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贸公司出口换汇成本计算
外贸朋友经常听到外贸公司的人说到"出口换汇成本",它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
它指外贸公司出口一美元,需要付出的采购成本.
假设外贸公司B出口价X美圆(外国客人汇过来的款项), 工厂A开来的增殖税发票金额为Y元.退税率为a.当前汇率7.6
那么,B的换汇成本就是Y/X.
接下来讨论的是外贸公司保本换汇成本(利润为零时的换汇成本):
按照上面说的情况:
成本:Y
收入:外汇收入:7.6X
退税收入: aY/1.17
利润:0
由成本+利润=收入
Y=7.6X+aY/1.17
得到保本换汇成本Y/X=7.6x1.17/(1.17-a)
从上可以看出,外贸公司B报本报价和工厂A通过外贸公司B代理出口本质上是相同的.
讨论退税率为9%的情况:
保本出口换汇成本为7.6x1.17/1.08=8.23,换汇成本低于8.23能赚钱,换汇成本高于8.23就亏了.
这里也粗略介绍外贸公司常用的估算单笔业务利润报价方法:
出口美圆报价=工厂收购价/换汇成本
保本换汇成本=外汇牌价x(1+征税率)/(1+征税率-退税率) (在中国,征税率是17%)
利润=出口销售收入x(保本换汇成本-实际换汇成本)
具体的计算例子由朋友们自己贴出来吧
把CFR价报成FOB价能多退税?
报FOB价能多退税?
看了一些福步上面的帖子,有些板油认为,把报关单上面的CFR或者CIF价格术语,报成FOB价格能够多退税,本人是在不敢苟同。下面是我的一些看法,欢迎指正。
退税的额度是和报关单上面的金额有关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生产型的企业和外贸公司代理两种出口方式下,其退税的方式和方法并不尽相同,因此,简单的说,报FOB能够多退税,实在是很荒谬。下面具体谈谈这两种方式对退税的影响:
(1)生产企业自营出口
生产企业的退税额是按照:报关金额FOB(美金)*汇率*退税率(比如13%)
进行计算的,
看到这个公式你是不是认为,FOB价格高,退税就多?表面上是怎样的,但是不要忘了,做销售收入的产品是要缴税的。
举例来说,Fob$900, Freight$100, 那么CFR就是$1000, 设定退税率为13%, 当前汇率是7.5,
一:报成CFR,企业收入为
900*7.5=6750
上交的税收为:900**7.5*17%=1147.5
退税:900**7.5*13%=877.5
企业实际收入为:6750-1147.5+877.5=6480
二:报成FOB,企业的收入为
900*7.5=6750 (这里的100美金的运费,当然是要当成运费扣掉的)
上交的税收为:1000*7.5*17%=1275
退税:1000*7.5*13%=975
企业的实际收入为:6750-1275+975=6450
比较一下,你会发现,把CFR报成FOB,企业的实际收入少了30元
表面上看,你的退税是多了但是你交的税也多了,他们之间有一个4%的差额(17%-13%)。所以说,在生产型企业自营出口的方式下,
把Cfr报成FOB,并不能够多得退税。
(2)外贸公司代理出口
外贸公司出口下的退税, 是根据报关金额以及工厂提供的增值税的发票来计算退税的。
公式为:报关金额*实际汇率/1.17*0.13 (报关金额*实际汇率即为工厂开的增值税发票的金额)
比方说, FOB$900, FREIGHT100, CFR$1000,退税13%,汇率7.5, 工厂和外贸公司实际汇率为8.3(这个怎么算得?自己查查资料,当然具体的多少要和外贸公司谈的)
一:报成Cfr,工厂收入
900*8.3=7470 (开票金额)
上交税收为7470/1.17*0.17=1085.38
工厂实际收入为:7470-1085.38=6384.62
注:8.3这个协议汇率实际上包含了退税。
二:报成FOB
若报关单报成FOB$1000,这时,外贸公司不可能按8.3算给你,可以将实际汇率调整为7470/1000=7.47,工厂的开票金额依然是7470。
可见,无论那种方式出口,将CFR报成FOB价格都不可能多得退税。
代理出口的话工厂开票怎么开?
工厂A有进出口权,给外国客人出口报价为163RMB,换算成美圆163/7.6=21.5USD
可是A不想自己出口,它通过外贸公司B代理出口,这时它给B开票金额是多少?
理论计算:
1.A公司自己出口,如果退税是9%,可以看成出口价含税17%-9%=8%.
