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不出书评
实际上我以前写过书评,类似读书心得之类的。当然,不是摘抄。
但是后来我毁灭了它们。因为它们看上去不符合我当前的理解。
在这方面我感觉到喜悦,毕竟能在理解上获取到进步是很少见的事情。我以前读平衡论(别问我要这个,这是圈子内文稿),初步理解世界是由各种平衡交涉而成,写的心得不外乎是一些静止的见解。但是后来得到了平衡论的续集势论,我又发现,世界的进步都在利用失衡时产生的势来完成。这时候发现之前写的心得如果公开的话,是会被骂的。于是我毁掉了当时的心得,写下了新的心得。再到后来,我在七爷的手稿中阅读到势论中涉及到的“局象数图”四个应用理论。我发现对势论的理解我是停留在一个面上的,没有时间这个概念,还发现势力分为势合和势离两种(这个可能不好理解,俗语叫动态平衡),也就是说失衡的过程也将出现平衡。于是我又毁掉了第二次写的心得。而后我不再写关于这方面的心得。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体验,过去的自己被现在的自己鄙视,但是又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过去的自己,哪有现在的自己。我写不出书评,是因为我舍不得自己除了被自己鄙视,还被更多未来的人鄙视。毕竟同一时代的人都是在与我同一时代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我有幸跳出来,尽量消除了许多加在我头上的桎梏,我在大概15岁的时候开始和定式思维做斗争,训练发散思维,训练渲染思维(也就弥补思维),训练逆反思维,甚至我平时写的字都是这种训练(见这里)。我是幸运的,我有人指点。我还一直在锻炼正确的怀疑能力,为了锻炼这种能力,我甚至还修炼了内功(你可以理解为气功,但是我去掉了很多虚假成分),为了能使大脑拥有我认可的稳定想象力,我研究了人工智能和精神分裂。
其实越到最后,就越发现世间无常,不单是世界没有永恒,认知也是。自己很渺小,但是也可以很强大,在洪流面前,你可能被淹没,但是你也可能获取到对付洪流的方法。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对书籍或者对别人写下来的见解,在初次接触的时候,可能如洪流,可能直接把自己带到绝境(指作者的见解局限中),但是自己是有生命的至少现在,还有机会去接触新的知识,可能有机会去解放自己,如果不再接触此领域,那么刚刚获得的见解将随你一生,或者死了,或者不再进步了。(这里不再讲述联结认知过程)
所以我写不出书评了,随着程序员的职业病越来越严重,自己的理解就像开水一样,碰撞太快,更新太快。
20121216-0018:ps: 文中所述平衡论,有人问是不是百度百科的那个。答:不是。此为密宗。
但是后来我毁灭了它们。因为它们看上去不符合我当前的理解。
在这方面我感觉到喜悦,毕竟能在理解上获取到进步是很少见的事情。我以前读平衡论(别问我要这个,这是圈子内文稿),初步理解世界是由各种平衡交涉而成,写的心得不外乎是一些静止的见解。但是后来得到了平衡论的续集势论,我又发现,世界的进步都在利用失衡时产生的势来完成。这时候发现之前写的心得如果公开的话,是会被骂的。于是我毁掉了当时的心得,写下了新的心得。再到后来,我在七爷的手稿中阅读到势论中涉及到的“局象数图”四个应用理论。我发现对势论的理解我是停留在一个面上的,没有时间这个概念,还发现势力分为势合和势离两种(这个可能不好理解,俗语叫动态平衡),也就是说失衡的过程也将出现平衡。于是我又毁掉了第二次写的心得。而后我不再写关于这方面的心得。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体验,过去的自己被现在的自己鄙视,但是又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过去的自己,哪有现在的自己。我写不出书评,是因为我舍不得自己除了被自己鄙视,还被更多未来的人鄙视。毕竟同一时代的人都是在与我同一时代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我有幸跳出来,尽量消除了许多加在我头上的桎梏,我在大概15岁的时候开始和定式思维做斗争,训练发散思维,训练渲染思维(也就弥补思维),训练逆反思维,甚至我平时写的字都是这种训练(见这里)。我是幸运的,我有人指点。我还一直在锻炼正确的怀疑能力,为了锻炼这种能力,我甚至还修炼了内功(你可以理解为气功,但是我去掉了很多虚假成分),为了能使大脑拥有我认可的稳定想象力,我研究了人工智能和精神分裂。
其实越到最后,就越发现世间无常,不单是世界没有永恒,认知也是。自己很渺小,但是也可以很强大,在洪流面前,你可能被淹没,但是你也可能获取到对付洪流的方法。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对书籍或者对别人写下来的见解,在初次接触的时候,可能如洪流,可能直接把自己带到绝境(指作者的见解局限中),但是自己是有生命的至少现在,还有机会去接触新的知识,可能有机会去解放自己,如果不再接触此领域,那么刚刚获得的见解将随你一生,或者死了,或者不再进步了。(这里不再讲述联结认知过程)
所以我写不出书评了,随着程序员的职业病越来越严重,自己的理解就像开水一样,碰撞太快,更新太快。
20121216-0018:ps: 文中所述平衡论,有人问是不是百度百科的那个。答:不是。此为密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