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推理小说TOP20
加入豆瓣一周年有余。在去年年底全围观了推理圈的年总总结,也就是俗称TOP10的个人的排名。今年终于凑够了阅读量,开始排名。
按照新推圈的习惯,这一条献给关神
以下是年度TOP20,由于第一次排,而且今年阅读量也挺大的,只排10本似乎有点小气,不过今年一共也就22本五星,去掉几本带有感情色彩的,再加上几本四星以上五星未满的,是为TOP20
TOP20 夜想 贯井德郎
贯井这本是第一次接触。看下来总结就是他是个社会派作家,虽然这本设定比较新本格,而且之前300多页的化骨绵掌深得杨过真传。直到最后50页的大爆发(说是大爆发也不过是几个思路广的老木更罢了)才有了一点推理小说的感觉。不过整本书还算得上流畅,不然我也不会在一晚上看完400多页的砖头文。
TOP19 二的悲剧 法月伦太郎
法月老师的苦逼是别具一格的,至少苦得我很想要看。这本二悲比起一悲流畅度少了很多,但看得出法月老师还是很认真在写。这本比起一的悲剧多了很多象征性意味,但又不像「人偶为何被杀」那样满满的各种。而第二人称这个也算是一个亮点。当然缺点就是里面一个关键人物初登场并不在这本里,这让读者会觉得有些许不满吧。
TOP18 秋季限定糖渍栗子事件 米泽穗信
小市民的黑暗不是流于表面的,也不是深不见底的。
纵火犯和小市民的故事比起前两本不止有看点,新加入的人物也让男女主角之间的关系更有隐情。在之前两本里一直以短篇且固定视角的叙述有了很大改观。一边是新闻部的学生记者与其他部员勾心斗角的同时又要追踪纵火犯的行迹,另一边则是男主角与其新女友之间的神秘纠葛。在之前很看好的小市民+小佐内组合被拆开并安排上了各自的男女朋友,我想光是这一点就足够吸引眼球了。
TOP17 事实之前 安东尼·伯克莱
先知的杀妻双壁之一,AB以一种奇妙的幽默感表达自己的腹黑与心机。
这本严格来说是属于犯罪小说,与另一本AB的杀妻双壁之一的「杀意」相对应,用的是被害人视角讲述这个故事。整本书从头到尾并没有说清楚什么问题。因为是被害人视角,所以对于事实的真相并没有掌握。而这种不确定性却更能激发起整个故事的变态感(AB的幽默感在我看来是有点变态成分在其中了)。就像故事最后结局的几行字:丽娜不得不死,她第一次想要活着的时候却又不得不死。之后故事就戛然而止了,具体发生了什么,谁也不知道。回过头来再看,这和书名是多么的契合。
TOP16 法国粉末之谜 埃勒里·奎因
仅次于希腊棺材的逻辑,一点点的排除。第一时期的EQ实在很好,也是今年读的第一本书。
这本写在罗马帽子之后的国名系列第二作完成度之高真是十分让我吃惊。抑或如同JJMac在序言里说的:"之前人们不认识谁是埃勒里,事件过后还是没人认识",可见罗马帽子并未大获成功。而在这本里,国名系列的特色一下子从40%飙升值了90%:戏剧性的开场,各怀鬼胎的嫌疑人,缜密的逻辑排查,最后一行惊人的真相(这本的凶手名字就在最后一页最后一行,请千万别手贱哦)
TOP15 夏的复制品 森博嗣
没有森老师的榜单都是不完整的,或许诡计会用光,但是人的心机是用不光的。
作为S&M系列里唯一一本非密室题材,这本展现了森老师在别处的才华:细腻极致的心里描绘一定骗过不少人的眼睛。绑架推理以被害人,绑匪,警方或者交付赎金者视角写都各有千秋。但是这本无疑综合了这几个视角的所有优势,绑架途中的状况不断,还有一些难以理解的情况发生。读完之后便感叹布局之精妙细致。这本虽然猜对了凶手(真的是猜对的)但是回味起来还是一股寒意,虽说是夏天的案子,但还是会冷呢。
