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日记#温暖的白粥
身为一个南方人,我竟然不爱吃米饭,这是我身边人都不肯相信的一件事。他们说,我知道,你肯定在减肥。我说,真不是,二十几年前我就不爱吃。或许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排斥性,我对大米几乎从无好感,除了,白粥。
关于白粥,我印象最深的是奶奶家的白粥。我的奶奶生前是一个对食物比对人更亲近的人,对于调料、食材、火候有着无与伦比的掌控力。这道看似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白粥,从淘米,加水,到上锅,搅拌,这个平日里脾气急吼吼的小老太太,此时变得稳当又淡定。
那是她重复过无数遍的一套流程。
我和表弟小时候有一段时间被寄养在奶奶家——一个老学校里破破旧旧的平房,那是我们的乐园。每天早上天没亮,灶房里就传出悉悉索索的动静,那就是奶奶在煮早饭。
奶奶总说,白粥是最好的,搭配什么都刚刚好。配炒菜,配馒头,配咸菜,甚至什么都不配,两碗下肚,也能喝饱。
而我小时候,只知道白粥是永远喝不腻的,趁热盛出来,白白的热气弥散着奶香,碗里的每一颗米都被裹上了厚重的米油。吹一吹,贴着碗边“呲溜”吸一口,入口温,后烫,这粥不顾一切争先恐后地往嘴里跑。
白粥不只是早餐中温暖的亮点,更是生病时温柔的抚慰。
我小时候身体很好,几乎没生过什么大病,于是,表弟感冒发烧时所特有的糖拌白粥是我难得能享用到的奢侈品。一整汤匙的细碎白糖,在滚烫的白粥里搅一搅,就全部都融化了!这种诱惑足以让每个病中的小孩的心情为之一亮。甜味伴随着奶香,一浪接着一浪击打着鼻腔,只是看着,嘴里的唾液就已经甜津津的了。
只消一口,原本寡淡的食欲就循着味道跟了回来,这时还要一颗咸鸭蛋,捣碎了拌在粥上喝。一口,仿佛喝到了阳光,再一口,仿佛嚼到了云朵,三口,病就好全了。
关于白粥,我印象最深的是奶奶家的白粥。我的奶奶生前是一个对食物比对人更亲近的人,对于调料、食材、火候有着无与伦比的掌控力。这道看似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白粥,从淘米,加水,到上锅,搅拌,这个平日里脾气急吼吼的小老太太,此时变得稳当又淡定。
那是她重复过无数遍的一套流程。
我和表弟小时候有一段时间被寄养在奶奶家——一个老学校里破破旧旧的平房,那是我们的乐园。每天早上天没亮,灶房里就传出悉悉索索的动静,那就是奶奶在煮早饭。
奶奶总说,白粥是最好的,搭配什么都刚刚好。配炒菜,配馒头,配咸菜,甚至什么都不配,两碗下肚,也能喝饱。
而我小时候,只知道白粥是永远喝不腻的,趁热盛出来,白白的热气弥散着奶香,碗里的每一颗米都被裹上了厚重的米油。吹一吹,贴着碗边“呲溜”吸一口,入口温,后烫,这粥不顾一切争先恐后地往嘴里跑。
白粥不只是早餐中温暖的亮点,更是生病时温柔的抚慰。
我小时候身体很好,几乎没生过什么大病,于是,表弟感冒发烧时所特有的糖拌白粥是我难得能享用到的奢侈品。一整汤匙的细碎白糖,在滚烫的白粥里搅一搅,就全部都融化了!这种诱惑足以让每个病中的小孩的心情为之一亮。甜味伴随着奶香,一浪接着一浪击打着鼻腔,只是看着,嘴里的唾液就已经甜津津的了。
只消一口,原本寡淡的食欲就循着味道跟了回来,这时还要一颗咸鸭蛋,捣碎了拌在粥上喝。一口,仿佛喝到了阳光,再一口,仿佛嚼到了云朵,三口,病就好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