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研究》第1-5輯(1996-2006)總目
《韓愈研究》第1-5輯(1996-2006)總目
太史政/整理
按:《韓愈研究》是中國唐代文學學會韓愈研究會(1992年成立)主編的學術刊物,自1996年起,至2006年止,共出版了5輯,不知日後會不會再繼續出。現整理5輯總目,並附八十年代韓愈研究會未成立前在汕頭所召開的國際韓愈學術討論會的論文集《韓愈研究論文集》目錄。
第一輯,吳文治主編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10月
361千字,1000冊
傅璇琮:序
任繼愈:在韓愈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
張清華:韓愈對中國文化史的貢獻
湯貴仁:論韓愈
龔道運:韓愈在儒家思想史上的地位
何法周、王才山:論韓愈的儒家學說
鄧小軍:新儒學本體,人性論的建立——韓愈人性思想論究
徐術修:韓愈其為“仁”立道“心”之辯
朱易安:元和詩壇與韓愈的新儒學
涂宗濤、蕭文苑:論韓愈的“樂道人之善”
陳飛:在現實中定位——韓愈的政治品格
卞孝萱:整理韓文,各樹一幟——《韓集書錄》十三則
孫昌武:關於《論語筆解》——韓愈研究中值得重視的一份材料
郭偉川:儒學的衛道者——韓愈哲學思想探討
李保林:論韓愈的辯證法思想
蔣凡:論韓愈、柳宗元的思想論爭及其實質
劉振婭:窮而後工與不平則鳴
楊友庭:論韓愈的史學思想
龔克昌:韓愈賦論
羅聯添:論《平淮西碑》
樊維綱:隨宜適變,奇筆層出——論韓愈史論、史筆的藝術特色
郭晉稀:韓愈詩論
靜永健:中唐詩壇上的韓愈與白居易
趙玉楨:從山水詩看韓愈的美學追求
吳在慶:韓愈怪奇險奧詩成因探賾
隗芾:論韓愈的“平易”詩風
陳新璋:從“接受美學”看蘇軾對韓愈詩歌的評價
王守國:一波才動萬波隨——試論韓愈對北宋詩的影響
歐陽俊峰:試析韓愈謫陽詩的思想內容及其藝術特色
曾楚楠:韓愈與潮州文化
倪豪士:韓愈研究在美國
李章佑:朝鮮歷代韓愈文集刊刻情形
閻琦:韓愈“服硫黃”考論
康保成:韓愈《送窮文》與驅儺·祀灶風俗
張思青:我對韓愈籍貫問題方面的一些意見
柯萬成:韓愈的嗜釣情趣
胡思庸:“韓愈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詞
霍松林:“韓愈國際學術研討會”閉幕詞
尚振明、武懷諤、王守國:最是一年春好處——記孟縣“韓愈國際學術研討會”
第二輯,方烈文、陳新璋、曾楚楠主編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2月
283千字,1000冊
鄧小軍:韓愈的政治品格
閻琦:元和末年韓愈與佛教關係之探討
陳韓星:論韓愈與僧侶的交往
楊木芳:一片“援釋歸儒”的苦心——試論韓愈排佛與喜顛
徐樂軍:韓愈親情論
陳春莉:論韓愈的出處
黃得興:“為國家樹根本之道”——韓愈人才觀之我見
陳詠紅:論韓愈詩歌的審美意識
下定雅弘:試論韓詩的詩體變化
韓禕哲:韓愈詩歌創作目的淺探
吳偉雄:論韓愈的絕詩
宋恪震:以文為詩,另立門戶——韓愈《山石》解讀
陳建根:平易近人,以小見大——談韓愈《盆池五首》的繼承和影響
習之:論韓愈寫於陽山的詩
孫昌武:韓愈的語言藝術
張清華:韓文風格之成因
楊友庭:《黃家賊事宜狀》論析
陳景熙:自我表現、安全、愛和歸屬——韓愈貶潮三奏表的文化心理學研究
常思春:韓愈集傳本及校理源流管窺
劉真倫:《順宗實錄》校改舉例
王錦厚、曾紹義:《韓愈全集校注》的學術特點
卞孝萱:韓愈生母之謎
曾楚楠、楊樹彬:柳枝絳桃辨
吳金夫:韓愈《左遷》詩之“藍關”乃龍川“藍關”說
陳新璋:宋代的韓愈研究
任長龍、隗芾:從朱熹眼中的韓愈看儒學經典作家對前賢之繼承
