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影评
要笔耕不辍很难,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事让你觉得没有时间。但是不停的刷豆瓣,刷网页,找歌,聊QQ似乎就会时间很多。时间有的时候真的很快,快到你回过头就发现他已走远,然后茫然的伸出手,又自觉无趣的放下。
之前也总和别人说,我要找个信仰。就像王同学说要找个爱好。我要找个信仰去寄托。这个想法是从哪里来的呢?之前上中学时,在家看尼采的书,叔本华的书,听父亲讲一些看似很远又很近的道理和轶事。觉得欧洲特别是德国,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出了很多人物。特别哲学,尤其哲学。当然我现在也不知道,哲学和信仰到底有啥关系,但是我隐隐觉得,信仰是支撑一切的基石。
或许,每个人一生中都是在寻找信仰。我去图书馆借来共产党宣言,自由论,民主的细节,等等等等,想借此了解一些,参透一些。看毛姆的书,是让我激起这种兴致的另一个 原因。这位仁兄,告诉我,事情有很多极端,人也是。可能你心中只是有着寻找的想法,但是在他的世界里,就是有个这样的人,会义无反顾,放弃所有,只为寻找。豆瓣毛姆小组里,有个贴,说,最想成为毛姆书中的谁?很多人都说的是拉里。我不想,我一个都不想。因为都不现实。可能我是工科女,理智的厉害吧,我不想,不想那样极端的生活,也可能我始终无法体会那种专注吧。但我只是隐隐觉得需要信仰,不过信仰这个东西,真的很重要么?
之前有看过人家说,外国人活得比国人轻松,因为他们有信仰,这个就是力量,解释一切,看清一切的窗口。但是国人一生都是在为别人而活,这个别人太多,所以很累。信或者不信,是对自己的宽恕么?于我,信仰这个东西,是一个解释一切的方式。于是我,作为一名受高等教育的孩子,我表示,信仰这方面,我很缺失,我也很需要。不是说我可以随便找个上帝,佛祖,真神阿拉,共产主义什么的,就可以解决的。科学并不能解释一切,唯物主义到一定地步会觉得自己很可笑。比如爱因斯坦,比如牛顿,到晚年都放弃了科学这条康庄大道,走到某位真主面前虔诚的叩拜了。也不是说,我只是跟风而行。只是看的书多了,比如之前看的我的名字叫做红,比如刀锋,甚至比如局外人,在细雨中呼喊,我觉得人生何其短暂,支撑的力量如果太薄弱,就会有些头重脚轻,难免艰难困苦。
于是,信仰就像另一个自己,在本我支撑不下去的时候,另一个自己就是希望。少年派完美的诠释了一切。派很幸福,从小就明白人须自救,如果自救也不行,还有信仰。他的信仰就是那只孟加拉虎。哦,这样说,好像不对,他的信仰很多,上帝,印度神,犹太等,但是我想这些就是造就了那只孟加拉虎。那是只极其强大,贪婪,而又韧性十足的动物,那是派多年积累所致。生活总会在不经意间给予你很多,只是不明示,所以并不知道自己拥有那么多。于是派一个人面对世界的时候,面对只有他一个人的世界的时候,这些生活中仿佛不经意的点点滴滴,帮助了他的前行。对于他,另一个自己就是活下去的力量。信仰的力量,由此体现了。别怕,你不是一个人,你永远不可能是一个人。所有你不能接受的事,信仰都能帮助你,以另一种形式去安抚你的心,让你接受。
但是,信仰真是万能的么?念几句阿弥陀佛,说几句阿门,真神保佑,就可以万事大吉么?不,我觉得真正的信仰,就是其实就是内心的安逸,寻找与另一个自己泰然相处的方式和空间,甚至是找到另一个自己。不过话说回来,像我这种半路出家,迷迷茫茫想要去寻找的人,是先感知到另一个自己的存在,想要和他和平相处,希望信仰能解决。可是找不找得到,我也没有多少期待。
之前也总和别人说,我要找个信仰。就像王同学说要找个爱好。我要找个信仰去寄托。这个想法是从哪里来的呢?之前上中学时,在家看尼采的书,叔本华的书,听父亲讲一些看似很远又很近的道理和轶事。觉得欧洲特别是德国,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出了很多人物。特别哲学,尤其哲学。当然我现在也不知道,哲学和信仰到底有啥关系,但是我隐隐觉得,信仰是支撑一切的基石。
或许,每个人一生中都是在寻找信仰。我去图书馆借来共产党宣言,自由论,民主的细节,等等等等,想借此了解一些,参透一些。看毛姆的书,是让我激起这种兴致的另一个 原因。这位仁兄,告诉我,事情有很多极端,人也是。可能你心中只是有着寻找的想法,但是在他的世界里,就是有个这样的人,会义无反顾,放弃所有,只为寻找。豆瓣毛姆小组里,有个贴,说,最想成为毛姆书中的谁?很多人都说的是拉里。我不想,我一个都不想。因为都不现实。可能我是工科女,理智的厉害吧,我不想,不想那样极端的生活,也可能我始终无法体会那种专注吧。但我只是隐隐觉得需要信仰,不过信仰这个东西,真的很重要么?
之前有看过人家说,外国人活得比国人轻松,因为他们有信仰,这个就是力量,解释一切,看清一切的窗口。但是国人一生都是在为别人而活,这个别人太多,所以很累。信或者不信,是对自己的宽恕么?于我,信仰这个东西,是一个解释一切的方式。于是我,作为一名受高等教育的孩子,我表示,信仰这方面,我很缺失,我也很需要。不是说我可以随便找个上帝,佛祖,真神阿拉,共产主义什么的,就可以解决的。科学并不能解释一切,唯物主义到一定地步会觉得自己很可笑。比如爱因斯坦,比如牛顿,到晚年都放弃了科学这条康庄大道,走到某位真主面前虔诚的叩拜了。也不是说,我只是跟风而行。只是看的书多了,比如之前看的我的名字叫做红,比如刀锋,甚至比如局外人,在细雨中呼喊,我觉得人生何其短暂,支撑的力量如果太薄弱,就会有些头重脚轻,难免艰难困苦。
于是,信仰就像另一个自己,在本我支撑不下去的时候,另一个自己就是希望。少年派完美的诠释了一切。派很幸福,从小就明白人须自救,如果自救也不行,还有信仰。他的信仰就是那只孟加拉虎。哦,这样说,好像不对,他的信仰很多,上帝,印度神,犹太等,但是我想这些就是造就了那只孟加拉虎。那是只极其强大,贪婪,而又韧性十足的动物,那是派多年积累所致。生活总会在不经意间给予你很多,只是不明示,所以并不知道自己拥有那么多。于是派一个人面对世界的时候,面对只有他一个人的世界的时候,这些生活中仿佛不经意的点点滴滴,帮助了他的前行。对于他,另一个自己就是活下去的力量。信仰的力量,由此体现了。别怕,你不是一个人,你永远不可能是一个人。所有你不能接受的事,信仰都能帮助你,以另一种形式去安抚你的心,让你接受。
但是,信仰真是万能的么?念几句阿弥陀佛,说几句阿门,真神保佑,就可以万事大吉么?不,我觉得真正的信仰,就是其实就是内心的安逸,寻找与另一个自己泰然相处的方式和空间,甚至是找到另一个自己。不过话说回来,像我这种半路出家,迷迷茫茫想要去寻找的人,是先感知到另一个自己的存在,想要和他和平相处,希望信仰能解决。可是找不找得到,我也没有多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