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火车
我在乘坐短途车或者公交车的时候,最常干的事情有两件:清醒的时候就眯着眼懒懒的看窗外快速后移的各种风景,看着看着往往脑海里就会蹦出奇怪的想法:若是这车不要停,就一直这样开下去,一辈子这样开下去,永无止境呢?疲倦的时候头靠在窗户上睡觉,甚至做极短的梦,往往在车突然减速或者猛然停车的时候就会发出头和玻璃之间撞击“砰”的声音,迷迷糊糊中能感觉到磕得我生疼,而且一到站立马醒来下车,几乎很少有坐过站的时候,我甚至很佩服自己这一点。
坐火车的时候,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不仅仅只是看窗外发呆和睡觉两件事了。因为时间漫长无聊,就能衍生出各种可以做的事情来。比如观察上车的旅客,看他带的什么东西,听口音是哪里人,从谈活中得是做什么工作的,平时生活怎么样。比如看坐对面的人买了火车上的盒饭,一边吃一边骂“又难吃又买这么贵”可到最后还是吃得一干二净。。。累了的时候翻几页平时看不下去的枯燥乏味的书,听着耳机里王菲淡淡的唱“有时候有时候,我会想信一切有尽头”听莫文蔚唱“他不爱我,牵手的时候太冷清,拥抱的时候又不够靠近”,然后就似心里就莫名的变得惆怅起来。
大多数的时候,坐火车并不是为了去远方旅行,而是去讨生活了,去一个个遥远的我并不熟悉远离家乡的地方独自讨生活。包里背着妈妈准备了好久念叨了好久又连夜赶着做好被我一次次悄悄的拿出来又被她一次次悄悄的塞进包里的各种小吃,手里捏着张火车票,随着熙熙攘攘客流进站,不敢回头泪已是满脸泪水。这种记忆深深的刻在我脑海里,每次忆起都及为伤感,于是现在养成的一个习惯就是,不论去哪儿不论是什么交通工具,坚决不允许任何人相送,经过这么多年,那颗敏感的心还是没有包裹上时间的练就的冷漠。
火车是一个多么奇妙的东西啊,它像一个大方铁盒子,这个铁盒子里有那么多的人,而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故事,从早到晚,或者从晚到早,载着车厢里的人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在这个空间里度过十多个小时甚至更漫长的时间,吃饭睡觉和周围陌生的人相处,它好似是我们生存的另外一个空间。在下车后,各自奔向目的地,消失在茫茫人海。
晚上在车厢里关灯以后,夜晚进入无比的黑暗,列车在黑暗中飞速前进。迷迷糊糊听见列车和车轨之间摩擦的声音,或者睡了一觉醒来已是深夜,拉开窗帘,可以看到附件窗户里星星点点的灯光。睡在被窝里,那一刻觉得安心无比。
在火车上最有趣的事情,是看火车上的售货员卖东西。极有意思,有的时候是女列车员,有的时候是男的,年龄大致都在三四十岁,手里都提一个篮子,里面装着他们的各种宝贝,头顶上帽子有点歪,额头上细细密密的汗浸在额头上的皱纹里,眼睛溜溜的扫视周围一圈,看看有没有潜在的顾客,然后他们把东西放在车厢的最前面一处,就开始进行叫卖。他们说出来的话跟背台词一样压韵,又极有底气,往往是些什么吸水毛巾、军队上撤下来的军用皮带、电动牙刷、哄小孩子的玩具,他们的产品不但有各种神奇的功能最主要的是价格很便宜,仿佛这次不买错过就要后悔终生似的。有的顾客嘛就使劲的砍价,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在火车有大把的时间浪费。
在有就是和火车上的坐对面的人聊天。以我的经验来看,往往是硬座车厢里的人更容易打成一片,上车的时候还不认识但到下火车的时候却都像久未见面的朋友一样熟络,往往对方的家庭工作甚至祖宗八代都熟得知根知底了,还会高谈阔论一些现在社会上的经济形势或者是什么八一些奇闻趣事,而卧铺车厢里的人却很难打成一片,有的时候从上车到下车甚至没有说过一句话,是人们的设防心更高了还是更矜持了?
