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本质探索
梦,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幻觉。
为何是真实存在?正如你在思考为什么的时候,这个疑问的确在人们的脑海中是曾经存在的。就像,电脑内存中的确存在过一组数据、运算过一条算式。
为何是属于幻觉?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感觉信号的主要源头都是从身边的光、声波、调味料、气味、物件等等的客观实在的物质源头传递过来的;而梦境中的五感的感觉信号的主要源头是由大脑模拟出来,你在梦中摸到一个物件,感觉到物件的体积,但是实际上你并没有摸着一个物件其实你只是在睡觉,那些感觉信号的源头是人的大脑模拟的内部信号。在梦中,只有一些感觉信号的次要源头是来源于现实的。例如,当你自己压着自己的手睡觉的时候,梦中就可能会出现现实中被压着的那只手在梦境中对应的幻肢就会变得不同,有可能那只幻肢会变得扁了、透明了、缩小了或者消失了,这些不同的变化与做梦者日常的思维习惯、想象力有关。
以上是对梦的性质的基本思考。下面具体表达一些笔者对意识本质的猜想。
心理学把意识分为显意识与潜意识两种。
在日常生活状态下,显意识为主、潜意识为辅。这种状态下,有三种大的思维模式倾向。
第一种是,抽象思维。这时大脑擅长于用语言逻辑、数理逻辑、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去思考,这是左脑的主要功能。只用左脑,右脑几乎不用。
第二种是,图形思维。这时大脑擅长于用图形思维、联想、想象、等等方式去思考,这是右脑的主要功能。只用右脑,左脑几乎不用。
第三种是,左右脑共用。这时又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右脑的图形思维往往在左脑的逻辑的规范下运作,想象会尽量模拟现实情况,类似三维软件的虚拟现实。左脑为主,右脑为辅。还有一种是,左脑的逻辑会退居第二位让图形思维占主导,一些天马行空的不合逻辑的想象会被考虑,但总体上依然符合逻辑,类似艺术思维的艺术化表现。右脑为主,左脑为辅。
而在睡梦状态下,显意识退居次要,潜意识转为主导。在这种状态下,梦境就是由上面的第三种“左右脑共用”的虚拟现实与艺术化混合而成的。因此,梦境有的时候会很真实,模拟现实的各种感官的感觉信号,例如有的时候会对某些人或事物的模拟做到与现实几乎一致;有时又会在某些方面变得不合逻辑,例如无重力、瞬间转场、物件变幻、无关系形象的混合等等。
而梦境中,显意识与潜意识的比例关系也会影响到梦境的体验。
第一种,通常我们醒来的时候只能记得梦境的结尾部分,因为做梦的时候显意识基本上没有工作,到将近醒来的时候显意识才将结尾部分的梦境当作日常经验那样记录在记忆中。这种做梦过程中显意识极少参与的梦,就像人们看电影时过程中打瞌睡到几乎完场才去认真看一样。这种状态就是潜意识很强、显意识很弱。
第二种,而有些梦、某些梦的某些过程,我们能清楚地记住梦境的过程,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做梦时显意识未完全休息。但是,这种梦境往往像看电影一样无法改变“电影”的情节、镜头,我们就像一个观影者,看着梦境电影的播放而无法改变梦境电影。通常,梦境电影的质量是根据做梦者右脑的图形思维的发达程度而更新的,艺术类的人的梦境可能是多姿多彩、形态万千的,而理工类的人的梦境可能就相对来说更倾向黑白与形态僵硬。甚至与音乐思维、触觉的发达程度的不同而更新。不同天赋的人的梦境的画面、声音、质感的质量会有不同,可以比喻作显卡、声卡、模拟器的区别。这种状态是潜意识稍微主导显意识。
第三种,有些梦、某些梦的某些过程,我们既能清楚地记住梦境的过程,也能主动地改变梦境的变化。例如有的人会做一些自己飞起来的梦,往往能依照自己的想法往不同的地方飞;也有的人会做一些物体依照自己的想法而变化的梦。同样,图形思维。显意识越强的人越能控制梦境如何依照自己的想法与喜好去变化。但这种梦境的一个弊端就是,因为显意识持续强化,导致显意识休息不足,容易导致失眠。这种状态就是显意识稍微比潜意识强。
当然,还有一种,就是显意识很强、潜意识很弱,但这种状态就不是做梦的状态了,而是日常状态了。
我们日常的视觉是通过眼球接收光线,然后信号传送到后脑的视觉中枢去处理而形成的。梦境既然是有视觉的话,那么梦境的影像应该也是在视觉中枢形成的,只不过梦境中的视觉信号不是来源于眼球外,而是来源于大脑的模拟。
气功中有一种称为内视的功能,据说闭眼后通过调整呼吸与放松一段时间后能“看”到一些影像。(视觉中枢接收到信号不一定来源于眼球信号,所以用双引号的“看”。)
或许,气功中的内视能力其实就是在白天的日常状态下进入催眠状态做第三种的梦境。闭眼后,通过将视觉中枢的信号从眼球信号的输入转为大脑模拟信号的输入,用可控的虚拟现实梦境来进行深度的思考,就像在大脑里面建立一个可控的三维软件一样,能进行各种形象式的思考或对现实进行模拟演算。也称为冥想。
