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杀年代里的狼嚎
小时候,我偷看父亲的一本武侠小说,其中有一段说,人们为了培养最凶狠、捕猎能力最强悍的猎狗,就将一群选好的猎狗关入地窖,入口用青石板封闭严实,不给水和任何食物。猎狗们开始还温驯,过了几天,干渴和饥饿迫使它们暴露厮杀嗜血的本性,求生的本能让这群猎狗开始相互撕咬,以同类为食物,直到地窖里只剩下一条猎狗。我为那些被咬死和被吃掉的猎狗感到可惜,最后存活的胜利者也是可怜,始终孤独,而且只不过是任人吆喝、驱使的捕猎工具,它唯一的乐趣和价值就是追赶和扑咬其他动物,它不知道任何其他乐趣。我很惊讶人如此冷漠和凶残,随意处置其他动物的生命,但是那时候还没有想到人类对同类也是如此,有时候更加暴虐。
1968年夏,被劳改的高尔泰和窦占彪,在莫高窟往敦煌的汽车路边修语录墙,因为缺水,老窦不用泥浆,就干码了几方短墙,把墙面抹得光整就算完事儿。小高很疑惑,担心这些刷上毛语录的碑会被大风吹倒。老工人老窦说,几年内都倒不了。小高又问,几年后倒了咋办?老窦说,不咋办,那时就没人管了。停了一会儿,老窦又补充说:这种东西,神得几年?果然没有几年,文革结束,疯狂归于平静。什么语录啊,革命啊,阶级斗争啊,等等威武雄壮的词语都跌落谷底,中国大地渐渐重归平静。
因为《寻找家园》是自传性散文,所以我读得很快。所有中国人在那段悲惨时期经历了人间地狱的生活,社会秩序错乱,人性异化,人与人之间不可信任,麻木冷漠的外表下暗藏利爪尖牙,在今天看来仍然让人毛骨悚然。虽然如今当局硬度有所改变,重点有转移,只是铜墙铁壁依然如故。
这本书里,最好的那篇是《荒山夕照》,虽然是散文,但是更像一篇小说,那个特殊年代的一篇小说,在文本和史学上都具有研究价值。这篇散文,说的是一群劳改人员被派出垦荒,远离了政治斗争,但是缺乏食物,尤其肉类。他们因为路过驼队的馈赠,而获得了面粉和捕兽夹。捕到黄羊后,没过几天,他们接到通知要返回单位,但是有人担心捕杀黄羊的事情会被革委会知道,于是相互试探、相互猜忌。人与动物之间的捕杀与逃命、人与人之间的猜忌和告密,形成了两种捕猎关系,在高先生冷静的叙述中得到完整展现。
黄羊的逃命,即便顽强,但是终归惨烈而悲壮,这更加反衬了人的残忍、嗜血。羊肉晚餐的欢歌笑语和劳改者归队前后的气氛,又形成一种巨大反差,更像电影里,一段欢快的剧情和场景后,就是无尽的惊悚、杀戮和悲伤。每一个归队的劳改者都暗怀戒心,提防别人抢先告发捕杀黄羊的秘密。人对动物不仅进行无情的猎杀,为了保全自己,也不惜对同类进行更加冰冷的猎杀。这个时代,是玩弄猎杀游戏的时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沉浸在死亡和黑暗的气息中。
经过历次运动的人,无论是被整的人,还是整人的人,都少有屁股干净的。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当局尤其是毛泽东就是要清除异己,树立个人的威权,用各种运动引诱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和仇恨,激起人们的兽性,泯灭人们的良知和理性,以致人们丧失自我,蜕变为政治游戏中的斗兽。
高先生今年77岁了,写作这本书的时候也已经年过花甲,心里的阴郁、愤怒、暴戾也多数散去。从这本书里,高先生也在努力做一个满怀感恩之心的人,行文叙事,尽可能做到客观而富有人情味,对常书鸿夫妇、唐素琴等等人都不惜笔墨,衷心感谢和赞美。即便对那些曾经迫害和虐待他父亲的仇人,也已经产生不了仇恨的情绪。高先生本人,也在极力反省自己的性格和做人的欠缺之处。从字里行间,那些叫嚣、暴行、告密、死亡、哀嚎回落世间,悲痛和苍凉仍旧是这本书厚厚的底色。