坐车最长的火车是坐了整整48小时,一次是2008年去四川的时候,下车的时候对面的四川小伙子让他的朋友用车送我到了离长途车站最近的一家宾馆,一次是2010年去西藏的时候,下车的时候那位姓张的导游留下了他的电话,说如果我一个人不方便的话也可以加入他带的旅行团,并告诉了他们的行程按排和住宿的地方。很小的事情,但是很温暖。
绿皮车往往开得很慢,车厢里很脏,没有热水或者热水供应有限。去华山的时候坐了一趟绿皮车,西安的夏天本来就很热,火车外面正午的太阳明晃晃的刺眼,车厢里极其闷热,又到处都是人,连过道里都挤得满满的,火车开起来的时候,头顶上一溜排小风扇开了(这是我见过最牛逼的火车),呼啦啦的吹风,但是空气不流通,吹的全是热风,于是就看到男的女的脸上的汗水像雨水一样流下来,脊背上的衣服不一会就湿了,像在水里洗过一样。
不过像动车、特快这种车厢都会相对干净舒服,价格上自然也就高一些了。
最有意思的经历是坐火车从西安去敦煌,经过张掖从嘉峪关开始沿途都是茫茫戈壁,从晚上一直到早上醒来还是一成不变的景色,让我误以为火车根本就没有开动。到了玉门镇的时候上来一大群的叽叽喳喳的工人,估计是在附近工作。上了火车都没有买票,售票员在检票的时候说“要逃票的在下一站下车”我和小胖当时听到这句话惊得目瞪口呆,到哪都是售票员义正严辞的说“补票补票”,这种第一次听到说列车员告知乘客如何逃票的事情,瞬间我对那个售票员增添了无比的好感,甚至觉得她很亲切。我猜可能是这些人经常坐这趟车,他们都认识,所以售票员也不好意思让他们买票吧
以后还会乘火车出去旅行,看各种风景,遇到各种人,想到各种故事。
坐火车的时候,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不仅仅只是看窗外发呆和睡觉两件事了。因为时间漫长无聊,就能衍生出各种可以做的事情来。比如观察上车的旅客,看他带的什么东西,听口音是哪里人,从谈活中得是做什么工作的,平时生活怎么样。比如看坐对面的人买了火车上的盒饭,一边吃一边骂“又难吃又买这么贵”可到最后还是吃得一干二净。。。累了的时候翻几页平时看不下去的枯燥乏味的书,听着耳机里王菲淡淡的唱“有时候有时候,我会想信一切有尽头”听莫文蔚唱“他不爱我,牵手的时候太冷清,拥抱的时候又不够靠近”,然后就似心里就莫名的变得惆怅起来。
大多数的时候,坐火车并不是为了去远方旅行,而是去讨生活了,去一个个遥远的我并不熟悉远离家乡的地方独自讨生活。包里背着妈妈准备了好久念叨了好久又连夜赶着做好被我一次次悄悄的拿出来又被她一次次悄悄的塞进包里的各种小吃,手里捏着张火车票,随着熙熙攘攘客流进站,不敢回头泪已是满脸泪水。这种记忆深深的刻在我脑海里,每次忆起都及为伤感,于是现在养成的一个习惯就是,不论去哪儿不论是什么交通工具,坚决不允许任何人相送,经过这么多年,那颗敏感的心还是没有包裹上时间的练就的冷漠。
火车是一个多么奇妙的东西啊,它像一个大方铁盒子,这个铁盒子里有那么多的人,而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故事,从早到晚,或者从晚到早,载着车厢里的人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在这个空间里度过十多个小时甚至更漫长的时间,吃饭睡觉和周围陌生的人相处,它好似是我们生存的另外一个空间。在下车后,各自奔向目的地,消失在茫茫人海。
晚上在车厢里关灯以后,夜晚进入无比的黑暗,列车在黑暗中飞速前进。迷迷糊糊听见列车和车轨之间摩擦的声音,或者睡了一觉醒来已是深夜,拉开窗帘,可以看到附件窗户里星星点点的灯光。睡在被窝里,那一刻觉得安心无比。
在火车上最有趣的事情,是看火车上的售货员卖东西。极有意思,有的时候是女列车员,有的时候是男的,年龄大致都在三四十岁,手里都提一个篮子,里面装着他们的各种宝贝,头顶上帽子有点歪,额头上细细密密的汗浸在额头上的皱纹里,眼睛溜溜的扫视周围一圈,看看有没有潜在的顾客,然后他们把东西放在车厢的最前面一处,就开始进行叫卖。他们说出来的话跟背台词一样压韵,又极有底气,往往是些什么吸水毛巾、军队上撤下来的军用皮带、电动牙刷、哄小孩子的玩具,他们的产品不但有各种神奇的功能最主要的是价格很便宜,仿佛这次不买错过就要后悔终生似的。有的顾客嘛就使劲的砍价,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在火车有大把的时间浪费。
在有就是和火车上的坐对面的人聊天。以我的经验来看,往往是硬座车厢里的人更容易打成一片,上车的时候还不认识但到下火车的时候却都像久未见面的朋友一样熟络,往往对方的家庭工作甚至祖宗八代都熟得知根知底了,还会高谈阔论一些现在社会上的经济形势或者是什么八一些奇闻趣事,而卧铺车厢里的人却很难打成一片,有的时候从上车到下车甚至没有说过一句话,是人们的设防心更高了还是更矜持了?
坐车最长的火车是坐了整整48小时,一次是2008年去四川的时候,下车的时候对面的四川小伙子让他的朋友用车送我到了离长途车站最近的一家宾馆,一次是2010年去西藏的时候,下车的时候那位姓张的导游留下了他的电话,说如果我一个人不方便的话也可以加入他带的旅行团,并告诉了他们的行程按排和住宿的地方。很小的事情,但是很温暖。
绿皮车往往开得很慢,车厢里很脏,没有热水或者热水供应有限。去华山的时候坐了一趟绿皮车,西安的夏天本来就很热,火车外面正午的太阳明晃晃的刺眼,车厢里极其闷热,又到处都是人,连过道里都挤得满满的,火车开起来的时候,头顶上一溜排小风扇开了(这是我见过最牛逼的火车),呼啦啦的吹风,但是空气不流通,吹的全是热风,于是就看到男的女的脸上的汗水像雨水一样流下来,脊背上的衣服不一会就湿了,像在水里洗过一样。
不过像动车、特快这种车厢都会相对干净舒服,价格上自然也就高一些了。
最有意思的经历是坐火车从西安去敦煌,经过张掖从嘉峪关开始沿途都是茫茫戈壁,从晚上一直到早上醒来还是一成不变的景色,让我误以为火车根本就没有开动。到了玉门镇的时候上来一大群的叽叽喳喳的工人,估计是在附近工作。上了火车都没有买票,售票员在检票的时候说“要逃票的在下一站下车”我和小胖当时听到这句话惊得目瞪口呆,到哪都是售票员义正严辞的说“补票补票”,这种第一次听到说列车员告知乘客如何逃票的事情,瞬间我对那个售票员增添了无比的好感,甚至觉得她很亲切。我猜可能是这些人经常坐这趟车,他们都认识,所以售票员也不好意思让他们买票吧
以后还会乘火车出去旅行,看各种风景,遇到各种人,想到各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