TOP14 杀死自己 朱利安·西蒙斯
这大概就是所谓顶级“评论家”应该具备的功力——如果你们实在都达不到我的要求,那么我干脆示范来看。
这个不算成功的示范在小说方面倒意外的好看。故事甫一开头就交代"他杀死了自己"这种奇妙的句子。当然这也是一本犯罪小说,薄薄一本书,却上演一出三合一的高超技巧。最后凶手目的达成后笔锋一转的那个失落感,独自玩火车的大男孩真的十分不错。结局合理不出意料,但是又让人唏嘘不已。
TOP13 萤 麻耶雄嵩
请给麻神一个机会,他会翘掉你的节操。
作为年度最期待作家,麻耶真是牵动了一批又一批读者。还记得我在暑假时与御手洗熊猫老师还有Roy老师一起吃饭的时候,那天这本萤的条目刚刚放出(小小炫耀一下是我创建的)。我们先聊到之前出的「夏与冬的奏鸣曲」(下面详述)。那时我还没看过这本,熊猫和Roy都表示不错。而在临别之际熊猫又对我说,虽然夏与冬还没达到他的预期,但是「萤」这本还是会买来看的。果不其然,这本上架后大家都在读。我在读完第一遍后并没有什么神奇的感觉,甚至觉得坑爹,但是在看了熊猫老师的解说之后察觉,这本可谓是一本反诡计,甚至是无诡计的杰作!
TOP12 马耳他之鹰 达希尔·哈米特
私家侦探未必是英雄是好人,名侦探也可以打酱油然后甩手不干。
冷硬派开山之作。其实在我看来哈米特并未完全摆脱黄金古典的影子,在揭露凶手方面仍旧力图出奇制胜。而这本最吸引我的地方莫过于斯皮德这个非典型侦探。比起20世纪早期那几个圣人一样的名侦探,斯皮德更像是一个生活在社会里的人,他自私,他自利,他什么也不认。他的冷血是不需要理由的,因为这才是一个真人,那些活着文字世界里的纸片人,倒是需要很多理由来支撑自己的站立。道德这东西,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奢侈品。
TOP11 父之罪 劳伦斯·布洛克
有一种小东西渗入了我的心里,然后带我见识了一个很无聊的家伙,他只点波本,只会讲一些废话。
马修系列无疑是一个卖主角设定卖得最好的之一。虽然每个案子都大同小异,但是都会有一个震撼点,比如这本「父之罪」,震撼点在最后马修点上蜡烛那一段。救赎者马修,他这么卖命地从事所谓卖人情的工作,只是为了救赎自己误伤小女孩的罪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大俗人。可是这种俗在这个世界是如此的"不俗",以至马修又成了一个天使。书腰上说的那句"我一直想走近她的生活,结果却一再地面对她的死亡"很漂亮,像把刀子刺中我。于是我对马修这个人我一直想离开这种生活,却一再地被瞬间俘获
TOP10 无尽长夜 阿加莎·克里斯蒂
我没想到一个老人仍有这样的能力,在作家的暮年回光返照,回到她最初的起点上。
这本是今年年初时看的。早期我看了很多AC,现在看得越来越少了。而无意之中选到的这本给我了很大的惊喜。作为AC晚年的最高作品,也是回归起点之作,光是人物塑造就接近满分。这个故事在我看来甚至有「杀人黑暗馆」的影子,节奏一贯慢悠悠,人物也出奇地少。凶手最后那个自怨自叹的诗句实在是太赞了。AC笔下的爱情悲剧都是一致性的,这和她的那段"失忆"时期的特殊经历应该有很大关系。在晚年又一次想起,于是再一次让我们感同身受。
TOP9 永劫回归 森博嗣
这种心机是人类的最原始的炫耀本性——那就是——到底是谁先动手的?
