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中产阶层被“宰割”
经济智库“瑞士未来”(Avenir Suisse)新近一项调查显示:瑞士中产阶级上下受压,日子“跌入低谷”。他们的生活质量同高收入阶层无法同日而语;而和低收入层相比,也并不优越。
瑞士中等阶层的收入确实在提高,但是提高幅度不及高收入或低收入人群-这一现象的结果就是社会两极分化。中产阶级可谓“高不成,低可就”:想往上走难上加难,而走下坡的危险却时时告急。
“零和游戏”是与非
研究报告把社会两极分化的原因归结于财富重新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中产家庭在财富分配中扮演着“只有付出,没有收获”的苦角儿,而低收入家庭通过社会补助,也能够达到中等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
举例来说,年收入达到中产阶级收入下线即6.5万瑞郎的家庭,在纳税之后,手头儿的可支配收入下滑到5.1万瑞郎;而年收入为 4.1万瑞郎的低收入家庭,由于社会福利等方面的补助及优惠政策,每年的可支配金额正好也能达到5.1万瑞郎,同一部分中产阶级家庭完全持平。
面对这种现象,瑞士的工薪阶层呼吁,在社会财产再分配中要加强对中产阶级利益的保护。避免到头来,中等收入家庭总是落得个零和游戏中输家的“下场”。而且,目前的财富再分配程序如同迷宫,错综难解、相互矛盾。它的简化工作到也到了摆上桌面讨论的时候。
持此意见的人士认为,“劳有所得”的意识在瑞士需要得到加强。由于这里税率和收入水平挂钩的政策,收入越高,纳税的比重越大。造成的结果是,对很多中等收入家庭来说,无论是夫妻中只一人工作或两人均工作,税后的家庭总收入几乎没有区别。也就是说,第二个人的收入被纳税等因素所“蚕食”。这对于中等收入家庭来说无异于一种不公平的惩罚。扭转该状况的措施迫在眉睫。
教育投资
经济领域对受教育程度的要求显著提高,换者说,就业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大。比起学徒出身的职业来说,拥有大学学历的人在工资水平上的优势也愈发明显。
瑞士工薪阶层要求雇主加强职培训的力度。尤为重要的是,要为职业培训出身的员工提供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机会。正如政治学家Michael Hermann所比喻的那样,“瑞士的双轨教育体制是中产阶级的原动力和灵魂”。
可承受的房价
中等收入家庭不仅要承受理财压力,在住房上也处于拮据状况。在楚格(Zug)和苏黎世“金海岸”区(Goldküste)更是如此。正是在此类地区,房产的区位竞争异常激烈。
瑞士工薪人士要求在这些地区专为中等家庭修建价格适中的住房。他们的论据是:在一个巨富“扎堆儿”的地方,中产阶层群体的存在是维护民主的坚强保证。
瑞士中等阶层的收入确实在提高,但是提高幅度不及高收入或低收入人群-这一现象的结果就是社会两极分化。中产阶级可谓“高不成,低可就”:想往上走难上加难,而走下坡的危险却时时告急。
“零和游戏”是与非
研究报告把社会两极分化的原因归结于财富重新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中产家庭在财富分配中扮演着“只有付出,没有收获”的苦角儿,而低收入家庭通过社会补助,也能够达到中等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
举例来说,年收入达到中产阶级收入下线即6.5万瑞郎的家庭,在纳税之后,手头儿的可支配收入下滑到5.1万瑞郎;而年收入为 4.1万瑞郎的低收入家庭,由于社会福利等方面的补助及优惠政策,每年的可支配金额正好也能达到5.1万瑞郎,同一部分中产阶级家庭完全持平。
面对这种现象,瑞士的工薪阶层呼吁,在社会财产再分配中要加强对中产阶级利益的保护。避免到头来,中等收入家庭总是落得个零和游戏中输家的“下场”。而且,目前的财富再分配程序如同迷宫,错综难解、相互矛盾。它的简化工作到也到了摆上桌面讨论的时候。
持此意见的人士认为,“劳有所得”的意识在瑞士需要得到加强。由于这里税率和收入水平挂钩的政策,收入越高,纳税的比重越大。造成的结果是,对很多中等收入家庭来说,无论是夫妻中只一人工作或两人均工作,税后的家庭总收入几乎没有区别。也就是说,第二个人的收入被纳税等因素所“蚕食”。这对于中等收入家庭来说无异于一种不公平的惩罚。扭转该状况的措施迫在眉睫。
教育投资
经济领域对受教育程度的要求显著提高,换者说,就业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大。比起学徒出身的职业来说,拥有大学学历的人在工资水平上的优势也愈发明显。
瑞士工薪阶层要求雇主加强职培训的力度。尤为重要的是,要为职业培训出身的员工提供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机会。正如政治学家Michael Hermann所比喻的那样,“瑞士的双轨教育体制是中产阶级的原动力和灵魂”。
可承受的房价
中等收入家庭不仅要承受理财压力,在住房上也处于拮据状况。在楚格(Zug)和苏黎世“金海岸”区(Goldküste)更是如此。正是在此类地区,房产的区位竞争异常激烈。
瑞士工薪人士要求在这些地区专为中等家庭修建价格适中的住房。他们的论据是:在一个巨富“扎堆儿”的地方,中产阶层群体的存在是维护民主的坚强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