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几段月下品泉蒋月泉篇的开篇和段子
月下品泉好像已经出了四个系列,最早恐怕是为蒋月泉出一个专辑的打算取了这个名字,不料一炮打响之后不可收拾,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张调、丽调的专辑,名字都一成不变,都是月下品泉,符合现在搞评弹艺术的人追求高雅的口味。月下品泉赏蒋调,自然是无限妥帖了;月下品泉听张调也可,明月之下,松风鼓火,煮泉品茗,自然能够陶醉于张调苍劲雄厚的旋律之中;丽调也然。
我最初得到的这套系列节目却是另外48首各种流派唱腔的集锦,是前些年回上海的时候达兄拷贝之后送我的,自然一直是爱不释手的,后来又得到了丽调的专辑,现在也许是独缺张调的专辑了。
蒋调专辑选择了26首节目,除了第一段梅竹开篇是蒋月泉自己所唱之外,都是别人演绎的蒋调,不过没有广泛性,少了浙江的朱良欣和沈文军师徒,还有苏州的赵善彬也没有请来。赵善彬和朱良欣分别有苏州的和浙江的蒋月泉的美称。不过有沈仁华的好几段节目,总算宽慰,毕竟他被介绍得很少。不是我对秦建国的唱有偏见,他的嗓子总是不糯,有些梗。还是陆建华和沈仁华等人的唱,听起来比他好很多,自然,蒋调最耐听的除了蒋月泉本人之外,还是潘闻荫。
听了不下二十遍的潘闻荫弹唱的林冲酒店,总是因为好听才能够连续不断地重复欣赏,潘闻荫的唱有蒋月泉的所谓共鸣,所以显得特别美,这一点恰恰秦建国没有。过去曾因为喜欢高博文的唱,朋友送来的节目有一段高博文所唱的蒋调篇子林冲酒店,这次看了月下品泉的第一集,才知道那段唱是来自这里面的,背景比较暗,好像是旧时的酒店模样,高博文的长衫还是比较和背景相符的,看看第二段庄凤珠所唱的王贵与李香香的开篇,竟然是农家的家里背景,庄凤珠穿着蓝花布的旗袍,本来可能是想和乡下女子乡下样的唱词相统一的,可惜她穿的那双白色高跟皮鞋,将整个氛围破坏掉了,还有就是沈仁华的南京路上中篇中的唱段陈喜读信,还有毛的大幅画像高高挂在墙上,沈仁华的穿着还特意上面衬衫,敞开着头颈,一付解放军战士在连队的样子,也是非常搞笑的,呵呵。
媒体总是不忘对蒋月泉送去溢美之词,说他的高贵品质反映在唱开篇梅竹上,把自己和听众的关系比喻梅竹的关系,呵呵,老艺人很多唱梅竹的,何必这么吹捧蒋月泉,难道他真的那么高尚?很多老听众都还没有死呢,三八的话题我也懒得再提,我们还是来谈谈蒋月泉所创的流派和他的艺术精湛,不要自己扫了自己的兴致。
很喜欢沈仁华的快蒋调,真的淋漓酣畅。它和马调系统的流派之一气呵成的淋漓酣畅还有所区别的,因为蒋调有蒋调的醇,陈喜读信和其他几段沈仁华的开篇和唱篇都是非常令人回味的,就是常熟的陆建华,也能把握住蒋调的精髓,不枉他插班进上海评弹团的学馆聆听蒋月泉的教诲,呵呵。
我最初得到的这套系列节目却是另外48首各种流派唱腔的集锦,是前些年回上海的时候达兄拷贝之后送我的,自然一直是爱不释手的,后来又得到了丽调的专辑,现在也许是独缺张调的专辑了。
蒋调专辑选择了26首节目,除了第一段梅竹开篇是蒋月泉自己所唱之外,都是别人演绎的蒋调,不过没有广泛性,少了浙江的朱良欣和沈文军师徒,还有苏州的赵善彬也没有请来。赵善彬和朱良欣分别有苏州的和浙江的蒋月泉的美称。不过有沈仁华的好几段节目,总算宽慰,毕竟他被介绍得很少。不是我对秦建国的唱有偏见,他的嗓子总是不糯,有些梗。还是陆建华和沈仁华等人的唱,听起来比他好很多,自然,蒋调最耐听的除了蒋月泉本人之外,还是潘闻荫。
听了不下二十遍的潘闻荫弹唱的林冲酒店,总是因为好听才能够连续不断地重复欣赏,潘闻荫的唱有蒋月泉的所谓共鸣,所以显得特别美,这一点恰恰秦建国没有。过去曾因为喜欢高博文的唱,朋友送来的节目有一段高博文所唱的蒋调篇子林冲酒店,这次看了月下品泉的第一集,才知道那段唱是来自这里面的,背景比较暗,好像是旧时的酒店模样,高博文的长衫还是比较和背景相符的,看看第二段庄凤珠所唱的王贵与李香香的开篇,竟然是农家的家里背景,庄凤珠穿着蓝花布的旗袍,本来可能是想和乡下女子乡下样的唱词相统一的,可惜她穿的那双白色高跟皮鞋,将整个氛围破坏掉了,还有就是沈仁华的南京路上中篇中的唱段陈喜读信,还有毛的大幅画像高高挂在墙上,沈仁华的穿着还特意上面衬衫,敞开着头颈,一付解放军战士在连队的样子,也是非常搞笑的,呵呵。
媒体总是不忘对蒋月泉送去溢美之词,说他的高贵品质反映在唱开篇梅竹上,把自己和听众的关系比喻梅竹的关系,呵呵,老艺人很多唱梅竹的,何必这么吹捧蒋月泉,难道他真的那么高尚?很多老听众都还没有死呢,三八的话题我也懒得再提,我们还是来谈谈蒋月泉所创的流派和他的艺术精湛,不要自己扫了自己的兴致。
很喜欢沈仁华的快蒋调,真的淋漓酣畅。它和马调系统的流派之一气呵成的淋漓酣畅还有所区别的,因为蒋调有蒋调的醇,陈喜读信和其他几段沈仁华的开篇和唱篇都是非常令人回味的,就是常熟的陆建华,也能把握住蒋调的精髓,不枉他插班进上海评弹团的学馆聆听蒋月泉的教诲,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