习惯于“显意识很强潜意识很弱”的人要使用这种“显意识稍强与潜意识”的深度思考能力,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锻炼才行的。这种能力对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对一些骗子来说可能有实际意义),这种能力对艺术类的人来说工具意义可能会稍为大一点。
其实,有一件事情笔者一直都认为是很巧合的。
首先,现代人都知道用来传输视觉讯号的介质是生物电,视觉甚至各种感觉的传导介质是生物电。然后,同类的概念在中医中称为气,这种改变视觉中枢的电子输入线路的内视能力是气功的一种。中医的气是一种充满在真空中的不断流动的原质,它组成了万物,包括人的身体与人的精神。这种原质散开无形(视觉上的真空),这种原质聚合后就有形(视觉上的物质)。与之相似的理论正是西方曾经留传过的以太论。以太论中的以太被描述为一种充满真空中不可见的流体,也是生成万物的原质,但没有像东方的元气论那样说什么聚合有形与散开无形,而是说这种原质的震动就是电磁波,这种原质是光的介质。100年前的发明了交流电系统、双相交流同步电机、无线电并有力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专长的发明家特斯拉的理论正是发展后的以太论。特斯拉有一篇论文曾经解释过,电现象就是以太的现象,也就是说,他认为真空存在着一个密度超高的电子的海洋,这个海洋的内部的震动产生了光,因此,特斯拉称他的以太介质为“发光以太”。
其次,中国对与电有关的学问领域的统称是“电气”。中国堪舆中的“理气”是指考察地点的磁场、重力场等等建筑学因素。那么电气这统称是否说明,当年命名者是否也认为,电与磁其实就是气的表现呢?
根据如上的诸多点疑问,笔者有了一些大胆的猜想。这些猜想与意识的本质有一定关系,虽然不太成熟,但是也希望发表出来,以供鉴赏交流:
1)气、以太的表现其实就是电磁现象。视觉的不可见的真空恰恰是充满实在的原质物质的;而我们所看见的“物质”其实只是这些原质物质组成的一些无物质的漩涡空洞。气、以太原质的波动生光、流动生磁。
2)人体中的电信号、生物磁场其实就是中国古人说的气。(包括元气、营气、卫气)
3)因为脑电波是某频率的电磁波,因此意识大体上是这些频率的电磁波的有规则运作而成的,换句话说,人的精神大体上是各种频率的、各种运动形式的气、以太的有规律组合。其实红外线摄影机对人体所拍摄到的电磁热量信号正是人体的卫气。
4)因为视觉可见的“物质”是由这些不可见的原质组成的漩涡空洞。因此能很好地解释正反粒子对撞湮灭、同性粒子用同样的速率相撞却可能相互摩擦的现象。正如顺时针的台风与逆时针的台风相遇会湮灭,顺时针的台风与顺时针的台风相遇会相互推开一样。因此,人体是由无数的原质的漩涡空洞组成的。
5)原质漩涡空洞组成的身体与有组织的各种频率的原质震动与流动组成的精神一同组成了人,实质上是原质空洞组成的身体像硬件一样运载着精神,而实质上特定运动状态的原质组成的精神管理着身体。
6)人体各个细胞都会产生生物电信号与生物磁场,与大脑进行信息沟通,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信号流通受阻时,就容易产生病变。中医称为气阻。其中包括基因信息,一个人样貌、体型、生长倾向等等方面与基因信号的传导与信号的内容有密切的关系。某些畸形的胚胎生长就是由于某些后天原因而导致基因信息的流通受阻而产生的,而有一些是由于基因的先天缺陷而导致的。
7)曾经有一篇文章对意识的形成也作了一些探讨,这里贴上介绍的连接:http://jandan.net/2010/08/25/riders-on-a-swarm.html
在文章中提到一种蚂蚁通过化学投票的方式寻找到最短路径的行为现象,表达了整体最短路径的最终答案是通过个体的多次运算去投票体现出来的。说与意识有关,是因为这可以算是一种基本的算法。类比到人的精神意识的话,各个细胞的通过发送电信号进行投票进而得出一个总体的整合信号,这个总体的整合信号或许就是意识的某一个想法,千千万万个整个信号加起来也可能就是意识本身了。
用一个国家作为比喻,各种功能的细胞是各种职能专长的公民,大脑是统治阶层,而基因就是这个国家的各种制度、法律、意识形态、国家文化等等的信息的条文。那么潜意识就是这个国家全体公民投票出来的总体的整合信号之和,而显意识就是大脑为主的统治阶层的脑细胞们投票出来的总体的整合信号之和。简单来说,潜意识就是民意,显意识就是政见。
只要人活着,潜意识永远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它指主导人体的生长发育,当人睡觉的时候、显意识弱化休息的时候,潜意识依然在运作,于是梦就出现了,以虚拟体验的形式满足了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愿望。
8)当然,电磁信号只是信件的内容,谁是看信的“人”呢?视觉中枢是一个电影院,那么谁是“观众”呢?