曾子魯:宋明兩代評韓綜論
曾楚楠、沈啟綿:饒宗頤與韓學研究
歐陽俊峰:韓愈聯話簡評
秦聰立:韓愈研究書目論文索引(1986-1996)
第三輯,張清華、楊丕祥主編
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年3月
460千字,1000冊
卞孝萱:序
任繼愈:賀詞
卞孝萱:1998孟州韓愈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詞
饒宗頤:韓愈道統說與道統的形成
傅璇琮:重新認識與評價韓愈
孫昌武:韓愈——歷史轉折時期的文化偉人
郭偉川:韓愈政治哲學的核心思想在於儒家禮治——兼論韓學啟於唐而盛於宋的歷史背景
楊丕祥:韓愈的經濟思想
曾俊偉:協和萬邦,定邊安國——韓愈外交思想與軍事謀略初探
景凱旋:從《閔己賦》看韓愈儒學思想中的道與利
李菁:試析韓愈的任賢與治國思想
楊芬霞:從《雜說》等看韓愈的人才觀
劉振婭:膽懷·才識·言辭——從韓愈的奏議看他的為人為文
程顯平:深沉的憂患意識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從韓愈上《論佛骨表》談開去
吳在慶:試論韓愈的憂讒畏禍心理及對其創作的影響
楊子怡:鑲嵌在儒家文化模式和傳統文化中的韓愈——“韓愈現象”及其文化解讀
川合康三:韓愈、白居易人生態度、價值取向比較
曾子魯:韓愈的通變觀及其創作實踐
鄭國民:論韓愈的“文以明道”
王一民:“文以明道”與“不平則鳴”——試論韓愈主觀意識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獨特的文風(提綱)
薛亞康、楊國安:韓孟詩派之奇崛生新的美學追求
許蜀文:試論韓文之變的深層意蘊
周敏:試論韓愈古文與小說的關係
任振鎬:試談一代文宗韓愈的抒情文——以《祭十二郎文》、《祭柳子厚文》、《送李願歸盤谷序》為例
戶崎哲彥:略談韓愈的山水文學——與柳宗元南方山水文學的關係
曾廣開:論韓愈七言絕句的成就及影響
王紅麗:論韓愈酬贈詩的藝術創新
歐陽俊峰:韓愈謫陽及險怪詩風的形成
閻琦:說韓愈的幾篇佚文
卞孝萱:《石鼎聯句詩、序》考
梁玉芳:韓愈《送董邵南序》解讀
張桂琴:韓愈《讀東方朔雜事》解讀
柯萬成:柳子厚墓誌銘不書妻妾的問題
任暉:重新認識韓愈對永貞革新的態度
何錫光:論韓愈、段文昌先後寫作《平淮西碑》的政治背景
楊友庭:評《順宗實錄》
張清華:韓愈家世考
尚振明、尚彩鳳:對韓愈家族的探討
耿則倫:韓愈的書論與書藝
宮大中:韓愈與書畫藝術
劉國盈:關於韓愈的讀書觀
陳韓星:試論韓愈蒞潮與潮人素質形成的關係
王德保:論唐宋八大家唐的文化定位
畢寶魁:關於確立“韓學”的幾點想法
陳新璋:唐代的韓愈研究
張清華:20世紀的韓愈研究
張忠綱、趙睿才:新時期大陸韓愈研究述評
趙永建:韓愈研究論文索引(中國大陸,1977-1997)
趙永建:韓愈研究論著索引(中國大陸,1977-1997)
兵界勇:台灣地區50年韓愈研究概況(1949-2000)
任振鎬:1945-1998年韓國有關韓愈著書及論文
郝潤華:20世紀90年代日本韓愈研究概況
閻琦:1998孟州韓愈國際學術研討會閉幕詞
樂耕:歷史的盛會,“韓學”的起點——記1998孟州韓愈國際學術研討會
第四輯《韓愈與中原文化》,張清華、陳飛主編
學苑出版社,2005年4月
480千字,1500冊
卞孝萱:序
卞孝萱:韓愈貶潮原因探幽
孫昌武:唐代“古文”的文化批判意義
張清華:韓愈與中原文化
張清華:韓愈的道、道統說及《五原》的寫作時間
陳曉芬:韓愈推崇揚雄的心理動因探析
胡阿祥:韓愈史事背景兩題
劉志剛:《諱辯》與韓愈的尊儒思想
王基倫:韓愈散文的虛字作法
吳振華:試論韓詩中的虛詞運用及其對後代詩歌的影響
郝潤華:韓愈“以文為詩”與唐代古文運動
