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个影迷的自我修养
一个影迷的自我修养
迷影网公布十佳片单及多个子榜单,南都访多位影评人分享影迷秘笈
摘要:电影是白日梦,电影是光和影的魔术,电影是超过90分钟从繁琐现实中短暂逃离。人人都爱电影,人人都是影评人。在豆瓣上、时光上、微博上,随处可见群众因为某一部影片的意见不一而掐架,由于阅历、看片量、对影史的了解不同,人们很容易产生分歧。
电影是白日梦,电影是光和影的魔术,电影是超过90分钟从繁琐现实中短暂逃离。人人都爱电影,人人都是影评人。在豆瓣上、时光上、微博上,随处可见群众因为某一部影片的意见不一而掐架,由于阅历、看片量、对影史的了解不同,人们很容易产生分歧。但怎么才能更好地爱电影、欣赏其妙处,确保自己在以一个尽量客观的态度评判它?前段时间国内影迷网站“迷影网”效仿英国电影杂志《视与听》,推出了属于华人影迷自己的十佳榜单。而这些浓缩了影史精华的名字,恰恰是影迷入门最好的敲门砖。
《喜剧之王》里,周星驰奉《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为《圣经》,也正是靠着这本书和他对表演的迷恋,当年的“周星星”才得以变成如今的喜剧宗师“星爷”。今天我们送上专题“一个影迷的自我修养”,并请到资深影迷magasa、妖灵妖、大旗虎皮、云中和桃桃林林小淘淘“现身说法”,目的也是一样,希望对热爱电影的人有所帮助和启发。【南都记者 简芳 实习生 傅杏翠】
1、入门片单
面对浩瀚片海,入门者很容易迷失。英国电影月刊《视与听》的十佳榜单曾经是很多人的参考片单。该榜始于1952年,每十年评选一次,今年才出了最新一期榜单。但更好的消息可能是,中国内地的迷影网效仿《视与听》策划了一个本土的“影史十佳”评选活动,请135位来自国内外的华人评委提名、选出属于华人自己的电影史十佳电影和十佳导演,结果已于8月20日公布。相较而言,这份榜单会让内地影迷更感亲切,上面不仅有《公民凯恩》、《迷魂记》这样雷打不动的西片“常客”,也包括了华语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和《小城之春》。
尽管对于榜单这种形式本身,业内的说法有褒有贬,但对入门的影迷来说,仍不失为一个相对迅速地进入状态的途径。就如台湾电影人焦雄屏因迷影网“影史十佳”受访时所说的,“就华语范畴里,普及电影史很重要,给出一个相对客观的榜单有助于形成健康的电影审美观,让一些真正有素质的电影走出来,所以迷影网这样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另外,此次我们提供的除了已公布的“十佳”,还有“1980年代后电影排名”、“在世导演排名”和“亚洲电影排名”这三个从未曝光的子榜单。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影迷,对着片单赶紧行动吧。
《视与听》TOP10
《迷魂记》(希区柯克1958)
《公民凯恩》(奥逊•威尔斯1941)
《东京物语》(小津安二郎1953)
《游戏规则》(让•雷诺阿1939)
《日出》(F.W .茂瑙1927)
《2001太空漫游》(库布里克1968)
《搜索者》(约翰•福特1956)
《持摄影机的人》
(吉加•维尔托夫1929)
《圣女贞德的审判》
(卡尔•德莱叶1928)
《八部半》
(费德里科•费里尼1963)
magasa点评:《视与听》这次的榜单体现出了一些新颖性,《迷魂记》取代了《公民凯恩》,另外一个趋势是最近这一二十年,小津安二郎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可以说已经成了东方电影的代表。
迷影网T O P 10
《公民凯恩》(奥逊•威尔斯1941)
《教父》(弗朗西斯•科波拉1972)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杨德昌1991)
《2001太空漫游》(库布里克1968)
《东京物语》(小津安二郎1953)
《八部半》(费德里科•费里尼1963)
《迷魂记》(希区柯克1958)