我们之前提到过潜意识和显意识,人的精神主要就是这两个意识的作用,它们就是看信的人与观众,是思维“我”。那么类比到上面国家的例子,潜意识是民意,显意识是政见,那么说在看信与看电影的思维“我”其实就是民意与政见的整合。
也就是说,思维“我”就是由“肉体中的每一个细胞所发出的电磁信号的整合”与“每一个脑细胞发出的电磁信号的整合”结合后的再整合而成的一组最重要的信号包。这最重要的一组信号包可能就是人体全体的气中的一部分——元气。这组信号包可能是以脑电波段的电磁驻波在气、以太这种原质中、在电子海中局部、短暂停留的意识体,一组特别的电磁波,一段特别的乐曲。
思维“我”这组“特别的电磁波组成的重要的信号包”处理着其他“由不怎么特别的电磁波组成的次要的信号”,就像CPU处理着内存与硬盘的数据一样。
或许,宇宙就是用气、以太、电子这样一种硬件构成的一台无形与有形相互推动着的双系统的电脑,无形推动着有形,有形滋养着无形,原质就在有形与无形间生生不息地变换与运作着。在变换期间,出现了无数个独立的有生有灭小型的回路系统,无数个有形与无形、物质与精神组合起来的我。
为何是真实存在?正如你在思考为什么的时候,这个疑问的确在人们的脑海中是曾经存在的。就像,电脑内存中的确存在过一组数据、运算过一条算式。
为何是属于幻觉?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感觉信号的主要源头都是从身边的光、声波、调味料、气味、物件等等的客观实在的物质源头传递过来的;而梦境中的五感的感觉信号的主要源头是由大脑模拟出来,你在梦中摸到一个物件,感觉到物件的体积,但是实际上你并没有摸着一个物件其实你只是在睡觉,那些感觉信号的源头是人的大脑模拟的内部信号。在梦中,只有一些感觉信号的次要源头是来源于现实的。例如,当你自己压着自己的手睡觉的时候,梦中就可能会出现现实中被压着的那只手在梦境中对应的幻肢就会变得不同,有可能那只幻肢会变得扁了、透明了、缩小了或者消失了,这些不同的变化与做梦者日常的思维习惯、想象力有关。
以上是对梦的性质的基本思考。下面具体表达一些笔者对意识本质的猜想。
心理学把意识分为显意识与潜意识两种。
在日常生活状态下,显意识为主、潜意识为辅。这种状态下,有三种大的思维模式倾向。
第一种是,抽象思维。这时大脑擅长于用语言逻辑、数理逻辑、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去思考,这是左脑的主要功能。只用左脑,右脑几乎不用。
第二种是,图形思维。这时大脑擅长于用图形思维、联想、想象、等等方式去思考,这是右脑的主要功能。只用右脑,左脑几乎不用。
第三种是,左右脑共用。这时又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右脑的图形思维往往在左脑的逻辑的规范下运作,想象会尽量模拟现实情况,类似三维软件的虚拟现实。左脑为主,右脑为辅。还有一种是,左脑的逻辑会退居第二位让图形思维占主导,一些天马行空的不合逻辑的想象会被考虑,但总体上依然符合逻辑,类似艺术思维的艺术化表现。右脑为主,左脑为辅。
而在睡梦状态下,显意识退居次要,潜意识转为主导。在这种状态下,梦境就是由上面的第三种“左右脑共用”的虚拟现实与艺术化混合而成的。因此,梦境有的时候会很真实,模拟现实的各种感官的感觉信号,例如有的时候会对某些人或事物的模拟做到与现实几乎一致;有时又会在某些方面变得不合逻辑,例如无重力、瞬间转场、物件变幻、无关系形象的混合等等。
而梦境中,显意识与潜意识的比例关系也会影响到梦境的体验。
第一种,通常我们醒来的时候只能记得梦境的结尾部分,因为做梦的时候显意识基本上没有工作,到将近醒来的时候显意识才将结尾部分的梦境当作日常经验那样记录在记忆中。这种做梦过程中显意识极少参与的梦,就像人们看电影时过程中打瞌睡到几乎完场才去认真看一样。这种状态就是潜意识很强、显意识很弱。
