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团演出太坑, 杭州上海有点, 咱自己来演一场绘本剧 ——转载
前不久,观看“木头人历险记”的经历让归妈很郁闷。演出开始了,会场里还人来人往,大人小孩,你一口零食,我一口饮料,整个会场成了零食会。演出的戏份不多,植入广告却来得多……几个家长一碰头不由感慨:到底在杭州、上海看演出氛围不一样。
现在,只要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年轻的家长不惜本钱。带孩子到杭州看儿童剧,到上海听童声合唱,只要物有所值,咱不差钱,归妈就是这么一个家长。但是,每次都去杭州、上海看演出,也没那么方便。
这不,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幼儿园要求家长也要出个节目,于是,各班的家长都各显神通。“咱们要不演一出绘本剧得了!”这群富有娱乐精神的爸妈说干就干……
选好剧本,排练卡壳
想着要表演给小朋友们看的,故事一定要好玩,于是,他们选择了《一园青菜成了精》。归妈上大学的时候,在剧社里混过几年,于是,她就当仁不让当起了导演。
《一园青菜成了精》是丰子恺华文图画书奖的获奖作品,编自北方童谣。它巧妙地蕴藏了蔬菜们的特性,故事荒诞而又充满了智慧。比如,小葱青秆绿叶儿长得直,正像一根银杆枪;韭莱的叶片狭长而扁平,如同两刃锋;辣椒本身就是红彤彤,以及茄子全身都是紫的,这些特征都成了战斗的结果。最有趣的是,莲藕作为败军之将,慌不择路,一头钻进了烂泥坑。这样的结果,孩子们能不欢乐吗?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绘本剧第一次排练就有麻烦了。开始,归妈想根据剧本的打斗情节,大家挨个上去耍宝就是了。可是,排练现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这个导演瞬间没法当了。怎么办呢?只好去搬救兵。
浙师大有阿西剧社,虽然他们在紧张地排练毕业大戏,但是他们还是通过熟人,请来了阿西剧社的导演。学生导演请来了,指导得很热心,可是,这些演员却总是到不齐。绘本剧里有十五六个角色,不是今天缺了“小葱”,就是明天少了“辣椒”……妈妈们下班后,五点钟到幼儿园,五点半小朋友就要放学了,排练的时间太宝贵了。
临阵磨枪,逮住“大导演”
选拔演出那天晚上,是人员唯一到齐的一次。一看节目单———《一园青菜成了精》是第27个节目,也就是倒数第二个。大家赶紧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临阵磨枪。
有几个家长瞅到别班的节目,发现人家都穿晚礼服,一本正经地朗诵,心里不免打鼓:“你看人家的节目都这么正经,别人会不会把我们当神经病啊。”有位家长急了,差点要罢演,觉得这个节目与整台晚会风格格格不入。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来了,那就欢乐一把吧。
“假如我们的节目被淘汰了,我们可不可以在自己孩子的班里演。”归妈试探着问老师,老师当然没意见。
在排练的当口,阿西剧社的指导老师,正儿八经的导演居然出现在了现场,原来,他也是中三班的家长。高人深藏不露,这不几个细节一指点,“一园青菜”个个都有模有样了。
这个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一开始是大家自行准备道具服装,所以很不统一。茄子是一只头套,网上买来的;萝卜是丁当妈自己用布缝的,排练时拿在手上;豆腐用一块泡沫代替,直接顶在头上……虽然每个人都使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巧手,但舞台效果并不好。
就在演出前两天晚上,在艺术系工作的涵爸涵妈临危受命,连夜喷绘了各种角色的图片。然后,到学生那儿借来统一的白T恤。演出当天下午,他们把那些图片剪下来贴在胸前背后,“青菜们”再拿上各自准备的小道具,舞台效果就有了。
精彩打斗,蛮有节奏感
好不容易等到上台,归妈对自己说:“我豁出去了!”上台后,“青菜们”都蹲在挡板后面。
“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青菜绿葱葱。最近几天没人问,他们个个成了精……”小浩妈那清脆干净的声音响起,大家立马找到感觉了。台下也响起了掌声,“青菜们”这下心里有底了。
“小葱端起银杆枪,一个劲儿向前冲。茄子一挺大肚皮,小葱撞个倒栽葱。韭菜使出两刃锋,呼啦呼啦上了阵……”那一幕幕打斗的场面,既夸张又有趣。正当“莲藕队”占了上风时,“歪嘴葫芦放大炮,轰隆隆隆三声响。”“莲藕队”渐渐支撑不住,一个个翻倒在地上,最后,藕王一看形势不对,赶紧钻进烂泥溜之大吉。
毫无疑问,这次是他们演得最好的一次,也是最严肃认真的一次。“想想都三四十岁的人,很多人从来没上过台,更加没有在人前演得那么疯过,真当不容易啊!”归妈感慨道。
其实,这次演出成功,还多亏了小浩妈。一开始她演黄瓜的,后来换她来念词。本来想用快板打拍子,就在演出前一晚,他们请人帮忙制作了音乐拍子。跟着音乐拍子念起台词来,节奏感非常强,整个表演的效果就出来了。
演完后,已经晚上9点多了,这些爸妈们全然不顾这个时候该回家伺候孩子洗洗睡了,都站在那里等结果,等待最后欢呼几声。很快,结果出来了———《一园青菜成了精》第一名!
