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人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
孩子不是温室的花朵,应该像野花一样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瑞士的父母从不娇养孩子,从不喂孩子吃饭,他们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鼓励孩子乱剪乱画等等,这些都和中国父母的教子方法截然不同,本文介绍了瑞士父母的别样早教方法,让我们一起借鉴学习吧!
瑞士的规则教育
瑞士人极讲规则,这是世界公认的。一位在日内瓦生活了近20年的华人琳达。她的女儿在中国出生,六七岁就来到瑞士,接受的基本上都是瑞士教育。琳达说,从女儿身上就可以感受到瑞士人的规则意识和认真的态度。琳达今年10月回国探亲,从中国带回一条小狗。按照瑞士法律,养狗需要到宠物协会登记,并交纳80瑞士法郎(合50美元)的费用。她想今年就剩下不到2个月的时间,能省点钱就省点,就一直没给小狗办领养证。可是她女儿就不这样认为,觉得按照规章制度给小狗办证是理所应当的事。面对女儿纯真的要求,琳达觉得省这笔钱很惭愧。
瑞士的大人小孩都非常爱清洁,很少乱丢废弃物。会不厌其烦的,对垃圾认真分类,投入不同的垃圾箱。据了解,瑞士进行垃圾分类已有30多年了。他们不仅家里窗明几净,多数公共场所也是如此。这显然是有效的规则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的结果。
父母注重培养孩子自理
从来不喂孩子
在家里孩子们吃饭时,父母只把饭盘放在孩子面前,大点儿的孩子用勺子就餐,小孩子用手抓着吃。吃饭时间结束,如果没有吃,饭菜就会被收走。瑞士人是从来不喂孩子吃饭的,孩子若是饿了,他自己就会吃的。
孩子不会做的事,父母只是在必要时给予话语上的鼓励和暗示,大人不强逼他去做,也不包揽。因为这样可能会抑制孩子的“独立行为”,而个性受到压抑的人就只会做那些别人做过的事,而不会做别人没做的事——一没有独立性的人,怎么会有创造性呢?
不可过于控制孩子
在瑞士商店门前的广场上,总能看到不少年轻的妈妈将汽车稳稳地停下来后,便从车厢内抱出婴儿,然后一只胳膊挎着他,孩子的脸朝外,小胳膊小腿伸着。冷风飕飕的,他们对孩子不遮也不盖。他们认为,刚生下来的孩子就像一粒种子,需要一定的生长环境。大人不可过于控制孩子,要给孩子留下自由发展的空间。比如一只手抱孩子,他的小手小腿就可以自由活动,眼睛可以观察更多的外界事物,全身可以充分地与阳光、空气接触,有利于孩子适应自然环境。
鼓励孩子乱剪乱画
在瑞士许多家庭中,各式各样的玩具和儿童读物都放在孩子能拿到的地方,墙上、门上贴满了孩子们的“美术”作品。看见孩子在墙上乱画,用嘴咬玩具,拿剪刀在书本、衣服等物品上乱剪乱画,父母会非常高兴:这是在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孩子会画、会剪,这说明孩子学会了某种技能。父母这时要做的是耐心地告诉孩子一些操作上的技巧和知识。
让孩子当小小佣人
在瑞士,长期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认为是没出息和可耻的。所以父母从小就着重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比如:等孩子大一些了,就把他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左右的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学会谋生之道,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是个多语种的国家,所以,一个语言区的孩子经常会被送到另一个语言区的人家当佣人。
推崇“半权威”家教方式
实行“半权威式”教育的关键,是应该在孩子做法不当的时候,说一个“不”字,要勇于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虽然孩子比起成人要脆弱,容易受到伤害,但是他们的承受程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如果家长能够清楚地告诉孩子:你不能玩爸爸的CD唱盘,应该去玩自己的玩具,这种方式并不会对孩子构成什么伤害。虽然“拒绝”会给孩子带来沮丧,但父母坚持自己的立场后,慢慢地孩子就会适应,并会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父母应该态度鲜明,别怕对孩子说“不”,要勇于说“就这样,不准再提了”。
什么是孩子拥有的财富
瑞士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电子户籍卡的国家。由于婴儿和大人一样,用的都是统一规格的户籍卡,因此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都有财产状况这一栏。
一个南美的黑客通过国际互联网侵入到瑞士的户籍网络,顺利地把自己刚出生的儿子注册为瑞士人之后,开始填写有关的表格,在填写财产这一栏时,他随便敲了一个数字:3.6万瑞士法郎。这位黑客确信自己做得天衣无缝,然而不到三天,瑞士当局就发现了他们国家多了一位假居民,并将其迅速抹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查出这位假居民的并非是瑞士户籍管理人员,而是一位家庭主妇,她在为自己的女儿注册户口时,对前一位在财产栏中填3.6万法郎的人产生了怀疑。因为所有瑞士人在为孩子填所拥有的财产时,写的都是“时间”二字。他们认为,对一个人,尤其是对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来讲,他(她)所拥有的财富,除了时间之外,再不会有其他的东西。
