
志强爹觉得志强的日子不像话:村里这么多人家,有一家这样的吗?真把脸给我丢尽了!
钱梅的肚子又大了,看来,又要生一个。不行,地里的活儿,干着有些吃力了,工分也挣不了多少;老头想让老太太也下下地,多少挣点工分。老太太倒有理了:
“你不是铁饭碗吗?你挣的钱呢?”
老头儿叹了口气,爱怎么着怎么着吧,志强已经打发出去了,我每月能挣点工资,先凑合着吃饭;志家过年就又带钱回来了。
志刚好几岁了,每天都央求他爹带好吃的回来,哪天没带,他就不高兴;老头心想:现在的小孩子,不像以前那么好养活了。
年底,志家像往年那样,平安地回来了;他比几年前老成多了。没过多久,他又得了一个儿子,起名叫邵双林。一家全是男丁,老头老太太有点骄傲了。
志家见过二妮儿了,他像亲哥哥一样对她。可他总是看着二妮儿不顺眼:这女人能干,可怎么看着不像好人?志强可别让她坑了!他并没抓着二妮儿什么把柄,但总是觉得不放心。
二妮儿并没把志强坑了,是她救了志强。偷东西怎么了?我会偷,又没人能抓住我。不偷点儿,家里能吃这么好吗?我能干!谁敢说什么?二妮儿让这个家,尽量和普通人家一样运转着,没有塌下去。
志强除了干活儿不行之外,还有一个毛病:他爱打老婆。他时不时地揍二妮儿一顿。本来二妮儿挺强壮,但对付男人还是不行;她总挨打。对于公公婆婆,她挺孝顺;可老头儿不爱管她家的家务事儿,老太太说两句又不顶用。
就在大过年的时候,志强竟然把二妮儿从房顶上推了下去。当时,二妮儿已有了身孕,人们正在路上闲扯,眼看着她从房上摔在了街上。
对于二妮儿的能干,那些妇女多少有点儿嫉妒;可看着她被从房顶上推下来,人们还是很气愤。幸好,大街上全是软土,二妮儿脚先着地了。人们心疼地把她扶起来,开始骂志强;志强还挺有理,不服气地下了房,回自己屋里了。
二妮儿没摔坏,她已满脸泪水;找了个不争气的丈夫,竟然还在自己怀孕的时候,把自己从房顶上推下来。二妮儿哭着去后院儿,找公公评理。
有几个妇女也跟着她,一起去了后院儿。老公公在后院,没看见刚才发生了什么,见儿媳妇领着几个人进了院,有点儿纳闷;并且,儿媳妇还在哭。
二妮儿抽泣着告诉了公公:他儿子把她从房顶上推了下来。老头儿是个老封建,他虽然认为女人在家里没有地位,但依然觉得志强做得太过分了,他想马上去前边教训志强一顿。可不知怎么的,眼前这几个看热闹的妇女,让他火冒三丈:儿媳妇怎么把看热闹的领到家里来了?你不知道她们是来笑话你的?他竟然说了这么一句:
“你没做错事儿,志强能打你吗?”
天!公公竟然说出了这种话?我可是怀着身孕,我平时是怎么孝顺你们的?二妮儿绝望了,就连一起跟进来的妇女,都已气愤不堪了:怎么会有这种人家?不过,看热闹的人什么也没说;村里有村里的规矩:别人家的闲事儿,少管!
人们边搀着二妮儿往回走,边劝她看开点儿。其实,她们真想把这家的男人,通通狠揍一顿。除了邵志家,这一家子还算是人吗?
二妮儿回娘家住了两天,她在考虑自己的未来。基本上,从她离家那一步开始,她已经不打算再跟志强过了。肚里的孩子让她为难,可以后的日子没法过!
志刚知道嫂子被推下房子的事儿,他告诉了志家。志家看了看志刚,这个弟弟只比自己儿子大两岁,还是个小屁孩儿。志家压根不相信志刚说的话;他对志刚说;“以后别胡说八道。”心想:我看二妮儿才不是好人。
志家爱自己的弟弟,已经到了糊涂的份上。要是谁跟志强打了架,不管是什么原因,他都认为是弟弟被欺负了,他非得过去揍人家一顿不可。
9
过了年,二妮儿生了一个儿子,起名邵永林。
志强多少有点儿收敛,儿子的出生,多少也让他高兴。可是,他不能和二妮儿行房了,这点儿基本乐趣也没了。他脾气很快又不行了;二妮儿的身子还没康复,他就又揍了二妮儿一顿。二妮儿彻底绝望了,她一边哭,一边想计策:公公是个大浑蛋,婆婆不挺事儿,大伯子似乎也不喜欢自己,一切都得靠自己!志强是不可能出去打工的,只有自己出去了。可一个女人出去打工,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儿,怎么办?
志家三月份儿出的门;到了六月分,二妮儿死活不在家里呆了。她一定要出去挣钱,“好上志强过上好日子”,志强一想:你挣点儿钱回来,家里日子就大大改善了;可你出去了,我和谁行房去?儿子才半年大,谁照顾?志强有点儿不太情愿;可二妮儿打定了主意,一定要走。志强挽留的意思并不坚决,他知道,村里人正在笑话自己,可自己受不了打工的苦!儿子可以吃点儿饭了,锼子那儿也有点儿奶水。志强来了一句:“那就这样吧,我让嫂子帮着点儿,你去吧。”
二妮儿离开了,谁也不知道她去了哪里挣钱。但村里人心里都清楚:二妮儿出去的目的,不是挣钱,而是不想和志强过了。
老头儿心里也嘀咕:谁家女人出去打工,把男人扔家里?可这是为什么呢?她是不是有什么想法了?可别离了婚!我可丢不起这个人!
老头儿一辈子都在死要面子活受罪;他根本不考虑儿子和儿媳是否幸福,只是担心:要是发生了某件事儿,脸上可挂不住!
志强胡吃梦睡地过着日子,嫂子帮他看着点儿孩子,爹娘偷偷给他些钱。他本来就不爱干活儿,现在,他天天回忆和二妮儿行房的乐趣,思念二妮儿思念得快生病了。
志强爹看着志强因为个女人而无精打采,觉得志强真是无可救药;女人不就是一双鞋吗?穿的时候穿一下,不穿的时候脱了不就行了?没见过这么没有出息的。村里人都看着你呢,真是窝囊废!他狠狠地骂了儿子一顿;可骂完后,他又心疼了:苦吃不了,孩子不会带,这都是当爹的没教好!他又给了志强点儿钱。
年底,志家先回来了;他先去窝棚里面看了看被子,挺生气:“怎么还让志恒睡窝棚?”当他得知二妮儿也出去打工的时候,心里一咯噔:坏了!我没看错人,必然会出事儿!
志家一边和家里人过着日子,一边担心志强的未来。这他娘要不出事才怪?一看二妮儿就不是老实人。女人在外边干个屁?不挂靠个男人,能活下去吗?什么我没见过?没两下子,大老爷们儿在外边都活不了!再说,你要心里没鬼,孩子怎么能舍得扔下?
在志家的担心之下,二妮儿回来了。她更漂亮了,穿着一身城市人才有的衣裳,拎着大大小小好几个包儿。包儿里又有好吃的,又有给志强和孩子买的衣物。志家看着弟媳妇的打扮,觉得更不顺眼了,你到底是把我兄弟坑了!
志强非常高兴,他先喝了一瓶汽水,比白水好喝多了!媳妇真是好。公公象征性地看了看儿媳妇,那件事并没有从两人心里抹去。婆婆过来,也说不出贴心的话儿,她知道志强推媳妇下房的事。二妮儿给了婆婆两袋奶粉,两双袜子,老太太欢喜地拿回了家。
只有志家觉得不对劲儿。他没办法和爹娘交流意见,怎么和爹娘谈论兄弟媳妇的事儿?娘是个糊涂人,爹又不愿意掺和这种事儿。
晚上,志家对媳妇说出了自己的忧虑:
“二妮儿会不会跑了?”
钱梅对这事儿一点兴趣都没有,自己的幸福都抓不住,哪有心思管别人?她爱跑不跑!别把孩子扔在我这儿就行。可钱梅爱自己的丈夫,还是说了一句:
“咱们都管不了!过好自己的日子得了。这种事儿,谁也帮不上忙!”
志家本想让媳妇出出主意,一听媳妇的话,就知道妻子对自己的处境都不满意。志家叹了口气,也说不出话来了。事情怎么混乱到了这个地步?明天我去问问二妮儿,看她怎么挣的钱。不行,大伯子吃饱了撑的,才干那事儿。走一步看一步吧,你要真跑了,我再想别的办法。志恒先住着窝棚吧,别去前边添乱了。
10
第二年,志家和二妮儿又先后出了门,志强很快又蔫了。孩子不用吃奶了,不能再麻烦嫂子;志强心里藏着委屈,又带孩子,又下地挣点工分。幸好二妮儿留下了点儿钱,日子还不算太糟糕。
志强爹娘也想过二妮儿的事儿。老头儿认为错全在二妮儿身上,不怨志强打她,她自己作风就不正!老太太从二妮儿那儿得了礼物,不大愿意说儿媳妇坏话;再说,志强确实不对。为这事儿,老两口儿还吵了一架;当着大儿媳妇的面,老头儿差点儿没把老太太揍一顿。老太太不愿提这事儿了。
志恒也一天天长大了,他已像个大人了。从一上学开始,他就没考过第二名,数学永远是满分儿。因为成绩太好,老师觉得,这个孩子任何方面,都是无可挑剔的。
打扫卫生的时候,老师教训同学们:
“你们看人家邵志恒,每次都考100分儿,人家打扫卫生都那么卖力,你们这群菜包子,怎么不把地扫干净点儿?
邵志恒在下面,偷偷对大家说:
“你老是揍我们,我们敢不卖力吗?”
同学们都忍着,不敢笑出声来。
邵志恒既聪明,又刻苦,人又非常幽默,他是学校里的明星。并且,他长得高大魁梧,英俊潇洒,力气也比别的孩子大。在学校,他是一切活动和话题的中心。同学们连嫉妒的表情,都不敢流露出来。人家可是永远的第一名,干点坏事儿,你能怎么着?再说,人家从来没干过一件坏事儿。
邵志恒被老师宠着,被同学们巴结着,他理所当然地以自我为中心;并且,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对。
成绩好的男孩子,总是会被女孩子所爱慕。最喜欢邵志恒的,是比她低一年级的马秀敏。马秀敏的母亲,就是经常和邵志恒的母亲郑玉雪一起偷东西的李秋果;李秋果的男人,就是那个邢台拖拉机厂的马六仁。
李秋果和郑玉雪完全相反,她一口气生了五个女儿:马秀芬,马秀敏,马秀荣,马秀娣,马秀丽。但仍然没有得到一个儿子;她羡慕死郑玉雪了。凭什么你生的全是儿子,我一个也没有?
正在打算要不要继续生的时候,马六仁的三弟马六全要把自己的小儿子送人。马六仁一口气跑到弟弟家,问:“好好的孩子,干嘛送给别人?”低头一看桌子上,弟弟把送孩子的附信都写好了。马六仁急了眼:“你不要,把孩子给我!别让外人把孩子打死了!”他带着孩子回了家,老婆也不再生了;孩子起名叫马树宁。
马六仁的大女儿马秀芬,和邵志恒一个岁数,长着一张苹果脸,大眼,小嘴,很秀气,但成绩一般。
二女儿马秀敏,比她姐小两岁,一头乌黑的大麻花辫子,直垂到屁股上,双眼皮,五官很好;就是个子没长起来,也就一米五八。她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能干活儿,可就是不聪明,做不对数学题。
三女儿马秀荣,她比二姐小四岁,也上一年级了。这个女孩子嘴唇厚,但非常漂亮,人也精明。
四女儿马秀娣,比三姐小三岁,她还没念书,长得也挺可爱。
最小的女儿叫马秀丽,刚一岁,看不出什么模样,还没断奶。
现在,又来了一个儿子,比秀丽还小。别管怎么着,生育计划总算是叫停了。
这个二女儿马秀敏一直喜欢邵志恒;并且,两家住得挺近。下了课,马秀敏总偷偷跑去看邵志恒;上课时,她脑子里想的还是邵志恒那张脸。邵志恒也喜欢她,但他们谁也没向谁表白,一直把对方放在心里。
终于,不幸的事儿发生了。永远占第一名的邵志恒,因为成分高,回家务农去了。
马秀敏家世代贫农,姐姐进了高中,再过一年,她也可以进去。可是,爱人不念书了,自己在学校呆着干嘛呢?她天天想着邵志恒。
终于有一天,她告诉家里:不想念书了。成绩不好,还不如下地多挣点儿工分。马六仁已经从邢台拖拉机厂调到番禾制药厂了,这个人脑子有点糊涂;但他毕竟是个工人,并且也念过书,他知道没文化的坏处。他媳妇李秋果特别聪明,尽管算账神速,但她一天书也没念过;她可是吃了没文化的大亏!要是能认识几个字儿,她早在村里当干部了。
所以,这两口子无论如何都不同意女儿的退学计划。求求你了,乖女儿!快回去好好念吧。将来当个工人或坐个办公室,不比你种地强多了?马秀敏最终也没有退学,可是,她每天都看不见邵志恒了,又不能去他家里找他。他要是向自己表白了,一定天天晚上去和他耗着。可他没表白,他知道我一直喜欢他吗?应该知道。他肯定也喜欢我!马秀敏整天魂不守舍地胡思乱想,一切都围绕着那个邵志恒。
11
邵志恒这边,家里还是那么乱套。志刚比他小10岁,狗屁不懂!人又非常调皮,他不时揍志刚一顿。
二妮儿不知什么时候又怀孕了,肚子已经起来了;志强还是一样地不争气;志家还在内蒙古。光林只比当叔叔的志刚小两岁,双林比光林小两岁,永林比双林小几个月。这下一个孩子不知道要叫什么林,估计还得是小子。
忽然有一天,志恒家里来了条喜讯:张家口某个单位,缺一个拉二胡的。志恒爹上了几十年班,多少有一点儿关系,可以把志家安排过去。终于可以放心了,志家不用受苦了,唱戏也比卖苦力强;再说,这是一个铁饭碗。
忽然,又来了一条消息:另一户人家,想抢在志家前头,把那个差事儿占了。怎么办?上边已经给了准信儿:谁先报到,差事就归谁。
志恒爹要给志家写信,志恒阻止了:
“不行!来不及了。我直接去内蒙古找他,要不然,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飞了。”
志恒爹一想:对!志恒说的对。写信太慢了,不能冒险,还是赶紧去,面对面通知吧。
就这样,志恒立刻搭车赶到内蒙古,直接把志家带到了张家口,抢先报了到,志恒这才放心地往家走。
不知是消息不准确,还是事情有变动,志家并没有拉二胡,他在帮单位记账,不久,他就当了会计。
别管怎么着,志家有了正式的工作,他爹又了却了一件心事。
可是,家里怎么这么乱套?志强和二妮儿天天打架;二妮儿带着个孩子,肚子挺得老高,还是一样地挨揍。
志恒白天下地,挣点工分,晚上也去地窖拉二胡;并且,只要有点儿钱,他就买书看。他还在想着他的学业。与退学相比,与马秀敏的分离,并不显得有多痛苦。凭什么不让老子念高中?老子不就是念大学的料儿吗?他心理有点儿扭曲:老子是响当当的一等人!别管你是几等人,你就是没资格念书!