“骆家塘人民发来贺电,祝贺中三班的《一园青菜成了精》获得第一名!”在班级的QQ群里,各种贺信满天飞。这些大孩子们,显然也乐坏了,似乎找到了学生时代的简单快乐。
蒋风看了竖起大拇指
当天晚上,著名的儿童文学家蒋风先生就坐在现场当评委,尽管很多节目让他犯困,但是,“青菜们”上台的时候,他扶了扶眼镜看得最认真。最后,还专门做了点评。
次日,在浙师大红楼,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林芳萍儿歌研讨会在儿童文化研究院举行。席间,蒋风先生又一次提起前一天晚上观看的演出《一园青菜成了精》。他说,当天晚上,大部分时间孩子们都是闹哄哄的,唯独这个时候,大家特别安静。显然,对着孩子朗诵《青春万岁》、《热爱生命》,孩子当然坐不住了。林芳萍小姐和“思想猫”奖项的设立者桂文亚女士也饶有兴致地传看了《一园青菜成了精》的现场图片。
“这个年龄的孩子,有些胆子很小,不敢上台表演节目。爸妈再怎么鼓励,都不如亲自上台秀一把,给孩子做个榜样强。”归妈说。
这不,为了准备六一儿童节的演出,这几个晚上,这群爸妈又继续排戏去了!
现在,只要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年轻的家长不惜本钱。带孩子到杭州看儿童剧,到上海听童声合唱,只要物有所值,咱不差钱,归妈就是这么一个家长。但是,每次都去杭州、上海看演出,也没那么方便。
这不,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幼儿园要求家长也要出个节目,于是,各班的家长都各显神通。“咱们要不演一出绘本剧得了!”这群富有娱乐精神的爸妈说干就干……
选好剧本,排练卡壳
想着要表演给小朋友们看的,故事一定要好玩,于是,他们选择了《一园青菜成了精》。归妈上大学的时候,在剧社里混过几年,于是,她就当仁不让当起了导演。
《一园青菜成了精》是丰子恺华文图画书奖的获奖作品,编自北方童谣。它巧妙地蕴藏了蔬菜们的特性,故事荒诞而又充满了智慧。比如,小葱青秆绿叶儿长得直,正像一根银杆枪;韭莱的叶片狭长而扁平,如同两刃锋;辣椒本身就是红彤彤,以及茄子全身都是紫的,这些特征都成了战斗的结果。最有趣的是,莲藕作为败军之将,慌不择路,一头钻进了烂泥坑。这样的结果,孩子们能不欢乐吗?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绘本剧第一次排练就有麻烦了。开始,归妈想根据剧本的打斗情节,大家挨个上去耍宝就是了。可是,排练现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这个导演瞬间没法当了。怎么办呢?只好去搬救兵。
浙师大有阿西剧社,虽然他们在紧张地排练毕业大戏,但是他们还是通过熟人,请来了阿西剧社的导演。学生导演请来了,指导得很热心,可是,这些演员却总是到不齐。绘本剧里有十五六个角色,不是今天缺了“小葱”,就是明天少了“辣椒”……妈妈们下班后,五点钟到幼儿园,五点半小朋友就要放学了,排练的时间太宝贵了。
临阵磨枪,逮住“大导演”
选拔演出那天晚上,是人员唯一到齐的一次。一看节目单———《一园青菜成了精》是第27个节目,也就是倒数第二个。大家赶紧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临阵磨枪。
有几个家长瞅到别班的节目,发现人家都穿晚礼服,一本正经地朗诵,心里不免打鼓:“你看人家的节目都这么正经,别人会不会把我们当神经病啊。”有位家长急了,差点要罢演,觉得这个节目与整台晚会风格格格不入。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来了,那就欢乐一把吧。