《七武士》(黑泽明1954)
《大都会》(弗里茨•朗1927)
《小城之春》(费穆1948)
m agasa点评:迷影网的“十佳”中,东方电影占的比重较大,这是意料之中且与情理相符的。迷影网“十佳”中的西方电影,基本就是吻合国际评价的,可能这体现了华语影评人和学者对国际标准的主动靠近,当然也有一些细微区别,比如华语影评人比西方人更偏爱《大都会》等几部作品,但对约翰•福特等西方人特别钟爱的导演就不太重视,个中缘由很复杂,一言难尽。另外,迷影网“十佳”中排前列的华语导演作品,与西方人的评价是有较大差别的。西方人最爱王家卫,而华人更爱侯、杨。
1980年代后电影排名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杨德昌)
《悲情城市》(侯孝贤)
《地下》(库斯图里卡)
《一一》(杨德昌)
《低俗小说》(昆汀•塔伦蒂诺)
《童年往事》(侯孝贤)
《芬妮与亚历山大》(英格玛•伯格曼)
《牺牲》(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电影史》(让-吕克•戈达尔)
《美国往事》(塞尔乔•莱昂内)
《戏梦人生》(侯孝贤)
m agasa点评:这是一个很均衡的榜单,除开几部华语片,对不同的地域性、格式题材、制片性质都有涵盖,挺能反映近三十年世界电影的一些动向。
在世导演排名
让-吕克•戈达尔
侯孝贤
马丁•斯科塞斯
阿伦•雷乃
沃纳•赫尔佐格
伍迪•艾伦
弗朗西斯•科波拉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迈克尔•哈内克、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ma g a sa点评:结果同样非常均衡,法国新浪潮、德国新电影、美国新好莱坞、台湾新浪潮、当代亚洲电影、当代欧洲艺术电影等不同板块都照顾到了。
亚洲电影排名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杨德昌)
《东京物语》(小津安二郎)
《七武士》(黑泽明)
《小城之春》(费穆)
《悲情城市》(侯孝贤)
《秋刀鱼之味》(小津安二郎)
《一一》(杨德昌)
《浮云》(成濑巳喜男)
《罗生门》(黑泽明)
《晚春》(小津安二郎)
《童年往事》(侯孝贤)
magasa点评:我们对亚洲电影的选择集中在华语电影和日本电影上,这符合亚洲各国电影的历史以及我们的视野,比较遗憾没有沟口健二,没有更新生代的伊朗电影或泰国电影代表。(P .S.由于排名是按照票数来的,如果票数相同就会出现并列,所以榜尾有并列的话也可能会超过十个)。
2、前辈指路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成为一个有趣味并能欣赏更多趣味的影迷,还有很多其他的事要做。看到这里,一些人可能会皱眉头:为什么要把喜欢电影弄得那么沉重?打个比方吧,这就好像一个人钟情美食,他会积极地去打听、多方了解最近有什么新品、哪家又多了两个好厨子;他享用到人间极品时,也会想了解师傅是怎么做到的、他的食材和刀功与别家又有何不同。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功夫。但如果他只是不加选择地闷头吃下去,珍品没有尝到,反倒会伤了胃。
人生在世数十载,难免遇到几(十,如果不是百)部大烂片,是坚持把它们生吞了,还是果断结束痛苦?身边没有好的电影导师,什么书籍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除了经典佳作,在哪里可以更新最近的电影资讯?南都特意找到了m agasa、妖灵妖、大旗虎皮、云中和桃桃林林小淘淘这五位资深影迷,为入门级的影迷做出他们的推荐。(注:捷径只是传说,提供他们的经验只是想助各位爱电影之人少走一些弯道。)
妖灵妖:
推荐观影习惯:看电影之前最好不要看它的预告片,因为会失去惊喜;中途若觉得影片不好看,要随时退场,不要为了烂片浪费自己的生命;看电影之后可查阅一些中外影评,与自己的感受做比较。