在网上欲查高先生何年创作此书,不料却搜到他与萧默之争的文章,也有三万字以上,粗略看了,萧默的用语刻薄恶毒,甚至直接进行人身攻击,显然是对高先生心怀莫大的仇视。再看他的那些学术文章,也多是编选、整合现成的建筑学史料,而缺乏原创性。至于萧默的《<寻找家园>以外的高尔泰》,行文用词粗鄙不堪,干巴乏味,比起高尔泰的文章,完全判若云泥,真是不知此人如何混到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博导。一个没有审美趣味、言行粗鄙的人,即便混到什么位置,文章差仍旧是差,怎么也写不出美文。
我非常惋惜,民国年间的众多学者、画家、作家、实业家像一群扑向灯火的飞蛾,带着理想和热情,留在大陆或者从海外被诱劝回国。在1957年以后,他们几乎全被摧残、剿灭,他们的学识、理性、热情、希望和抱负都已点滴不剩。中国本来可以建立知识分子的精神传统,构建一个现代文明国家的框架和核心,可惜那批最早的人,在残暴的统治和压迫下,要么被逼自杀,要么逐渐屈服,接受洗脑,完全丧失自我,又或者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目前的中国,已经没有知识分子,有的只是读书人、文人、文化人、豢养文人而已。比起帝王时代,又多了两种。读书人本来就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虽然关心时事、民生疾苦,并为之奔走呼号,但人微言轻,无人理睬,却没有能力解决任何社会问题。文人多是自了汉,沉迷风花雪月,弄点闲情雅致,不知也不过问民间的不公不义。文化人则实际上是文化商人,自诩儒商,附庸风雅,行走江湖,四处招摇撞骗。至于豢养文人,多是在体制之内,摇尾乞怜,曲意逢迎,媚上欺下,为了一点打赏,不惜出卖人格和烂笔头,写一些歌功颂德的文字垃圾。
我们需要的是公平、公正和人道主义,对每个人的一视同仁,对每个生命的尊重,对弱者始终要抱有同情并及时伸出援手。即便生活在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极权统治之下,人也该保持自己的理智,不从群氓,不媚权势,不说违心话,连沉默都不可以。这是作为人的必须的担当。不然,我们所有人都会跟四川青城山下笼子里的狗熊一样,肚子上插着一根橡皮管子,胆汁点滴流出,且不说一天到晚形同活死人,而且连死都不得好死。
1968年夏,被劳改的高尔泰和窦占彪,在莫高窟往敦煌的汽车路边修语录墙,因为缺水,老窦不用泥浆,就干码了几方短墙,把墙面抹得光整就算完事儿。小高很疑惑,担心这些刷上毛语录的碑会被大风吹倒。老工人老窦说,几年内都倒不了。小高又问,几年后倒了咋办?老窦说,不咋办,那时就没人管了。停了一会儿,老窦又补充说:这种东西,神得几年?果然没有几年,文革结束,疯狂归于平静。什么语录啊,革命啊,阶级斗争啊,等等威武雄壮的词语都跌落谷底,中国大地渐渐重归平静。
因为《寻找家园》是自传性散文,所以我读得很快。所有中国人在那段悲惨时期经历了人间地狱的生活,社会秩序错乱,人性异化,人与人之间不可信任,麻木冷漠的外表下暗藏利爪尖牙,在今天看来仍然让人毛骨悚然。虽然如今当局硬度有所改变,重点有转移,只是铜墙铁壁依然如故。
这本书里,最好的那篇是《荒山夕照》,虽然是散文,但是更像一篇小说,那个特殊年代的一篇小说,在文本和史学上都具有研究价值。这篇散文,说的是一群劳改人员被派出垦荒,远离了政治斗争,但是缺乏食物,尤其肉类。他们因为路过驼队的馈赠,而获得了面粉和捕兽夹。捕到黄羊后,没过几天,他们接到通知要返回单位,但是有人担心捕杀黄羊的事情会被革委会知道,于是相互试探、相互猜忌。人与动物之间的捕杀与逃命、人与人之间的猜忌和告密,形成了两种捕猎关系,在高先生冷静的叙述中得到完整展现。