那么看成不含税价: 163/1.08=150.9元 (个人觉得用163x0.92=150更加精确)
2.如果A通过B代理出口,则A公司开给B公司增殖税票上金额应该是(163/1.08)x1.17=176.6元.(为什么会比A的内销价175.5高点呢?是因为计算时税基有点差异.我个人还是感觉开票金额用163x0.92x1.17=175.5更精确,不过我碰到过的都是采用163/1.08x1.17这种算法)
此时,退税金额为(163/1.08)x0.09=13.6元.
3.a.再说说B公司从A工厂购买货物,然后加上目标利润,卖给自己的外国客人.
正规操作下,A工厂卖给外贸公司B视同内销,即175.5元,B目标利润20,那么B应该报多少给外国客人呢?
先计算退税(175.5/1.17)x0.09=13.5
所以B报价175.5+20-13.5=182元, 换算成美圆182/7.6=23.95
b.而很多工厂只需要在不含税价基础上加6%--10%就可以开出增殖税票了,
如果是在不含税基础上加8%开出增殖税票,
A公司开给B公司增殖税票上金额是150x1.08=162元
退税金额(162/1.17)x0.09=12.5元,
如果B公司目标利润为20元,则报给外国客人为162+20-12.5=169.5元,.换算成美圆169.5/7.6=22.3
如果做不含税价,目标利润20元,则报给外国客人价为150+20=170元.和开票8个点的情况基本相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具体可以参考81楼的分析.
1. 分析有进出口权的工厂为什么要通过外贸公司代理出口?
分析: 为什么很多工厂自己有进出口权,还是让贸易公司代理出口?比如工厂A和外贸公司B属于一个老板, 看看这种情况下是如何能拿到更多退税的。
还是按以前提到的例子,工厂A按照175.5元卖给外贸公司B,由 B出口,按照A和客人谈好的价格B不加利润报给外国客人163RMB, 此时把A和B看成整体,税务情况是:
A的销项税25.5元,进项税17元,那么A交给国家增殖税为25.5-17=8.5元
国家给B的退税为(175.5/1.17)x0.09=13.5
把A和B看成整体,可以看成当期得到的税收补贴是13.5-8.5=5元
如果由A直接出口,
理论退税是163x0.09=14.7, 进项为17
可用于退税的进项为17-163x0.08=17-13.04=3.96元(出口价163元可以看成是含税17%-9%=8%,那么要交的税为163x0.08-17=-3.96,相当于进项多出3.96,这个多出的进项才能退税。)
即A当期能得到的税收补贴是3.96元.
剩余的(14.7-3.96)=10.74转出,用于下期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所以说,从长期来看,还是工厂自营出口时得到的退税优惠更大。(14.7>13.5)只是通过贸易公司代理出口时,工厂当期能拿到的退税更多.(这可能适合资金比较短缺的工厂)
2. 进一步讨论工厂自营出口和通过外贸公司代理出口的退税问题
一.工厂A卖给外贸公司B,再由B出口并取得退税:
假设A卖给B为含税价1.17H,利润为Y,退税率a.
那么不含税收入为H, 销项税0.17H,不含税采购成本为(H-Y), 含税采购成本1.17x(H-Y),进项税为0.17x(H-Y).
则B出口退税收入为aH,
A应交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0.17H-0.17x(H-Y)=0.17Y
那么,将A和B看成整体,整体税收优惠是(aH-0.17Y)
二.A不通过B,自营出口:假设报关出口FOB价格为Z,
由公式一:
Z-1.17x(H-Y)=Y+(0.17-a)Z-0.17x(H-Y),可得Z=H/(0.83+a)
理论退税为aZ,即Ha/(0.83+a),由于a<=17%,所以这种情况理论退税>=第一种情况退税.
可用于退税的进项税为0.17(H-Y)-Z(0.17-a)-------------A式
这时要比较可A式与理论退税aZ的大小,实际退税按照小的来退.
A-aZ=0.17(H-Y)-Z(0.17-a)-aZ=0.17x(H-Y-Z)
很明显H-Y-Z<0,那么退税是按照A式计算了.
即实际退税是0.17(H-Y)-Z(0.17-a)
理论退税剩余部分为aZ-[0.17(H-Y)-Z(0.17-a)],即0.17(Z-H+Y),用于下期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再来比较一,二两种情况下实际税收优惠的大小.
(aH-0.17Y)-[0.17(H-Y)-(0.17-a)Z]=(a-0.17)(H-Z)
很明显,H-Z<0, a-0.17<=0所以上式大于零.
那么,aH-0.17Y>0.17(H-Y)-Z(0.17-a).
意思就是说,不管企业是如何定价,只要退税率小于17%,那么只考虑单笔业务,不考虑其他业务进项的情况下,
在当期,工厂通过外贸代理公司出口,始终比工厂自营出口能拿到更多退税优惠.
如果考虑长期的退税,还是工厂自营出口比通过外贸公司代理出口能得到更多退税优惠.(因为aZ>aH)
3.