第二种,而有些梦、某些梦的某些过程,我们能清楚地记住梦境的过程,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做梦时显意识未完全休息。但是,这种梦境往往像看电影一样无法改变“电影”的情节、镜头,我们就像一个观影者,看着梦境电影的播放而无法改变梦境电影。通常,梦境电影的质量是根据做梦者右脑的图形思维的发达程度而更新的,艺术类的人的梦境可能是多姿多彩、形态万千的,而理工类的人的梦境可能就相对来说更倾向黑白与形态僵硬。甚至与音乐思维、触觉的发达程度的不同而更新。不同天赋的人的梦境的画面、声音、质感的质量会有不同,可以比喻作显卡、声卡、模拟器的区别。这种状态是潜意识稍微主导显意识。
第三种,有些梦、某些梦的某些过程,我们既能清楚地记住梦境的过程,也能主动地改变梦境的变化。例如有的人会做一些自己飞起来的梦,往往能依照自己的想法往不同的地方飞;也有的人会做一些物体依照自己的想法而变化的梦。同样,图形思维。显意识越强的人越能控制梦境如何依照自己的想法与喜好去变化。但这种梦境的一个弊端就是,因为显意识持续强化,导致显意识休息不足,容易导致失眠。这种状态就是显意识稍微比潜意识强。
当然,还有一种,就是显意识很强、潜意识很弱,但这种状态就不是做梦的状态了,而是日常状态了。
我们日常的视觉是通过眼球接收光线,然后信号传送到后脑的视觉中枢去处理而形成的。梦境既然是有视觉的话,那么梦境的影像应该也是在视觉中枢形成的,只不过梦境中的视觉信号不是来源于眼球外,而是来源于大脑的模拟。
气功中有一种称为内视的功能,据说闭眼后通过调整呼吸与放松一段时间后能“看”到一些影像。(视觉中枢接收到信号不一定来源于眼球信号,所以用双引号的“看”。)
或许,气功中的内视能力其实就是在白天的日常状态下进入催眠状态做第三种的梦境。闭眼后,通过将视觉中枢的信号从眼球信号的输入转为大脑模拟信号的输入,用可控的虚拟现实梦境来进行深度的思考,就像在大脑里面建立一个可控的三维软件一样,能进行各种形象式的思考或对现实进行模拟演算。也称为冥想。
习惯于“显意识很强潜意识很弱”的人要使用这种“显意识稍强与潜意识”的深度思考能力,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锻炼才行的。这种能力对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对一些骗子来说可能有实际意义),这种能力对艺术类的人来说工具意义可能会稍为大一点。
其实,有一件事情笔者一直都认为是很巧合的。
首先,现代人都知道用来传输视觉讯号的介质是生物电,视觉甚至各种感觉的传导介质是生物电。然后,同类的概念在中医中称为气,这种改变视觉中枢的电子输入线路的内视能力是气功的一种。中医的气是一种充满在真空中的不断流动的原质,它组成了万物,包括人的身体与人的精神。这种原质散开无形(视觉上的真空),这种原质聚合后就有形(视觉上的物质)。与之相似的理论正是西方曾经留传过的以太论。以太论中的以太被描述为一种充满真空中不可见的流体,也是生成万物的原质,但没有像东方的元气论那样说什么聚合有形与散开无形,而是说这种原质的震动就是电磁波,这种原质是光的介质。100年前的发明了交流电系统、双相交流同步电机、无线电并有力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专长的发明家特斯拉的理论正是发展后的以太论。特斯拉有一篇论文曾经解释过,电现象就是以太的现象,也就是说,他认为真空存在着一个密度超高的电子的海洋,这个海洋的内部的震动产生了光,因此,特斯拉称他的以太介质为“发光以太”。
其次,中国对与电有关的学问领域的统称是“电气”。中国堪舆中的“理气”是指考察地点的磁场、重力场等等建筑学因素。那么电气这统称是否说明,当年命名者是否也认为,电与磁其实就是气的表现呢?
