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散记
在南京这么多年,其实鸡鸣寺真的没来过几次,因一故友,多年未见,难有一叙,最近突然联系了一下,故需要选一地儿,南京这地方,虽很多去处名声在外,但是或许是最近烦扰人的事情极多,把自己磨钝了,或许是觉得寺庙这种地儿,犹如是一种寄托之所,需要定期瞻拜,而且市区里面也方便。总之,电话里就随口一说,也就决定再过来走走。
刚从北京东路的地方转过去,就觉得特别的冷清,行人稀少,可能跟时间有关,下午的三四点,也没什么游客,稀稀拉拉的三两一群的走着,多是头发花白的老人,我们这年纪不大的倒有焦点的感觉了,况朋友还踩一小高跟儿,滴滴答答的走。好像鸡鸣寺种植的都是常青类的植物,重阳晚秋之际,稍显斑驳的建筑,淡淡的青绿色加上稍微暗沉的天空,没办法让人兴趣盎然起来,唯一见到的一抹亮眼的红,竟然是寺庙大门下面拉着的一条横幅,写的啥也没认真的瞧瞧,倒是“古鸡鸣寺”四个大字,金闪闪的,字体精干而有力,瘦体,跟我差不多,这辈子没胖过(二十几岁人说这辈子是不是早了点?),记得春天的时候,来过一两次,还进去烧香拜佛,跟着一堆人双手合十三跪九拜的,倒像是要把这颗心托付给菩萨了。我问朋友可要进去拜一把?她正犹豫,我便装深沉捏着嗓子带着拖腔说:进了此门,佛缘一生那~~女施主是要了尘愿还是随佛缘那?。她给我说的捂嘴笑,我觉得自己刚那一嗓子虽极不协调,但也活络了气氛,她说还是不进去了,其实也来过,里面也没太大意思,随便逛逛吧,我点头,其实鸡鸣寺的后面有一小山,其实不能算山,只能算一土堆儿,可以绕寺一圈,我也是春天有次来欲进之烧香而不得,唯绕之,说的跟个小偷似的,进不了门绕两圈想办法,我们意见一致,就去“绕之”了。
顺着路绕进后山,路旁的树啊草啊,变的多起来,路旁边有个雕像,奇形怪状的,我记得春天那次的时候,我也正装模作样的琢磨是个啥玩意,有个散步的大爷,走我旁边问我:小伙子,看的出来是像啥?我正一头雾水,那大爷比划了下,说像不像人在照镜子,我一阵遥思遐想,点头称是。今天我把那大爷的话给朋友复制了一遍,她说以为是孙悟空,西游记里动不动就手围着脸,我笑她想象力不靠谱,跟以前一样,她一笑置之,走了半天冒了一句,其实人靠谱最重要,我愕然,但是却不想深究话中的意味,因为岁月冲刷过后,以前的一切早已荡然不存,只能当这是一句话而已。
在上坡的过程中,脚下应该是一个多岔路口,路口车水马龙的,鸣笛声一片,抬眼望,可以看得见紫峰大厦那触琼的高,右边触碰着城市的喧嚣,左边你可以偷偷的感受一下山林的静谧,或许这也算是鸡鸣寺的一种魅力?路上有一截被封住的阶梯,不知何原因,上面很像一段城垣的根基,我问身边的朋友,听说过台城不?她茫然,我随手一指,就这,台城可是皇宫那,其实我也不清楚是不是,反正装次B不花钱也不掉肉,但她对这段灰不溜秋的台阶没什么兴趣,哦了一句,就准备走了,我原来准备继续装,只好罢了。其实这段路非常的不长,我们一路慢吞吞的走下来,估计也就半个小时。晚秋的南京,其实已经凉意深浓,特别是像今天这种没太阳照的日子,在浓荫里面感觉非常明显,或许是这环境的原因,就像以前一样,我们沉默了很久,到了山下,基本上就绕了回来。我说你那鞋爬高坡累不,找个地方坐会歇下?她点头看表,说那找个地坐会吧,一会得回去了,我点头说好,正好看到一石头凳,我让她坐着我站着,又跟她聊聊一些近况和琐事,半小时左右我说走吧,那凳子其实挺凉的。天渐渐要暗的感觉,那寺庙,虽然围墙还有一些建筑的外面,涂得一层黄漆,有太阳时一照,还挺亮眼,没想今天它暗沉的非常彻底,那本来可以闪人眼球的黄漆,像一层蒙了暗纱的布,我想真的是老古董了,跟人一样,年纪大了,再怎么打扮也难掩时间的侵蚀和沧桑的流露,跟已经不在时光一样,再怎么回忆也难挡现实的残酷和心境的变迁。我给她拦了辆的,她问我你怎么回去啊,要不要一起走?我说你先走吧,我没事,熟悉的很,她点头,给我一个彻底的笑脸,那刹那间,我觉得像极了梦里那个人,我叹息。
