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晚餐
进入贝德福德广场(Bedford Square)36号大门,上楼梯右转是AABar,左转就是图书馆。
那些没有成型的智慧都在AABar里萌芽和成长,而图书馆则是前人已经成型智慧结晶。前者是流动的,后者是沉甸甸的积累。
与AABar这样的开放交流空间不同,图书馆显得比较封闭。如果只看外观,AA图书馆和大部分学校里的图书馆没有什么不同。进门需要会员卡,刷卡之后才能进入。进去以后,正对大门是一条走道,走道的右侧是大阅览室,四壁是顶天立地的书柜,中间是几排宽大的阅览桌,左侧靠近大门的一半是新杂志阅览区,一组沙发和茶几提供了轻松随意翻阅杂志的角落。远处的一半是内部办公室。
日常使用也平平淡淡,借书还书在进门右侧的服务台,管理员一般都是在校的学生,十分和蔼可亲;阅览桌边总有学生或者手不释卷,或者用电脑做一些笔记,间或和身边的同学交谈两句。书柜很高,因此旁边配置了可以推动的梯子,如果有人使用,也都小心翼翼,尽量不发出声音,免得打搅了别人。
图书馆中有三类收藏给初来乍到的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类是AA自己的出版物。虽然AA出版了很多专著和AA Files,AA Projects Review。但是像AA Prospectus 和Events List这样的免费发放的非正式印刷品也和那些专著具有同等地位,整整齐齐按照年代码放在一起,对于我这样对AA历史有兴趣的人,这些信息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第二类收藏就是大比例的伦敦地图。那时候google earth还不流行,学生做设计总要用地图,如果基地在伦敦,这些地图会提供极大的方便。想起我在国内读书那会儿,基地要么是完全虚构的,要么来自某个真实项目,如果想要主动而且有针对性地针对某个基地进行研究性设计,就只有到测绘局去购买,有钱还不行,还需要介绍信等证明文件。因此不免感叹了一下。
第三类图书最值得一提。这就是每个课程所需的参考书。这些参考书一部分是正式出版物,另一部分是课程的主管老师编辑的参考文章汇总,甚至包括拟定的前几年课程大纲。AA的Undergraduate School和Graduate School的课程组织方式虽然都不一样,但是共性在于每个unit或者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这种研究方向一般都有一定的持续性,可能连续好几年都在进行探索和研究,不会随意地改变。但是这种持续性的研究并不是重复性的,而是逐渐深入的,每年的课程和成果之间具有内在的连贯性。这部分藏书清晰反映了AA教学的这一特点。
图书馆经常提供各类信息,其中每个月会有一份折叠成10cm见方的大海报,这个海报提供伦敦各个美术馆当前展览的信息,包括展览持续的时间,每天开发的时间,是否收费,美术馆的位置,采用什么交通工具可以到达等等较为详细的信息。这张图不是AA制作的,但是每次都及时提供,就放在管理员的接待台面上,自行取阅,十分方便。图书馆管理员也会给每个会员发邮件通知一些基本的信息,包括你借的书快到期了,请及时归还;假期的时候,图书馆什么时候会闭馆,或者什么时候图书馆会因为什么原因提前或推迟关门等等。一切都自然而然,悄然发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打破这种状态的是每学年结束的毕业展览。每到那个时候,除了极个别房间,整个AA变成了巨大的展厅,所有空间都对公众开放,图书馆也不例外。
摆放书的家具是书柜而不是书架,这时候就体现了很好的功能型。书柜的门一锁。形成了附着于墙面上的又一层展示背景,使用图书馆作为展示空间的通常是Diploma School的几个unit,每个unit都针对自己的这个展示空间自行设计和布置展示的作品。即便是正对图书馆入口的那条狭窄的过道也不曾遗漏。当我在这个空间中穿行或停留时,不免有一种既亲切,又陌生的感觉。
然而更大的颠覆在我毕业的那一刻到来了。
经过了18个月的鏖战,我们终于通过了最终的毕业答辩,所有人都极度疲惫,又极度兴奋。两天的答辩结束之后会有一个例行的酒会。但是更让人期待的则是毕业的晚餐。这个晚餐有点类似于国内大学毕业前的“散伙饭”。区别在于国内学费低廉,散伙饭都是大家自己凑钱吃的。但这次是AA买单,对于我们这些花了高昂学费的穷学生来说,吃一顿免费的正式晚餐是一个完美的结尾。
那时AA餐厅跟AABar连在一起,日常吃饭就在会员后室(back member room),这个房间形状接近正方形,面积也很小。所以比较正式的宴会就会放在会员前室(front member room)。AA的空间实在太狭小,每个空间都是复合使用的。日常使用中,会员前室除了是AABar的延伸,也是一个非正式的画廊。为了不影响空间使用,展品大都挂在墙面或者从屋顶上悬吊下来,有时也会占地面上的一个角落。然而在我们毕业那一年,会员前室的展览作品布置在地板上,基本上占满了整个空间。因此我们的晚餐既出人意料又顺理成章地放在了图书馆!