楊丕祥:漫議韓愈“以民為本”的政治觀
歐陽俊峰:試析韓愈的仁政愛民
全華凌:韓派古文創作消沉原因之再認識
阮忠:韓愈的交遊與“古文運動”說
吳在慶:韓愈在潮州的思想心態考論——以《潮州刺史謝上表》為中心
張培鋒:韓愈道統論與唐代佛教祖統關係考論
許昌敏:尊韓文化現象在潮州長盛不衰的原因初探
何毅群:試論韓詩中的禪學審美意識——以《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為例
盧清麗:略論韓愈蒞潮對潮州文化的影響
鄭智勇:儒禪相通:韓愈與大顛關係的實質
張維:文章雄奇百世師,創意造言精變深——試論清代“桐城派”古文家話語體系中的韓愈
劉振婭:重讀師說
李菁:從《原道》到《論變鹽法事宜狀》——試析韓愈“四民並重、各得其所”的社會經濟思想
周悅:論韓愈的辭賦
楊子怡:論韓愈詩文的廊廟氣
陳耿之:韓愈在潮所作的詩文和對古文運動的貢獻
柯萬成:韓愈《送幽州李端公序》幾個問題
郭雲德:韓愈倡導古文初探
盧燕平:論韓愈詩“橫空盤硬語”的個人風格
吳河清:從唐詩之變到宋詩風貌的形成——韓愈對宋詩影響之背景分析
朱騰雲:韓愈詩學思想淺議
趙松元、廖省如:“不平則鳴”綜議
習之:論陽山歷代景韓詩
黃舜彬:韓愈“以文為詩”創作美學探析
丁恩全:趙翼論韓愈
畢寶魁:從魏燮均詩歌看韓愈對後世之影響
周相錄:韓愈與元稹關係考論
耿則倫:韓愈與韓湘
楊友庭:韓愈與俱文珍
洪流:韓愈“五原”作於何時何地?
李純宏:韓愈陽山政績考(提綱)
傅明善:荊公詆韓略論
樂耕:序尚振明《韓愈籍貫追踪記》
劉真倫:韓集舉正匯校前言
任暉:讀張清華先生《韓愈大傳》
李喬:1991年以來的韓愈研究
韓德煊:韓氏探源·續家話
卞孝萱:第六屆韓愈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辭
張清華:第六屆韓愈國際學術研討會閉幕辭
耿則倫、郭雲德:第六屆韓愈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第五輯《韓愈與嶺南文化》,張清華、胡阿祥、劉英傑主編
學苑出版社,2006年9月
400千字,1000冊
張清華:序
張清華:韓愈先祖佔籍遷徙流變與韓愈里籍考
宋艷梅:韓愈先世之疑
胡阿祥:文獻學研究中的學術史意識——評劉真倫《韓愈集宋元傳本研究》
張文華:《韓文考異》的校讎及其價值述論
楊丕祥:論韓愈的哲學思想
徐術修:韓文公的衛道精神
耿則倫:韓愈道統論的積極意義及其深遠影響
阮忠:韓愈尊儒的辯說及其儒學思想的建構
劉真倫:韓愈“博愛之謂仁”的現代詮釋
何沛雄:論“性”說“情”——韓愈《原性》析論
張維:書癡者文必工——試論韓愈的讀書與作文
李東基:韓愈的教育思想摘要
程顯平:就韓柳“史官”爭論看韓柳
王基倫:韓愈散文分期意義之探討
周相錄:從句式看時文、古文之差異及古文運動之性質
雷恩海:文必有諸其中——韓愈書序類文章的實用性及藝術性
熊明:韓愈與傳記文
劉寧:論韓文“不平之鳴”的抒情特色
張連舉:從韓愈《馬說》論人才資源的開發
洪瑀欽:韓愈文學對韓國文學的影響
吳振華:試論韓詩奇險意象的審美內涵及詩史意義
湯林堯:詩開異境山奇險——韓愈詩淺探
湯林堯:韓愈格律詩平仄淺探
丁恩全:韓愈“以詩為戲”論
曾楚楠:韓愈的“教子詩”
朱曉蓉、吳在慶、劉心:韓愈示兒詩考辨
孔祥軍:昌黎赴潮行跡詩文箋證
柯萬成:韓愈貶潮的行跡與三詩繫年新論
呂君愾:讀韓愈《南溪始泛》三首
張清華:韓愈陽山之貶原因辨析
畢寶魁:韓愈貶謫陽山原因再思考
吳在慶:韓愈貶陽山原因考析
李玉燕:也談韓愈貶陽山的原因——兼論其謫陽後的自省心態
陳新璋:韓愈在陽山心態分析與文學評價
尚振明:陽山-韓愈-孟州
羅耀輝:陽山之貶與韓詩創作
周悅:湖湘處處總關情——韓愈貶謫陽山湖湘之旅考述
洪流:韓愈“五原”始作於陽山
習之:《遠覽》是韓愈的作品麼?
