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书有感
利用值班时间看些闲书,用晚上时间誊写古诗,其他时间看研究材料和打工、做活动相互交替——最后这一点没有实施,但是觉得这样安排自己的读书时间精力还能劳逸结合。
两次值班的时间看完了梁文道《访问》,对于香港流行文化有了点了解。给我的启发如下:
1,作家写作到底和文学圈以外的人有何关系?作家的影响力在这个时代如何获得?有的作家转向大众传媒,成为梁文道之类的有独立见解的主持人或娱乐明星,有的作家不以写作为生,而是运营从平面到网络的各种媒体,还有的固守原来的写作方式,坚持做一个诗人或学者。文人倘若解作以为为生的人,在古代完全围绕科举、官场来生存,如今却多了很多生存方式:传媒、新闻、出版、学术、汉语教师、公务员、企业文秘等等。诗歌也罢,文章也罢,戏曲小说也罢,既可以是为了个人性情写作,也可以是为了公众、为了他人的利益写作。一部作品的创作者须得明白自己与他的读者、政治环境、出版市场等等的关系。我觉得既然生逢一个多元的时代,不必执着于单一的纯文学路线。像李敖、陈文茜等等,本色是政治家,写得文章,做得电视,两样都很精彩。像梁文道、汪涵、蔡康永等等,本色是文化人,谈吐风雅,能写能演,也很厉害。这些人也未必就只想要赚得铜板才离开文学走上现在这条路的,或许在他们眼里,所谓文学与非文学的差异本不在写不写小说这一途。称得上文学的东西无非出于两个目的:排遣自己的情感思绪;在自己的时代发出自己的声音,有影响力的声音,让世人听见自己的声音,让这声音继往开来。至于“稻粱谋”,作为生存手段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旦触碰到这个最低底线便不是文学。
2,“用退后的方式去思考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
3,研究大众文化不能做学究,只是分析作品没有用,应该实际地参与其中,了解它的运作方式才能弄清楚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4,访谈要体现嘉宾的个性、思想,访谈者要“淡出”。不要融入太多访谈者或者说笔者的思想感情,否则会干预读者做出判断。
另外,今晚上开始读鲍照的诗歌了。他的代言体五言古诗或是就时政而进行讽刺,或感慨贫贱之士的身世感慨。前者很像在网上指责政府不当行为的发言,后者很像今天屌丝、穷二代等等的身世之悲。再者,他的诗尽管典故很多,但是比谢灵运的诗容易把握。他的诗歌中的思想感情比较明晰,指向性比谢灵运的诗歌清楚,谢诗往往一个意思拐三拐,鲍照则磊磊落落,有一说一。
《神雕侠侣》中领悟一个读书的方法,找两家互相对立的观点来看,就像同时练习古墓派与重阳派的武功,最后添入自己的领悟,必有所新得。
两次值班的时间看完了梁文道《访问》,对于香港流行文化有了点了解。给我的启发如下:
1,作家写作到底和文学圈以外的人有何关系?作家的影响力在这个时代如何获得?有的作家转向大众传媒,成为梁文道之类的有独立见解的主持人或娱乐明星,有的作家不以写作为生,而是运营从平面到网络的各种媒体,还有的固守原来的写作方式,坚持做一个诗人或学者。文人倘若解作以为为生的人,在古代完全围绕科举、官场来生存,如今却多了很多生存方式:传媒、新闻、出版、学术、汉语教师、公务员、企业文秘等等。诗歌也罢,文章也罢,戏曲小说也罢,既可以是为了个人性情写作,也可以是为了公众、为了他人的利益写作。一部作品的创作者须得明白自己与他的读者、政治环境、出版市场等等的关系。我觉得既然生逢一个多元的时代,不必执着于单一的纯文学路线。像李敖、陈文茜等等,本色是政治家,写得文章,做得电视,两样都很精彩。像梁文道、汪涵、蔡康永等等,本色是文化人,谈吐风雅,能写能演,也很厉害。这些人也未必就只想要赚得铜板才离开文学走上现在这条路的,或许在他们眼里,所谓文学与非文学的差异本不在写不写小说这一途。称得上文学的东西无非出于两个目的:排遣自己的情感思绪;在自己的时代发出自己的声音,有影响力的声音,让世人听见自己的声音,让这声音继往开来。至于“稻粱谋”,作为生存手段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旦触碰到这个最低底线便不是文学。
2,“用退后的方式去思考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
3,研究大众文化不能做学究,只是分析作品没有用,应该实际地参与其中,了解它的运作方式才能弄清楚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4,访谈要体现嘉宾的个性、思想,访谈者要“淡出”。不要融入太多访谈者或者说笔者的思想感情,否则会干预读者做出判断。
另外,今晚上开始读鲍照的诗歌了。他的代言体五言古诗或是就时政而进行讽刺,或感慨贫贱之士的身世感慨。前者很像在网上指责政府不当行为的发言,后者很像今天屌丝、穷二代等等的身世之悲。再者,他的诗尽管典故很多,但是比谢灵运的诗容易把握。他的诗歌中的思想感情比较明晰,指向性比谢灵运的诗歌清楚,谢诗往往一个意思拐三拐,鲍照则磊磊落落,有一说一。
《神雕侠侣》中领悟一个读书的方法,找两家互相对立的观点来看,就像同时练习古墓派与重阳派的武功,最后添入自己的领悟,必有所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