白天下着地,听着村民念叨:谁谁家的孩子被保送进大学了。他们说的那个孩子可是个超级大菜包子!有名的笨蛋!志恒心里更难受了。
种完地回了家,志恒看他爹也不顺眼了。为什么我祖父是地主?地主的钱呢?拿出来让我看看!背着地主的坏名声,让我种大地;缺魂儿少肋条的兔崽子上大学,占第一的种地!老子可是真材实料的人才!
别管怎么生气,志恒依然没有对爹娘发过火。这是个封建家庭,长次有别,他不敢乱来;再说,祖父是地主,也不是爹娘的错儿,他们也是受害者。
二妮儿又生了,依然是一个小子,起名没叫什么林,顺着永林的名字叫永钊。志强没什么想法儿,既不难过,也不喜悦;生不生儿子对他来说没什么区别。
志恒也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侄子而高兴,他只在想自己的落魄事儿;而且,志刚率领光林,到处乱窜,无事生非,已把志恒麻烦坏了。只有他家老头儿老太太高兴。马秀敏的娘李秋果听到这个消息气坏了:你们家凭什么生孩子全带把儿?儿子孙子都是男丁!
马秀敏听到母亲讲邵志恒家的事,高兴得不得了;她让她娘多说点儿。母亲忽然明白了:女儿爱上那个邵志恒了。她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老伴儿,马六仁一听就否决了。不行!他们家是地主,成分太高;嫁谁也不能嫁到这一家!他大哥邵志家不是把人家西丈村的姑娘坑疯了吗?他二哥邵志强不在天天揍媳妇吗?这小子也靠不住,他爷爷就不是好人,这种事儿遗传!秀敏娘对志恒倒没多大意见,家里人坏不代表人家小伙子也坏;再说,人家小伙子既聪明又能干,要不是成分高,必然会考上大学。
女儿没明摆着把心事儿告诉家长,两位家长交流了一下意见之后,也没有通知女儿不准沾邵志恒的边儿。
事情先这么呆着吧。秀芬比秀敏大,该找婆家了,她可千万别也看上了邵志恒!马六仁试探了一下大女儿,说无论她看上了哪家的小伙子,当爹的都会托人去帮她提;秀芬说她谁也没看上。老头儿长舒了一口气,谁都好,可别跟我提那个邵志恒了;他们一家子都不是好人!
12
大女儿的婚事还没着落,闲话儿就已传入马六仁的耳朵里去了:秀敏和志恒在约会!
他俩是怎么缠上的?一个在学校,一个在种地,这是怎么回事儿?当初,真该警告一下秀敏!现在可不好办了,秀敏可别陷深了!
李秋果本来就不太反对女儿跟志恒交往,所以,对这件事儿,她始终没说好,也没说不行,他爹自己折腾去吧!
马六仁从药厂请了假,去了学校,把女儿揪了出来。找了个人少的地方,问:
“你和邵志恒是怎么回事儿?”
秀敏本来心眼儿就少,看她爹沉着脸,直接说了实话:
“我看上他了。”
马六仁虽然一肚子气,但他不愿意发火:那可是火上浇油!秀敏不吃这一套,必须用劝的方法让女儿回心转意,他说:
“你没看见他家都不是好东西吗?你看二妮儿被打成什么样儿了?他爹管过吗?你已经大了,和谁搞对象都不丢人!但千万别和姓邵的这家儿搅和在一块儿!他们家的人已经坏透了,还是地主。”
秀敏根本不管这一套,谁爱坏透谁坏透!俺的志恒是好的。可她不愿意让她爹生气,她是个孝顺女儿,违着心说了一句:
“行。”
马六仁长舒了一口气,又给了女儿五分钱。
这事儿终于解决了!他回药厂上班去了,但心里并不放心。秀敏不嫁出去,这事儿就不把稳!去你娘的邵志恒!你要敢动我女儿,我跟你狗日的没完!
马六仁天天担心女儿是不是又和邵志恒搅到了一块,但秀敏从来没承认过。突然有一天,他听到一个消息:邵志恒去内蒙古当黑包工了。太好了!该!你个兔崽子就该去干那个!最好死在外边!
秀敏可傻了:刚和志恒确定关系,怎么一眨眼没人了?他可别不回来了!外面可别有人看上他!每天她都担心这件事儿,压根就没学习;再说,她也学不会,她不是那块儿料!
志强这边就更别提了,小儿子断奶还没断利索,这厢战火已经升级了。打架的时候,不管什么东西,摸着就往街上扔;人们一听到嚎叫,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
没人管他们家的事儿,吃饱喝足,人们就当看电视。人们只听说过电视这个词儿,但谁也没见过,看着志强两口子在那儿“叮当叮当”地折腾,打趣儿说:“电视肯定也这么好看。”
二妮儿老是鼻青脸肿。
不行!还得出去打工。这日子实在是过不了了,老娘已经仁至义尽了。二妮儿几乎是偷着收拾东西溜了;之前,她只透露过一次要打工的事。志强又傻眼了,行房的乐趣对他已没那么大吸引力了,可这日子怎么过?
永林不用喂了,又多了一个永钊。志强打着跟头过日子,永林天天跑到后院,和爷爷奶奶一块儿吃饭。
志家媳妇已经带着孩子投奔张家口了,这个家族一下儿冷清了。
志刚也上学了,每天下午放了学,他单在门口等着他爹回来;他爹一到,他就把他爹的包儿拿过来,看看有没有好吃的。找着了,他就叫声爹;找不着,他就撅着嘴。并且,他的学习成绩也狗屁不是。老头儿心想:怎么这个儿子也这么不争气?成分制度快取消了,单等着你考大学呢!你三个哥哥成绩都不错,就因为成分问题,硬不让念了;你怎么连学习也不行?
日子就这么稀里马虎地过。
13
年底,只有志恒回来了;二妮儿一直没露面儿,也没来过一封信。
志恒不像志家那样见到家人就特别高兴;在外边干黑包工,日子太苦了,自己本应该上大学的。
老头儿像收志家的钱那样,把志恒挣的钱也收了;志恒看着自己流血流汗才挣到的钱离开了自己的手,心理有点不平衡。亲爹也一样,怎么能这么干?起码也给我二十块,让我买点儿乐子;这干了一年活儿,你知道有多累吗?再说,这钱将来你会还我吗?你仗着是我爹,就没收我的?
志恒不想去看志强,他在心疼他的钱,晚饭也没吃香。侄子永林已经认识他了,他也没心情逗永林玩。听着当娘的在一旁不停地唠叨,他真想大嚷一句:“别唠叨了!给我点儿钱比什么不强?”
终于把饭吃完了,他冒了一句:“我去看看我哥。”老头儿还在后边夸他懂事儿。听着他爹那不着靶心的话,他真想骂爹娘一顿!你们不知道我是不想看见你们俩,才去找志强的吗?
哥俩儿一见面,志强眼圈儿红了,志恒也挺难过。他看了一眼床头的永钊,问了一句:
“叫什么?”
“永钊。”
“我嫂子又出去了?”
“哎……”
兄弟俩没什么话儿了,志恒来了一句:“我去串个门儿,你先歇着吧。”志强本想多留他一会儿,一看,志恒的脚都迈出门口了。他明白了:志恒去找秀敏了。
志恒回来的当天下午,秀敏就得到了消息:意中人回来了。她连饭都吃不下,硬咽了两口,跑了。她就在自家门口呆着,等着志恒来找她。
终于,爱人来了。俩人什么话也不说,就往旁边的岔道上拐,志恒在前头,秀敏在后边儿。终于到了村边上了,俩人坐下了。
秀敏自顾自地瞎嘟囔,志恒一句话儿也不说。一会儿,秀敏也没音儿了,问了一句:
“怎么了?”
“我爹把我挣的钱,全要了。”
秀敏一下子就急眼了,叫嚷开了:
“他怎么能这样?有多少?”
“差不多三百。”
“一分没给你?”
“没有。”
秀敏本来就是个粗人;自己的情郎拼死拼活地撑了点儿钱,他爹凭什么没收?也太不要脸了,给你点儿还不行吗?她嚷了一句:
“管他要回来,一分别给!”
“怎么要?伙着过日子呢!”
志恒家就是一个皇宫,他爹就是皇上;皇上既是他爹,也是权威。
秀敏又嘟囔了老半天,志恒还是没办法,俩人都很不高兴地回了家。
志恒没去后院儿,他不想看见爹娘,他敲开了志强的门儿。志强迷迷糊糊开了门儿,忽然明白了点儿道理,问了一句:“你把她干了?”志恒一愣,也明白他哥说什么了,说:“没有,就说了一会儿话。”
14
志恒在家这段时间,村里正在分地,弄什么“包干到户”,按人头分地,一人一亩地。村民们天天起哄,说这要分了地,还不得把人们都饿死?还是一起干,挣工分踏实。不管村民们怎么不情愿,政府还是强行把地分了。
分地的这会儿,志恒娘也琢磨着给志恒找媳妇。她先问了问志恒:“你看上谁了?”志恒说:“马秀敏。”老太太挺高兴,她早就认识李秋果,以前一块儿偷过不少东西;并且,秀敏是出名地能干活儿。她觉得这事儿有戏。
老太太连媒人也没请,直接找到李秋果说这事儿;李秋果想告诉郑玉雪:老伴儿不同意。但俩人太熟了,这话儿说不出口,便说了一句:“等会儿,当家的回来了,我和他商量商量。”
郑玉雪料想这门亲事就这么成了,回家对儿子说:“问题不大,一会秀敏她爹回了家,就有准信儿了。”志恒一听心就凉了,她爹回家拿主意?完了!
志恒上了火,想出去遛遛,刚走到小路上,就碰见了马六仁。志恒的心一下就缩紧了,打招呼说什么?志恒还没想好,马六仁就到了他跟前,没等他那句“叔叔”说出口,老头儿就先发话了:“姓邵的,你给我听着!你要再敢勾搭我家秀敏,打折你兔崽子一条腿!”说完,一溜烟跑了。
别遛弯儿了,回去吧。一会儿走过秀敏家门口,别把我狗日的腿打折了,先回去吧。进了自家院儿,志恒娘还在高兴地哼小曲儿,边哼边做唱戏的动作;看见了志恒,说:“一会儿,咱们吃点儿好的。”志恒没吭声儿,去了屋里抽旱烟。
边抽烟边琢磨:她爹怎么这么看不上我?我可是出了名的既聪明又能干!我要上了大学,就你家这闺女,倒贴一千块钱我都不要!志恒有了任何委屈,都会把它挂靠在他的学业上。
晚上,吃的不赖,志刚老抢着吃好的,志恒觉得他很讨厌,他看志刚也不顺眼了。要是晚生几年,我肯定是大学生,你个邵志刚为什么这么运气好?他还不知道志刚的成绩是倒着数,他以为志刚和他一样,每次都考第一。吃着饭,老头儿训起志刚来了:“志刚!规矩点儿。吃饭显出你的本事来了,上学的本事哪儿去了?”志恒这才知道志刚学习不行,敢情你小子去学校胡吃梦睡去了!刚才他就琢磨着揍志刚一顿,这会儿,他打定主意了:吃了饭,揍志刚一顿。
吃了饭,志恒就出去了,他故意不走远,等着志刚出来。一会儿,志刚领着永林出来了,他看见了哥哥,边蹦带跳到志恒这边来了。志刚还没站稳当,就被一脚踹倒了,他没哭,他被打愣了。志恒提起志刚,左右开弓,“叭叭”的耳刮子打在志刚脸上,边打,边呵斥:“我让你不好好念书,让你不好好念书。”志刚终于被打哭了,边挨揍边想:我念不念书关你什么事儿?你就是想找个理由揍我。但志刚不敢把这话儿说出来,怕说出来挨的揍更重;永林在旁边早被吓哭了。
志恒打得气消了,对志刚说:“回去看书去!”志刚抽泣着往回走,永林跑着追他。这顿揍还不能和爹娘说,要说了,爹一定会训自己:“不该打你吗?早该打你一百回了!”志刚偷偷摸摸回了屋。心想:志恒什么时候变成这样儿了?
