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爱情狂》影评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从心底赞叹叶念琛那独特又不凡的才华,他总能从俗世中透析当今关于爱情的主题思想,毫无疑问,很多都与我的感受不谋而合。对于这部影片,我们不能定义它为悲剧,但偏偏又给人胜似悲剧的感觉,出神入化地以喜见悲,又以悲刻画人的心理以及社会的阴暗面。香港电影里面,我最喜欢的情节就是对社会阴暗面描述的部分,唯有香港电影毫无隐晦地呈现何为欲念、何为本质,最巧妙的是香港导演们总能够让你在欢笑与娱乐中体会人性的不美之处,也正因为你快乐了,才不觉得厌倦,即使那个坏人角色与你有类似之处。
我追叶念琛的电影,我热爱叶念琛的电影,最主要的原因也许和我自己走过来的路有关联,他和我对是非感情的认识虽然不尽相同,却有共通之处,正如《天生爱情狂》的主题:有多爱就有多痛,有多痛就有多疯。其实我并不想承认这个主题的正确性或是合理性,甚至我想说这也许并不合理,但是当我把这部电影看下去的时候,我明白了叶导的意思。叶导的电影并不那么大众化,他不拍大片,他小众得很可爱,也很有味道,细心品味,不那么热烈,却亲近身心与经历,也因此叶导的人生经历很让我着迷。话又说回来,真的是有多爱就有多痛,有多痛就有对疯吗?若回答是,也的确是,怎么不是呢?“爱过知情重,醉过知酒浓。”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爱情是唯一一条可以寻找依附的道路,因为父母渐老,接下来的路还得有个温暖有人相伴,才不至于一个人寒冷孤单,这是事实。现实生活中,离婚的人也各有所依,这个“依”一般是情人来担任,理解万岁,这都是真的也是难以避免的。反过来理解,这样对吗?痛有什么用?疯有什么用?都是无稽之谈,不可借鉴,最好独自远离,不见最好。道理人人都懂,做起来却不容易,立场所决定的东西非本人都无法真正感悟与理解。
在整部电影中,除了主题与我有契合之外,也出现了部分让我震撼的场面和我曾体会过的观点。当安全感缺失的时候,我们会不停地去求证,这个应该可以体会,可是求证完之后,又要一次一次地重复,没有其他原因,只是那个领域被掏空,不具备自信心。正如女主人公经常求证男主人公是否真诚真意,但是殊不知当心底虚空,你还不断地展现和抱怨,只会加深困难的程度,不至于会得到之前你想要的。人有控制欲和占有欲,一旦你特别想抓住,你就失去了主动权。叶导的电影一般比较适合感情不那么顺利的人去欣赏,因为仿佛就是为她们准备的,不是吗?共鸣也是有条件的。
我唯一不满意的就是这部影片的结局,它显得仓促又剥离。我钦佩叶念琛很强的写作能力,他写的剧本中充满了转机,你原本已经笑不成声,但不远处你将流下泪来,他用顺承的拐弯把整个剧情颠覆过来,这是他写作、编剧的一个相当大的特点,这让我想到马克吐温的风格和茨威格的风格,让我大加喜爱,这就是才华,这就是天分。我还是想说这部戏的结局问题,如果结局改一下,改成一个悲剧性的,会更好更让人回味无穷。这种180度的大转弯并不应该出现,即使出现也不是几个画面就可以垫底的,如果前面都很顺承,而后面让人想不通,便有点可惜。
这部片子也告诉人们,为什么他(她)那么想要控制你,因为他(她)真的在乎你,这是不争的事实,也许他(她)不控制你不是不在乎你,那么他(她)控制你就一定是你很要紧,这一点在片子里呈现得相当肯定。观点俗了点,却也搞的挺让人感动,叶导认为是人都会想要紧紧跟着自己的恋人,试问,这个问题对吗?你是否想要跟着他(她)?叶导用疯魔这个词,我赞一个,狂了点,但不是谁都可以体会。即使我对此用心写影评,但依我看,这部影片在大陆地区很难大卖。
2012. 11. 10
Sa
我追叶念琛的电影,我热爱叶念琛的电影,最主要的原因也许和我自己走过来的路有关联,他和我对是非感情的认识虽然不尽相同,却有共通之处,正如《天生爱情狂》的主题:有多爱就有多痛,有多痛就有多疯。其实我并不想承认这个主题的正确性或是合理性,甚至我想说这也许并不合理,但是当我把这部电影看下去的时候,我明白了叶导的意思。叶导的电影并不那么大众化,他不拍大片,他小众得很可爱,也很有味道,细心品味,不那么热烈,却亲近身心与经历,也因此叶导的人生经历很让我着迷。话又说回来,真的是有多爱就有多痛,有多痛就有对疯吗?若回答是,也的确是,怎么不是呢?“爱过知情重,醉过知酒浓。”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爱情是唯一一条可以寻找依附的道路,因为父母渐老,接下来的路还得有个温暖有人相伴,才不至于一个人寒冷孤单,这是事实。现实生活中,离婚的人也各有所依,这个“依”一般是情人来担任,理解万岁,这都是真的也是难以避免的。反过来理解,这样对吗?痛有什么用?疯有什么用?都是无稽之谈,不可借鉴,最好独自远离,不见最好。道理人人都懂,做起来却不容易,立场所决定的东西非本人都无法真正感悟与理解。
在整部电影中,除了主题与我有契合之外,也出现了部分让我震撼的场面和我曾体会过的观点。当安全感缺失的时候,我们会不停地去求证,这个应该可以体会,可是求证完之后,又要一次一次地重复,没有其他原因,只是那个领域被掏空,不具备自信心。正如女主人公经常求证男主人公是否真诚真意,但是殊不知当心底虚空,你还不断地展现和抱怨,只会加深困难的程度,不至于会得到之前你想要的。人有控制欲和占有欲,一旦你特别想抓住,你就失去了主动权。叶导的电影一般比较适合感情不那么顺利的人去欣赏,因为仿佛就是为她们准备的,不是吗?共鸣也是有条件的。
我唯一不满意的就是这部影片的结局,它显得仓促又剥离。我钦佩叶念琛很强的写作能力,他写的剧本中充满了转机,你原本已经笑不成声,但不远处你将流下泪来,他用顺承的拐弯把整个剧情颠覆过来,这是他写作、编剧的一个相当大的特点,这让我想到马克吐温的风格和茨威格的风格,让我大加喜爱,这就是才华,这就是天分。我还是想说这部戏的结局问题,如果结局改一下,改成一个悲剧性的,会更好更让人回味无穷。这种180度的大转弯并不应该出现,即使出现也不是几个画面就可以垫底的,如果前面都很顺承,而后面让人想不通,便有点可惜。
这部片子也告诉人们,为什么他(她)那么想要控制你,因为他(她)真的在乎你,这是不争的事实,也许他(她)不控制你不是不在乎你,那么他(她)控制你就一定是你很要紧,这一点在片子里呈现得相当肯定。观点俗了点,却也搞的挺让人感动,叶导认为是人都会想要紧紧跟着自己的恋人,试问,这个问题对吗?你是否想要跟着他(她)?叶导用疯魔这个词,我赞一个,狂了点,但不是谁都可以体会。即使我对此用心写影评,但依我看,这部影片在大陆地区很难大卖。
2012. 11. 10
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