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平靜
另一種平靜
有的時候,很需要一種,剛剛好的存在。
剛剛好的心情,剛剛好的風景,剛剛好的渲染。但是這樣一種感覺,總是讓人覺得不安全,因為知道會突然消失,而且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消失。
我克制著自己不去在意並不完美的此刻。此刻我的情緒很暴裂,像個青筋腫脹的拳頭。自己的思維變得越來越被動,仿佛我不去喚醒它們就會沉澱下去,直到我發現不了它們的痕跡。
需要很多音樂,很多圖像,但是太多又仿佛自己被充斥的爆炸後變成虛無。耳朵裏塞滿的是肆無忌憚的重金屬和哥特,我很文藝地趴在天臺上,天空湛藍如洗,明亮地映照灰暗的行人,如此鮮明的情景竟讓我心裏產生了一片難以逾越的空白。那裏,沒有聲音,像擁擠的奶油泡沫。我承認這是一種非常戲謔的方式,內心漏了一個洞,持續的牛奶不斷跌落,並且沒有回聲。然後,緩緩地發酵出一點點的酸澀。我承認不舒服,但是也不想錯失這種難得的心情,不知何時自己變得如此小心翼翼。
突然間有一些錯愕,耳朵裏出現了平靜的大提琴的厚重聲響,讓我渾身顫抖。我忍不住閉上眼睛,寒冷的風把臉龐吹得乾淨。我不知道自己何時有這首曲子,思緒呈一種特殊的狀態,就是你有很多東西留在血液裏,想要流淌到下一個地方,但是並不是這樣。它們竟然凝固了,成斷斷續續的空白,每一次的停滯都讓人心痛。這個瞬間,我已經沒有任何空間去想這是否是巧合,我是如此絕望地驚喜,一層一層拉開宛若抽屜中的電話清單,撥開它們有些潰爛的外皮。
狂躁的平靜。倏忽而逝的感覺。
我說的這些話像很細膩的白色紙巾,摸上去有種隱忍的冰涼,但是貼在臉上又會感到一點點的溫存。
我很害怕陷入這種斷斷續續的空白裏,但是記憶總是如此呈現出斷層的狀態。
忍不住要去描繪飽滿而美好的事物,但是心情貼切不上,我生怕毀了那份寥落的溫暖,比如現在的天空。我生活的城市是一個狹小而晦暗的地方。樓層不高,但是依舊看不到樓那邊的風景。從家到學校要路經一片水杉林,然後轉彎走一條相對寬闊的道路,只是這條路被劃分為了外環,總是塵埃滿布。看著來來往往的卡車,還有滿是瘡痍的路途,我經常懷疑自己是否是對生活感到了麻木。
這兒的天空總是蒼白色的,久病不愈的樣子,甚至連熱鬧的夏天也沒有任何血色。但是今天不是,今天非常明亮,非常藍色。也許是離開了學校和家這種厭倦了的位置,任何新鮮的頻率都能喚起我平靜的脈搏。
我突然很想用雙臂去擁抱什麼,但是周圍光禿禿的一片,我伸出手抱住了風。自由的,有些溫度的風。它無法停留,只好在我身邊纏繞。
看過了太多繁密的風景,浮躁的文字,這樣一種白色來得如此冰冷。
我想起了很多個MV裏五月天在天臺上大聲唱歌的樣子。阿信的公鴨嗓子還有撕扯的依舊英俊的面容,如此青春洋溢。
聽了那麼多的歌,看了那麼多電影,跨越了大半個中國,一直在尋找和我精神相共鳴的東西。然後突然轉身發現平庸的青春,總是由一系列繾綣的膠片組成的。它們之間藏著無數的光線,如此美麗,充滿傷感。
有一段時間,自己不能夠接受“曾經”這種字眼,就像再也不會留戀在疾馳的火車上觀看倏忽而逝的軌跡。它們都變成了模糊的褐色。也許是受塔可夫斯基寂靜的長鏡頭的影響,每天騎車子上學的時候,腦子裏都會產生自己的動作像被觀看的鏡頭這樣的感覺。尤其是晚自習回來,路上有隱隱約約的燈光,我可以清晰地看清自己的影子,和每一個動作。