![]() |
瑞士的规则教育
瑞士人极讲规则,这是世界公认的。一位在日内瓦生活了近20年的华人琳达。她的女儿在中国出生,六七岁就来到瑞士,接受的基本上都是瑞士教育。琳达说,从女儿身上就可以感受到瑞士人的规则意识和认真的态度。琳达今年10月回国探亲,从中国带回一条小狗。按照瑞士法律,养狗需要到宠物协会登记,并交纳80瑞士法郎(合50美元)的费用。她想今年就剩下不到2个月的时间,能省点钱就省点,就一直没给小狗办领养证。可是她女儿就不这样认为,觉得按照规章制度给小狗办证是理所应当的事。面对女儿纯真的要求,琳达觉得省这笔钱很惭愧。
瑞士的大人小孩都非常爱清洁,很少乱丢废弃物。会不厌其烦的,对垃圾认真分类,投入不同的垃圾箱。据了解,瑞士进行垃圾分类已有30多年了。他们不仅家里窗明几净,多数公共场所也是如此。这显然是有效的规则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的结果。
父母注重培养孩子自理
从来不喂孩子
在家里孩子们吃饭时,父母只把饭盘放在孩子面前,大点儿的孩子用勺子就餐,小孩子用手抓着吃。吃饭时间结束,如果没有吃,饭菜就会被收走。瑞士人是从来不喂孩子吃饭的,孩子若是饿了,他自己就会吃的。
孩子不会做的事,父母只是在必要时给予话语上的鼓励和暗示,大人不强逼他去做,也不包揽。因为这样可能会抑制孩子的“独立行为”,而个性受到压抑的人就只会做那些别人做过的事,而不会做别人没做的事——一没有独立性的人,怎么会有创造性呢?
不可过于控制孩子
在瑞士商店门前的广场上,总能看到不少年轻的妈妈将汽车稳稳地停下来后,便从车厢内抱出婴儿,然后一只胳膊挎着他,孩子的脸朝外,小胳膊小腿伸着。冷风飕飕的,他们对孩子不遮也不盖。他们认为,刚生下来的孩子就像一粒种子,需要一定的生长环境。大人不可过于控制孩子,要给孩子留下自由发展的空间。比如一只手抱孩子,他的小手小腿就可以自由活动,眼睛可以观察更多的外界事物,全身可以充分地与阳光、空气接触,有利于孩子适应自然环境。
鼓励孩子乱剪乱画
在瑞士许多家庭中,各式各样的玩具和儿童读物都放在孩子能拿到的地方,墙上、门上贴满了孩子们的“美术”作品。看见孩子在墙上乱画,用嘴咬玩具,拿剪刀在书本、衣服等物品上乱剪乱画,父母会非常高兴:这是在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孩子会画、会剪,这说明孩子学会了某种技能。父母这时要做的是耐心地告诉孩子一些操作上的技巧和知识。
让孩子当小小佣人
在瑞士,长期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认为是没出息和可耻的。所以父母从小就着重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比如:等孩子大一些了,就把他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左右的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学会谋生之道,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是个多语种的国家,所以,一个语言区的孩子经常会被送到另一个语言区的人家当佣人。
推崇“半权威”家教方式
实行“半权威式”教育的关键,是应该在孩子做法不当的时候,说一个“不”字,要勇于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虽然孩子比起成人要脆弱,容易受到伤害,但是他们的承受程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如果家长能够清楚地告诉孩子:你不能玩爸爸的CD唱盘,应该去玩自己的玩具,这种方式并不会对孩子构成什么伤害。虽然“拒绝”会给孩子带来沮丧,但父母坚持自己的立场后,慢慢地孩子就会适应,并会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父母应该态度鲜明,别怕对孩子说“不”,要勇于说“就这样,不准再提了”。
什么是孩子拥有的财富
瑞士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电子户籍卡的国家。由于婴儿和大人一样,用的都是统一规格的户籍卡,因此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都有财产状况这一栏。
一个南美的黑客通过国际互联网侵入到瑞士的户籍网络,顺利地把自己刚出生的儿子注册为瑞士人之后,开始填写有关的表格,在填写财产这一栏时,他随便敲了一个数字:3.6万瑞士法郎。这位黑客确信自己做得天衣无缝,然而不到三天,瑞士当局就发现了他们国家多了一位假居民,并将其迅速抹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查出这位假居民的并非是瑞士户籍管理人员,而是一位家庭主妇,她在为自己的女儿注册户口时,对前一位在财产栏中填3.6万法郎的人产生了怀疑。因为所有瑞士人在为孩子填所拥有的财产时,写的都是“时间”二字。他们认为,对一个人,尤其是对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来讲,他(她)所拥有的财富,除了时间之外,再不会有其他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