志恒天天想他上大学的事,他认为:当初他要是上了大学,就什么委屈都不会有了。上了大学,不用干黑包工,不用种地,不用当乡下人,不用受秀敏爹的气,并且,理直气壮地娶秀敏。
15
婚事被否决了,马六仁死活不愿意。再过半年,秀敏就高中毕业了,大学别指望了,现在就已经菜的不行了。等她一退学,赶紧把她嫁出去,快离这儿远点儿吧!这他娘姓邵的死缠烂打!
听到婚事被拒绝的信儿,志恒倒不太难过,他还在惋惜他的学业。志刚老实多了,志恒一瞪眼,他立刻跑去看书;但志恒从来没检查过他的作业,他一直在假装看书。志刚更敢肯定了:哥哥有点不正常!根本是借着学习的理由专门揍自己。
志恒心里琢磨:爱同意不同意吧,反正我快回内蒙古干活儿了。虽然有了自暴自弃的想法,但他还是希望秀敏爹能回心转意。马六仁始终没回心转意,东河村一个姑娘又看上志恒了。志恒既不喜欢她,也不讨厌她,爱娶谁娶谁吧;就这么着吧,反正我也就是个农民了。二话没说,双方就订了婚。约定:今年腊月,双方办事儿。然后,志恒去了内蒙古。
秀敏可傻眼了:心上人和别人订婚了!天塌下来了!我怎么办?秀敏欲生欲死,上课也流泪。别的孩子很担心考不上大学,秀敏只想着自己的意中人。
在内蒙古,志恒每干一天活儿,心理不平衡就多一点儿。昨天的工钱,今天的工钱,明天的工钱,通通不是自己的。扛着一百多斤的东西,他都在想这个问题。劳累并没让他趴下,思想的负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冬天,所有人都回来了。志家一大家子,二妮儿,志恒。老头儿老太太乐坏了:终于又像个家了!
志家带给爹娘的钱并不多,他也要养家糊口。志恒带回来了三百;二妮儿挣了多少钱,没人知道,她只给了婆婆点儿礼物。其他人都没奉献多少钱,志恒更觉得委屈了,凭什么只有我的钱全部上交?还有,志强挣过钱吗?他肯定多少也挣过,怎么一分钱也没交过?
志家压根就没看出志恒的扭曲,他只考虑志强和二妮儿会什么时候离婚。只有志刚看出了志恒的不对劲儿,自从上次挨了那顿狠揍,他一直在注意志恒。然而他太小了,他什么忙也帮不上。并且,他最担心的不是志恒的健康,而是会不会挨揍。
志家把志强偷偷地叫了出来,问他是否打算要离婚了。志强多少有这种想法,但还没打定主意;再说媳妇这几天给了他不少钱,他日子过得不赖。志家心想:真没出息!你怎么就没个注意?
因为钱的事儿,志恒对婚事儿热情不高,不冷不热地敷衍东河村儿的姑娘;那姑娘倒不在意,仍然想和志恒好。就这样吧,志恒心想:娶了你算了,怎么这辈子也完了。他再没主动去找马秀敏。
秀敏这边儿可乱套了。志恒回家了,婚期迫在眉睫!秀敏不吃饭了;无论谁劝,秀敏都不下床。只有四妹秀娣没怎么搭理她,因为秀荣硬打着秀娣不让她念书了,秀娣正在难过;秀荣自己不念了,天天干活,她死活不让妹妹念了。秀娣是这户人家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人,也是唯一能考上大学的人;她就这样被毁了。
秀芬单等着嫁人,秀荣不念书了,秀娣也辍学了,秀丽天天去学校胡吃梦睡,树宁本身有点儿傻。马六仁天天去上班,特别糊涂;李秋果拉扯六个孩子,力不从心,见机会就揍他们一顿。现在,秀敏又不吃饭了。
志恒家已经为新房买回砖来了,喜酒马上就能摆上,形势逼人!秀敏已经躺了一个礼拜了。不行,得改变主意,嫁给姓邵的也比死在家里强!马六仁让老伴儿去通知郑玉雪,愿意把女儿嫁给她儿子。
东河村和志恒订婚的姑娘落个什么下场,谁也不知道。总之,志恒娶了秀敏。马六仁改变主意没几天,他俩儿就结了婚。天气太冷,新房要开了春儿才能盖,先在旧房子那儿结;志家一大家子先去志强那儿凑合。
办完喜事儿,客人都走光了,婆婆才从屋里,找出一包瓜子,给秀敏吃。
天晚了,屋里就剩下志恒和秀敏了,俩人开始行房。志恒还没忘记在褥子上铺白布,幸好,见了红。
结婚之后,秀敏发现志恒就两件褂子,其中一件是还是新买的。要是志恒没结婚,他就一件褂子吗?她问志恒挣了多少钱,志恒说三百。秀敏一算账儿,去年志恒也挣了三百,买砖头才花了三百多,老头儿起码还拿着志恒二百大几。
她又问:
“你爹会把剩下的钱还你吗?”
“肯定不还。”
“我刚过门,没法儿要,你要一下!”
“怎么要?”
秀敏没话说了。
新人在行房的快乐中,过完了年。天刚一暖和,志恒两口子就把房子盖好了,紧挨着志强家盖的,就在志强家西边,还围了一圈泥墙。
新人要搬到新房,马上得分家。让秀敏想不到的是,公公把儿子和儿媳的义务写好字据后,只分给了她一簸箕麦子,其他的什么也没给。秀敏瞪圆了眼,正要把志恒工钱的事儿抖搂出来,志恒硬拉着她,回了自己院儿。
“为什么不让我说?”
“都分家了,以后各过各的,说那个有什么用?别管怎么着,有了房子还赖吗?”
秀敏自己嘟囔了一天。
志恒爹本来就不太喜欢志恒,这时,对他意见更大了。再过几个月,老头儿就要退休,他很想让志强去接班。不过,要直接让志强接了班,对志恒太不公平了。再说,这个秀敏不好惹,别跟我拼了命!可志强最适合去上班了,志恒本身就能干,不用为他操心。还是不行,不能这么干。对了,抓阄!我写两个“否”,事先告诉志强,让他别吭声,让志恒以为自己没抓到。不行!自己怎么这么下贱!这都是儿子,谁运气好算谁吧!
老头儿宣布了抓阄决定,秀敏高兴死了。要是志恒接了班儿,凭着两口子的能干劲儿,很快就能成为村里最富的人家。秀敏是个大傻瓜,她不知道自己吃几碗饭,就想占那么大的锅!
在老头屋里抓的阄,秀敏也在一边看着。老头儿硬是让志强先抓,志恒不敢吭声,秀敏想去拿菜刀了。
是谁的,就是谁的!志强抓了一个“否”,蔫了。志恒没抓另外一个阄,很明显,志强已被淘汰了。
老头子生气了,怎么会这样?先让你抓,都抓不到!志恒真是越看越不顺眼。咦?志恒挺得意。老头儿忍不住冒出一句:
“你神气什么,全是老子给的你机会!”
“是谁的,死是谁的!”
“他妈的!”老头儿踢了志恒一脚,正好踢中了志恒的裆。志恒捂着裤裆,直不起腰来了。秀敏早就来气了,她冲过去和公公拼命。“把志恒挣的钱还我,还我!”志强和娘把他们拉开了。秀敏一路骂着大街,搀着志恒回了自己院儿。
16
志恒没被踢坏,过了两个月,他上班去了。不是贸易货栈,是日杂公司,老头儿不知什么时候调到了日杂公司。
秀敏已经怀孕了,现在在喂自己的猪,种自己的地,干得非常有劲头儿。还有一件事,让她特别高兴。东边志强家里,天天打架,一打起来,东西全飞到自己的院里来了。刚开始,她帮着二妮儿捡回去;后来,她多了个心眼,看哪种东西扔过来的多,便留下点儿。她爱占这种小便宜;并且,她有点尖头。
志恒每月能挣十八块钱,虽然货币贬值了,在村子里,这仍然是一大笔钱,盖房子不才花了几百吗?马上就能买电视,村里已经拉上电线了,除了我邵志恒,你们谁也买不起电视。
志恒和秀敏几乎每天都做爱,工作干得也很不错,两人过的是神仙般的日子。老头儿稍微点拨了一下志恒,很快,志恒也当了会计。
志强的日子还是那么乱套。班没接成,他想要打铁。村里已经有几家打铁的了,效益不错。他反复跟他爹说想打铁的事,最终,他也没打。老头儿快丧失为这种事儿生气的能力了。你已经结婚生子了,当爹的绝对不会害你!能帮你多少帮你多少,但最终还要看你自己。你的日子,你自己看着摆弄吧。
志强没打铁,把二妮儿打跑了;只有在打媳妇时,他才觉出自己的本事来。永林4岁,永钊2岁。他们俩天天去后院儿,和爷爷奶奶一起吃饭。
志刚也已经12岁了,调皮的要命。他不好好念书,跑到大队里玩儿,对着话筒乱叫唤,“轰”的一声,冒烟儿了,他把大队里的播音器弄坏了。
弄坏了得给人家修好。他爹这个生气:你个兔崽子怎么就不让老头儿我省会儿心呢?他不想打志刚了,看样子,志刚像是定了型,你小子就是当农民的料儿!
志恒找了一辆木头车,把志刚当驴套上。走吧!拉着机器进城吧!大热天,志刚拉着车进城,老头儿骑着车子,在后边跟着。志刚从来没干过活儿,刚走了没一会儿,他就晕头转向了。他扭头说了一句:“喘口气儿再走。”“不行!再走一会儿,你个笨蛋!就是我拉着,也能走到城里,这不是重活儿,再走一会儿!”志刚又强忍着走了一会儿,实在不想走了,没打招呼就自己坐下了。他爹一看,坐会儿坐会儿吧,怎么也是这样儿了。有你小子受罪的那一天!等着瞧吧!
修喇叭没花多少钱,志刚只挨了一路骂,老头儿多少有点唠叨了。一进家门,志刚刚把缰绳从肩膀上放下来,志恒就进了院儿,踹了志刚几脚;志刚连屁也不敢放。老头儿还在发愁:志刚可别成了志强那样儿!
这年冬天,秀敏的姐姐秀芬才嫁出去;她找了长庄村一个果农。这个果农耳朵聋,秀芬少白头,俩人互相欺骗了对方。
到年底,腊月里的一个晚上,秀敏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邵小林。从东河村请了一个土医生,帮她接了生,她在家里坐月子。
坐月子的一个月里,志恒一天也没回过家。秀敏的三妹秀荣,过来家里伺候。秀荣总觉得不对劲儿:这儿在坐月子,姐夫怎么一天也不回家?秀敏特别爱志恒,告诉妹妹别乱猜。
二妮儿也回来了,她特别喜欢秀敏,给她带了两包奶粉。她见志恒一个月没回一趟家,就明白了志恒是什么人。
孩子的出生,让秀敏娘非常高兴,因为这是个男孩儿。在孩子生出一半的时候,她比女儿还紧张,死盯着婴儿的裤裆;当她看到生殖器时,才放了心。
志恒已经变心了,秀敏也知道,但她不同意离婚。两边儿的老人一齐向志恒施加压力。最终,这事儿过去了,但他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秀敏就假装志恒还爱自己,当作什么也没发生。既然丈夫已不再提离婚的事了,自己就还是幸福的。
秀荣也快要出嫁了,秀丽和树宁天天过来和孩子玩儿,但孩子太胖,他们俩抱不了。
1
我1980年出生在河北省保定市番禾县一个叫西河村的小村子里。那时候,还很穷。我们村又是周围最穷的一个村,别的村都通电了,我们村还没见过电线。最终,电线挂上了,基本上一个月不来一次电。
我爷爷是地主恶霸的儿子。在他母亲未去世时,他父亲就领回了一个二婆,名义上是伺候女主人。结果,硬生生把我爷爷带病的母亲气死了。当时,我爷爷10岁。
爷爷的祖父是正当商人,在天津一带做买卖做得神乎其神。可是,他身体很快就不行了。他把三个儿子叫到身边,叮嘱一定要好好做人,千万别成为大恶人。他咽气之后,三兄弟把天津的买卖一瓜分,都回到本地当乡绅去了。
大儿子的事迹,我根本没听说过。
这三个儿子,名气最大的,是老二,他是我爷爷的父亲。他名字叫邵凤祥。那个时候,有身份的人,都讲究留“背头”,就是将所有的头发,打上发油,梳到后脑勺。我爷爷的父亲,也是这种发型。他外号叫“南霸天”,名赫一时。
即便是现在,我们四周的村子,一提起“南霸天”,个个都知道传说中的模样:大背头,铜钱袍,手里拿两个大铁球。年纪大的人,都亲眼见过他。不过,人们既恨他,又怕他。他具体做过的恶事,没多少人向我说起。我外婆告诉我:当年的邵凤祥是响当当的人物;并且,他干的事,全不是好事。
爷爷的叔叔,叫邵凤德。他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但他是个好人。他先去外国流了洋,然后回国当了西安市市长。家里人说西安市,我不知道地点准确不准确,但他确实是一名市长。他只做错了一件事:娶了两个媳妇。闹造反时,他从西安市市长,直接被打回了老家,天天接受批斗。他在出国之前,是我们地区有名的神算手,我们村第一批能记帐、打珠算的人,都师出他手;
我爷爷也是跟他学的算帐。他非常聪明,当所有的犯人都愤怒不堪时,他从不发怒。他总是说:“政府是正确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我一定好好服从,好好改造。”
批斗是这么一个过程:台上站着干部,台下围着村民,民兵把守现场。只听上面一声令下:“把历史反革命分子张振全带上来!”下面的民兵,连搧带踹,连推带骂,将一个五花大绑的犯人,从大老远的地方,打到台上去。人群鸦雀无声,一个个伸直脖子,瞪大眼睛,担惊受怕地看着犯人挨打。犯人被押到台上时,已被打得没了生气,垂头丧脑地站在台上打哆嗦。领导大喝一声:“撅着!”犯人麻木地弯下了腰。几个民兵将一大筐土挂在他脖子上,“站稳了!”,民兵还会嚷两句:“老实点!”