森老师年度惊喜之作。一贯的标题党风格。对于这个标题,我的理解是书中出现了两个密室,哪一个先出现哪一个后出现,然后形成一个永劫回归。简单说就是重复了无数次之后这两个密室并没有听上去这么吓人。我似乎受到了封面的影响,觉得整个故事都是在一个灰蒙蒙的地方开始的。作为一个森老师的老读者,我对于书中的几个花招看得真是再喜欢不过,即使我在那几个花招处看出来了其模棱两可性,直至最后猜对真相,也一点也不失望。即使永劫回归,我也很喜欢这本书。
TOP8 铁鼠之槛 京极夏彦
就以废话与神经刀的展开,这本真是启发了我太多,然后用自己解释不清楚的东西形成理由解释给我听。
京极的书我是跳着看的,看完姑获鸟直接就是铁鼠。不过这也倒好,出现了一个在姑获鸟中的人物,也算是有了连续性。总的来说这本十分对我口味:又是连续杀人又是稀奇古怪的死法,还有长不大的小女孩。其中京极堂又唠叨了几十页的日本禅宗。对于精神方面的形而上,我是举起双手欢迎的。最后就是凶手的动机,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我是觉得十分的理据服。大概我也要去大悟了(大雾
TOP7 漫长的告别 雷蒙德·钱德勒
他是一个好人,因为没有一个人能通过自己的眼睛向别人说谎。
马洛最好的展示,也是马洛最装逼的一次。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对马洛冠以"装逼"的头衔,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很坚持自己的人,不被一般的,流行的价值所动摇,够硬,够狠。这个和钱德勒的性格也应该有很大关系。马洛是个好人,他可以为一个认识没多久的人推心置腹,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美国人的冒险精神,不安份的因素作祟。而马洛也没有看错人,没有.......他从来不会看错人。
我知道我没有被骗,因为马洛是个好人。斯皮德所舍弃的道德,全被马洛一一收下。
TOP6 家鸭与野鸭的投币式置物柜 伊坂幸太郎
作为一个伊坂幸太郎主义者,无论是抢书店还是抢动物园都是有理可循的,而且是绝对理性的。
所谓伊坂幸太郎主义者,抢邮局抢银行真是太入门了。抢书店抢动物园才是真王道。至于文艺青年所要去抢的面包店,也只是因为生活所迫不得已这个简单的理由。从开始抢书店的荒诞不经,到后来全都随风而逝。两年间居然可以改变这么多:两年前琴美和河崎还有多吉,这么让人揪心和放不下。然后故事一下子出现空白,变成了"好奇怪"的椎名(椎名的日文发音和奇怪相似,中文翻译为"椎名椎名,最后一名")和河崎一起抢书店,而多吉则一副苦逼脸不肯见人。不禁让读者遐想到底发生了什么。最后的结局算不上治愈,倒有些惋惜和后怕的感觉。关于这个诡计,请戳我
TOP5 库特利亚芙卡的排序 米泽穗信
学生就应该做学生应该做的事,而不是整天出入警察局和某黑衣组织作对。
就以学生为侦探的推理类作品最高作。首先没什么不切实际让学生侦破的杀人案,故事全发生在文化祭的五天里;所设置的悬念全都切实合理,而且除了悬念,还夹杂一些学生的校园政治这些私货,满足感大增。最后的一个文字游戏,就连我这种只会读五十音的人都看得懂,绝对比有栖川这种冷笑话级别的好上很多很多。再从整个系列来看,以校园文化祭来打破折木的"节能"主义也是一种不错的暗喻。
TOP4 夏与冬的奏鸣曲 麻耶雄嵩
月光是乃的爱情讯息。
别问我这句话什么意思,去问麦卡托去。当然他说的是"月光乃是爱情的讯息"至于这句我就更不知道了。读者自己脑补流推理杰作,像啤酒之家这种虽是脑补但起码是书中侦探所补的"官方解答"。「夏与冬」则给够了线索,然后让读者们在大自然中自己寻找真相。当然你可以质疑"麻耶你真的把线索给全了么?"我猜他会回答"呵呵"此时我就想大喊一声"有病啊!"