看着车子屁股亮着红灯缓缓驶入车流,突然觉得好久没好好瞧瞧这座城,我一人,在北京东路上晃悠悠的往太平门走着,突然想起两年前救我于南京车站的热心大姐,互不认识,也没办法找人家表谢意,想想其实多好,和太多无法忘记的人在这城里擦肩过,相遇过,同行过,分别过,其实一路有你,不管曾经还是当下,我并不孤独。
刚从北京东路的地方转过去,就觉得特别的冷清,行人稀少,可能跟时间有关,下午的三四点,也没什么游客,稀稀拉拉的三两一群的走着,多是头发花白的老人,我们这年纪不大的倒有焦点的感觉了,况朋友还踩一小高跟儿,滴滴答答的走。好像鸡鸣寺种植的都是常青类的植物,重阳晚秋之际,稍显斑驳的建筑,淡淡的青绿色加上稍微暗沉的天空,没办法让人兴趣盎然起来,唯一见到的一抹亮眼的红,竟然是寺庙大门下面拉着的一条横幅,写的啥也没认真的瞧瞧,倒是“古鸡鸣寺”四个大字,金闪闪的,字体精干而有力,瘦体,跟我差不多,这辈子没胖过(二十几岁人说这辈子是不是早了点?),记得春天的时候,来过一两次,还进去烧香拜佛,跟着一堆人双手合十三跪九拜的,倒像是要把这颗心托付给菩萨了。我问朋友可要进去拜一把?她正犹豫,我便装深沉捏着嗓子带着拖腔说:进了此门,佛缘一生那~~女施主是要了尘愿还是随佛缘那?。她给我说的捂嘴笑,我觉得自己刚那一嗓子虽极不协调,但也活络了气氛,她说还是不进去了,其实也来过,里面也没太大意思,随便逛逛吧,我点头,其实鸡鸣寺的后面有一小山,其实不能算山,只能算一土堆儿,可以绕寺一圈,我也是春天有次来欲进之烧香而不得,唯绕之,说的跟个小偷似的,进不了门绕两圈想办法,我们意见一致,就去“绕之”了。
顺着路绕进后山,路旁的树啊草啊,变的多起来,路旁边有个雕像,奇形怪状的,我记得春天那次的时候,我也正装模作样的琢磨是个啥玩意,有个散步的大爷,走我旁边问我:小伙子,看的出来是像啥?我正一头雾水,那大爷比划了下,说像不像人在照镜子,我一阵遥思遐想,点头称是。今天我把那大爷的话给朋友复制了一遍,她说以为是孙悟空,西游记里动不动就手围着脸,我笑她想象力不靠谱,跟以前一样,她一笑置之,走了半天冒了一句,其实人靠谱最重要,我愕然,但是却不想深究话中的意味,因为岁月冲刷过后,以前的一切早已荡然不存,只能当这是一句话而已。
在上坡的过程中,脚下应该是一个多岔路口,路口车水马龙的,鸣笛声一片,抬眼望,可以看得见紫峰大厦那触琼的高,右边触碰着城市的喧嚣,左边你可以偷偷的感受一下山林的静谧,或许这也算是鸡鸣寺的一种魅力?路上有一截被封住的阶梯,不知何原因,上面很像一段城垣的根基,我问身边的朋友,听说过台城不?她茫然,我随手一指,就这,台城可是皇宫那,其实我也不清楚是不是,反正装次B不花钱也不掉肉,但她对这段灰不溜秋的台阶没什么兴趣,哦了一句,就准备走了,我原来准备继续装,只好罢了。其实这段路非常的不长,我们一路慢吞吞的走下来,估计也就半个小时。晚秋的南京,其实已经凉意深浓,特别是像今天这种没太阳照的日子,在浓荫里面感觉非常明显,或许是这环境的原因,就像以前一样,我们沉默了很久,到了山下,基本上就绕了回来。我说你那鞋爬高坡累不,找个地方坐会歇下?她点头看表,说那找个地坐会吧,一会得回去了,我点头说好,正好看到一石头凳,我让她坐着我站着,又跟她聊聊一些近况和琐事,半小时左右我说走吧,那凳子其实挺凉的。天渐渐要暗的感觉,那寺庙,虽然围墙还有一些建筑的外面,涂得一层黄漆,有太阳时一照,还挺亮眼,没想今天它暗沉的非常彻底,那本来可以闪人眼球的黄漆,像一层蒙了暗纱的布,我想真的是老古董了,跟人一样,年纪大了,再怎么打扮也难掩时间的侵蚀和沧桑的流露,跟已经不在时光一样,再怎么回忆也难挡现实的残酷和心境的变迁。我给她拦了辆的,她问我你怎么回去啊,要不要一起走?我说你先走吧,我没事,熟悉的很,她点头,给我一个彻底的笑脸,那刹那间,我觉得像极了梦里那个人,我叹息。
看着车子屁股亮着红灯缓缓驶入车流,突然觉得好久没好好瞧瞧这座城,我一人,在北京东路上晃悠悠的往太平门走着,突然想起两年前救我于南京车站的热心大姐,互不认识,也没办法找人家表谢意,想想其实多好,和太多无法忘记的人在这城里擦肩过,相遇过,同行过,分别过,其实一路有你,不管曾经还是当下,我并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