领导讲一个钟头话,犯人脖子上就吊着筐土撅一个钟头;领导要是讲一上午,犯人就得挺一上午。这期间,某个犯人要是趴下或晕倒了,立刻会被一桶凉水泼醒,还得再挨一顿揍,土还照背不误。
台下的人群全是犯人的乡亲,里面还有犯人的亲属、邻居、朋友和同学,关系和犯人近一点的,都觉得既难过,又丢人。
当时的批斗可谓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偷了一头猪,就让这人背着猪,满世界游行一天。二百来斤的猪压在身上,群众们的脏话骂在身上,都不算什么,最主要是把亲人们的脸丢光了。
我爷爷的叔叔邵凤德全免了这一切。干部和民兵都喜欢他,说:“凤德交待得好,让凤德交待,别让他背土了。”即便待遇好点儿,造反结束之前,他还是被斗死了。
2
大背景就是这样。
邵凤祥继承的财产,是不是比别的兄弟多,没人知道;但他确实是三兄弟中最有钱的。把人们的只言片语综合到一块,估计是:任何伤天害理的买卖他都做过。
他明摆着领回家的女人有两个。二婆回不来不久,原配夫人就在愤怒和绝望中咽气了。当然,她身体本来就不好。后来,有人来抄家了。
邵凤祥的身份是地主,名声也不好,当兵的把家里掀了个底儿朝天,每个角落都搜遍了;最后,竟然没搜出什么什钱的东西来。原来,他一直在抽大烟。他父亲留给他那么多钱,他自己又能折腾,硬是把钱全抽没了;钱抽没了,抄家的也来了。就这样,他竟然没有被批斗。老人们说:“没了大烟,他就不抽了,也没像现在吸毒的人这么难受,没了就不抽了。”
邵凤祥死了,二婆也不见了,儿子邵三尧成了孤儿。
这下,他惨了。从地主到穷人,再从穷人到孤儿;接着,他吃不上饭了。哪家亲戚也不愿意要他,最后没了办法,有两家亲戚开了会,双方说定:孩子一边住三个月,轮着养。
两家亲戚一个穷,一个富。在富亲戚这边的三个月,天天吃酱牛肉,小孩子又不爱喝水,吃得头发焦黄,像营养不良似的。三个月一过,又跑到穷的这边住,天天喝玉米面粥,又把头发喝油光了。
这种日子持续了好几年,邵三尧才回到家里种地为生。他继承了家族的智力,并且在他父亲死之前,一直在读书,珠算打得非常好。地还没种稳当,城里的百货大楼就招聘会算帐的人,邵三尧就去了。他的珠算技术让百货大楼的人瞠目结舌;第二天,他就成了公家的人。很快,他就娶了媳妇,叫郑玉雪。
郑玉雪非常漂亮,那张脸像一张经典好莱坞女明星的脸,轮廓非常分明;双眼皮,高鼻梁,扁而宽的嘴唇;身材偏瘦。不过,漂亮的女人都是自私的,自私的女人多少会给丈夫带来影响。
3
邵三尧和郑玉雪生了多个子女;其中,女儿全死了,只剩下四个儿子。大儿子邵志家,1948年出生;二儿子邵志强,1953年出生;三儿子邵志恒,1958年出生;四儿子邵志刚,1968年出生。
三个儿子相继出生,邵三尧每月有八块钱工资,家里按人头分点地,日子比一般人家过得稍微强一点。跟其他人家不一样,他的三个儿子都上学。老头子宁可缺点别的,也不缺孩子上学。当时,这是了不起的想法。
很快,60年到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大饥荒。和所有人家一样,家里总是不够吃,顿顿玉米面稀粥,天天吃不饱。到后来,越来越没吃的了,以至于人们上树扒拉树叶吃。老香椿叶、榆树叶、玉米棒子芯、花生皮等等,凡是无毒又能勉强下咽的东西,全都弄回家,混上玉米面蒸。这些东西,吃下去,拉不出屎来。
邵三尧家也是这么过的日子。孩子们都小,只有志家年纪大点儿,能上到树上去。当娘的,必须每次留点稠一些的东西,给志家吃。其他孩子干瞪眼,当娘的发话了:“不让他吃点,下顿连这都吃不上!”
年轻的女人,都想尽办法去外边偷东西。在晚上,黑灯瞎火的,三两个一伙,无论长熟的还是没长熟的,都想尽办法偷回家。在那个时期,能偷也是一个本事;年老体弱的,偷不了东西,只能眼看着孩子饿死。郑玉雪身体也挺结实。晚上,她总和一个叫李秋果的女人搭伙去偷。
所有孩子,都乖乖地坐在墙根底下,连站起来玩儿的心思都没了。一个个垂头丧气,目光呆滞,单等着家里叫:“某某某,回来吃饭。”
这一切,均发生在60-63年之间;在保定一带,饥荒闹得很是厉害。据说,当时国家还要还账,人们的日子苦不堪言。弱一些的人活活饿死,强一些的人连性生活都取消了。一个老人家说:“当时讲究‘四断’:妇女断经,孩子断奶,家庭断烟,还有一个断什么,记不清了。”大批人饿死了,出生率几乎为零。
在这样的情况下,邵三尧一家勉强活了下来。毕竟,他有一个十几岁的儿子。当时,家里多一个儿子,有很大的不同。
据说,当时的铁饭碗也不硬了,工厂里的正式工人,一月只有十几斤粮,压根儿吃不饱。例如:和郑玉雪一起偷东西的李秋果,也找了一个正式工人,叫马六仁,他是邢台拖拉机厂的一个技术工人。大饥荒期间,马六仁回家探亲,一看家里吃得比厂里饱,死活也不回去了。李秋果死命不干,说:“东西都是偷回来的,你吃了,孩子可就吃不上了。”她硬把丈夫轰回了邢台。
4
熬过了这三四年,日子好些了,起码没有人再饿死了。
日子到了1968年,郑玉雪又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邵志刚。本来,在那个年代,这算不了什么。可大儿子邵志家已经20岁了,二儿子邵志强也15岁了。两兄弟觉得这事太丢人,上炕闹腾,直到老太太答应把小儿子送人,两兄弟才止住。要孩子的人都到家抱孩子了,老太太又死活不肯了,说:“没有志刚,我也不活了。”孩子最终也没打发出去。
孩子风波过去了,志家的婚事也一天天提上日程了,志家找了一个西丈村的姑娘。这姑娘在村里算得上美人,周围几个村里,都挺受欢迎,追求她的人挺多;可这姑娘偏偏看上了志家。当然,志家也确实是个人物。
当时流行所谓的造反派,志家就是当地有名的“邵瞎子”。十几岁时,他就近视了,戴上了一幅眼镜。这在村里简直就是个趣事儿,那时乡下几乎没人戴眼镜,更别说小孩子。邵瞎子极能折腾,在当地一带名气很大。有几次,反对派集中火力,差一点就要了他的命,可他最终还是逃脱了。其中一次,几个人快要把他追上了,他钻到了本村翠霞家里,翠霞赶紧把他藏到大灶台里,他才没被找到,那次是千钧一发。
志家还拉一手好二胡。当时,每个村里都有一群唱戏的,志家也跟着戏班拉二胡。他每天在院子里拉,吵得四邻八家意见非常大,最后,他娘拿着鞋底子把他追到地窖里练去了。每天晚上,悠悠的琴声便从地窖里轻轻飘出来,他拉得越来越好。
还有,尽管戴着眼镜,志家依然非常漂亮。一米八五的个头,大宽肩膀,修长身材,典型的美男子。西丈村的姑娘被志家迷得神魂颠倒,三天两头跑去他家里帮忙干活。很快,两人订婚了。
就当美女憧憬幸福时,命运来安排一些事了。
志家娘看中了一个南市庄村的姑娘。本来,西丈村离西河村很近,南市庄村很远。不知道是谁千里迢迢地把这个叫钱梅的姑娘介绍给了志家娘。钱梅有一个本事:她会纳鞋底儿。她给志家兄弟几个,每人纳了两双步鞋。都是实打实的材料,实打实的做工。那个年代,一双步鞋能穿好几年。志家娘立刻改了主意,硬逼着志家和西丈村的姑娘一刀两断。
可是志家不喜欢钱梅,不就会纳双鞋底吗?谁稀罕你的破鞋!滚蛋!可钱梅就是赖着不走,有婆婆撑腰,她住下了。钱梅天天帮着志家娘干活,志家娘很是高兴。
到后来,娘儿俩闹得全村都知道这事了,村民们天天谈论这事的进展。到最后,志家一口气跑到钱梅家里,对着钱梅娘一顿咆哮:“你家女儿就嫁不出去了?赖着我不走了?破鞋找不着婆家了?”钱梅娘本来不弱,可一句话也回不了。姑娘跑到人家住,本来就丢人;“女婿”又来自家折腾,厉害女人也没了动静。丢死人了!乡亲们正扒着墙头往里望呢!