吐槽归吐槽,「有病啊」和贵族侦探还是要买的(满足脸)
TOP3 有限与微小的面包 森博嗣
我的生存的意义是多么的卑微,也同时是多么无所畏惧。
森老师年度玩票大作,用了上下两本这么厚的篇幅所要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生存意义的故事。而其结果就是真贺田四季已经超越了"天才"这个人类最高形容词,达到了一种接近永恒的存在,是一部程序,亦或是人类最需求的面包。犀川成为了一个中间的,负责四季与一般人沟通的媒介,类似于祭祀的身份。虽然我不喜欢四季,但是并不讨厌。而萌绘则还是适合找个好人嫁了吧。
TOP2 红绿黑白 森博嗣
收尾的时候总是最难过的,个体之间的不联系是我最大的叹息
这本和「永劫回归」就是一个很好的对照参考,同样都是以潜伏的爱情为引线,但是V似乎为了完成人物的构造而放弃了Good End。相反的S&M则利用这段爱情完成了一个很好的诡计。但是V本身就不是以诡计为主打,人设才是大好。而且这本也没有森老师常见的密室,怪异连续杀人的吸引力也不比密室来得差。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我钟爱的红子姐会选择保吕草呢,还是大坏人林呢?
TOP1 鹭与雪 北村薰
三个短篇都是酱油,最后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大木更。
似乎能拿直木奖的推理作品的推理味在该本书里都不是主导地位。就像这本的三个短篇并非什么神作,连佳作也刚刚及格。而经过前两本的伏笔,别姬小姐和"我"的塑造也日渐成熟。周遭的几个人物也有自己的路线。这本最后的鹭与雪,我要读的并不是故事而这是这个最后一行话的意义。
按照新推圈的习惯,这一条献给关神
以下是年度TOP20,由于第一次排,而且今年阅读量也挺大的,只排10本似乎有点小气,不过今年一共也就22本五星,去掉几本带有感情色彩的,再加上几本四星以上五星未满的,是为TOP20
TOP20 夜想 贯井德郎
贯井这本是第一次接触。看下来总结就是他是个社会派作家,虽然这本设定比较新本格,而且之前300多页的化骨绵掌深得杨过真传。直到最后50页的大爆发(说是大爆发也不过是几个思路广的老木更罢了)才有了一点推理小说的感觉。不过整本书还算得上流畅,不然我也不会在一晚上看完400多页的砖头文。
TOP19 二的悲剧 法月伦太郎
法月老师的苦逼是别具一格的,至少苦得我很想要看。这本二悲比起一悲流畅度少了很多,但看得出法月老师还是很认真在写。这本比起一的悲剧多了很多象征性意味,但又不像「人偶为何被杀」那样满满的各种。而第二人称这个也算是一个亮点。当然缺点就是里面一个关键人物初登场并不在这本里,这让读者会觉得有些许不满吧。
TOP18 秋季限定糖渍栗子事件 米泽穗信
小市民的黑暗不是流于表面的,也不是深不见底的。
纵火犯和小市民的故事比起前两本不止有看点,新加入的人物也让男女主角之间的关系更有隐情。在之前两本里一直以短篇且固定视角的叙述有了很大改观。一边是新闻部的学生记者与其他部员勾心斗角的同时又要追踪纵火犯的行迹,另一边则是男主角与其新女友之间的神秘纠葛。在之前很看好的小市民+小佐内组合被拆开并安排上了各自的男女朋友,我想光是这一点就足够吸引眼球了。
