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日志之金融调查类新闻采访心得
时间:7月17日
内容:金融市场调查新闻报道经验分享
安吉利老师全英文讲解泰国《曼谷邮报》以及各小组学习与交流
早上 ,洗漱之后快速解决好一切,早点出门去报社。还是像往常一样,国贸站上下车转路线的人真是多,衣服都湿透了,拿着那张卡片边走边扇风,实在 是以蚂蚁搬家前进式前行,终于顺利转地铁,从建国门到安定门,偶也,终于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了,一个小时带着地铁里,真是晕人。
直奔会议室,一看手机原来时间还是挺充裕的,跑到金融市场部看报纸,主任居然在九点的时候就来上班了,正常的上班时间是十点,其他的记者老师们基本都没有来,这便是头的精神,当然记者行业尤其特殊性。师兄来了,也是上午上课的主角,给了他一颗话梅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包里总是放了一点糖果或者口香糖之类的东西,做地铁的时候可以吃个,减少苦味,还可以给别人,祝 别人心里像糖果一样开心。呵呵。
上午的课程由师兄主讲,关于金融市场类的题目,说实话专业性挺强的,没有事前预习根本听不懂,更何况看了。前面的那两篇还好,师兄曾经详细的给我讲解过,自己也花了一些时间详细看了几遍。他最大的讲解优势是将专业性的东西生动化故事化讲解,但凡有想象力又有挑战力 的同学一定会喜欢听,一般涉及负面调查新闻,要注意很多问题,难度会大增,这样更能体现记者的职业素养能力以及考验记者的应变能力和心理防线。
其实昨日韩老师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信源问题,今日师兄又一次详细的讲解了信源的相关问题,这是多么重要,也许涉及记者一生的从业资格,也许涉及报社的生存问题,也许涉及到某些利益集团的纠纷,记者要做的就是客观公正,而非事先站队。在金融上市公司类的新闻,会有或或少的举报人信息,你要懂得甑别事实的真伪,名且哪些信息是事实上的信息,哪些信息带有主观感情色彩,这让我想起当年蓝田集团事件,也是从财务报表中间看出端倪,这需要多大的鉴别力以及心理洞察力。师兄讲解到的那个反向调查,其实还是留有想象空间,比如是那个机关调查他呢?自己第一反应是国安局,然后那句:“该交代的要交代,不该交代的也要交代”,显然这句话中有话,什么该交代,什么不该交代,举报人不该交代,记者有保护线人的义务与职责,除了这个不可以交代,还有其他的呢?下午师兄问我有何问题的时候,我确实是一时想不起来。现在想起来了。
对于调查类新闻,尤其是负面报道,要懂得保留证据,新闻写作报道要有逻辑性,这也让我明白了为何师兄三番两次强调逻辑的重要性。也许只有切身体会才会懂得事情或者话语的真正意义,除此之外,其他人只能记住,这让我想起那句: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一个挺有趣的体外话,就是公安机关带人走的时候,总会三四遍的重复问你同一个问题,主要是要套话,找出说话漏洞看,甚至让你的心理防线达到崩溃,那时候我在想我的心理防线是多少呢?真是难以想象,这让我切身感知了调查类记者的凶险,其他时候只是从电视感知,现在出自一个熟人,为自己以后要从事的领域感到多么激动,有种蠢蠢欲动的感觉。
在公司新闻中,要弄清一点,企业与媒体人打交道,是一种被利用与 被尊重的关系,然后记者去采访公司其实是代表报社发言,所以用不着再气势上输给企业或者银行行长一截,虽然他们是业界精英,财经领域专家,你要懂得角色定位,当然,后面的是我自己的理解。
在于采访对象沟通的时候,不能把你知道的东西全部托盘而出,要掌握采访话语权,要学会在沟通中获取话语权,建议是很好的,但是实际操作很难,尤其是在沟通中获取话语权,完全需要依靠经验智慧和魄力。
下午的课,不得不说,惨。