因此,我總是覺得,自己上下學的這段時間非常奇妙。
相同的路,每天要來回走六遍,日復一日地走了很多年,這是多遠的距離。昨天還在某樹葉掉成一地的金黃,某花也變得空空蕩蕩,只剩下消瘦的骨骼。
我不是個情感細膩的人,但是對於外在的小細節總是神經質地關心。花了近一年的時間才陸陸續續地看完了《追憶似水年華》。普魯斯特筆下的鐘樓,青灰色的天空下美麗的塔尖,還有寧靜的廣場,送牛奶的女孩,偶爾的雨水和陽光,都是如此纏綿,迷惑,讓我不止一次流出眼淚。生命的厚重與淺薄在這裏同時出現,等待著記憶的檢閱。每一個細小的情節,還有他通過其他景物的描寫來刻畫某個特殊事物,和我非常有共鳴。有的時候自己非常害怕這種有重量的東西。
桌子上堆砌著這些年買的本子,細細密密地寫滿,然而再也沒有勇氣重頭翻閱。收拾屋子的時候,才有機會重頭看了一遍。看著自己一點一點思緒的進程。我以為自身巨大的轉變在日記裏都有著清晰的進度顯示。我發現關於雨水的題材我寫了有三四十遍,自己真是個固執的人。
我真的是很喜歡雨天。也許是對於乾燥的厭倦,對於潮濕的書頁,微微長起青苔的總是非常有好感。屋子裏的窗戶被長春藤爬滿,一片繁密的綠色。我覺得雨天是有音樂的,那種你一看到景象腦子裏就會縈繞著的音樂。我曾經嘗試著記錄它們,然而發現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就再也無法復原。從那以後,我就盡情地享受著這唯一的一瞬間的特殊觸感。雨水順著頭髮,臉的輪廓,手上細小的皮膚的紋路,一點一點感受你,同化靈魂。
第一次聽Mars Lasar的《Rapture》的時候,我正好站在雨裏。伴奏的有些反復的鋼琴聲,後來有些玻璃質感的複調,還有女聲的倏爾上升與下降,都十分切合雨的節奏。最後由厚重的雨水將三者融在一起,反復不止。我甚至有一瞬間產生了像伍爾夫那樣的感覺,由我所聽看到了我可以看到的景象。我看到一片湖藍色與棕綠相結合的森林,頂端是切割後的鋸齒狀的樹枝排成的繁雜的圖案。一群衣著灰暗的孩子從路中央跑散。
也不知道為什麼,英文中關於鋸齒的單詞特別多。我看著竟然心生喜愛。
天色緩緩變得淺起來,我害怕它會再次變得蒼白。
冬天來得太過迅疾,讓我連抱怨冷的機會都沒有。我總是一個人反復像嗚咽一般地說著話。也不是憂傷與寂寞,僅僅是平靜,能夠有一種真實的存在感。以往的歡聲笑語,想起來,也是閃著光芒的,它們都是樸素的不經雕琢的美好。
有一段時間很迷戀Ludovico Einaudi 的鋼琴,這個男子有著非常深邃的目光。我總是在晚上聽著他的曲子看天幕由黑變亮,慢慢出現由鈷藍色變向玫瑰紅的細小條紋。我意識到我又聽了一夜,沒有入睡。但是,那種美,我無法用除了文字的方式再傳遞它。我很容易喜歡上一些東西,而且喜歡上之後就很難忘卻。這和我對待人的態度很不一樣。我很難喜歡上別人,我也是用了好長時間才嘗試喜歡這樣的自己。阿信也說過類似的話,青春像瘦弱的弦,承載了太多的音符就再也演奏不出輕盈的感覺。
我總是很小心地記錄有關別人的事情。我想記得一個人,但是不通過她的事情。我希望我想起她,想起她的輪廓,微笑的神態,說話的聲音,而不是那些情節。故事具有重複的可能,但是那些細節無法描繪。這種私人性讓我堅持著,不可理喻。