志家虽然骂痛快了,可钱梅并没走。回到家里,志家娘正对着两个兄弟夸姑娘干活好。弟弟一看哥哥回来了,对娘的话儿也不敢搭腔,缩着脑袋出去玩了。一阵沉默之后,志家下地窖拉二胡去了。
志家的爹邵三尧,已经当了很多年会计,对这件事始终没表个态,他只想过圣贤日子。
别管事情怎么乱,最终都得解决,必然有一个办法了却某件难事。在亲娘以死相逼的情况下,志家妥协了。他抛弃了西丈村的姑娘,娶了钱梅。
一年之后,西丈村的那个姑娘疯了。直到今天,西河村的村民都能记起这件事,但谁也记不起那个姑娘的名字,只知道,她也有兄弟姐妹,他们都是受害人。
5
志家是个聪明、有主意、有风度的人;他不想要钱梅,是因为他爱的是另一个女人。钱梅的想法,大概是那时候大多数女人的想法:一旦和哪个男人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永远能得到丈夫。志家的死活不愿意,让不了解情况的人以为,钱梅一定非常丑。事实上,钱梅比西丈村的美人还好看。
钱梅身高一米六五,一头天生的卷发,双眼皮,大眼睛,圆乎乎的高鼻梁,小而厚的红唇。身体的线条也极为出众:高挺的胸脯,束起的小腰,翘起的臀部。无论从欧洲人的标准,还是从亚洲人的标准,她都是绝世美女。
所有人都兴高采烈地准备婚事,只有志家垂头丧气。西丈村的爱人在干什么呢?谁在帮她擦眼泪?她一定痛不欲生,茶饭不思。为什么要把相爱的人,硬生生地拆开?自己有多痛苦,可爱人比自己痛苦一万倍!我抛弃了她!我一点办法也没有。我,我,我……
要说准备婚事,也没什么可准备的。70年那档儿,什么也没有,既没钱,也没有什么食品;只要掺点白面,什么都是好的。玉米面混上白面,蒸大镘头;榆树皮、楞子面混上白面,做面条。一分钱一包的烟,弄几十条;镇上酒厂的散白酒,弄一塑料壶,掺上水;连瓜子都没有。
志家家里和别人家一样,三间砖包坯的正房,饭在院子里做,连配房都没有。平时,爹娘和志刚睡东头,三兄弟睡西头,中间屋里存点乱七八糟的东西。三间屋子,象征性地用一块布隔开,这边放屁,那边能听得清清楚楚。
志家这一成家,住宿就成了问题。首先,志家两口子要占一间屋子,爹娘要占一间屋子,这是无法改变的。中间屋子一大堆东西,没处可搬,就算能搬走,也不能搬。中间屋子睡上两个大小伙子,绝对不行:影响新人行房。老头儿老太太也不傻,谁新婚和爱人在一起不是频繁行房?这是必须要保证的乐趣。
最终,志家爹拿了主意:先在院子里搭个窝棚,志强和志恒先凑合着睡,过了新婚期再说。
找了点木头和玉米杆子,窝棚搭好了。北方结婚,喜欢在冬天,最好是腊月,那样,可以和过年凑近点儿,省钱。志强和志恒一搬进去窝棚就知道厉害了,那时候的冬天比现在要冷的多。当晚,他俩打着哆嗦钻进了被窝,一进去,就不敢动了;但是,还是冷得受不了。最后,两兄弟想了一个主意:钻一个被窝,两张被子盖一起。这招还真灵!尽管还是冷,但没那么厉害了;不过,要是谁去撒尿,另一个也要挨冻。可这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兄弟俩琢磨:过了年,天一暖,日子就好过了。
别管怎么着,志家成了家。开始,他没什么高兴劲儿,婚后一个礼拜,他慢慢地也能勉强和客人们开玩笑了。渐渐地,时间让志家恢复了。西丈村的爱人也只能在脑子里忽闪忽闪了。
西丈村的爱人,已经几个月没吃几口东西了;西丈村的爱人家里,人们心里在流血。
6
新年过后三个月,为了讨生计,志家随村里人去了内蒙古挣钱;每个村里,都有几个工头之类的人物。钱梅留在家里种地,操持家务;她已经怀孕了。
志强已经十六岁了,刚刚不念书。他和哥哥一样,成绩不错,因为是地主的后代,政府不让念。他在家里帮着干活,虽然已经长成大人模样,可毕竟还小,他爹暂时不想让他出门务工。
志强长得没志家高大,只有一米七五,也不是哥哥那种男子汉式的人物。他的脸红里透白,也类似于欧洲人:方形脸,高鼻梁,瘦高个。他也是个漂亮的人,人们称呼他“大姑娘”。
慢慢地,志强爹发现志强不是出去闯荡的那类人。就拿肥皂来说:村里人都拿肥皂当宝贝,平时洗脸洗脚,都是用水抹抹就行;干活穿的衣服,沾上点泥当肥皂洗洗。只有在出门办事或相亲什么的,才舍得用肥皂。而志强的鞋底子,都是用肥皂洗过的。志强的鞋底子太出名了,村里妇女问他:“为什么你的鞋底总是那么白?”志强回答:“打上肥皂,用刷子反复刷。”其实,这件事是村里人的笑料。
通过鞋底子这件事,你也就明白其他事志强是怎么干的了。淘粪,他嫌臭;下地,他嫌土多。在村里过日子,还有什么重要的活儿让他干?他最喜欢干的活儿,就是洗衣服和做饭;志强的衣服洗的那么白,菜里放的油是那么多。
志强爹很生气,怎么就生出这么一个儿子?你以为你生在县长家里?你要有志家一半,我也就放心了。
除了干活不行,志强办事还没主见,大事小事他都拿不定主意。别管什么事,你就按自己的想法干吧!可他总是同时有好几个主意,他什么事也干不好。
最初,他爹总是教他:什么事这么干,什么事那么干,什么事该考虑一下,什么事又该当机立断。渐渐地,他爹也没了耐心。这是个不成气的孩子,咱当爹的教不了!
志强爹开始骂志强,可儿媳妇在眼皮子底下,当公公的不能失礼;老伴儿又在那护着,志强爹对志强失望了。
年底下,钱梅生了一个儿子,起名邵光林。没过几天,志家回来了;志家是传统的男子汉,他很高兴自己有了一个儿子。他确实是个男子汉,外面干活是非常辛苦的,吃的是烂菜叶、玉米面饼子,干的是最重的活儿;但志家一个字儿也没向家里人提。
志家还带回了二百块钱,除了给钱梅买了点营养品,他爹把钱全收下了;钱梅一边给孩子喂奶,一边思量这事儿。
晚上,钱梅偷偷地和志家谈这事儿。“你为啥把钱全给了你爹?”本来,志家挺高兴,可一听至媳妇在利益上对家人有意见,他忍不生气了。“放在谁身上都一样,一家人过日子,不能这么计较,家里肯定也需要钱。”钱梅一听丈夫的口气就明白了:志家是典型的长子,牺牲自己,喂饱全家;并且,女人在这个家里,没有拿主意的份儿。但钱怎么能一分不剩地给了别人呢?虽然怕志家生气,但钱梅还是忍不住说了一句:“咱们怎么也得留着几十块呀?”本来,钱梅说第一句的时候,志家就认为她不该再说了,想不到,她还没完了,志家几乎嚷了起来:“又没分家,你这个老娘们怎么这么算计?”钱梅没声音了,丈夫辛辛苦苦挣了一年的钱,一分不剩地攥在公公手里,自己这个小家什么都没有。可是,这种话题,志家连提也不愿意提。一句话说不完,他就会急眼。钱梅既生气,又无奈。这样下去,志家再能干,自己也过不上好日子。夫妻俩各生着闷气,睡了觉。
东边屋里,老头儿老太太可高兴死了。志刚穿着开裆裤,坐在炕上,也不闹。老太太本来不会数钱,她一个字也不认识。但她还是拿着那二百来块钱,反复地摆弄着。一张大团结,二张,三张……全是十块钱一张的。天啊,这么厚一摞儿。老头儿在旁边,边听收音机,边看老伴数钱。当然,他知道她不会数;但他并不揭穿她,他也实在太高兴了。有收获了,养儿子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这个吗?过几年,三个儿子都出去干活儿,每年不得剩下六七百?老头儿我,以后要享福了。并且,家里很快就会成为村里最富的人家,让那些村民傻帽儿们嫉妒去吧!
窝棚里,志强和志恒也很高兴。晚饭吃的真不赖,油挺多,要天天这么吃就好了。哥哥挣回这么一大笔钱,爹肯定会再盖一间房子给咱俩住,以后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今年这个年,过的是又高兴又热闹,全家人整天笑得合不拢嘴;当然,钱梅是装出来的。她怎么看,公公婆婆怎么不顺眼。你们凭什么把我的钱全装进腰包里?就算志家都给你们,你们也得偷着给回我一点!可是,老两口始终没给回她一分钱。年底的饭,吃的都不赖,但是,钱梅一点儿也吃不香,晚上和丈夫行房的时候,她都在思想斗争:开了春,志家还要出去,年底挣回的钱,还会进入公公婆婆手里;自己要像守寡一样,辛辛苦苦操劳一年,最终,一分钱也得不到……
刚过了年,天气还不太暖,地里也不用料理,全村的人都在歇着。老头儿已调到贸易货栈当会计了,他已经开了班。回到家里,他经常偷偷溜到志家身边,小声地问:“志家,你们这队人马,什么时候出发?”志家本来是大孝子,可听了这话还是不舒服,当爹的怎么能这样?但他什么也没表露出来,恭恭敬敬地说:“明天我再去问问,应该快了。”
因为爹天天催,志家有点闹气,但他只向钱梅发脾气。钱梅心里非常委屈:钱你给了你爹,气倒出给了我。但她惹不起志家;并且,这个男人是她从别人手里硬抢过来的,自己认自己的命吧。
7
志家的队伍终于要出发了,他爹特意请了一天假,全家人一起吃饭。吃着饭,志强对哥哥说:“今年,我跟你出去吧;我在家呆腻了。”志家看了看弟弟:小红脸,细胳膊。回答:“你还是在家守着娘吧,外边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好。”他不想弟弟出去受罪,自己有义务保护他。志强还坚持:“让我去吧,我都十七了。”志家还没回答,他爹发话了:“让他闯闯吧,不受点罪,干不出事儿来。”不管任何事,志家都不愿意和爹争吵;他虽然不愿意弟弟出去受罪,但只能说:“那就一块去吧。”
钱梅始终没吱声,本来看着公公就不顺眼;现在,听着公公嘴里咯吱咯吱嚼着菜说话,她心里更厌恶了。突然,志刚打碎了一个碗,钱梅的眼顿时瞪圆了;志刚被吓傻了,一家人都愣了。志家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虽然妻子每天都和家人说说笑笑,可志家知道:妻子并不快乐。志家看了钱梅一眼,但什么也没说;一家人很快以说笑起来。
志家带着志强走了;公公天天去上班,婆婆不爱干活儿,志恒才12岁,钱梅日子不好过了。早上,她要做饭,下地挣工分;中午回来,还要做饭、喂猪;睡一小会儿,还要下地;这期间,还要给孩子喂奶。
晚上,钱梅委屈地想哭。有你们这么欺负人的吗?老太太不才四十几岁吗?村里面,谁40岁就退休?她脾气变坏了,对公公婆婆和小叔子,经常带出脸色来;她本来就是厉害女人。
志强出去了两个礼拜,就跑回来了,他受不了。回到村里,他一遍一遍地向村民们描述:“一百多斤的东西,一扛就是一天;天亮了就开始,到天黑才结束;每天去菜市场捡烂菜叶儿,回来大锅煮,顿顿玉米面饼子。”
听了志强的描述,钱梅打了个哆嗦:志家可别死在外地!她开始后悔和志家闹气了。本来就回来这么几个月,自己还为钱的事儿让他生气;现在想想:自己这点苦算什么?
志强的半途而废,并没让他爹火冒三丈:就知道他干不了!爱怎么着怎么着吧,怎么也是这样了,还有志恒呢!志恒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但早晚也得去干黑包工;家里所有人都成分高,没资格深造。得赶紧给志强娶个媳妇,让他媳妇教育他吧。
志强在家帮不上大忙,但多少还是有用,钱梅日子稍微好过了;不过,心里的担心,比身体的受累还让人难受。志家千万别出什么事!赶紧分家各自过吧,明年别出去了,守着我在家种地,也比这样强。
到年底,志家回来了,身上还穿着一身新衣裳。钱梅一看见他,眼泪就流出来了;你总算没死在外头!挣来的钱,像去年一样,进了公公婆婆的腰包;但钱梅对这事儿已不怎么在意了:自己的志家没出事,比什么都重要。
志强见了哥哥,有些害臊;两人都是一母所生,自己真是没出息!但志家一点看不起弟弟的意思都没有,他爱自己的弟弟,他爱全家人。
和丈夫一起,钱梅格外珍惜每天的快乐;但她还是偷偷地提醒志家:“明年别出去了,这么个干法,会把你累死!”
“要是全家人突然死光了,就剩下咱俩了,我肯定不出去了;我简直在像牲口一样过日子。”
“要不,咱们和爹娘分家吧,各过各的。”
要在去年,志家听到这话,一定会很生气;可今年,他一点也不生气,他知道妻子是心疼自己。他轻声说:
“说不出口。无论是跟我爹娘,还是兄弟,我都使不出来。”
钱梅明白:无论如何,志家都会顺从他爹的意愿;而公公一定还会让他出去做苦力;她难过得说不出话来。志家明白这一切,劝她:
“你放心吧。在外边生了病,可以支点工钱先看病;再说,要太累了,我也可以请两天假。”
“可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儿?”
“你再忍耐忍耐,志强马上就要娶媳妇了,我爹不可能死啃我一个人,我娘也不愿意让我再出去受罪了。”
钱梅有点儿绝望:等过了年,志家必然出去做苦力,这是无法更改的。在这个大家庭里,自己是多么无能为力!
8
年过得和去年一样,但钱梅不像去年那样不顺气了;老太太也没去年那么高兴了:儿子是在外面受罪!
过了年,老太太央求老伴儿:
“别让志家出去了,他会累死在外边!”
“志强马上得娶媳妇,你说怎么办?”
老太太没吭声。
天一暖,志家就走了。留下老娘唉声叹气,媳妇独自落泪;志强也挺羞愧。
老头儿天天琢磨:给志强娶媳妇,怎么少花点儿钱?自己这三间屋,肯定是盛不下了;再盖房,即使不围墙,也得用几百块钱的砖;再请村里人吃饭,又得几十块。可不盖房,怎么娶媳妇?志强的名声已经出去了,他不是干活的人;再没几间房,绝对没人要。他要有志家那两下子就好了,全村人都会抢。
老头儿挣的钱,基本上都养家糊口了,手里就有志家的钱;用志家的钱给志强盖房子吗?不行,志家也是儿子,不能这么干!可自己实在没钱!还是写封信给志家吧,让他自己拿注意;反正结果都是一样,当爹的必须让你亲自说怎么办。
跟预期的一样,志家回信说:“我挣的钱,就是用来给志强娶媳妇用的。”好小子!哎---当爹的心里还是难受,志强怎么这么不争气?