本身英语就不怎么的,居然全英文讲课,这个真是太为难人了,勉强听得懂那么几句,幸好后面来了个翻译老师,给我们翻译,真是囧,我相信在座的三十三个同学大部分都可以听懂,只是口语 不是很好,也许是隐藏实力不敢显露,大家都是极其的谦虚。英语其实挺重要的,尤其是在越来越国际化的今天的中国。
《曼谷邮报》是一份占有曼谷约60%的市场份额的一份专业性的财经类日报,主要读者是泰国的富人,他们报社分为三个人群,一些人支持皇室,一些人支持他信的政治,一些中立,这确保了报纸在一定程度上的公正,但还是以支持皇室为主。看英吉利的ipad显示,报纸完全是西方化的写作方式与书法,以倒金字塔以及特稿为主,故事性强,专业性也强,因为是日报,与《经济观察报》最大的差别是新闻的深度上显现。
对于泰国,最为熟悉的是《真爱不灭》《黑色幽默》以及《初恋那件小事》,记得整个大三上个学期迷恋泰剧,天天看泰剧,尤其喜欢看noon主演的电视剧,最讨厌泰剧 的女二,表情极其丰富,动作极其夸张。
话说到了西方的新闻自由,老师说,没有真正的自由,自由是相对的,在中国受到中国政府管制,而且没有相应法规来保障记者媒体权利,其实在外国也是或多或少受到董事会或者财团的压力。这个让我想起了西方一个记者写的那部名为《传媒与权利》的书籍,其中就讲到了传媒与政治经济权利的关系,权利对传媒的影响等等。
今日,更是近距离的让我感受到了新闻调查的艰难、挑战还有刺激,同时也是近距离的接触国际媒体。受益些许。
原文链接:http://baicaigen.com/%e7%99%bd%e8%8f%9c%e6%a0%b9%e7%bd%91%e7%bb%9c%e8%b5%84%e8%ae%af/%e5%ae%9e%e4%b9%a0%e6%97%a5%e5%bf%97%e4%b9%8b%e9%87%91%e8%9e%8d%e8%b0%83%e6%9f%a5%e7%b1%bb%e6%96%b0%e9%97%bb%e9%87%87%e8%ae%bf%e5%bf%83%e5%be%97.html
内容:金融市场调查新闻报道经验分享
安吉利老师全英文讲解泰国《曼谷邮报》以及各小组学习与交流
早上 ,洗漱之后快速解决好一切,早点出门去报社。还是像往常一样,国贸站上下车转路线的人真是多,衣服都湿透了,拿着那张卡片边走边扇风,实在 是以蚂蚁搬家前进式前行,终于顺利转地铁,从建国门到安定门,偶也,终于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了,一个小时带着地铁里,真是晕人。
直奔会议室,一看手机原来时间还是挺充裕的,跑到金融市场部看报纸,主任居然在九点的时候就来上班了,正常的上班时间是十点,其他的记者老师们基本都没有来,这便是头的精神,当然记者行业尤其特殊性。师兄来了,也是上午上课的主角,给了他一颗话梅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包里总是放了一点糖果或者口香糖之类的东西,做地铁的时候可以吃个,减少苦味,还可以给别人,祝 别人心里像糖果一样开心。呵呵。
上午的课程由师兄主讲,关于金融市场类的题目,说实话专业性挺强的,没有事前预习根本听不懂,更何况看了。前面的那两篇还好,师兄曾经详细的给我讲解过,自己也花了一些时间详细看了几遍。他最大的讲解优势是将专业性的东西生动化故事化讲解,但凡有想象力又有挑战力 的同学一定会喜欢听,一般涉及负面调查新闻,要注意很多问题,难度会大增,这样更能体现记者的职业素养能力以及考验记者的应变能力和心理防线。