趙鎮泉:“鳶飛魚躍”出處初探
柯漢琳:繼承“韓文化”,再造新文明
李純宏:唐代陽山居民考
郭雲德:從“天下窮處”到“陽山之愛”看韓愈的愛民思想
鄧翠萍:韓愈令陽治陽與創建“民心工程”
歐陽俊峰:韓愈謫陽令陽與仁政愛民
陳訪明:頌韓公陽山為民之事,揚民本精神執政為民
吳春華:有忠於君,有愛於民——淺談韓愈的《縣齋有懷》
楊友庭:韓愈在陽山與潮州從政之比較
陳詠紅:韓愈蘇軾嶺南行政思想比較
曾俊偉:貶謫陽山——韓愈光輝一生的里程碑
歐陽俊峰:韓愈令陽與陽山的開化、開發與開放
歐陽俊峰:韓愈謫陽令陽對粵北文化的影響
歐陽俊峰:陽山景韓慕韓文化成因解讀
楊子怡:有大才名蜀相柏,無窮教思召公棠——也談韓愈寓潮功績
何秀蘭、李春:從韓祠碑刻看韓愈對潮州的影響
吳榕青:婦女服飾習俗的真相——粵東閩南“文公帕(兜)”之歷史考察
隗芾:“窮處”是陽山發展的資本
陳少夫:陽山韓學研究之初探
卞孝萱:2005年中國陽山韓愈國際學術研討會暨韓愈離任陽山1200週年紀念會開幕詞
張清華:2005年中國陽山韓愈國際學術研討會暨韓愈離任陽山1200週年紀念會閉幕詞
李玉楷:秉承韓愈文化之光,推動陽山加速發展
陽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陽山歷史文化遺產與陽山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紀要
劉英傑、李純宏:第七屆韓愈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附:
《韓愈研究論文集》,隗芾主編
廣東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
286千字,1000冊
任繼愈:韓愈的歷史地位
王瑋:韓愈的“全人”
羅宗強:韓愈道統論的得失及其對中國民族心理的影響
韋感恩:韓愈的樸素辯證法思想因素
莊青:韓愈果真是“三貶三變”嗎?
許可:論韓愈與佛僧交往
季鎮淮:韓愈的文學思想述略
劉知漸:韓愈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功與過
張少康:關於韓愈文藝思想的幾個問題
林徐典:關於韓愈文學的現實性問題
金啟華:韓愈在古文理論方面的地位
楊勇:論韓愈文之文氣
何沛雄:韓愈與《唐文粹》的“古文”
王景霓:從駢文的演變看韓愈倡導古文運動的意義
康達維:論韓愈的古賦
楊松年:韓愈以文為詩說析評
王力堅:論韓愈的險怪詩
湯擎民:韓愈的南遷詩
張清華:平生尚奇偉,險語破鬼膽
川合康三:韓愈探究文學形式的嘗試
陳韓星:韓愈詩歌的諧謔風格
王永鑫:略論韓愈的修辭理論和實踐
陳榮照:試論作為教育家的韓愈
林鴻榮:韓愈“人才觀”之我見
樊維綱:“史筆能令媚眉羞”
尚振明:韓愈籍貫考察報告
施舟人:韓愈之友李渤及其《真系傳》
胡守仁:韓愈與孟郊的友誼
楊群:《柳州羅池廟碑》質疑辨偽
洪流:論韓愈治潮功績
曾楚楠:韓愈驅鱷的原始記載
張樹人:《三書》證偽
饒宗頤:宋代潮州之韓學
清水茂:日本古代文學上的韓愈
黃炳輝:陳衍評韓柳辨
太史政/整理
按:《韓愈研究》是中國唐代文學學會韓愈研究會(1992年成立)主編的學術刊物,自1996年起,至2006年止,共出版了5輯,不知日後會不會再繼續出。現整理5輯總目,並附八十年代韓愈研究會未成立前在汕頭所召開的國際韓愈學術討論會的論文集《韓愈研究論文集》目錄。
第一輯,吳文治主編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10月