根据如上的诸多点疑问,笔者有了一些大胆的猜想。这些猜想与意识的本质有一定关系,虽然不太成熟,但是也希望发表出来,以供鉴赏交流:
1)气、以太的表现其实就是电磁现象。视觉的不可见的真空恰恰是充满实在的原质物质的;而我们所看见的“物质”其实只是这些原质物质组成的一些无物质的漩涡空洞。气、以太原质的波动生光、流动生磁。
2)人体中的电信号、生物磁场其实就是中国古人说的气。(包括元气、营气、卫气)
3)因为脑电波是某频率的电磁波,因此意识大体上是这些频率的电磁波的有规则运作而成的,换句话说,人的精神大体上是各种频率的、各种运动形式的气、以太的有规律组合。其实红外线摄影机对人体所拍摄到的电磁热量信号正是人体的卫气。
4)因为视觉可见的“物质”是由这些不可见的原质组成的漩涡空洞。因此能很好地解释正反粒子对撞湮灭、同性粒子用同样的速率相撞却可能相互摩擦的现象。正如顺时针的台风与逆时针的台风相遇会湮灭,顺时针的台风与顺时针的台风相遇会相互推开一样。因此,人体是由无数的原质的漩涡空洞组成的。
5)原质漩涡空洞组成的身体与有组织的各种频率的原质震动与流动组成的精神一同组成了人,实质上是原质空洞组成的身体像硬件一样运载着精神,而实质上特定运动状态的原质组成的精神管理着身体。
6)人体各个细胞都会产生生物电信号与生物磁场,与大脑进行信息沟通,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信号流通受阻时,就容易产生病变。中医称为气阻。其中包括基因信息,一个人样貌、体型、生长倾向等等方面与基因信号的传导与信号的内容有密切的关系。某些畸形的胚胎生长就是由于某些后天原因而导致基因信息的流通受阻而产生的,而有一些是由于基因的先天缺陷而导致的。
7)曾经有一篇文章对意识的形成也作了一些探讨,这里贴上介绍的连接:http://jandan.net/2010/08/25/riders-on-a-swarm.html
在文章中提到一种蚂蚁通过化学投票的方式寻找到最短路径的行为现象,表达了整体最短路径的最终答案是通过个体的多次运算去投票体现出来的。说与意识有关,是因为这可以算是一种基本的算法。类比到人的精神意识的话,各个细胞的通过发送电信号进行投票进而得出一个总体的整合信号,这个总体的整合信号或许就是意识的某一个想法,千千万万个整个信号加起来也可能就是意识本身了。
用一个国家作为比喻,各种功能的细胞是各种职能专长的公民,大脑是统治阶层,而基因就是这个国家的各种制度、法律、意识形态、国家文化等等的信息的条文。那么潜意识就是这个国家全体公民投票出来的总体的整合信号之和,而显意识就是大脑为主的统治阶层的脑细胞们投票出来的总体的整合信号之和。简单来说,潜意识就是民意,显意识就是政见。
只要人活着,潜意识永远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它指主导人体的生长发育,当人睡觉的时候、显意识弱化休息的时候,潜意识依然在运作,于是梦就出现了,以虚拟体验的形式满足了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愿望。
8)当然,电磁信号只是信件的内容,谁是看信的“人”呢?视觉中枢是一个电影院,那么谁是“观众”呢?
我们之前提到过潜意识和显意识,人的精神主要就是这两个意识的作用,它们就是看信的人与观众,是思维“我”。那么类比到上面国家的例子,潜意识是民意,显意识是政见,那么说在看信与看电影的思维“我”其实就是民意与政见的整合。
也就是说,思维“我”就是由“肉体中的每一个细胞所发出的电磁信号的整合”与“每一个脑细胞发出的电磁信号的整合”结合后的再整合而成的一组最重要的信号包。这最重要的一组信号包可能就是人体全体的气中的一部分——元气。这组信号包可能是以脑电波段的电磁驻波在气、以太这种原质中、在电子海中局部、短暂停留的意识体,一组特别的电磁波,一段特别的乐曲。
思维“我”这组“特别的电磁波组成的重要的信号包”处理着其他“由不怎么特别的电磁波组成的次要的信号”,就像CPU处理着内存与硬盘的数据一样。
或许,宇宙就是用气、以太、电子这样一种硬件构成的一台无形与有形相互推动着的双系统的电脑,无形推动着有形,有形滋养着无形,原质就在有形与无形间生生不息地变换与运作着。在变换期间,出现了无数个独立的有生有灭小型的回路系统,无数个有形与无形、物质与精神组合起来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