TOP17 事实之前 安东尼·伯克莱
先知的杀妻双壁之一,AB以一种奇妙的幽默感表达自己的腹黑与心机。
这本严格来说是属于犯罪小说,与另一本AB的杀妻双壁之一的「杀意」相对应,用的是被害人视角讲述这个故事。整本书从头到尾并没有说清楚什么问题。因为是被害人视角,所以对于事实的真相并没有掌握。而这种不确定性却更能激发起整个故事的变态感(AB的幽默感在我看来是有点变态成分在其中了)。就像故事最后结局的几行字:丽娜不得不死,她第一次想要活着的时候却又不得不死。之后故事就戛然而止了,具体发生了什么,谁也不知道。回过头来再看,这和书名是多么的契合。
TOP16 法国粉末之谜 埃勒里·奎因
仅次于希腊棺材的逻辑,一点点的排除。第一时期的EQ实在很好,也是今年读的第一本书。
这本写在罗马帽子之后的国名系列第二作完成度之高真是十分让我吃惊。抑或如同JJMac在序言里说的:"之前人们不认识谁是埃勒里,事件过后还是没人认识",可见罗马帽子并未大获成功。而在这本里,国名系列的特色一下子从40%飙升值了90%:戏剧性的开场,各怀鬼胎的嫌疑人,缜密的逻辑排查,最后一行惊人的真相(这本的凶手名字就在最后一页最后一行,请千万别手贱哦)
TOP15 夏的复制品 森博嗣
没有森老师的榜单都是不完整的,或许诡计会用光,但是人的心机是用不光的。
作为S&M系列里唯一一本非密室题材,这本展现了森老师在别处的才华:细腻极致的心里描绘一定骗过不少人的眼睛。绑架推理以被害人,绑匪,警方或者交付赎金者视角写都各有千秋。但是这本无疑综合了这几个视角的所有优势,绑架途中的状况不断,还有一些难以理解的情况发生。读完之后便感叹布局之精妙细致。这本虽然猜对了凶手(真的是猜对的)但是回味起来还是一股寒意,虽说是夏天的案子,但还是会冷呢。
TOP14 杀死自己 朱利安·西蒙斯
这大概就是所谓顶级“评论家”应该具备的功力——如果你们实在都达不到我的要求,那么我干脆示范来看。
这个不算成功的示范在小说方面倒意外的好看。故事甫一开头就交代"他杀死了自己"这种奇妙的句子。当然这也是一本犯罪小说,薄薄一本书,却上演一出三合一的高超技巧。最后凶手目的达成后笔锋一转的那个失落感,独自玩火车的大男孩真的十分不错。结局合理不出意料,但是又让人唏嘘不已。
TOP13 萤 麻耶雄嵩
请给麻神一个机会,他会翘掉你的节操。
作为年度最期待作家,麻耶真是牵动了一批又一批读者。还记得我在暑假时与御手洗熊猫老师还有Roy老师一起吃饭的时候,那天这本萤的条目刚刚放出(小小炫耀一下是我创建的)。我们先聊到之前出的「夏与冬的奏鸣曲」(下面详述)。那时我还没看过这本,熊猫和Roy都表示不错。而在临别之际熊猫又对我说,虽然夏与冬还没达到他的预期,但是「萤」这本还是会买来看的。果不其然,这本上架后大家都在读。我在读完第一遍后并没有什么神奇的感觉,甚至觉得坑爹,但是在看了熊猫老师的解说之后察觉,这本可谓是一本反诡计,甚至是无诡计的杰作!