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忍受這種平靜的生活,這和我年少無知時的認識不同,或者說骨子裏的另一個我不同。另一個我喜歡盛夏光年的轟轟烈烈,喜歡阿信絕望而恢弘地唱“我驕傲地破壞,我痛恨的平凡”。
也許是某些感覺多了就會沉澱,然後從自己軀體的毛孔中都滲透出它們的味道。我很慶倖,自己沒有像其他人那樣,我還能夠願意花一整個假期來看一本言辭深沉的書。
身邊總是不停纏繞著其他的情緒。
我這個年齡可能思想上的矛盾會多一些,做的和想的不一樣。我無法接受日復一日簡單的生活。那些淺淺的光芒還有美麗都被慢慢地壓榨,直到我們再也不能重複它們的樣子。
總是被各種隱忍的感情感動,但是我不想那樣包納所有的眼淚,和無從談起的寂寞。
喝果汁的時候,很細膩地感受些微果肉的沙啞質感,寧靜的顏色,像一個眼神。
有人養著一群鴿子,我看著它們飛過屋頂潔白的身影,非常靜美。只是生活總是如此浮躁,不停地驅遣著腳步,連思念都是浪費的事情。
我總是不想承認記憶的不公平性,但事實上它們存在著。除了真誠,勇氣,還有白色的對於夢的熱愛,我不知道自己還剩什麼。
但是,並不是總是出現剛剛好的事情,你愛的人剛剛好愛著你,你在最好的年齡裏剛剛好遇到了最好的機會,你在迷惘的時候剛剛好遇到了一個懂你的人一路扶持。
但是,一種平靜,沿著逐漸暈染開的藍色綢布,順著布上瓷瓶的缺角,流進瓶裏快枯萎的花裏。
昨天看見的那個嫩白色的鳥兒,站在被陽光傾灑而顯得更加傾斜的塔邊,絮絮叨叨地尋求依偎。我很喜歡那種清淡的東西。色彩偏愛淺藍、嫩白、亮黃色,有的時候還喜歡粉色。
但是,思念無處安放,只能夠變得沉澱下來,然後淡漠。
用了那麼多的但是,才說明,一個湖泊倒映的藍色影像的樣子,此刻的天空的樣子。
有的時候,很需要一種,剛剛好的存在。
剛剛好的心情,剛剛好的風景,剛剛好的渲染。但是這樣一種感覺,總是讓人覺得不安全,因為知道會突然消失,而且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消失。
我克制著自己不去在意並不完美的此刻。此刻我的情緒很暴裂,像個青筋腫脹的拳頭。自己的思維變得越來越被動,仿佛我不去喚醒它們就會沉澱下去,直到我發現不了它們的痕跡。
需要很多音樂,很多圖像,但是太多又仿佛自己被充斥的爆炸後變成虛無。耳朵裏塞滿的是肆無忌憚的重金屬和哥特,我很文藝地趴在天臺上,天空湛藍如洗,明亮地映照灰暗的行人,如此鮮明的情景竟讓我心裏產生了一片難以逾越的空白。那裏,沒有聲音,像擁擠的奶油泡沫。我承認這是一種非常戲謔的方式,內心漏了一個洞,持續的牛奶不斷跌落,並且沒有回聲。然後,緩緩地發酵出一點點的酸澀。我承認不舒服,但是也不想錯失這種難得的心情,不知何時自己變得如此小心翼翼。
突然間有一些錯愕,耳朵裏出現了平靜的大提琴的厚重聲響,讓我渾身顫抖。我忍不住閉上眼睛,寒冷的風把臉龐吹得乾淨。我不知道自己何時有這首曲子,思緒呈一種特殊的狀態,就是你有很多東西留在血液裏,想要流淌到下一個地方,但是並不是這樣。它們竟然凝固了,成斷斷續續的空白,每一次的停滯都讓人心痛。這個瞬間,我已經沒有任何空間去想這是否是巧合,我是如此絕望地驚喜,一層一層拉開宛若抽屜中的電話清單,撥開它們有些潰爛的外皮。
狂躁的平靜。倏忽而逝的感覺。
我說的這些話像很細膩的白色紙巾,摸上去有種隱忍的冰涼,但是貼在臉上又會感到一點點的溫存。