361千字,1000冊
傅璇琮:序
任繼愈:在韓愈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
張清華:韓愈對中國文化史的貢獻
湯貴仁:論韓愈
龔道運:韓愈在儒家思想史上的地位
何法周、王才山:論韓愈的儒家學說
鄧小軍:新儒學本體,人性論的建立——韓愈人性思想論究
徐術修:韓愈其為“仁”立道“心”之辯
朱易安:元和詩壇與韓愈的新儒學
涂宗濤、蕭文苑:論韓愈的“樂道人之善”
陳飛:在現實中定位——韓愈的政治品格
卞孝萱:整理韓文,各樹一幟——《韓集書錄》十三則
孫昌武:關於《論語筆解》——韓愈研究中值得重視的一份材料
郭偉川:儒學的衛道者——韓愈哲學思想探討
李保林:論韓愈的辯證法思想
蔣凡:論韓愈、柳宗元的思想論爭及其實質
劉振婭:窮而後工與不平則鳴
楊友庭:論韓愈的史學思想
龔克昌:韓愈賦論
羅聯添:論《平淮西碑》
樊維綱:隨宜適變,奇筆層出——論韓愈史論、史筆的藝術特色
郭晉稀:韓愈詩論
靜永健:中唐詩壇上的韓愈與白居易
趙玉楨:從山水詩看韓愈的美學追求
吳在慶:韓愈怪奇險奧詩成因探賾
隗芾:論韓愈的“平易”詩風
陳新璋:從“接受美學”看蘇軾對韓愈詩歌的評價
王守國:一波才動萬波隨——試論韓愈對北宋詩的影響
歐陽俊峰:試析韓愈謫陽詩的思想內容及其藝術特色
曾楚楠:韓愈與潮州文化
倪豪士:韓愈研究在美國
李章佑:朝鮮歷代韓愈文集刊刻情形
閻琦:韓愈“服硫黃”考論
康保成:韓愈《送窮文》與驅儺·祀灶風俗
張思青:我對韓愈籍貫問題方面的一些意見
柯萬成:韓愈的嗜釣情趣
胡思庸:“韓愈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詞
霍松林:“韓愈國際學術研討會”閉幕詞
尚振明、武懷諤、王守國:最是一年春好處——記孟縣“韓愈國際學術研討會”
第二輯,方烈文、陳新璋、曾楚楠主編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2月
283千字,1000冊
鄧小軍:韓愈的政治品格
閻琦:元和末年韓愈與佛教關係之探討
陳韓星:論韓愈與僧侶的交往
楊木芳:一片“援釋歸儒”的苦心——試論韓愈排佛與喜顛
徐樂軍:韓愈親情論
陳春莉:論韓愈的出處
黃得興:“為國家樹根本之道”——韓愈人才觀之我見
陳詠紅:論韓愈詩歌的審美意識
下定雅弘:試論韓詩的詩體變化
韓禕哲:韓愈詩歌創作目的淺探
吳偉雄:論韓愈的絕詩
宋恪震:以文為詩,另立門戶——韓愈《山石》解讀
陳建根:平易近人,以小見大——談韓愈《盆池五首》的繼承和影響
習之:論韓愈寫於陽山的詩
孫昌武:韓愈的語言藝術
張清華:韓文風格之成因
楊友庭:《黃家賊事宜狀》論析
陳景熙:自我表現、安全、愛和歸屬——韓愈貶潮三奏表的文化心理學研究
常思春:韓愈集傳本及校理源流管窺
劉真倫:《順宗實錄》校改舉例
王錦厚、曾紹義:《韓愈全集校注》的學術特點
卞孝萱:韓愈生母之謎
曾楚楠、楊樹彬:柳枝絳桃辨
吳金夫:韓愈《左遷》詩之“藍關”乃龍川“藍關”說
陳新璋:宋代的韓愈研究
任長龍、隗芾:從朱熹眼中的韓愈看儒學經典作家對前賢之繼承
曾子魯:宋明兩代評韓綜論
曾楚楠、沈啟綿:饒宗頤與韓學研究
歐陽俊峰:韓愈聯話簡評
秦聰立:韓愈研究書目論文索引(1986-1996)
第三輯,張清華、楊丕祥主編
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年3月
460千字,1000冊
卞孝萱:序
任繼愈:賀詞
卞孝萱:1998孟州韓愈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詞
