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
这是昨天写了一晚上的作业不能浪费了放来占占地方= =
话说此种堆砌风格真是久违了。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来源:传世品 为北宋宫廷御用瓷器
基本数据:高6.9cm,横23cm,纵16.4cm,口径23cm,足径19.3×12.9cm,重670g。
用途:水仙盆为种植水仙所用之器具,亦可作为装饰品。
馆方描述:“椭圆形盆,侈口、深壁,平底凸出窄边稜,四云头形足;周壁胎薄,底足略厚。通体满布天青釉,极匀润;底边釉积处略含淡碧色;口缘与稜角釉薄处呈浅粉色。裹足支烧,底部有六个细支钉痕,略见米黄胎色。全器釉面纯洁无纹片,此种传世稀少,温润素雅的色泽,正是宋人所欲追求如雨过天青的宁静开朗的美感。”
初初见它,你定是被其色泽吸引。那样疏朗干净的天青色,匀匀润润地仿佛把心都要化开抚平了。你看着它,脑中不断闪现着“天青”、“月白”这些字眼,然后第无数次地慨叹古人对颜色的描摹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又不可捉摸——雨后初晴的天色,天上淡淡微云的静谧,或是沉沉夜色中有着清寒蓝色调的皎皎月光。你几乎无法自控地念叨着“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虽说似乎并无关联,可就是觉得这诗句和这汝窑天青水仙盆意境多么协调呀。温温润润清清淡淡的,让现世躁动的心都静了下来。你细细看去,发现积釉与釉薄处又分别有着细微的变化,浅青碧或淡粉色,恰如青天边际的一泓秋水一抹彩霞。更难得的是,它釉色通体匀润疏朗无半点开片,真真是温润纯净澄澈素雅。如此纯净无开片的汝窑传世瓷器据传仅此一件。又素面无纹,干干净净,简洁到了极致。你猜想即使在千百年前重视以釉色取胜的宋代,这天青釉水仙盆怕也是当时的宠儿。
然后你注意到了它的形制。原来温润之感不止因为颜色。它是一个椭圆形盆,不扁不阔端庄之姿。口沿含蓄地微微外展,平底无饰。外部底边棱突出,下面是四个矮矮的云头形足,简单凝练,给人以圆润踏实之感。这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水仙盆,无多余的枝枝蔓蔓,大气舒展而圆润包容。
你只觉清气拂面。
这不同于豪爽大气热闹欢腾的盛唐气象——北宋重文轻武,虬髯浩荡之风不敌文雅书卷之气。更不同于造型繁复姹紫嫣红的明清瓷器——宋时瓷器的简洁雅致、干净利落在审美境界上乃明清器远不能企及。它是千年前那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文人辈出时代之产物,带着当年的文人气韵。你不知它具体诞生于哪个年头,便开始胡乱猜想。或许它与苏轼有过一面之缘,被东坡先生拿在手里观赏把玩?或许它在徽宗的案头住过,那时它作为一个水仙盆,清朗俊逸的怀里坐拥着一株香气四溢的水仙?或许它曾与李清照呆在同一片天空下,静静看过了亲历了宋人的流离与南迁?
而它确乎是穿越了千年的漫长时光朝你走来,如同博物馆中的每一件文物,脱离了原本的职能所在而作为古旧时光的见证,试图向你讲述它的故事。千年了,当年的宋都开封被黄河水淹没过不知多少次,它只一如新出窑的淡然,兀自这样清清淡淡的宁静疏朗。你似乎看不懂它身上的岁月年轮,只恍惚觉出精细婉转的宋时气韵、清新雅致的文人情趣。不过转念一想,或许这也就够了吧。欣赏美何须那么多思虑呢?你这样想着,写下了这些文字。
P.S.乾隆好生煞风景。
话说此种堆砌风格真是久违了。
![]() |
![]() |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来源:传世品 为北宋宫廷御用瓷器
基本数据:高6.9cm,横23cm,纵16.4cm,口径23cm,足径19.3×12.9cm,重670g。
用途:水仙盆为种植水仙所用之器具,亦可作为装饰品。
馆方描述:“椭圆形盆,侈口、深壁,平底凸出窄边稜,四云头形足;周壁胎薄,底足略厚。通体满布天青釉,极匀润;底边釉积处略含淡碧色;口缘与稜角釉薄处呈浅粉色。裹足支烧,底部有六个细支钉痕,略见米黄胎色。全器釉面纯洁无纹片,此种传世稀少,温润素雅的色泽,正是宋人所欲追求如雨过天青的宁静开朗的美感。”
初初见它,你定是被其色泽吸引。那样疏朗干净的天青色,匀匀润润地仿佛把心都要化开抚平了。你看着它,脑中不断闪现着“天青”、“月白”这些字眼,然后第无数次地慨叹古人对颜色的描摹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又不可捉摸——雨后初晴的天色,天上淡淡微云的静谧,或是沉沉夜色中有着清寒蓝色调的皎皎月光。你几乎无法自控地念叨着“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虽说似乎并无关联,可就是觉得这诗句和这汝窑天青水仙盆意境多么协调呀。温温润润清清淡淡的,让现世躁动的心都静了下来。你细细看去,发现积釉与釉薄处又分别有着细微的变化,浅青碧或淡粉色,恰如青天边际的一泓秋水一抹彩霞。更难得的是,它釉色通体匀润疏朗无半点开片,真真是温润纯净澄澈素雅。如此纯净无开片的汝窑传世瓷器据传仅此一件。又素面无纹,干干净净,简洁到了极致。你猜想即使在千百年前重视以釉色取胜的宋代,这天青釉水仙盆怕也是当时的宠儿。
然后你注意到了它的形制。原来温润之感不止因为颜色。它是一个椭圆形盆,不扁不阔端庄之姿。口沿含蓄地微微外展,平底无饰。外部底边棱突出,下面是四个矮矮的云头形足,简单凝练,给人以圆润踏实之感。这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水仙盆,无多余的枝枝蔓蔓,大气舒展而圆润包容。
你只觉清气拂面。
这不同于豪爽大气热闹欢腾的盛唐气象——北宋重文轻武,虬髯浩荡之风不敌文雅书卷之气。更不同于造型繁复姹紫嫣红的明清瓷器——宋时瓷器的简洁雅致、干净利落在审美境界上乃明清器远不能企及。它是千年前那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文人辈出时代之产物,带着当年的文人气韵。你不知它具体诞生于哪个年头,便开始胡乱猜想。或许它与苏轼有过一面之缘,被东坡先生拿在手里观赏把玩?或许它在徽宗的案头住过,那时它作为一个水仙盆,清朗俊逸的怀里坐拥着一株香气四溢的水仙?或许它曾与李清照呆在同一片天空下,静静看过了亲历了宋人的流离与南迁?
而它确乎是穿越了千年的漫长时光朝你走来,如同博物馆中的每一件文物,脱离了原本的职能所在而作为古旧时光的见证,试图向你讲述它的故事。千年了,当年的宋都开封被黄河水淹没过不知多少次,它只一如新出窑的淡然,兀自这样清清淡淡的宁静疏朗。你似乎看不懂它身上的岁月年轮,只恍惚觉出精细婉转的宋时气韵、清新雅致的文人情趣。不过转念一想,或许这也就够了吧。欣赏美何须那么多思虑呢?你这样想着,写下了这些文字。
P.S.乾隆好生煞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