它指外贸公司出口一美元,需要付出的采购成本.
假设外贸公司B出口价X美圆(外国客人汇过来的款项), 工厂A开来的增殖税发票金额为Y元.退税率为a.当前汇率7.6
那么,B的换汇成本就是Y/X.
接下来讨论的是外贸公司保本换汇成本(利润为零时的换汇成本):
按照上面说的情况:
成本:Y
收入:外汇收入:7.6X
退税收入: aY/1.17
利润:0
由成本+利润=收入
Y=7.6X+aY/1.17
得到保本换汇成本Y/X=7.6x1.17/(1.17-a)
从上可以看出,外贸公司B报本报价和工厂A通过外贸公司B代理出口本质上是相同的.
讨论退税率为9%的情况:
保本出口换汇成本为7.6x1.17/1.08=8.23,换汇成本低于8.23能赚钱,换汇成本高于8.23就亏了.
这里也粗略介绍外贸公司常用的估算单笔业务利润报价方法:
出口美圆报价=工厂收购价/换汇成本
保本换汇成本=外汇牌价x(1+征税率)/(1+征税率-退税率) (在中国,征税率是17%)
利润=出口销售收入x(保本换汇成本-实际换汇成本)
具体的计算例子由朋友们自己贴出来吧
把CFR价报成FOB价能多退税?
报FOB价能多退税?
看了一些福步上面的帖子,有些板油认为,把报关单上面的CFR或者CIF价格术语,报成FOB价格能够多退税,本人是在不敢苟同。下面是我的一些看法,欢迎指正。
退税的额度是和报关单上面的金额有关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生产型的企业和外贸公司代理两种出口方式下,其退税的方式和方法并不尽相同,因此,简单的说,报FOB能够多退税,实在是很荒谬。下面具体谈谈这两种方式对退税的影响:
(1)生产企业自营出口
生产企业的退税额是按照:报关金额FOB(美金)*汇率*退税率(比如13%)
进行计算的,
看到这个公式你是不是认为,FOB价格高,退税就多?表面上是怎样的,但是不要忘了,做销售收入的产品是要缴税的。
举例来说,Fob$900, Freight$100, 那么CFR就是$1000, 设定退税率为13%, 当前汇率是7.5,
一:报成CFR,企业收入为
900*7.5=6750
上交的税收为:900**7.5*17%=1147.5
退税:900**7.5*13%=877.5
企业实际收入为:6750-1147.5+877.5=6480
二:报成FOB,企业的收入为
900*7.5=6750 (这里的100美金的运费,当然是要当成运费扣掉的)
上交的税收为:1000*7.5*17%=1275
退税:1000*7.5*13%=975
企业的实际收入为:6750-1275+975=6450
比较一下,你会发现,把CFR报成FOB,企业的实际收入少了30元
表面上看,你的退税是多了但是你交的税也多了,他们之间有一个4%的差额(17%-13%)。所以说,在生产型企业自营出口的方式下,
把Cfr报成FOB,并不能够多得退税。
(2)外贸公司代理出口
外贸公司出口下的退税, 是根据报关金额以及工厂提供的增值税的发票来计算退税的。
公式为:报关金额*实际汇率/1.17*0.13 (报关金额*实际汇率即为工厂开的增值税发票的金额)
比方说, FOB$900, FREIGHT100, CFR$1000,退税13%,汇率7.5, 工厂和外贸公司实际汇率为8.3(这个怎么算得?自己查查资料,当然具体的多少要和外贸公司谈的)
一:报成Cfr,工厂收入
900*8.3=7470 (开票金额)
上交税收为7470/1.17*0.17=1085.38
工厂实际收入为:7470-1085.38=6384.62
注:8.3这个协议汇率实际上包含了退税。
二:报成FOB
若报关单报成FOB$1000,这时,外贸公司不可能按8.3算给你,可以将实际汇率调整为7470/1000=7.47,工厂的开票金额依然是7470。
可见,无论那种方式出口,将CFR报成FOB价格都不可能多得退税。
代理出口的话工厂开票怎么开?
工厂A有进出口权,给外国客人出口报价为163RMB,换算成美圆163/7.6=21.5USD
可是A不想自己出口,它通过外贸公司B代理出口,这时它给B开票金额是多少?
理论计算:
1.A公司自己出口,如果退税是9%,可以看成出口价含税17%-9%=8%.
那么看成不含税价: 163/1.08=150.9元 (个人觉得用163x0.92=150更加精确)
2.如果A通过B代理出口,则A公司开给B公司增殖税票上金额应该是(163/1.08)x1.17=176.6元.(为什么会比A的内销价175.5高点呢?是因为计算时税基有点差异.我个人还是感觉开票金额用163x0.92x1.17=175.5更精确,不过我碰到过的都是采用163/1.08x1.17这种算法)
此时,退税金额为(163/1.08)x0.09=13.6元.
