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物语》80宏济大舞台的生旦净末丑
![]() |
槐香落处总是流连着戏痕,那些光闪闪的五色灯,那些亮光光的六彩脸谱,一个个,一叠叠皆是宏济大舞台的旧影。
宏济大舞台最初仅是青泥洼一隅,一群留着卷毛胡子的“大鼻子”来了,他们用曲里拐弯的字母一勾勒,附近一带便被叫成咬嘴的“阿莫基科斯基大街”了。日本人倒是省事,就叫奥町。这些乱七八糟的名字都不如民生街亲切,所以宏济大舞台啊,大连人喜欢把它叫做民生街的戏台。
建市之初,民生街是大连最繁华的街道,玲琅满目的招牌儿,五行八作的买卖应有尽有。最惹眼的地方是1907年开办的宏济彩票局,撑起这买卖的主叫刘肇亿,据说是老大连首富。仅用一年便赚足了银子,就着彩票局的方圆,建起了天福茶园。那些山南海北跑码头的名角儿遂有了落脚的去处,就在这鸣锣开唱。
1911年8月,天福茶园改名保善茶园,后易名为永善茶园。名字乱了些,生旦净末丑却没有乱。当时,茶园或戏院多是中国式的亭榭楼阁,而它却是钢筋水泥结构的西欧建筑风格,格外奢华舒适,所以名角大腕儿甚是喜欢。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俊的、丑的、斯文的、喜欢闹的,炖炒煎炸,样样素素。这些名角中最乱的爷叫刘艺舟,辛亥革命刚起事,他便拉着另一位爱闹革命的爷连承基在此排演引入了西洋人直白表演方式的《安南亡国恨》和《郑成功驱荷兰进驻台湾》。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最终这两位爷都成了都督,一个是登州军政府都督,一个是所谓“烟济登黄都督”。其实呀,就是“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
青泥洼的海南丢啊,还是喜欢最正宗的京腔京韵《哭祖庙》。1917年,六十花甲的京剧大师汪笑侬首次来连就在这表演《哭祖庙》。当他唱到“国破家亡,死了干净”,全场观众默不作声,潸然泪下。“海南丢”都丢失了祖国,所以更知爱国。虽说又来了“麒麟童”周信芳、京剧名伶蓉丽娟,但人们还是怀念那消魂断肠的《哭祖庙》。
人们念念不忘的还有“英明盖世三岔口,杰作惊天十字坡”的盖叫天。字正腔润的一声唱,“齐咚咙咚呛”的一声鼓棰儿,潇洒的武松便跃了出来。海南丢多来自山东,都有着水泊梁山的侠骨丹心,最爱降龙伏虎,替天行道的好汉,所以那掌声便从开幕一直鼓到落幕。
1931年呦,永善茶园开始重建。管事的安慈民、李瑞亭遂采用了三叶洋行工程师王永生的设计方案,建造了一座融欧洲中世纪古希腊、罗马的建筑风格为一体的新戏园。1934年2月,永善茶园重新开业,改名叫宏济大舞台。开业之日,戏园特邀汪子元、赵如泉等名角儿表演《彭公案》,自此又开始了生旦净末丑的戏曲大联唱。
1935年4月,与梅兰芳齐名的京剧大师、“四大须生”之首马连良偕夫人来连旅游,便在这里演出。梅兰芳的妹夫徐碧云也在此留了一段轶闻故事。徐碧云与筱翠花、朱琴心、黄桂秋并称为“碧翠朱黄”,还被票友赞誉为“第五名旦”。在演出《法门寺》时,徐碧云特意将剧中的一句台词改成了“你成天念日文,早把汉字忘了”。日本人不让呛了,就暗中下了毒手。从此,故事流传开来,人云亦云,版本众多,最终演绎成梨园的传奇。
大连解放后,中国人说了算,这里成了公家的地盘。1955年6月,“四大名旦”中的尚小云就在戏台上扮演巾帼英雄梁红玉。1963年,戏园改叫人民剧场,改革开放后,又改叫北星欢乐天城,不论怎样改,老大连人还是习惯管它叫宏济大舞台。
2010年,京剧名家马少良与杨赤便联袂在改造后的宏济大舞台献演《群.借.华》。古朴忠厚的鲁肃、仙风道骨的诸葛亮、英俊潇洒的周瑜、尖嘴猴腮的蒋干、花脸的黄盖、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蝴蝶脸的张飞……酸甜苦辣咸,生旦净末丑,他们捻着槐花香,踩着锣鼓点,纷纷登上了民生街的戏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