其实昨日韩老师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信源问题,今日师兄又一次详细的讲解了信源的相关问题,这是多么重要,也许涉及记者一生的从业资格,也许涉及报社的生存问题,也许涉及到某些利益集团的纠纷,记者要做的就是客观公正,而非事先站队。在金融上市公司类的新闻,会有或或少的举报人信息,你要懂得甑别事实的真伪,名且哪些信息是事实上的信息,哪些信息带有主观感情色彩,这让我想起当年蓝田集团事件,也是从财务报表中间看出端倪,这需要多大的鉴别力以及心理洞察力。师兄讲解到的那个反向调查,其实还是留有想象空间,比如是那个机关调查他呢?自己第一反应是国安局,然后那句:“该交代的要交代,不该交代的也要交代”,显然这句话中有话,什么该交代,什么不该交代,举报人不该交代,记者有保护线人的义务与职责,除了这个不可以交代,还有其他的呢?下午师兄问我有何问题的时候,我确实是一时想不起来。现在想起来了。
对于调查类新闻,尤其是负面报道,要懂得保留证据,新闻写作报道要有逻辑性,这也让我明白了为何师兄三番两次强调逻辑的重要性。也许只有切身体会才会懂得事情或者话语的真正意义,除此之外,其他人只能记住,这让我想起那句: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一个挺有趣的体外话,就是公安机关带人走的时候,总会三四遍的重复问你同一个问题,主要是要套话,找出说话漏洞看,甚至让你的心理防线达到崩溃,那时候我在想我的心理防线是多少呢?真是难以想象,这让我切身感知了调查类记者的凶险,其他时候只是从电视感知,现在出自一个熟人,为自己以后要从事的领域感到多么激动,有种蠢蠢欲动的感觉。
在公司新闻中,要弄清一点,企业与媒体人打交道,是一种被利用与 被尊重的关系,然后记者去采访公司其实是代表报社发言,所以用不着再气势上输给企业或者银行行长一截,虽然他们是业界精英,财经领域专家,你要懂得角色定位,当然,后面的是我自己的理解。
在于采访对象沟通的时候,不能把你知道的东西全部托盘而出,要掌握采访话语权,要学会在沟通中获取话语权,建议是很好的,但是实际操作很难,尤其是在沟通中获取话语权,完全需要依靠经验智慧和魄力。
下午的课,不得不说,惨。
本身英语就不怎么的,居然全英文讲课,这个真是太为难人了,勉强听得懂那么几句,幸好后面来了个翻译老师,给我们翻译,真是囧,我相信在座的三十三个同学大部分都可以听懂,只是口语 不是很好,也许是隐藏实力不敢显露,大家都是极其的谦虚。英语其实挺重要的,尤其是在越来越国际化的今天的中国。
《曼谷邮报》是一份占有曼谷约60%的市场份额的一份专业性的财经类日报,主要读者是泰国的富人,他们报社分为三个人群,一些人支持皇室,一些人支持他信的政治,一些中立,这确保了报纸在一定程度上的公正,但还是以支持皇室为主。看英吉利的ipad显示,报纸完全是西方化的写作方式与书法,以倒金字塔以及特稿为主,故事性强,专业性也强,因为是日报,与《经济观察报》最大的差别是新闻的深度上显现。
对于泰国,最为熟悉的是《真爱不灭》《黑色幽默》以及《初恋那件小事》,记得整个大三上个学期迷恋泰剧,天天看泰剧,尤其喜欢看noon主演的电视剧,最讨厌泰剧 的女二,表情极其丰富,动作极其夸张。
话说到了西方的新闻自由,老师说,没有真正的自由,自由是相对的,在中国受到中国政府管制,而且没有相应法规来保障记者媒体权利,其实在外国也是或多或少受到董事会或者财团的压力。这个让我想起了西方一个记者写的那部名为《传媒与权利》的书籍,其中就讲到了传媒与政治经济权利的关系,权利对传媒的影响等等。
今日,更是近距离的让我感受到了新闻调查的艰难、挑战还有刺激,同时也是近距离的接触国际媒体。受益些许。
原文链接:http://baicaigen.com/%e7%99%bd%e8%8f%9c%e6%a0%b9%e7%bd%91%e7%bb%9c%e8%b5%84%e8%ae%af/%e5%ae%9e%e4%b9%a0%e6%97%a5%e5%bf%97%e4%b9%8b%e9%87%91%e8%9e%8d%e8%b0%83%e6%9f%a5%e7%b1%bb%e6%96%b0%e9%97%bb%e9%87%87%e8%ae%bf%e5%bf%83%e5%be%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