我很害怕陷入這種斷斷續續的空白裏,但是記憶總是如此呈現出斷層的狀態。
忍不住要去描繪飽滿而美好的事物,但是心情貼切不上,我生怕毀了那份寥落的溫暖,比如現在的天空。我生活的城市是一個狹小而晦暗的地方。樓層不高,但是依舊看不到樓那邊的風景。從家到學校要路經一片水杉林,然後轉彎走一條相對寬闊的道路,只是這條路被劃分為了外環,總是塵埃滿布。看著來來往往的卡車,還有滿是瘡痍的路途,我經常懷疑自己是否是對生活感到了麻木。
這兒的天空總是蒼白色的,久病不愈的樣子,甚至連熱鬧的夏天也沒有任何血色。但是今天不是,今天非常明亮,非常藍色。也許是離開了學校和家這種厭倦了的位置,任何新鮮的頻率都能喚起我平靜的脈搏。
我突然很想用雙臂去擁抱什麼,但是周圍光禿禿的一片,我伸出手抱住了風。自由的,有些溫度的風。它無法停留,只好在我身邊纏繞。
看過了太多繁密的風景,浮躁的文字,這樣一種白色來得如此冰冷。
我想起了很多個MV裏五月天在天臺上大聲唱歌的樣子。阿信的公鴨嗓子還有撕扯的依舊英俊的面容,如此青春洋溢。
聽了那麼多的歌,看了那麼多電影,跨越了大半個中國,一直在尋找和我精神相共鳴的東西。然後突然轉身發現平庸的青春,總是由一系列繾綣的膠片組成的。它們之間藏著無數的光線,如此美麗,充滿傷感。
有一段時間,自己不能夠接受“曾經”這種字眼,就像再也不會留戀在疾馳的火車上觀看倏忽而逝的軌跡。它們都變成了模糊的褐色。也許是受塔可夫斯基寂靜的長鏡頭的影響,每天騎車子上學的時候,腦子裏都會產生自己的動作像被觀看的鏡頭這樣的感覺。尤其是晚自習回來,路上有隱隱約約的燈光,我可以清晰地看清自己的影子,和每一個動作。
因此,我總是覺得,自己上下學的這段時間非常奇妙。
相同的路,每天要來回走六遍,日復一日地走了很多年,這是多遠的距離。昨天還在某樹葉掉成一地的金黃,某花也變得空空蕩蕩,只剩下消瘦的骨骼。
我不是個情感細膩的人,但是對於外在的小細節總是神經質地關心。花了近一年的時間才陸陸續續地看完了《追憶似水年華》。普魯斯特筆下的鐘樓,青灰色的天空下美麗的塔尖,還有寧靜的廣場,送牛奶的女孩,偶爾的雨水和陽光,都是如此纏綿,迷惑,讓我不止一次流出眼淚。生命的厚重與淺薄在這裏同時出現,等待著記憶的檢閱。每一個細小的情節,還有他通過其他景物的描寫來刻畫某個特殊事物,和我非常有共鳴。有的時候自己非常害怕這種有重量的東西。
桌子上堆砌著這些年買的本子,細細密密地寫滿,然而再也沒有勇氣重頭翻閱。收拾屋子的時候,才有機會重頭看了一遍。看著自己一點一點思緒的進程。我以為自身巨大的轉變在日記裏都有著清晰的進度顯示。我發現關於雨水的題材我寫了有三四十遍,自己真是個固執的人。
我真的是很喜歡雨天。也許是對於乾燥的厭倦,對於潮濕的書頁,微微長起青苔的總是非常有好感。屋子裏的窗戶被長春藤爬滿,一片繁密的綠色。我覺得雨天是有音樂的,那種你一看到景象腦子裏就會縈繞著的音樂。我曾經嘗試著記錄它們,然而發現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就再也無法復原。從那以後,我就盡情地享受著這唯一的一瞬間的特殊觸感。雨水順著頭髮,臉的輪廓,手上細小的皮膚的紋路,一點一點感受你,同化靈魂。