TOP12 马耳他之鹰 达希尔·哈米特
私家侦探未必是英雄是好人,名侦探也可以打酱油然后甩手不干。
冷硬派开山之作。其实在我看来哈米特并未完全摆脱黄金古典的影子,在揭露凶手方面仍旧力图出奇制胜。而这本最吸引我的地方莫过于斯皮德这个非典型侦探。比起20世纪早期那几个圣人一样的名侦探,斯皮德更像是一个生活在社会里的人,他自私,他自利,他什么也不认。他的冷血是不需要理由的,因为这才是一个真人,那些活着文字世界里的纸片人,倒是需要很多理由来支撑自己的站立。道德这东西,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奢侈品。
TOP11 父之罪 劳伦斯·布洛克
有一种小东西渗入了我的心里,然后带我见识了一个很无聊的家伙,他只点波本,只会讲一些废话。
马修系列无疑是一个卖主角设定卖得最好的之一。虽然每个案子都大同小异,但是都会有一个震撼点,比如这本「父之罪」,震撼点在最后马修点上蜡烛那一段。救赎者马修,他这么卖命地从事所谓卖人情的工作,只是为了救赎自己误伤小女孩的罪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大俗人。可是这种俗在这个世界是如此的"不俗",以至马修又成了一个天使。书腰上说的那句"我一直想走近她的生活,结果却一再地面对她的死亡"很漂亮,像把刀子刺中我。于是我对马修这个人我一直想离开这种生活,却一再地被瞬间俘获
TOP10 无尽长夜 阿加莎·克里斯蒂
我没想到一个老人仍有这样的能力,在作家的暮年回光返照,回到她最初的起点上。
这本是今年年初时看的。早期我看了很多AC,现在看得越来越少了。而无意之中选到的这本给我了很大的惊喜。作为AC晚年的最高作品,也是回归起点之作,光是人物塑造就接近满分。这个故事在我看来甚至有「杀人黑暗馆」的影子,节奏一贯慢悠悠,人物也出奇地少。凶手最后那个自怨自叹的诗句实在是太赞了。AC笔下的爱情悲剧都是一致性的,这和她的那段"失忆"时期的特殊经历应该有很大关系。在晚年又一次想起,于是再一次让我们感同身受。
TOP9 永劫回归 森博嗣
这种心机是人类的最原始的炫耀本性——那就是——到底是谁先动手的?
森老师年度惊喜之作。一贯的标题党风格。对于这个标题,我的理解是书中出现了两个密室,哪一个先出现哪一个后出现,然后形成一个永劫回归。简单说就是重复了无数次之后这两个密室并没有听上去这么吓人。我似乎受到了封面的影响,觉得整个故事都是在一个灰蒙蒙的地方开始的。作为一个森老师的老读者,我对于书中的几个花招看得真是再喜欢不过,即使我在那几个花招处看出来了其模棱两可性,直至最后猜对真相,也一点也不失望。即使永劫回归,我也很喜欢这本书。
TOP8 铁鼠之槛 京极夏彦
就以废话与神经刀的展开,这本真是启发了我太多,然后用自己解释不清楚的东西形成理由解释给我听。
京极的书我是跳着看的,看完姑获鸟直接就是铁鼠。不过这也倒好,出现了一个在姑获鸟中的人物,也算是有了连续性。总的来说这本十分对我口味:又是连续杀人又是稀奇古怪的死法,还有长不大的小女孩。其中京极堂又唠叨了几十页的日本禅宗。对于精神方面的形而上,我是举起双手欢迎的。最后就是凶手的动机,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我是觉得十分的理据服。大概我也要去大悟了(大雾
TOP7 漫长的告别 雷蒙德·钱德勒
他是一个好人,因为没有一个人能通过自己的眼睛向别人说谎。
马洛最好的展示,也是马洛最装逼的一次。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对马洛冠以"装逼"的头衔,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很坚持自己的人,不被一般的,流行的价值所动摇,够硬,够狠。这个和钱德勒的性格也应该有很大关系。马洛是个好人,他可以为一个认识没多久的人推心置腹,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美国人的冒险精神,不安份的因素作祟。而马洛也没有看错人,没有.......他从来不会看错人。