饒宗頤:韓愈道統說與道統的形成
傅璇琮:重新認識與評價韓愈
孫昌武:韓愈——歷史轉折時期的文化偉人
郭偉川:韓愈政治哲學的核心思想在於儒家禮治——兼論韓學啟於唐而盛於宋的歷史背景
楊丕祥:韓愈的經濟思想
曾俊偉:協和萬邦,定邊安國——韓愈外交思想與軍事謀略初探
景凱旋:從《閔己賦》看韓愈儒學思想中的道與利
李菁:試析韓愈的任賢與治國思想
楊芬霞:從《雜說》等看韓愈的人才觀
劉振婭:膽懷·才識·言辭——從韓愈的奏議看他的為人為文
程顯平:深沉的憂患意識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從韓愈上《論佛骨表》談開去
吳在慶:試論韓愈的憂讒畏禍心理及對其創作的影響
楊子怡:鑲嵌在儒家文化模式和傳統文化中的韓愈——“韓愈現象”及其文化解讀
川合康三:韓愈、白居易人生態度、價值取向比較
曾子魯:韓愈的通變觀及其創作實踐
鄭國民:論韓愈的“文以明道”
王一民:“文以明道”與“不平則鳴”——試論韓愈主觀意識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獨特的文風(提綱)
薛亞康、楊國安:韓孟詩派之奇崛生新的美學追求
許蜀文:試論韓文之變的深層意蘊
周敏:試論韓愈古文與小說的關係
任振鎬:試談一代文宗韓愈的抒情文——以《祭十二郎文》、《祭柳子厚文》、《送李願歸盤谷序》為例
戶崎哲彥:略談韓愈的山水文學——與柳宗元南方山水文學的關係
曾廣開:論韓愈七言絕句的成就及影響
王紅麗:論韓愈酬贈詩的藝術創新
歐陽俊峰:韓愈謫陽及險怪詩風的形成
閻琦:說韓愈的幾篇佚文
卞孝萱:《石鼎聯句詩、序》考
梁玉芳:韓愈《送董邵南序》解讀
張桂琴:韓愈《讀東方朔雜事》解讀
柯萬成:柳子厚墓誌銘不書妻妾的問題
任暉:重新認識韓愈對永貞革新的態度
何錫光:論韓愈、段文昌先後寫作《平淮西碑》的政治背景
楊友庭:評《順宗實錄》
張清華:韓愈家世考
尚振明、尚彩鳳:對韓愈家族的探討
耿則倫:韓愈的書論與書藝
宮大中:韓愈與書畫藝術
劉國盈:關於韓愈的讀書觀
陳韓星:試論韓愈蒞潮與潮人素質形成的關係
王德保:論唐宋八大家唐的文化定位
畢寶魁:關於確立“韓學”的幾點想法
陳新璋:唐代的韓愈研究
張清華:20世紀的韓愈研究
張忠綱、趙睿才:新時期大陸韓愈研究述評
趙永建:韓愈研究論文索引(中國大陸,1977-1997)
趙永建:韓愈研究論著索引(中國大陸,1977-1997)
兵界勇:台灣地區50年韓愈研究概況(1949-2000)
任振鎬:1945-1998年韓國有關韓愈著書及論文
郝潤華:20世紀90年代日本韓愈研究概況
閻琦:1998孟州韓愈國際學術研討會閉幕詞
樂耕:歷史的盛會,“韓學”的起點——記1998孟州韓愈國際學術研討會
第四輯《韓愈與中原文化》,張清華、陳飛主編
學苑出版社,2005年4月
480千字,1500冊
卞孝萱:序
卞孝萱:韓愈貶潮原因探幽
孫昌武:唐代“古文”的文化批判意義
張清華:韓愈與中原文化
張清華:韓愈的道、道統說及《五原》的寫作時間
陳曉芬:韓愈推崇揚雄的心理動因探析
胡阿祥:韓愈史事背景兩題
劉志剛:《諱辯》與韓愈的尊儒思想
王基倫:韓愈散文的虛字作法
吳振華:試論韓詩中的虛詞運用及其對後代詩歌的影響
郝潤華:韓愈“以文為詩”與唐代古文運動
楊丕祥:漫議韓愈“以民為本”的政治觀
歐陽俊峰:試析韓愈的仁政愛民
全華凌:韓派古文創作消沉原因之再認識
阮忠:韓愈的交遊與“古文運動”說
吳在慶:韓愈在潮州的思想心態考論——以《潮州刺史謝上表》為中心