“假如我们的节目被淘汰了,我们可不可以在自己孩子的班里演。”归妈试探着问老师,老师当然没意见。
在排练的当口,阿西剧社的指导老师,正儿八经的导演居然出现在了现场,原来,他也是中三班的家长。高人深藏不露,这不几个细节一指点,“一园青菜”个个都有模有样了。
这个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一开始是大家自行准备道具服装,所以很不统一。茄子是一只头套,网上买来的;萝卜是丁当妈自己用布缝的,排练时拿在手上;豆腐用一块泡沫代替,直接顶在头上……虽然每个人都使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巧手,但舞台效果并不好。
就在演出前两天晚上,在艺术系工作的涵爸涵妈临危受命,连夜喷绘了各种角色的图片。然后,到学生那儿借来统一的白T恤。演出当天下午,他们把那些图片剪下来贴在胸前背后,“青菜们”再拿上各自准备的小道具,舞台效果就有了。
精彩打斗,蛮有节奏感
好不容易等到上台,归妈对自己说:“我豁出去了!”上台后,“青菜们”都蹲在挡板后面。
“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青菜绿葱葱。最近几天没人问,他们个个成了精……”小浩妈那清脆干净的声音响起,大家立马找到感觉了。台下也响起了掌声,“青菜们”这下心里有底了。
“小葱端起银杆枪,一个劲儿向前冲。茄子一挺大肚皮,小葱撞个倒栽葱。韭菜使出两刃锋,呼啦呼啦上了阵……”那一幕幕打斗的场面,既夸张又有趣。正当“莲藕队”占了上风时,“歪嘴葫芦放大炮,轰隆隆隆三声响。”“莲藕队”渐渐支撑不住,一个个翻倒在地上,最后,藕王一看形势不对,赶紧钻进烂泥溜之大吉。
毫无疑问,这次是他们演得最好的一次,也是最严肃认真的一次。“想想都三四十岁的人,很多人从来没上过台,更加没有在人前演得那么疯过,真当不容易啊!”归妈感慨道。
其实,这次演出成功,还多亏了小浩妈。一开始她演黄瓜的,后来换她来念词。本来想用快板打拍子,就在演出前一晚,他们请人帮忙制作了音乐拍子。跟着音乐拍子念起台词来,节奏感非常强,整个表演的效果就出来了。
演完后,已经晚上9点多了,这些爸妈们全然不顾这个时候该回家伺候孩子洗洗睡了,都站在那里等结果,等待最后欢呼几声。很快,结果出来了———《一园青菜成了精》第一名!
“骆家塘人民发来贺电,祝贺中三班的《一园青菜成了精》获得第一名!”在班级的QQ群里,各种贺信满天飞。这些大孩子们,显然也乐坏了,似乎找到了学生时代的简单快乐。
蒋风看了竖起大拇指
当天晚上,著名的儿童文学家蒋风先生就坐在现场当评委,尽管很多节目让他犯困,但是,“青菜们”上台的时候,他扶了扶眼镜看得最认真。最后,还专门做了点评。
次日,在浙师大红楼,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林芳萍儿歌研讨会在儿童文化研究院举行。席间,蒋风先生又一次提起前一天晚上观看的演出《一园青菜成了精》。他说,当天晚上,大部分时间孩子们都是闹哄哄的,唯独这个时候,大家特别安静。显然,对着孩子朗诵《青春万岁》、《热爱生命》,孩子当然坐不住了。林芳萍小姐和“思想猫”奖项的设立者桂文亚女士也饶有兴致地传看了《一园青菜成了精》的现场图片。
“这个年龄的孩子,有些胆子很小,不敢上台表演节目。爸妈再怎么鼓励,都不如亲自上台秀一把,给孩子做个榜样强。”归妈说。
这不,为了准备六一儿童节的演出,这几个晚上,这群爸妈又继续排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