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的旅行,与日常生活的旅行
不知道该如何取舍?因为即使是只有两个选择,你也不会知道你选了这个,你会错过什麼?而你选了另一个,你又会得到什麼?
於是就只能顺着第一个直觉,不要去理性分析、去揣想利弊得失是吗?
我在上个礼拜明确地写下2013年该完成的事项,而我也非常确定我可以完成。可这时我从朋友口中得知,她开了七年多的咖啡馆要转让。原因是她现在有两家店,她现在几乎都在新的店里,这里就顾不上只能请工读。
其实我上个月就得知了她过不久就要转让这家店,只是不知道时间这麼赶。而那时候我也暗中假设,如果之后是我接下了这家咖啡馆。我会做如何如何的小更动让这家店更符合我的理想标准,让它比之前店里的气氛来的年轻(这家店之前是差不多40岁以上的老文青喜爱聚集聊天品酒的店)。也可能是我想要一家店给自己稳定的力量,让自己在有限制的情况下玩出不同的遊戏。相对的则是旅行 - 不停地变更不同的风景场域。
前天在她新的店里喝了一瓶日本群马县生产的"尾濑雪融"啤酒,我去其实也想更瞭解她店哩的细节。我想瞭解更多,好让我可以在她明年租约到期之前作出决定。
我比较在意的则是她真诚说出的一段话 : 我很喜欢有一家固定的店的感觉。就像之前在公司工作一样,可以在同样的地方,去做不一样的事。
接着隔一天,我去我专门冲洗底片的店家,我不知道为什麼我还要跟老板阿发提及我之前常被他泼冷水打枪的经营咖啡馆一事,不过我还是跟他说了。一如既往,他还是要我有钱的话去玩一玩、去旅行花掉就算了,不要把钱投到水里面。
他的了无新意碎念我没听进几句,倒是他的一句 : 我长这麼大(他大概是40到45岁之间)从没出过国,可我每天冲洗这麼多底片,我感觉我每天都在旅行。
这句话直直的、毫无防备的进入我心。
我在寻求什麼? 我知道我是那种多思多虑、有10个想法会做出20个做或不做的假设,然后再一一推翻证实20个假设,然后停留在原地的人。对我这种人而言更重要的是去做、去经验,而非去揣想去假设再去分析。
那我该怎麼办? 不加思索跳进去? 还是一如既往地作出20个假设再一一厘清?
我不知道为什麼? 从几个月前开始,我就想要有被某种稳定的东西束缚住的想法。我也不知道那对我来说是不是我只是为了让我自己定下来. 发挥稳定的力量再去做变化,而不是在变化的场域里再去做变化。还是我真的需要这股稳定的力量? 还有我也想知道,我明确的清楚在35岁以前,我要在两个领域上钻得更深。那拥有经营一家小咖啡馆会不会让我在这两项目上出现进步迟缓的现象?
回过头来,我为什麼想要经营一家自己的咖啡馆?
也许我渴望的是一股安定的力量,然后在这安定的精神力量下发挥更大的进步。一如稳定的关系,或是自己的小咖啡馆,在这其中我选择了后者(可不代表我不想要稳定的关系,只是不强求)。
引述最近又重看的森山大道 - < 昼的学校 夜的学校 > 书中段落 :
就算是日常生活,只要是平常很习惯的地方,只要手上有相机就会变得很新鲜,而那天对我来说就是一场旅行。
当然这只是感觉上。但是只要这麼想那天的轮廓就出现了。所以有实际的旅行与心中日常生活的旅行。而且我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到其他地方,我总是只对以我为中心的周遭有兴趣。 - P. 65
2012, 11. 3 原文連結 : yuweiliu.blogspot.tw/2012/11/blog-post.html
於是就只能顺着第一个直觉,不要去理性分析、去揣想利弊得失是吗?
我在上个礼拜明确地写下2013年该完成的事项,而我也非常确定我可以完成。可这时我从朋友口中得知,她开了七年多的咖啡馆要转让。原因是她现在有两家店,她现在几乎都在新的店里,这里就顾不上只能请工读。
其实我上个月就得知了她过不久就要转让这家店,只是不知道时间这麼赶。而那时候我也暗中假设,如果之后是我接下了这家咖啡馆。我会做如何如何的小更动让这家店更符合我的理想标准,让它比之前店里的气氛来的年轻(这家店之前是差不多40岁以上的老文青喜爱聚集聊天品酒的店)。也可能是我想要一家店给自己稳定的力量,让自己在有限制的情况下玩出不同的遊戏。相对的则是旅行 - 不停地变更不同的风景场域。
前天在她新的店里喝了一瓶日本群马县生产的"尾濑雪融"啤酒,我去其实也想更瞭解她店哩的细节。我想瞭解更多,好让我可以在她明年租约到期之前作出决定。
我比较在意的则是她真诚说出的一段话 : 我很喜欢有一家固定的店的感觉。就像之前在公司工作一样,可以在同样的地方,去做不一样的事。
接着隔一天,我去我专门冲洗底片的店家,我不知道为什麼我还要跟老板阿发提及我之前常被他泼冷水打枪的经营咖啡馆一事,不过我还是跟他说了。一如既往,他还是要我有钱的话去玩一玩、去旅行花掉就算了,不要把钱投到水里面。
他的了无新意碎念我没听进几句,倒是他的一句 : 我长这麼大(他大概是40到45岁之间)从没出过国,可我每天冲洗这麼多底片,我感觉我每天都在旅行。
这句话直直的、毫无防备的进入我心。
我在寻求什麼? 我知道我是那种多思多虑、有10个想法会做出20个做或不做的假设,然后再一一推翻证实20个假设,然后停留在原地的人。对我这种人而言更重要的是去做、去经验,而非去揣想去假设再去分析。
那我该怎麼办? 不加思索跳进去? 还是一如既往地作出20个假设再一一厘清?
我不知道为什麼? 从几个月前开始,我就想要有被某种稳定的东西束缚住的想法。我也不知道那对我来说是不是我只是为了让我自己定下来. 发挥稳定的力量再去做变化,而不是在变化的场域里再去做变化。还是我真的需要这股稳定的力量? 还有我也想知道,我明确的清楚在35岁以前,我要在两个领域上钻得更深。那拥有经营一家小咖啡馆会不会让我在这两项目上出现进步迟缓的现象?
回过头来,我为什麼想要经营一家自己的咖啡馆?
也许我渴望的是一股安定的力量,然后在这安定的精神力量下发挥更大的进步。一如稳定的关系,或是自己的小咖啡馆,在这其中我选择了后者(可不代表我不想要稳定的关系,只是不强求)。
引述最近又重看的森山大道 - < 昼的学校 夜的学校 > 书中段落 :
就算是日常生活,只要是平常很习惯的地方,只要手上有相机就会变得很新鲜,而那天对我来说就是一场旅行。
当然这只是感觉上。但是只要这麼想那天的轮廓就出现了。所以有实际的旅行与心中日常生活的旅行。而且我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到其他地方,我总是只对以我为中心的周遭有兴趣。 - P. 65
2012, 11. 3 原文連結 : yuweiliu.blogspot.tw/2012/11/blog-po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