張培鋒:韓愈道統論與唐代佛教祖統關係考論
許昌敏:尊韓文化現象在潮州長盛不衰的原因初探
何毅群:試論韓詩中的禪學審美意識——以《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為例
盧清麗:略論韓愈蒞潮對潮州文化的影響
鄭智勇:儒禪相通:韓愈與大顛關係的實質
張維:文章雄奇百世師,創意造言精變深——試論清代“桐城派”古文家話語體系中的韓愈
劉振婭:重讀師說
李菁:從《原道》到《論變鹽法事宜狀》——試析韓愈“四民並重、各得其所”的社會經濟思想
周悅:論韓愈的辭賦
楊子怡:論韓愈詩文的廊廟氣
陳耿之:韓愈在潮所作的詩文和對古文運動的貢獻
柯萬成:韓愈《送幽州李端公序》幾個問題
郭雲德:韓愈倡導古文初探
盧燕平:論韓愈詩“橫空盤硬語”的個人風格
吳河清:從唐詩之變到宋詩風貌的形成——韓愈對宋詩影響之背景分析
朱騰雲:韓愈詩學思想淺議
趙松元、廖省如:“不平則鳴”綜議
習之:論陽山歷代景韓詩
黃舜彬:韓愈“以文為詩”創作美學探析
丁恩全:趙翼論韓愈
畢寶魁:從魏燮均詩歌看韓愈對後世之影響
周相錄:韓愈與元稹關係考論
耿則倫:韓愈與韓湘
楊友庭:韓愈與俱文珍
洪流:韓愈“五原”作於何時何地?
李純宏:韓愈陽山政績考(提綱)
傅明善:荊公詆韓略論
樂耕:序尚振明《韓愈籍貫追踪記》
劉真倫:韓集舉正匯校前言
任暉:讀張清華先生《韓愈大傳》
李喬:1991年以來的韓愈研究
韓德煊:韓氏探源·續家話
卞孝萱:第六屆韓愈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辭
張清華:第六屆韓愈國際學術研討會閉幕辭
耿則倫、郭雲德:第六屆韓愈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第五輯《韓愈與嶺南文化》,張清華、胡阿祥、劉英傑主編
學苑出版社,2006年9月
400千字,1000冊
張清華:序
張清華:韓愈先祖佔籍遷徙流變與韓愈里籍考
宋艷梅:韓愈先世之疑
胡阿祥:文獻學研究中的學術史意識——評劉真倫《韓愈集宋元傳本研究》
張文華:《韓文考異》的校讎及其價值述論
楊丕祥:論韓愈的哲學思想
徐術修:韓文公的衛道精神
耿則倫:韓愈道統論的積極意義及其深遠影響
阮忠:韓愈尊儒的辯說及其儒學思想的建構
劉真倫:韓愈“博愛之謂仁”的現代詮釋
何沛雄:論“性”說“情”——韓愈《原性》析論
張維:書癡者文必工——試論韓愈的讀書與作文
李東基:韓愈的教育思想摘要
程顯平:就韓柳“史官”爭論看韓柳
王基倫:韓愈散文分期意義之探討
周相錄:從句式看時文、古文之差異及古文運動之性質
雷恩海:文必有諸其中——韓愈書序類文章的實用性及藝術性
熊明:韓愈與傳記文
劉寧:論韓文“不平之鳴”的抒情特色
張連舉:從韓愈《馬說》論人才資源的開發
洪瑀欽:韓愈文學對韓國文學的影響
吳振華:試論韓詩奇險意象的審美內涵及詩史意義
湯林堯:詩開異境山奇險——韓愈詩淺探
湯林堯:韓愈格律詩平仄淺探
丁恩全:韓愈“以詩為戲”論
曾楚楠:韓愈的“教子詩”
朱曉蓉、吳在慶、劉心:韓愈示兒詩考辨
孔祥軍:昌黎赴潮行跡詩文箋證
柯萬成:韓愈貶潮的行跡與三詩繫年新論
呂君愾:讀韓愈《南溪始泛》三首
張清華:韓愈陽山之貶原因辨析
畢寶魁:韓愈貶謫陽山原因再思考
吳在慶:韓愈貶陽山原因考析
李玉燕:也談韓愈貶陽山的原因——兼論其謫陽後的自省心態
陳新璋:韓愈在陽山心態分析與文學評價
尚振明:陽山-韓愈-孟州
羅耀輝:陽山之貶與韓詩創作
周悅:湖湘處處總關情——韓愈貶謫陽山湖湘之旅考述
洪流:韓愈“五原”始作於陽山
習之:《遠覽》是韓愈的作品麼?