黄羊的逃命,即便顽强,但是终归惨烈而悲壮,这更加反衬了人的残忍、嗜血。羊肉晚餐的欢歌笑语和劳改者归队前后的气氛,又形成一种巨大反差,更像电影里,一段欢快的剧情和场景后,就是无尽的惊悚、杀戮和悲伤。每一个归队的劳改者都暗怀戒心,提防别人抢先告发捕杀黄羊的秘密。人对动物不仅进行无情的猎杀,为了保全自己,也不惜对同类进行更加冰冷的猎杀。这个时代,是玩弄猎杀游戏的时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沉浸在死亡和黑暗的气息中。
经过历次运动的人,无论是被整的人,还是整人的人,都少有屁股干净的。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当局尤其是毛泽东就是要清除异己,树立个人的威权,用各种运动引诱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和仇恨,激起人们的兽性,泯灭人们的良知和理性,以致人们丧失自我,蜕变为政治游戏中的斗兽。
高先生今年77岁了,写作这本书的时候也已经年过花甲,心里的阴郁、愤怒、暴戾也多数散去。从这本书里,高先生也在努力做一个满怀感恩之心的人,行文叙事,尽可能做到客观而富有人情味,对常书鸿夫妇、唐素琴等等人都不惜笔墨,衷心感谢和赞美。即便对那些曾经迫害和虐待他父亲的仇人,也已经产生不了仇恨的情绪。高先生本人,也在极力反省自己的性格和做人的欠缺之处。从字里行间,那些叫嚣、暴行、告密、死亡、哀嚎回落世间,悲痛和苍凉仍旧是这本书厚厚的底色。
在网上欲查高先生何年创作此书,不料却搜到他与萧默之争的文章,也有三万字以上,粗略看了,萧默的用语刻薄恶毒,甚至直接进行人身攻击,显然是对高先生心怀莫大的仇视。再看他的那些学术文章,也多是编选、整合现成的建筑学史料,而缺乏原创性。至于萧默的《<寻找家园>以外的高尔泰》,行文用词粗鄙不堪,干巴乏味,比起高尔泰的文章,完全判若云泥,真是不知此人如何混到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博导。一个没有审美趣味、言行粗鄙的人,即便混到什么位置,文章差仍旧是差,怎么也写不出美文。
我非常惋惜,民国年间的众多学者、画家、作家、实业家像一群扑向灯火的飞蛾,带着理想和热情,留在大陆或者从海外被诱劝回国。在1957年以后,他们几乎全被摧残、剿灭,他们的学识、理性、热情、希望和抱负都已点滴不剩。中国本来可以建立知识分子的精神传统,构建一个现代文明国家的框架和核心,可惜那批最早的人,在残暴的统治和压迫下,要么被逼自杀,要么逐渐屈服,接受洗脑,完全丧失自我,又或者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目前的中国,已经没有知识分子,有的只是读书人、文人、文化人、豢养文人而已。比起帝王时代,又多了两种。读书人本来就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虽然关心时事、民生疾苦,并为之奔走呼号,但人微言轻,无人理睬,却没有能力解决任何社会问题。文人多是自了汉,沉迷风花雪月,弄点闲情雅致,不知也不过问民间的不公不义。文化人则实际上是文化商人,自诩儒商,附庸风雅,行走江湖,四处招摇撞骗。至于豢养文人,多是在体制之内,摇尾乞怜,曲意逢迎,媚上欺下,为了一点打赏,不惜出卖人格和烂笔头,写一些歌功颂德的文字垃圾。
我们需要的是公平、公正和人道主义,对每个人的一视同仁,对每个生命的尊重,对弱者始终要抱有同情并及时伸出援手。即便生活在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极权统治之下,人也该保持自己的理智,不从群氓,不媚权势,不说违心话,连沉默都不可以。这是作为人的必须的担当。不然,我们所有人都会跟四川青城山下笼子里的狗熊一样,肚子上插着一根橡皮管子,胆汁点滴流出,且不说一天到晚形同活死人,而且连死都不得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