我知道我没有被骗,因为马洛是个好人。斯皮德所舍弃的道德,全被马洛一一收下。
TOP6 家鸭与野鸭的投币式置物柜 伊坂幸太郎
作为一个伊坂幸太郎主义者,无论是抢书店还是抢动物园都是有理可循的,而且是绝对理性的。
所谓伊坂幸太郎主义者,抢邮局抢银行真是太入门了。抢书店抢动物园才是真王道。至于文艺青年所要去抢的面包店,也只是因为生活所迫不得已这个简单的理由。从开始抢书店的荒诞不经,到后来全都随风而逝。两年间居然可以改变这么多:两年前琴美和河崎还有多吉,这么让人揪心和放不下。然后故事一下子出现空白,变成了"好奇怪"的椎名(椎名的日文发音和奇怪相似,中文翻译为"椎名椎名,最后一名")和河崎一起抢书店,而多吉则一副苦逼脸不肯见人。不禁让读者遐想到底发生了什么。最后的结局算不上治愈,倒有些惋惜和后怕的感觉。关于这个诡计,请戳我
TOP5 库特利亚芙卡的排序 米泽穗信
学生就应该做学生应该做的事,而不是整天出入警察局和某黑衣组织作对。
就以学生为侦探的推理类作品最高作。首先没什么不切实际让学生侦破的杀人案,故事全发生在文化祭的五天里;所设置的悬念全都切实合理,而且除了悬念,还夹杂一些学生的校园政治这些私货,满足感大增。最后的一个文字游戏,就连我这种只会读五十音的人都看得懂,绝对比有栖川这种冷笑话级别的好上很多很多。再从整个系列来看,以校园文化祭来打破折木的"节能"主义也是一种不错的暗喻。
TOP4 夏与冬的奏鸣曲 麻耶雄嵩
月光是乃的爱情讯息。
别问我这句话什么意思,去问麦卡托去。当然他说的是"月光乃是爱情的讯息"至于这句我就更不知道了。读者自己脑补流推理杰作,像啤酒之家这种虽是脑补但起码是书中侦探所补的"官方解答"。「夏与冬」则给够了线索,然后让读者们在大自然中自己寻找真相。当然你可以质疑"麻耶你真的把线索给全了么?"我猜他会回答"呵呵"此时我就想大喊一声"有病啊!"
吐槽归吐槽,「有病啊」和贵族侦探还是要买的(满足脸)
TOP3 有限与微小的面包 森博嗣
我的生存的意义是多么的卑微,也同时是多么无所畏惧。
森老师年度玩票大作,用了上下两本这么厚的篇幅所要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生存意义的故事。而其结果就是真贺田四季已经超越了"天才"这个人类最高形容词,达到了一种接近永恒的存在,是一部程序,亦或是人类最需求的面包。犀川成为了一个中间的,负责四季与一般人沟通的媒介,类似于祭祀的身份。虽然我不喜欢四季,但是并不讨厌。而萌绘则还是适合找个好人嫁了吧。
TOP2 红绿黑白 森博嗣
收尾的时候总是最难过的,个体之间的不联系是我最大的叹息
这本和「永劫回归」就是一个很好的对照参考,同样都是以潜伏的爱情为引线,但是V似乎为了完成人物的构造而放弃了Good End。相反的S&M则利用这段爱情完成了一个很好的诡计。但是V本身就不是以诡计为主打,人设才是大好。而且这本也没有森老师常见的密室,怪异连续杀人的吸引力也不比密室来得差。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我钟爱的红子姐会选择保吕草呢,还是大坏人林呢?
TOP1 鹭与雪 北村薰
三个短篇都是酱油,最后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大木更。
似乎能拿直木奖的推理作品的推理味在该本书里都不是主导地位。就像这本的三个短篇并非什么神作,连佳作也刚刚及格。而经过前两本的伏笔,别姬小姐和"我"的塑造也日渐成熟。周遭的几个人物也有自己的路线。这本最后的鹭与雪,我要读的并不是故事而这是这个最后一行话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