趙鎮泉:“鳶飛魚躍”出處初探
柯漢琳:繼承“韓文化”,再造新文明
李純宏:唐代陽山居民考
郭雲德:從“天下窮處”到“陽山之愛”看韓愈的愛民思想
鄧翠萍:韓愈令陽治陽與創建“民心工程”
歐陽俊峰:韓愈謫陽令陽與仁政愛民
陳訪明:頌韓公陽山為民之事,揚民本精神執政為民
吳春華:有忠於君,有愛於民——淺談韓愈的《縣齋有懷》
楊友庭:韓愈在陽山與潮州從政之比較
陳詠紅:韓愈蘇軾嶺南行政思想比較
曾俊偉:貶謫陽山——韓愈光輝一生的里程碑
歐陽俊峰:韓愈令陽與陽山的開化、開發與開放
歐陽俊峰:韓愈謫陽令陽對粵北文化的影響
歐陽俊峰:陽山景韓慕韓文化成因解讀
楊子怡:有大才名蜀相柏,無窮教思召公棠——也談韓愈寓潮功績
何秀蘭、李春:從韓祠碑刻看韓愈對潮州的影響
吳榕青:婦女服飾習俗的真相——粵東閩南“文公帕(兜)”之歷史考察
隗芾:“窮處”是陽山發展的資本
陳少夫:陽山韓學研究之初探
卞孝萱:2005年中國陽山韓愈國際學術研討會暨韓愈離任陽山1200週年紀念會開幕詞
張清華:2005年中國陽山韓愈國際學術研討會暨韓愈離任陽山1200週年紀念會閉幕詞
李玉楷:秉承韓愈文化之光,推動陽山加速發展
陽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陽山歷史文化遺產與陽山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紀要
劉英傑、李純宏:第七屆韓愈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附:
《韓愈研究論文集》,隗芾主編
廣東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
286千字,1000冊
任繼愈:韓愈的歷史地位
王瑋:韓愈的“全人”
羅宗強:韓愈道統論的得失及其對中國民族心理的影響
韋感恩:韓愈的樸素辯證法思想因素
莊青:韓愈果真是“三貶三變”嗎?
許可:論韓愈與佛僧交往
季鎮淮:韓愈的文學思想述略
劉知漸:韓愈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功與過
張少康:關於韓愈文藝思想的幾個問題
林徐典:關於韓愈文學的現實性問題
金啟華:韓愈在古文理論方面的地位
楊勇:論韓愈文之文氣
何沛雄:韓愈與《唐文粹》的“古文”
王景霓:從駢文的演變看韓愈倡導古文運動的意義
康達維:論韓愈的古賦
楊松年:韓愈以文為詩說析評
王力堅:論韓愈的險怪詩
湯擎民:韓愈的南遷詩
張清華:平生尚奇偉,險語破鬼膽
川合康三:韓愈探究文學形式的嘗試
陳韓星:韓愈詩歌的諧謔風格
王永鑫:略論韓愈的修辭理論和實踐
陳榮照:試論作為教育家的韓愈
林鴻榮:韓愈“人才觀”之我見
樊維綱:“史筆能令媚眉羞”
尚振明:韓愈籍貫考察報告
施舟人:韓愈之友李渤及其《真系傳》
胡守仁:韓愈與孟郊的友誼
楊群:《柳州羅池廟碑》質疑辨偽
洪流:論韓愈治潮功績
曾楚楠:韓愈驅鱷的原始記載
張樹人:《三書》證偽
饒宗頤:宋代潮州之韓學
清水茂:日本古代文學上的韓愈
黃炳輝:陳衍評韓柳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