那天晚上,原来那几排平行摆放的宽大阅览桌被重新排列,拼成一字形,上面铺着雪白的台布。一个典型的西式聚餐空间。
在各式菜品没上来之前,大家三三两两坐着闲聊。有人不肯就座,站在书柜前看着里面的图书。主要的书柜柜门都已关闭,可是新书展示区和特定的区域还是开放的,其中就包括一个常备必读参考书陈列柜。有些特别紧俏的书虽然有好几个副本,但并不容易借到,这个常备必读参考书陈列柜就是那些不借出的副本,以保证在图书馆的人可以阅读。平时得抢手货突然唾手可得,心情自然大不相同。有人索性抽出几本,开玩笑说我们把它拿走吧。
菜一道一道地上,上菜的是那几位平时在餐厅工作的老面孔,他们那天晚上也都面带着平时没有的笑意,也许是那个比平时更长的送餐路线带来了一种强烈的仪式感,也许是在这个特殊的时候,他们得意于这个平时熟悉却封闭的邻居奇特地暂时变成了他们的家人?
平时在AABar里大家一般喝便宜的啤酒和咖啡。DRL散伙饭是正式的晚餐,所以供应的是红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气氛越来越high,话越来越密,音量也越来越高。继续聊天的人话题逐渐八卦,美国壮汉拉里(Larry Sassi)神神秘秘地问大家,你们知道布莱特(Brett Steele)的中间名字是什么吗?然后得意地说出了这个秘密,从此解除了我的一个疑问,为什么布莱特(Brett Steele)每次给大家发邮件,最后的署名都是BBS……
最后的晚餐持续了两个小时,大伙儿酒足饭饱之后,自然一番深情互道珍重。然后慢慢消失在贝德福德广场的昏黄灯影中。第二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来到学校,专门去图书馆一游,一切又都回归平常,仿佛那个酒酣耳热的晚上从来不曾存在。图书馆仍然安安静静。大伙儿在这里补充精神食粮,只是经过了那一晚的我们还时时记起我们曾经确实在这里好好地补充了真正的粮食。
此文收录于《在AA学建筑》,有关此书的详细介绍,请详见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854364/
那些没有成型的智慧都在AABar里萌芽和成长,而图书馆则是前人已经成型智慧结晶。前者是流动的,后者是沉甸甸的积累。
与AABar这样的开放交流空间不同,图书馆显得比较封闭。如果只看外观,AA图书馆和大部分学校里的图书馆没有什么不同。进门需要会员卡,刷卡之后才能进入。进去以后,正对大门是一条走道,走道的右侧是大阅览室,四壁是顶天立地的书柜,中间是几排宽大的阅览桌,左侧靠近大门的一半是新杂志阅览区,一组沙发和茶几提供了轻松随意翻阅杂志的角落。远处的一半是内部办公室。
日常使用也平平淡淡,借书还书在进门右侧的服务台,管理员一般都是在校的学生,十分和蔼可亲;阅览桌边总有学生或者手不释卷,或者用电脑做一些笔记,间或和身边的同学交谈两句。书柜很高,因此旁边配置了可以推动的梯子,如果有人使用,也都小心翼翼,尽量不发出声音,免得打搅了别人。
图书馆中有三类收藏给初来乍到的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类是AA自己的出版物。虽然AA出版了很多专著和AA Files,AA Projects Review。但是像AA Prospectus 和Events List这样的免费发放的非正式印刷品也和那些专著具有同等地位,整整齐齐按照年代码放在一起,对于我这样对AA历史有兴趣的人,这些信息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第二类收藏就是大比例的伦敦地图。那时候google earth还不流行,学生做设计总要用地图,如果基地在伦敦,这些地图会提供极大的方便。想起我在国内读书那会儿,基地要么是完全虚构的,要么来自某个真实项目,如果想要主动而且有针对性地针对某个基地进行研究性设计,就只有到测绘局去购买,有钱还不行,还需要介绍信等证明文件。因此不免感叹了一下。
第三类图书最值得一提。这就是每个课程所需的参考书。这些参考书一部分是正式出版物,另一部分是课程的主管老师编辑的参考文章汇总,甚至包括拟定的前几年课程大纲。AA的Undergraduate School和Graduate School的课程组织方式虽然都不一样,但是共性在于每个unit或者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这种研究方向一般都有一定的持续性,可能连续好几年都在进行探索和研究,不会随意地改变。但是这种持续性的研究并不是重复性的,而是逐渐深入的,每年的课程和成果之间具有内在的连贯性。这部分藏书清晰反映了AA教学的这一特点。