3.a.再说说B公司从A工厂购买货物,然后加上目标利润,卖给自己的外国客人.
正规操作下,A工厂卖给外贸公司B视同内销,即175.5元,B目标利润20,那么B应该报多少给外国客人呢?
先计算退税(175.5/1.17)x0.09=13.5
所以B报价175.5+20-13.5=182元, 换算成美圆182/7.6=23.95
b.而很多工厂只需要在不含税价基础上加6%--10%就可以开出增殖税票了,
如果是在不含税基础上加8%开出增殖税票,
A公司开给B公司增殖税票上金额是150x1.08=162元
退税金额(162/1.17)x0.09=12.5元,
如果B公司目标利润为20元,则报给外国客人为162+20-12.5=169.5元,.换算成美圆169.5/7.6=22.3
如果做不含税价,目标利润20元,则报给外国客人价为150+20=170元.和开票8个点的情况基本相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具体可以参考81楼的分析.
1. 分析有进出口权的工厂为什么要通过外贸公司代理出口?
分析: 为什么很多工厂自己有进出口权,还是让贸易公司代理出口?比如工厂A和外贸公司B属于一个老板, 看看这种情况下是如何能拿到更多退税的。
还是按以前提到的例子,工厂A按照175.5元卖给外贸公司B,由 B出口,按照A和客人谈好的价格B不加利润报给外国客人163RMB, 此时把A和B看成整体,税务情况是:
A的销项税25.5元,进项税17元,那么A交给国家增殖税为25.5-17=8.5元
国家给B的退税为(175.5/1.17)x0.09=13.5
把A和B看成整体,可以看成当期得到的税收补贴是13.5-8.5=5元
如果由A直接出口,
理论退税是163x0.09=14.7, 进项为17
可用于退税的进项为17-163x0.08=17-13.04=3.96元(出口价163元可以看成是含税17%-9%=8%,那么要交的税为163x0.08-17=-3.96,相当于进项多出3.96,这个多出的进项才能退税。)
即A当期能得到的税收补贴是3.96元.
剩余的(14.7-3.96)=10.74转出,用于下期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所以说,从长期来看,还是工厂自营出口时得到的退税优惠更大。(14.7>13.5)只是通过贸易公司代理出口时,工厂当期能拿到的退税更多.(这可能适合资金比较短缺的工厂)
2. 进一步讨论工厂自营出口和通过外贸公司代理出口的退税问题
一.工厂A卖给外贸公司B,再由B出口并取得退税:
假设A卖给B为含税价1.17H,利润为Y,退税率a.
那么不含税收入为H, 销项税0.17H,不含税采购成本为(H-Y), 含税采购成本1.17x(H-Y),进项税为0.17x(H-Y).
则B出口退税收入为aH,
A应交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0.17H-0.17x(H-Y)=0.17Y
那么,将A和B看成整体,整体税收优惠是(aH-0.17Y)
二.A不通过B,自营出口:假设报关出口FOB价格为Z,
由公式一:
Z-1.17x(H-Y)=Y+(0.17-a)Z-0.17x(H-Y),可得Z=H/(0.83+a)
理论退税为aZ,即Ha/(0.83+a),由于a<=17%,所以这种情况理论退税>=第一种情况退税.
可用于退税的进项税为0.17(H-Y)-Z(0.17-a)-------------A式
这时要比较可A式与理论退税aZ的大小,实际退税按照小的来退.
A-aZ=0.17(H-Y)-Z(0.17-a)-aZ=0.17x(H-Y-Z)
很明显H-Y-Z<0,那么退税是按照A式计算了.
即实际退税是0.17(H-Y)-Z(0.17-a)
理论退税剩余部分为aZ-[0.17(H-Y)-Z(0.17-a)],即0.17(Z-H+Y),用于下期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再来比较一,二两种情况下实际税收优惠的大小.
(aH-0.17Y)-[0.17(H-Y)-(0.17-a)Z]=(a-0.17)(H-Z)
很明显,H-Z<0, a-0.17<=0所以上式大于零.
那么,aH-0.17Y>0.17(H-Y)-Z(0.17-a).
意思就是说,不管企业是如何定价,只要退税率小于17%,那么只考虑单笔业务,不考虑其他业务进项的情况下,
在当期,工厂通过外贸代理公司出口,始终比工厂自营出口能拿到更多退税优惠.
如果考虑长期的退税,还是工厂自营出口比通过外贸公司代理出口能得到更多退税优惠.(因为aZ>aH)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