最终,老头儿买了三百块钱砖,在村里人的帮助下,盖了几间新房。新房就在老房子南边,志强自己用泥,糊着麦秆围了一圈儿墙。围墙不能再让人家帮忙了,一个人就能干这活儿;老头儿硬骂着志强把这工作干了。
房子有了,提亲的也来了。最终,志强看中了同村一个女子,叫二妮儿。二妮儿身高一米七,样子在村里数一数二,发育的也非常好。志强一大家子,无论老少,娶的媳妇都非常漂亮。
娶媳妇花的钱,并没有超出预算,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有了新房子,志强也算是和爹娘分了家;志强总算是打发出去了,老头儿长舒了一口气。可有一件事,他挺上火:志恒还在窝棚里,志强不让志恒搬过去。志恒也挺生气,但他没话说:虽说两兄弟同甘共苦了这么多年,应该让弟弟也住间屋子,可是,人家刚娶了媳妇,谁愿意被听房?
志强过起日子来,有点混乱:在床上,他挺能干;一下地,他就蔫了。幸好二妮儿能干,操持家务,下地干活儿,比男人不次;挣的工分,是妇女中最高的。二妮儿还挺能偷,家里的日子并不比别人家差。
志强爹觉得志强的日子不像话:村里这么多人家,有一家这样的吗?真把脸给我丢尽了!
钱梅的肚子又大了,看来,又要生一个。不行,地里的活儿,干着有些吃力了,工分也挣不了多少;老头想让老太太也下下地,多少挣点工分。老太太倒有理了:
“你不是铁饭碗吗?你挣的钱呢?”
老头儿叹了口气,爱怎么着怎么着吧,志强已经打发出去了,我每月能挣点工资,先凑合着吃饭;志家过年就又带钱回来了。
志刚好几岁了,每天都央求他爹带好吃的回来,哪天没带,他就不高兴;老头心想:现在的小孩子,不像以前那么好养活了。
年底,志家像往年那样,平安地回来了;他比几年前老成多了。没过多久,他又得了一个儿子,起名叫邵双林。一家全是男丁,老头老太太有点骄傲了。
志家见过二妮儿了,他像亲哥哥一样对她。可他总是看着二妮儿不顺眼:这女人能干,可怎么看着不像好人?志强可别让她坑了!他并没抓着二妮儿什么把柄,但总是觉得不放心。
二妮儿并没把志强坑了,是她救了志强。偷东西怎么了?我会偷,又没人能抓住我。不偷点儿,家里能吃这么好吗?我能干!谁敢说什么?二妮儿让这个家,尽量和普通人家一样运转着,没有塌下去。
志强除了干活儿不行之外,还有一个毛病:他爱打老婆。他时不时地揍二妮儿一顿。本来二妮儿挺强壮,但对付男人还是不行;她总挨打。对于公公婆婆,她挺孝顺;可老头儿不爱管她家的家务事儿,老太太说两句又不顶用。
就在大过年的时候,志强竟然把二妮儿从房顶上推了下去。当时,二妮儿已有了身孕,人们正在路上闲扯,眼看着她从房上摔在了街上。
对于二妮儿的能干,那些妇女多少有点儿嫉妒;可看着她被从房顶上推下来,人们还是很气愤。幸好,大街上全是软土,二妮儿脚先着地了。人们心疼地把她扶起来,开始骂志强;志强还挺有理,不服气地下了房,回自己屋里了。
二妮儿没摔坏,她已满脸泪水;找了个不争气的丈夫,竟然还在自己怀孕的时候,把自己从房顶上推下来。二妮儿哭着去后院儿,找公公评理。
有几个妇女也跟着她,一起去了后院儿。老公公在后院,没看见刚才发生了什么,见儿媳妇领着几个人进了院,有点儿纳闷;并且,儿媳妇还在哭。
二妮儿抽泣着告诉了公公:他儿子把她从房顶上推了下来。老头儿是个老封建,他虽然认为女人在家里没有地位,但依然觉得志强做得太过分了,他想马上去前边教训志强一顿。可不知怎么的,眼前这几个看热闹的妇女,让他火冒三丈:儿媳妇怎么把看热闹的领到家里来了?你不知道她们是来笑话你的?他竟然说了这么一句:
“你没做错事儿,志强能打你吗?”
天!公公竟然说出了这种话?我可是怀着身孕,我平时是怎么孝顺你们的?二妮儿绝望了,就连一起跟进来的妇女,都已气愤不堪了:怎么会有这种人家?不过,看热闹的人什么也没说;村里有村里的规矩:别人家的闲事儿,少管!
人们边搀着二妮儿往回走,边劝她看开点儿。其实,她们真想把这家的男人,通通狠揍一顿。除了邵志家,这一家子还算是人吗?
二妮儿回娘家住了两天,她在考虑自己的未来。基本上,从她离家那一步开始,她已经不打算再跟志强过了。肚里的孩子让她为难,可以后的日子没法过!
志刚知道嫂子被推下房子的事儿,他告诉了志家。志家看了看志刚,这个弟弟只比自己儿子大两岁,还是个小屁孩儿。志家压根不相信志刚说的话;他对志刚说;“以后别胡说八道。”心想:我看二妮儿才不是好人。
志家爱自己的弟弟,已经到了糊涂的份上。要是谁跟志强打了架,不管是什么原因,他都认为是弟弟被欺负了,他非得过去揍人家一顿不可。
9
过了年,二妮儿生了一个儿子,起名邵永林。
志强多少有点儿收敛,儿子的出生,多少也让他高兴。可是,他不能和二妮儿行房了,这点儿基本乐趣也没了。他脾气很快又不行了;二妮儿的身子还没康复,他就又揍了二妮儿一顿。二妮儿彻底绝望了,她一边哭,一边想计策:公公是个大浑蛋,婆婆不挺事儿,大伯子似乎也不喜欢自己,一切都得靠自己!志强是不可能出去打工的,只有自己出去了。可一个女人出去打工,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儿,怎么办?
志家三月份儿出的门;到了六月分,二妮儿死活不在家里呆了。她一定要出去挣钱,“好上志强过上好日子”,志强一想:你挣点儿钱回来,家里日子就大大改善了;可你出去了,我和谁行房去?儿子才半年大,谁照顾?志强有点儿不太情愿;可二妮儿打定了主意,一定要走。志强挽留的意思并不坚决,他知道,村里人正在笑话自己,可自己受不了打工的苦!儿子可以吃点儿饭了,锼子那儿也有点儿奶水。志强来了一句:“那就这样吧,我让嫂子帮着点儿,你去吧。”
二妮儿离开了,谁也不知道她去了哪里挣钱。但村里人心里都清楚:二妮儿出去的目的,不是挣钱,而是不想和志强过了。
老头儿心里也嘀咕:谁家女人出去打工,把男人扔家里?可这是为什么呢?她是不是有什么想法了?可别离了婚!我可丢不起这个人!
老头儿一辈子都在死要面子活受罪;他根本不考虑儿子和儿媳是否幸福,只是担心:要是发生了某件事儿,脸上可挂不住!
志强胡吃梦睡地过着日子,嫂子帮他看着点儿孩子,爹娘偷偷给他些钱。他本来就不爱干活儿,现在,他天天回忆和二妮儿行房的乐趣,思念二妮儿思念得快生病了。
志强爹看着志强因为个女人而无精打采,觉得志强真是无可救药;女人不就是一双鞋吗?穿的时候穿一下,不穿的时候脱了不就行了?没见过这么没有出息的。村里人都看着你呢,真是窝囊废!他狠狠地骂了儿子一顿;可骂完后,他又心疼了:苦吃不了,孩子不会带,这都是当爹的没教好!他又给了志强点儿钱。
年底,志家先回来了;他先去窝棚里面看了看被子,挺生气:“怎么还让志恒睡窝棚?”当他得知二妮儿也出去打工的时候,心里一咯噔:坏了!我没看错人,必然会出事儿!
志家一边和家里人过着日子,一边担心志强的未来。这他娘要不出事才怪?一看二妮儿就不是老实人。女人在外边干个屁?不挂靠个男人,能活下去吗?什么我没见过?没两下子,大老爷们儿在外边都活不了!再说,你要心里没鬼,孩子怎么能舍得扔下?
在志家的担心之下,二妮儿回来了。她更漂亮了,穿着一身城市人才有的衣裳,拎着大大小小好几个包儿。包儿里又有好吃的,又有给志强和孩子买的衣物。志家看着弟媳妇的打扮,觉得更不顺眼了,你到底是把我兄弟坑了!
志强非常高兴,他先喝了一瓶汽水,比白水好喝多了!媳妇真是好。公公象征性地看了看儿媳妇,那件事并没有从两人心里抹去。婆婆过来,也说不出贴心的话儿,她知道志强推媳妇下房的事。二妮儿给了婆婆两袋奶粉,两双袜子,老太太欢喜地拿回了家。
只有志家觉得不对劲儿。他没办法和爹娘交流意见,怎么和爹娘谈论兄弟媳妇的事儿?娘是个糊涂人,爹又不愿意掺和这种事儿。
晚上,志家对媳妇说出了自己的忧虑:
“二妮儿会不会跑了?”
钱梅对这事儿一点兴趣都没有,自己的幸福都抓不住,哪有心思管别人?她爱跑不跑!别把孩子扔在我这儿就行。可钱梅爱自己的丈夫,还是说了一句:
“咱们都管不了!过好自己的日子得了。这种事儿,谁也帮不上忙!”
志家本想让媳妇出出主意,一听媳妇的话,就知道妻子对自己的处境都不满意。志家叹了口气,也说不出话来了。事情怎么混乱到了这个地步?明天我去问问二妮儿,看她怎么挣的钱。不行,大伯子吃饱了撑的,才干那事儿。走一步看一步吧,你要真跑了,我再想别的办法。志恒先住着窝棚吧,别去前边添乱了。
10
第二年,志家和二妮儿又先后出了门,志强很快又蔫了。孩子不用吃奶了,不能再麻烦嫂子;志强心里藏着委屈,又带孩子,又下地挣点工分。幸好二妮儿留下了点儿钱,日子还不算太糟糕。
志强爹娘也想过二妮儿的事儿。老头儿认为错全在二妮儿身上,不怨志强打她,她自己作风就不正!老太太从二妮儿那儿得了礼物,不大愿意说儿媳妇坏话;再说,志强确实不对。为这事儿,老两口儿还吵了一架;当着大儿媳妇的面,老头儿差点儿没把老太太揍一顿。老太太不愿提这事儿了。
志恒也一天天长大了,他已像个大人了。从一上学开始,他就没考过第二名,数学永远是满分儿。因为成绩太好,老师觉得,这个孩子任何方面,都是无可挑剔的。
打扫卫生的时候,老师教训同学们:
“你们看人家邵志恒,每次都考100分儿,人家打扫卫生都那么卖力,你们这群菜包子,怎么不把地扫干净点儿?
邵志恒在下面,偷偷对大家说:
“你老是揍我们,我们敢不卖力吗?”
同学们都忍着,不敢笑出声来。
邵志恒既聪明,又刻苦,人又非常幽默,他是学校里的明星。并且,他长得高大魁梧,英俊潇洒,力气也比别的孩子大。在学校,他是一切活动和话题的中心。同学们连嫉妒的表情,都不敢流露出来。人家可是永远的第一名,干点坏事儿,你能怎么着?再说,人家从来没干过一件坏事儿。
邵志恒被老师宠着,被同学们巴结着,他理所当然地以自我为中心;并且,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对。
成绩好的男孩子,总是会被女孩子所爱慕。最喜欢邵志恒的,是比她低一年级的马秀敏。马秀敏的母亲,就是经常和邵志恒的母亲郑玉雪一起偷东西的李秋果;李秋果的男人,就是那个邢台拖拉机厂的马六仁。
李秋果和郑玉雪完全相反,她一口气生了五个女儿:马秀芬,马秀敏,马秀荣,马秀娣,马秀丽。但仍然没有得到一个儿子;她羡慕死郑玉雪了。凭什么你生的全是儿子,我一个也没有?