图书馆经常提供各类信息,其中每个月会有一份折叠成10cm见方的大海报,这个海报提供伦敦各个美术馆当前展览的信息,包括展览持续的时间,每天开发的时间,是否收费,美术馆的位置,采用什么交通工具可以到达等等较为详细的信息。这张图不是AA制作的,但是每次都及时提供,就放在管理员的接待台面上,自行取阅,十分方便。图书馆管理员也会给每个会员发邮件通知一些基本的信息,包括你借的书快到期了,请及时归还;假期的时候,图书馆什么时候会闭馆,或者什么时候图书馆会因为什么原因提前或推迟关门等等。一切都自然而然,悄然发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打破这种状态的是每学年结束的毕业展览。每到那个时候,除了极个别房间,整个AA变成了巨大的展厅,所有空间都对公众开放,图书馆也不例外。
摆放书的家具是书柜而不是书架,这时候就体现了很好的功能型。书柜的门一锁。形成了附着于墙面上的又一层展示背景,使用图书馆作为展示空间的通常是Diploma School的几个unit,每个unit都针对自己的这个展示空间自行设计和布置展示的作品。即便是正对图书馆入口的那条狭窄的过道也不曾遗漏。当我在这个空间中穿行或停留时,不免有一种既亲切,又陌生的感觉。
然而更大的颠覆在我毕业的那一刻到来了。
经过了18个月的鏖战,我们终于通过了最终的毕业答辩,所有人都极度疲惫,又极度兴奋。两天的答辩结束之后会有一个例行的酒会。但是更让人期待的则是毕业的晚餐。这个晚餐有点类似于国内大学毕业前的“散伙饭”。区别在于国内学费低廉,散伙饭都是大家自己凑钱吃的。但这次是AA买单,对于我们这些花了高昂学费的穷学生来说,吃一顿免费的正式晚餐是一个完美的结尾。
那时AA餐厅跟AABar连在一起,日常吃饭就在会员后室(back member room),这个房间形状接近正方形,面积也很小。所以比较正式的宴会就会放在会员前室(front member room)。AA的空间实在太狭小,每个空间都是复合使用的。日常使用中,会员前室除了是AABar的延伸,也是一个非正式的画廊。为了不影响空间使用,展品大都挂在墙面或者从屋顶上悬吊下来,有时也会占地面上的一个角落。然而在我们毕业那一年,会员前室的展览作品布置在地板上,基本上占满了整个空间。因此我们的晚餐既出人意料又顺理成章地放在了图书馆!
那天晚上,原来那几排平行摆放的宽大阅览桌被重新排列,拼成一字形,上面铺着雪白的台布。一个典型的西式聚餐空间。
在各式菜品没上来之前,大家三三两两坐着闲聊。有人不肯就座,站在书柜前看着里面的图书。主要的书柜柜门都已关闭,可是新书展示区和特定的区域还是开放的,其中就包括一个常备必读参考书陈列柜。有些特别紧俏的书虽然有好几个副本,但并不容易借到,这个常备必读参考书陈列柜就是那些不借出的副本,以保证在图书馆的人可以阅读。平时得抢手货突然唾手可得,心情自然大不相同。有人索性抽出几本,开玩笑说我们把它拿走吧。
菜一道一道地上,上菜的是那几位平时在餐厅工作的老面孔,他们那天晚上也都面带着平时没有的笑意,也许是那个比平时更长的送餐路线带来了一种强烈的仪式感,也许是在这个特殊的时候,他们得意于这个平时熟悉却封闭的邻居奇特地暂时变成了他们的家人?
平时在AABar里大家一般喝便宜的啤酒和咖啡。DRL散伙饭是正式的晚餐,所以供应的是红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气氛越来越high,话越来越密,音量也越来越高。继续聊天的人话题逐渐八卦,美国壮汉拉里(Larry Sassi)神神秘秘地问大家,你们知道布莱特(Brett Steele)的中间名字是什么吗?然后得意地说出了这个秘密,从此解除了我的一个疑问,为什么布莱特(Brett Steele)每次给大家发邮件,最后的署名都是BBS……
最后的晚餐持续了两个小时,大伙儿酒足饭饱之后,自然一番深情互道珍重。然后慢慢消失在贝德福德广场的昏黄灯影中。第二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来到学校,专门去图书馆一游,一切又都回归平常,仿佛那个酒酣耳热的晚上从来不曾存在。图书馆仍然安安静静。大伙儿在这里补充精神食粮,只是经过了那一晚的我们还时时记起我们曾经确实在这里好好地补充了真正的粮食。
此文收录于《在AA学建筑》,有关此书的详细介绍,请详见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854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