第一次聽Mars Lasar的《Rapture》的時候,我正好站在雨裏。伴奏的有些反復的鋼琴聲,後來有些玻璃質感的複調,還有女聲的倏爾上升與下降,都十分切合雨的節奏。最後由厚重的雨水將三者融在一起,反復不止。我甚至有一瞬間產生了像伍爾夫那樣的感覺,由我所聽看到了我可以看到的景象。我看到一片湖藍色與棕綠相結合的森林,頂端是切割後的鋸齒狀的樹枝排成的繁雜的圖案。一群衣著灰暗的孩子從路中央跑散。
也不知道為什麼,英文中關於鋸齒的單詞特別多。我看著竟然心生喜愛。
天色緩緩變得淺起來,我害怕它會再次變得蒼白。
冬天來得太過迅疾,讓我連抱怨冷的機會都沒有。我總是一個人反復像嗚咽一般地說著話。也不是憂傷與寂寞,僅僅是平靜,能夠有一種真實的存在感。以往的歡聲笑語,想起來,也是閃著光芒的,它們都是樸素的不經雕琢的美好。
有一段時間很迷戀Ludovico Einaudi 的鋼琴,這個男子有著非常深邃的目光。我總是在晚上聽著他的曲子看天幕由黑變亮,慢慢出現由鈷藍色變向玫瑰紅的細小條紋。我意識到我又聽了一夜,沒有入睡。但是,那種美,我無法用除了文字的方式再傳遞它。我很容易喜歡上一些東西,而且喜歡上之後就很難忘卻。這和我對待人的態度很不一樣。我很難喜歡上別人,我也是用了好長時間才嘗試喜歡這樣的自己。阿信也說過類似的話,青春像瘦弱的弦,承載了太多的音符就再也演奏不出輕盈的感覺。
我總是很小心地記錄有關別人的事情。我想記得一個人,但是不通過她的事情。我希望我想起她,想起她的輪廓,微笑的神態,說話的聲音,而不是那些情節。故事具有重複的可能,但是那些細節無法描繪。這種私人性讓我堅持著,不可理喻。
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忍受這種平靜的生活,這和我年少無知時的認識不同,或者說骨子裏的另一個我不同。另一個我喜歡盛夏光年的轟轟烈烈,喜歡阿信絕望而恢弘地唱“我驕傲地破壞,我痛恨的平凡”。
也許是某些感覺多了就會沉澱,然後從自己軀體的毛孔中都滲透出它們的味道。我很慶倖,自己沒有像其他人那樣,我還能夠願意花一整個假期來看一本言辭深沉的書。
身邊總是不停纏繞著其他的情緒。
我這個年齡可能思想上的矛盾會多一些,做的和想的不一樣。我無法接受日復一日簡單的生活。那些淺淺的光芒還有美麗都被慢慢地壓榨,直到我們再也不能重複它們的樣子。
總是被各種隱忍的感情感動,但是我不想那樣包納所有的眼淚,和無從談起的寂寞。
喝果汁的時候,很細膩地感受些微果肉的沙啞質感,寧靜的顏色,像一個眼神。
有人養著一群鴿子,我看著它們飛過屋頂潔白的身影,非常靜美。只是生活總是如此浮躁,不停地驅遣著腳步,連思念都是浪費的事情。
我總是不想承認記憶的不公平性,但事實上它們存在著。除了真誠,勇氣,還有白色的對於夢的熱愛,我不知道自己還剩什麼。
但是,並不是總是出現剛剛好的事情,你愛的人剛剛好愛著你,你在最好的年齡裏剛剛好遇到了最好的機會,你在迷惘的時候剛剛好遇到了一個懂你的人一路扶持。
但是,一種平靜,沿著逐漸暈染開的藍色綢布,順著布上瓷瓶的缺角,流進瓶裏快枯萎的花裏。
昨天看見的那個嫩白色的鳥兒,站在被陽光傾灑而顯得更加傾斜的塔邊,絮絮叨叨地尋求依偎。我很喜歡那種清淡的東西。色彩偏愛淺藍、嫩白、亮黃色,有的時候還喜歡粉色。
但是,思念無處安放,只能夠變得沉澱下來,然後淡漠。
用了那麼多的但是,才說明,一個湖泊倒映的藍色影像的樣子,此刻的天空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