正在打算要不要继续生的时候,马六仁的三弟马六全要把自己的小儿子送人。马六仁一口气跑到弟弟家,问:“好好的孩子,干嘛送给别人?”低头一看桌子上,弟弟把送孩子的附信都写好了。马六仁急了眼:“你不要,把孩子给我!别让外人把孩子打死了!”他带着孩子回了家,老婆也不再生了;孩子起名叫马树宁。
马六仁的大女儿马秀芬,和邵志恒一个岁数,长着一张苹果脸,大眼,小嘴,很秀气,但成绩一般。
二女儿马秀敏,比她姐小两岁,一头乌黑的大麻花辫子,直垂到屁股上,双眼皮,五官很好;就是个子没长起来,也就一米五八。她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能干活儿,可就是不聪明,做不对数学题。
三女儿马秀荣,她比二姐小四岁,也上一年级了。这个女孩子嘴唇厚,但非常漂亮,人也精明。
四女儿马秀娣,比三姐小三岁,她还没念书,长得也挺可爱。
最小的女儿叫马秀丽,刚一岁,看不出什么模样,还没断奶。
现在,又来了一个儿子,比秀丽还小。别管怎么着,生育计划总算是叫停了。
这个二女儿马秀敏一直喜欢邵志恒;并且,两家住得挺近。下了课,马秀敏总偷偷跑去看邵志恒;上课时,她脑子里想的还是邵志恒那张脸。邵志恒也喜欢她,但他们谁也没向谁表白,一直把对方放在心里。
终于,不幸的事儿发生了。永远占第一名的邵志恒,因为成分高,回家务农去了。
马秀敏家世代贫农,姐姐进了高中,再过一年,她也可以进去。可是,爱人不念书了,自己在学校呆着干嘛呢?她天天想着邵志恒。
终于有一天,她告诉家里:不想念书了。成绩不好,还不如下地多挣点儿工分。马六仁已经从邢台拖拉机厂调到番禾制药厂了,这个人脑子有点糊涂;但他毕竟是个工人,并且也念过书,他知道没文化的坏处。他媳妇李秋果特别聪明,尽管算账神速,但她一天书也没念过;她可是吃了没文化的大亏!要是能认识几个字儿,她早在村里当干部了。
所以,这两口子无论如何都不同意女儿的退学计划。求求你了,乖女儿!快回去好好念吧。将来当个工人或坐个办公室,不比你种地强多了?马秀敏最终也没有退学,可是,她每天都看不见邵志恒了,又不能去他家里找他。他要是向自己表白了,一定天天晚上去和他耗着。可他没表白,他知道我一直喜欢他吗?应该知道。他肯定也喜欢我!马秀敏整天魂不守舍地胡思乱想,一切都围绕着那个邵志恒。
11
邵志恒这边,家里还是那么乱套。志刚比他小10岁,狗屁不懂!人又非常调皮,他不时揍志刚一顿。
二妮儿不知什么时候又怀孕了,肚子已经起来了;志强还是一样地不争气;志家还在内蒙古。光林只比当叔叔的志刚小两岁,双林比光林小两岁,永林比双林小几个月。这下一个孩子不知道要叫什么林,估计还得是小子。
忽然有一天,志恒家里来了条喜讯:张家口某个单位,缺一个拉二胡的。志恒爹上了几十年班,多少有一点儿关系,可以把志家安排过去。终于可以放心了,志家不用受苦了,唱戏也比卖苦力强;再说,这是一个铁饭碗。
忽然,又来了一条消息:另一户人家,想抢在志家前头,把那个差事儿占了。怎么办?上边已经给了准信儿:谁先报到,差事就归谁。
志恒爹要给志家写信,志恒阻止了:
“不行!来不及了。我直接去内蒙古找他,要不然,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飞了。”
志恒爹一想:对!志恒说的对。写信太慢了,不能冒险,还是赶紧去,面对面通知吧。
就这样,志恒立刻搭车赶到内蒙古,直接把志家带到了张家口,抢先报了到,志恒这才放心地往家走。
不知是消息不准确,还是事情有变动,志家并没有拉二胡,他在帮单位记账,不久,他就当了会计。
别管怎么着,志家有了正式的工作,他爹又了却了一件心事。
可是,家里怎么这么乱套?志强和二妮儿天天打架;二妮儿带着个孩子,肚子挺得老高,还是一样地挨揍。
志恒白天下地,挣点工分,晚上也去地窖拉二胡;并且,只要有点儿钱,他就买书看。他还在想着他的学业。与退学相比,与马秀敏的分离,并不显得有多痛苦。凭什么不让老子念高中?老子不就是念大学的料儿吗?他心理有点儿扭曲:老子是响当当的一等人!别管你是几等人,你就是没资格念书!
白天下着地,听着村民念叨:谁谁家的孩子被保送进大学了。他们说的那个孩子可是个超级大菜包子!有名的笨蛋!志恒心里更难受了。
种完地回了家,志恒看他爹也不顺眼了。为什么我祖父是地主?地主的钱呢?拿出来让我看看!背着地主的坏名声,让我种大地;缺魂儿少肋条的兔崽子上大学,占第一的种地!老子可是真材实料的人才!
别管怎么生气,志恒依然没有对爹娘发过火。这是个封建家庭,长次有别,他不敢乱来;再说,祖父是地主,也不是爹娘的错儿,他们也是受害者。
二妮儿又生了,依然是一个小子,起名没叫什么林,顺着永林的名字叫永钊。志强没什么想法儿,既不难过,也不喜悦;生不生儿子对他来说没什么区别。
志恒也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侄子而高兴,他只在想自己的落魄事儿;而且,志刚率领光林,到处乱窜,无事生非,已把志恒麻烦坏了。只有他家老头儿老太太高兴。马秀敏的娘李秋果听到这个消息气坏了:你们家凭什么生孩子全带把儿?儿子孙子都是男丁!
马秀敏听到母亲讲邵志恒家的事,高兴得不得了;她让她娘多说点儿。母亲忽然明白了:女儿爱上那个邵志恒了。她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老伴儿,马六仁一听就否决了。不行!他们家是地主,成分太高;嫁谁也不能嫁到这一家!他大哥邵志家不是把人家西丈村的姑娘坑疯了吗?他二哥邵志强不在天天揍媳妇吗?这小子也靠不住,他爷爷就不是好人,这种事儿遗传!秀敏娘对志恒倒没多大意见,家里人坏不代表人家小伙子也坏;再说,人家小伙子既聪明又能干,要不是成分高,必然会考上大学。
女儿没明摆着把心事儿告诉家长,两位家长交流了一下意见之后,也没有通知女儿不准沾邵志恒的边儿。
事情先这么呆着吧。秀芬比秀敏大,该找婆家了,她可千万别也看上了邵志恒!马六仁试探了一下大女儿,说无论她看上了哪家的小伙子,当爹的都会托人去帮她提;秀芬说她谁也没看上。老头儿长舒了一口气,谁都好,可别跟我提那个邵志恒了;他们一家子都不是好人!
12
大女儿的婚事还没着落,闲话儿就已传入马六仁的耳朵里去了:秀敏和志恒在约会!
他俩是怎么缠上的?一个在学校,一个在种地,这是怎么回事儿?当初,真该警告一下秀敏!现在可不好办了,秀敏可别陷深了!
李秋果本来就不太反对女儿跟志恒交往,所以,对这件事儿,她始终没说好,也没说不行,他爹自己折腾去吧!
马六仁从药厂请了假,去了学校,把女儿揪了出来。找了个人少的地方,问:
“你和邵志恒是怎么回事儿?”
秀敏本来心眼儿就少,看她爹沉着脸,直接说了实话:
“我看上他了。”
马六仁虽然一肚子气,但他不愿意发火:那可是火上浇油!秀敏不吃这一套,必须用劝的方法让女儿回心转意,他说:
“你没看见他家都不是好东西吗?你看二妮儿被打成什么样儿了?他爹管过吗?你已经大了,和谁搞对象都不丢人!但千万别和姓邵的这家儿搅和在一块儿!他们家的人已经坏透了,还是地主。”
秀敏根本不管这一套,谁爱坏透谁坏透!俺的志恒是好的。可她不愿意让她爹生气,她是个孝顺女儿,违着心说了一句:
“行。”
马六仁长舒了一口气,又给了女儿五分钱。
这事儿终于解决了!他回药厂上班去了,但心里并不放心。秀敏不嫁出去,这事儿就不把稳!去你娘的邵志恒!你要敢动我女儿,我跟你狗日的没完!
马六仁天天担心女儿是不是又和邵志恒搅到了一块,但秀敏从来没承认过。突然有一天,他听到一个消息:邵志恒去内蒙古当黑包工了。太好了!该!你个兔崽子就该去干那个!最好死在外边!
秀敏可傻了:刚和志恒确定关系,怎么一眨眼没人了?他可别不回来了!外面可别有人看上他!每天她都担心这件事儿,压根就没学习;再说,她也学不会,她不是那块儿料!
志强这边就更别提了,小儿子断奶还没断利索,这厢战火已经升级了。打架的时候,不管什么东西,摸着就往街上扔;人们一听到嚎叫,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
没人管他们家的事儿,吃饱喝足,人们就当看电视。人们只听说过电视这个词儿,但谁也没见过,看着志强两口子在那儿“叮当叮当”地折腾,打趣儿说:“电视肯定也这么好看。”
二妮儿老是鼻青脸肿。
不行!还得出去打工。这日子实在是过不了了,老娘已经仁至义尽了。二妮儿几乎是偷着收拾东西溜了;之前,她只透露过一次要打工的事。志强又傻眼了,行房的乐趣对他已没那么大吸引力了,可这日子怎么过?
永林不用喂了,又多了一个永钊。志强打着跟头过日子,永林天天跑到后院,和爷爷奶奶一块儿吃饭。
志家媳妇已经带着孩子投奔张家口了,这个家族一下儿冷清了。
志刚也上学了,每天下午放了学,他单在门口等着他爹回来;他爹一到,他就把他爹的包儿拿过来,看看有没有好吃的。找着了,他就叫声爹;找不着,他就撅着嘴。并且,他的学习成绩也狗屁不是。老头儿心想:怎么这个儿子也这么不争气?成分制度快取消了,单等着你考大学呢!你三个哥哥成绩都不错,就因为成分问题,硬不让念了;你怎么连学习也不行?
日子就这么稀里马虎地过。
13
年底,只有志恒回来了;二妮儿一直没露面儿,也没来过一封信。
志恒不像志家那样见到家人就特别高兴;在外边干黑包工,日子太苦了,自己本应该上大学的。
老头儿像收志家的钱那样,把志恒挣的钱也收了;志恒看着自己流血流汗才挣到的钱离开了自己的手,心理有点不平衡。亲爹也一样,怎么能这么干?起码也给我二十块,让我买点儿乐子;这干了一年活儿,你知道有多累吗?再说,这钱将来你会还我吗?你仗着是我爹,就没收我的?
志恒不想去看志强,他在心疼他的钱,晚饭也没吃香。侄子永林已经认识他了,他也没心情逗永林玩。听着当娘的在一旁不停地唠叨,他真想大嚷一句:“别唠叨了!给我点儿钱比什么不强?”
终于把饭吃完了,他冒了一句:“我去看看我哥。”老头儿还在后边夸他懂事儿。听着他爹那不着靶心的话,他真想骂爹娘一顿!你们不知道我是不想看见你们俩,才去找志强的吗?
哥俩儿一见面,志强眼圈儿红了,志恒也挺难过。他看了一眼床头的永钊,问了一句:
“叫什么?”
“永钊。”
“我嫂子又出去了?”
“哎……”
兄弟俩没什么话儿了,志恒来了一句:“我去串个门儿,你先歇着吧。”志强本想多留他一会儿,一看,志恒的脚都迈出门口了。他明白了:志恒去找秀敏了。
志恒回来的当天下午,秀敏就得到了消息:意中人回来了。她连饭都吃不下,硬咽了两口,跑了。她就在自家门口呆着,等着志恒来找她。
终于,爱人来了。俩人什么话也不说,就往旁边的岔道上拐,志恒在前头,秀敏在后边儿。终于到了村边上了,俩人坐下了。
秀敏自顾自地瞎嘟囔,志恒一句话儿也不说。一会儿,秀敏也没音儿了,问了一句:
“怎么了?”
“我爹把我挣的钱,全要了。”
秀敏一下子就急眼了,叫嚷开了:
“他怎么能这样?有多少?”
“差不多三百。”
“一分没给你?”
“没有。”
秀敏本来就是个粗人;自己的情郎拼死拼活地撑了点儿钱,他爹凭什么没收?也太不要脸了,给你点儿还不行吗?她嚷了一句:
“管他要回来,一分别给!”
“怎么要?伙着过日子呢!”
志恒家就是一个皇宫,他爹就是皇上;皇上既是他爹,也是权威。
秀敏又嘟囔了老半天,志恒还是没办法,俩人都很不高兴地回了家。
志恒没去后院儿,他不想看见爹娘,他敲开了志强的门儿。志强迷迷糊糊开了门儿,忽然明白了点儿道理,问了一句:“你把她干了?”志恒一愣,也明白他哥说什么了,说:“没有,就说了一会儿话。”
14
志恒在家这段时间,村里正在分地,弄什么“包干到户”,按人头分地,一人一亩地。村民们天天起哄,说这要分了地,还不得把人们都饿死?还是一起干,挣工分踏实。不管村民们怎么不情愿,政府还是强行把地分了。
分地的这会儿,志恒娘也琢磨着给志恒找媳妇。她先问了问志恒:“你看上谁了?”志恒说:“马秀敏。”老太太挺高兴,她早就认识李秋果,以前一块儿偷过不少东西;并且,秀敏是出名地能干活儿。她觉得这事儿有戏。
老太太连媒人也没请,直接找到李秋果说这事儿;李秋果想告诉郑玉雪:老伴儿不同意。但俩人太熟了,这话儿说不出口,便说了一句:“等会儿,当家的回来了,我和他商量商量。”
郑玉雪料想这门亲事就这么成了,回家对儿子说:“问题不大,一会秀敏她爹回了家,就有准信儿了。”志恒一听心就凉了,她爹回家拿主意?完了!
志恒上了火,想出去遛遛,刚走到小路上,就碰见了马六仁。志恒的心一下就缩紧了,打招呼说什么?志恒还没想好,马六仁就到了他跟前,没等他那句“叔叔”说出口,老头儿就先发话了:“姓邵的,你给我听着!你要再敢勾搭我家秀敏,打折你兔崽子一条腿!”说完,一溜烟跑了。
别遛弯儿了,回去吧。一会儿走过秀敏家门口,别把我狗日的腿打折了,先回去吧。进了自家院儿,志恒娘还在高兴地哼小曲儿,边哼边做唱戏的动作;看见了志恒,说:“一会儿,咱们吃点儿好的。”志恒没吭声儿,去了屋里抽旱烟。
边抽烟边琢磨:她爹怎么这么看不上我?我可是出了名的既聪明又能干!我要上了大学,就你家这闺女,倒贴一千块钱我都不要!志恒有了任何委屈,都会把它挂靠在他的学业上。
晚上,吃的不赖,志刚老抢着吃好的,志恒觉得他很讨厌,他看志刚也不顺眼了。要是晚生几年,我肯定是大学生,你个邵志刚为什么这么运气好?他还不知道志刚的成绩是倒着数,他以为志刚和他一样,每次都考第一。吃着饭,老头儿训起志刚来了:“志刚!规矩点儿。吃饭显出你的本事来了,上学的本事哪儿去了?”志恒这才知道志刚学习不行,敢情你小子去学校胡吃梦睡去了!刚才他就琢磨着揍志刚一顿,这会儿,他打定主意了:吃了饭,揍志刚一顿。
吃了饭,志恒就出去了,他故意不走远,等着志刚出来。一会儿,志刚领着永林出来了,他看见了哥哥,边蹦带跳到志恒这边来了。志刚还没站稳当,就被一脚踹倒了,他没哭,他被打愣了。志恒提起志刚,左右开弓,“叭叭”的耳刮子打在志刚脸上,边打,边呵斥:“我让你不好好念书,让你不好好念书。”志刚终于被打哭了,边挨揍边想:我念不念书关你什么事儿?你就是想找个理由揍我。但志刚不敢把这话儿说出来,怕说出来挨的揍更重;永林在旁边早被吓哭了。
志恒打得气消了,对志刚说:“回去看书去!”志刚抽泣着往回走,永林跑着追他。这顿揍还不能和爹娘说,要说了,爹一定会训自己:“不该打你吗?早该打你一百回了!”志刚偷偷摸摸回了屋。心想:志恒什么时候变成这样儿了?
志恒天天想他上大学的事,他认为:当初他要是上了大学,就什么委屈都不会有了。上了大学,不用干黑包工,不用种地,不用当乡下人,不用受秀敏爹的气,并且,理直气壮地娶秀敏。
15
婚事被否决了,马六仁死活不愿意。再过半年,秀敏就高中毕业了,大学别指望了,现在就已经菜的不行了。等她一退学,赶紧把她嫁出去,快离这儿远点儿吧!这他娘姓邵的死缠烂打!
听到婚事被拒绝的信儿,志恒倒不太难过,他还在惋惜他的学业。志刚老实多了,志恒一瞪眼,他立刻跑去看书;但志恒从来没检查过他的作业,他一直在假装看书。志刚更敢肯定了:哥哥有点不正常!根本是借着学习的理由专门揍自己。
志恒心里琢磨:爱同意不同意吧,反正我快回内蒙古干活儿了。虽然有了自暴自弃的想法,但他还是希望秀敏爹能回心转意。马六仁始终没回心转意,东河村一个姑娘又看上志恒了。志恒既不喜欢她,也不讨厌她,爱娶谁娶谁吧;就这么着吧,反正我也就是个农民了。二话没说,双方就订了婚。约定:今年腊月,双方办事儿。然后,志恒去了内蒙古。
秀敏可傻眼了:心上人和别人订婚了!天塌下来了!我怎么办?秀敏欲生欲死,上课也流泪。别的孩子很担心考不上大学,秀敏只想着自己的意中人。
在内蒙古,志恒每干一天活儿,心理不平衡就多一点儿。昨天的工钱,今天的工钱,明天的工钱,通通不是自己的。扛着一百多斤的东西,他都在想这个问题。劳累并没让他趴下,思想的负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冬天,所有人都回来了。志家一大家子,二妮儿,志恒。老头儿老太太乐坏了:终于又像个家了!
志家带给爹娘的钱并不多,他也要养家糊口。志恒带回来了三百;二妮儿挣了多少钱,没人知道,她只给了婆婆点儿礼物。其他人都没奉献多少钱,志恒更觉得委屈了,凭什么只有我的钱全部上交?还有,志强挣过钱吗?他肯定多少也挣过,怎么一分钱也没交过?
志家压根就没看出志恒的扭曲,他只考虑志强和二妮儿会什么时候离婚。只有志刚看出了志恒的不对劲儿,自从上次挨了那顿狠揍,他一直在注意志恒。然而他太小了,他什么忙也帮不上。并且,他最担心的不是志恒的健康,而是会不会挨揍。
志家把志强偷偷地叫了出来,问他是否打算要离婚了。志强多少有这种想法,但还没打定主意;再说媳妇这几天给了他不少钱,他日子过得不赖。志家心想:真没出息!你怎么就没个注意?
因为钱的事儿,志恒对婚事儿热情不高,不冷不热地敷衍东河村儿的姑娘;那姑娘倒不在意,仍然想和志恒好。就这样吧,志恒心想:娶了你算了,怎么这辈子也完了。他再没主动去找马秀敏。
秀敏这边儿可乱套了。志恒回家了,婚期迫在眉睫!秀敏不吃饭了;无论谁劝,秀敏都不下床。只有四妹秀娣没怎么搭理她,因为秀荣硬打着秀娣不让她念书了,秀娣正在难过;秀荣自己不念了,天天干活,她死活不让妹妹念了。秀娣是这户人家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人,也是唯一能考上大学的人;她就这样被毁了。
秀芬单等着嫁人,秀荣不念书了,秀娣也辍学了,秀丽天天去学校胡吃梦睡,树宁本身有点儿傻。马六仁天天去上班,特别糊涂;李秋果拉扯六个孩子,力不从心,见机会就揍他们一顿。现在,秀敏又不吃饭了。
志恒家已经为新房买回砖来了,喜酒马上就能摆上,形势逼人!秀敏已经躺了一个礼拜了。不行,得改变主意,嫁给姓邵的也比死在家里强!马六仁让老伴儿去通知郑玉雪,愿意把女儿嫁给她儿子。
东河村和志恒订婚的姑娘落个什么下场,谁也不知道。总之,志恒娶了秀敏。马六仁改变主意没几天,他俩儿就结了婚。天气太冷,新房要开了春儿才能盖,先在旧房子那儿结;志家一大家子先去志强那儿凑合。
办完喜事儿,客人都走光了,婆婆才从屋里,找出一包瓜子,给秀敏吃。
天晚了,屋里就剩下志恒和秀敏了,俩人开始行房。志恒还没忘记在褥子上铺白布,幸好,见了红。
结婚之后,秀敏发现志恒就两件褂子,其中一件是还是新买的。要是志恒没结婚,他就一件褂子吗?她问志恒挣了多少钱,志恒说三百。秀敏一算账儿,去年志恒也挣了三百,买砖头才花了三百多,老头儿起码还拿着志恒二百大几。
她又问:
“你爹会把剩下的钱还你吗?”
“肯定不还。”
“我刚过门,没法儿要,你要一下!”
“怎么要?”
秀敏没话说了。
新人在行房的快乐中,过完了年。天刚一暖和,志恒两口子就把房子盖好了,紧挨着志强家盖的,就在志强家西边,还围了一圈泥墙。
新人要搬到新房,马上得分家。让秀敏想不到的是,公公把儿子和儿媳的义务写好字据后,只分给了她一簸箕麦子,其他的什么也没给。秀敏瞪圆了眼,正要把志恒工钱的事儿抖搂出来,志恒硬拉着她,回了自己院儿。
“为什么不让我说?”
“都分家了,以后各过各的,说那个有什么用?别管怎么着,有了房子还赖吗?”
秀敏自己嘟囔了一天。
志恒爹本来就不太喜欢志恒,这时,对他意见更大了。再过几个月,老头儿就要退休,他很想让志强去接班。不过,要直接让志强接了班,对志恒太不公平了。再说,这个秀敏不好惹,别跟我拼了命!可志强最适合去上班了,志恒本身就能干,不用为他操心。还是不行,不能这么干。对了,抓阄!我写两个“否”,事先告诉志强,让他别吭声,让志恒以为自己没抓到。不行!自己怎么这么下贱!这都是儿子,谁运气好算谁吧!
老头儿宣布了抓阄决定,秀敏高兴死了。要是志恒接了班儿,凭着两口子的能干劲儿,很快就能成为村里最富的人家。秀敏是个大傻瓜,她不知道自己吃几碗饭,就想占那么大的锅!
在老头屋里抓的阄,秀敏也在一边看着。老头儿硬是让志强先抓,志恒不敢吭声,秀敏想去拿菜刀了。
是谁的,就是谁的!志强抓了一个“否”,蔫了。志恒没抓另外一个阄,很明显,志强已被淘汰了。
老头子生气了,怎么会这样?先让你抓,都抓不到!志恒真是越看越不顺眼。咦?志恒挺得意。老头儿忍不住冒出一句:
“你神气什么,全是老子给的你机会!”
“是谁的,死是谁的!”
“他妈的!”老头儿踢了志恒一脚,正好踢中了志恒的裆。志恒捂着裤裆,直不起腰来了。秀敏早就来气了,她冲过去和公公拼命。“把志恒挣的钱还我,还我!”志强和娘把他们拉开了。秀敏一路骂着大街,搀着志恒回了自己院儿。
16
志恒没被踢坏,过了两个月,他上班去了。不是贸易货栈,是日杂公司,老头儿不知什么时候调到了日杂公司。
秀敏已经怀孕了,现在在喂自己的猪,种自己的地,干得非常有劲头儿。还有一件事,让她特别高兴。东边志强家里,天天打架,一打起来,东西全飞到自己的院里来了。刚开始,她帮着二妮儿捡回去;后来,她多了个心眼,看哪种东西扔过来的多,便留下点儿。她爱占这种小便宜;并且,她有点尖头。
志恒每月能挣十八块钱,虽然货币贬值了,在村子里,这仍然是一大笔钱,盖房子不才花了几百吗?马上就能买电视,村里已经拉上电线了,除了我邵志恒,你们谁也买不起电视。
志恒和秀敏几乎每天都做爱,工作干得也很不错,两人过的是神仙般的日子。老头儿稍微点拨了一下志恒,很快,志恒也当了会计。
志强的日子还是那么乱套。班没接成,他想要打铁。村里已经有几家打铁的了,效益不错。他反复跟他爹说想打铁的事,最终,他也没打。老头儿快丧失为这种事儿生气的能力了。你已经结婚生子了,当爹的绝对不会害你!能帮你多少帮你多少,但最终还要看你自己。你的日子,你自己看着摆弄吧。
志强没打铁,把二妮儿打跑了;只有在打媳妇时,他才觉出自己的本事来。永林4岁,永钊2岁。他们俩天天去后院儿,和爷爷奶奶一起吃饭。
志刚也已经12岁了,调皮的要命。他不好好念书,跑到大队里玩儿,对着话筒乱叫唤,“轰”的一声,冒烟儿了,他把大队里的播音器弄坏了。
弄坏了得给人家修好。他爹这个生气:你个兔崽子怎么就不让老头儿我省会儿心呢?他不想打志刚了,看样子,志刚像是定了型,你小子就是当农民的料儿!
志恒找了一辆木头车,把志刚当驴套上。走吧!拉着机器进城吧!大热天,志刚拉着车进城,老头儿骑着车子,在后边跟着。志刚从来没干过活儿,刚走了没一会儿,他就晕头转向了。他扭头说了一句:“喘口气儿再走。”“不行!再走一会儿,你个笨蛋!就是我拉着,也能走到城里,这不是重活儿,再走一会儿!”志刚又强忍着走了一会儿,实在不想走了,没打招呼就自己坐下了。他爹一看,坐会儿坐会儿吧,怎么也是这样儿了。有你小子受罪的那一天!等着瞧吧!
修喇叭没花多少钱,志刚只挨了一路骂,老头儿多少有点唠叨了。一进家门,志刚刚把缰绳从肩膀上放下来,志恒就进了院儿,踹了志刚几脚;志刚连屁也不敢放。老头儿还在发愁:志刚可别成了志强那样儿!
这年冬天,秀敏的姐姐秀芬才嫁出去;她找了长庄村一个果农。这个果农耳朵聋,秀芬少白头,俩人互相欺骗了对方。
到年底,腊月里的一个晚上,秀敏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邵小林。从东河村请了一个土医生,帮她接了生,她在家里坐月子。
坐月子的一个月里,志恒一天也没回过家。秀敏的三妹秀荣,过来家里伺候。秀荣总觉得不对劲儿:这儿在坐月子,姐夫怎么一天也不回家?秀敏特别爱志恒,告诉妹妹别乱猜。
二妮儿也回来了,她特别喜欢秀敏,给她带了两包奶粉。她见志恒一个月没回一趟家,就明白了志恒是什么人。
孩子的出生,让秀敏娘非常高兴,因为这是个男孩儿。在孩子生出一半的时候,她比女儿还紧张,死盯着婴儿的裤裆;当她看到生殖器时,才放了心。
志恒已经变心了,秀敏也知道,但她不同意离婚。两边儿的老人一齐向志恒施加压力。最终,这事儿过去了,但他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秀敏就假装志恒还爱自己,当作什么也没发生。既然丈夫已不再提离婚的事了,自己就还是幸福的。
秀荣也快要出嫁了,秀丽和树宁天天过来和孩子玩儿,但孩子太胖,他们俩抱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