推荐电影书籍:《认识电影》(路易斯•贾内梯)、《镜与世俗神话:影片精读18例》(戴锦华)、《世界电影史》(大卫•波德维尔和克莉丝汀•汤普森版)、《伟大的电影》(罗杰•伊伯特)、《美国电影美国文化》(约翰•贝尔顿)
大旗虎皮:
推荐观影习惯:经典影片反复看,比看新的烂片强;能看大银幕就不看小银幕;根据导演去选择影片,能提高选择的质量;记住影片的精彩段落或台词,会提升对电影魅力的感受;试着对朋友评价一部电影,说出自己的道理。
推荐电影书籍:《伟大的电影》,了解经典影片及其为什么经典;《认识电影》,熟悉电影艺术的入门读物;《电影光幻100年》,电影百年最重要的事件;《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精彩细节的制作与分析《雕刻时光》,了解电影艺术的深层意义。
云中:
推荐观影习惯:看电影不光要看导演讲什么,最重要的是看他怎么讲、效果如何,包括叙事、剪辑、声音、场景、色彩、调度等,慢慢形成习惯,一搭眼就知道电影特色在哪;遇到好的电影,短时间内再看一遍,专门分析哪方面好,为什么好;看到很不好的片,坚决停下来不看;看到不太好的片,快进看完;每个月集中看一个导演的一批电影;每个月看几部20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的黑白电影。
推荐电影书籍:《电影是什么?》(电影理论)、《在黑暗中醒来》(电影评论)、《光影大师》(电影摄影)、《电影•电视•广播中的声音》(电影声音)《故事》(电影剧本)
桃桃林林小淘淘:
推荐观影习惯:做一点基本的功课,对影片背景有个大致的了解(比如看《偷自行车的人》之前可以稍微了解一下新现实主义,了解之后看电影会有更多的乐趣);找合适的心情看合适的电影(比如在周末起早看一部闷片,既安静又能更有效地理解,累的时候看一部爆笑喜剧或娱乐大片);有可能的话,按导演作品顺序看电影(从中你会发现他作品的风格变化,题材的转变等很多有趣的东西,如果能配合看他的传记,你大概就了解这位导演以及他的作品了);多看适合自己的类型,不要勉强自己;尝试发现新的世界,勿带偏见,也许有惊喜(我之前很讨厌日本电影,现在我是忠实的日本电影迷;之前很瞧不起韩国电影,现在则看了非常多)。
推荐电影书籍:
《世界电影史》乔治•萨杜尔:这差不多是每个影迷了解电影史的入门书
《电影是什么?》巴赞:了解新浪潮以及巴赞推崇的是什么
《日本电影100年》:一本了解日本电影的普及读物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认识电影,了解电影
推荐资讯渠道汇总
国内方面:
时光网、豆瓣电影、微博上的活跃资深影迷。
国外方面:
美国老牌电影杂志的网站:好莱坞报道者www.hollywoodreporter.com
另一大老牌娱乐媒体网站:综艺http://www.variety.com/Home/
英国老牌杂志《帝国》的官网:http://www.empireonline.com
关注独立电影、电影节以及其他资讯:http://www.indiewire.com/
票房、资讯、电影节:http://www.screendaily.com/
了解北美票房的最好途径:http://www.boxofficemojo.com/
烂番茄:http://www.rottentomatoes.com /
好莱坞网上杂志deadline:http://www.deadline.com/hollywood/
法国商业电影网站A llocine:http://www.allocine.fr/
维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Main_Page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http://www.nytimes.com/
英国卫报网:http://www.guardian.co.uk/
IM D b的iPhone或iPad客户端
iPad上Flipboard的电影分类(最好是选择美国区的Flipboard)
迷影网公布十佳片单及多个子榜单,南都访多位影评人分享影迷秘笈
摘要:电影是白日梦,电影是光和影的魔术,电影是超过90分钟从繁琐现实中短暂逃离。人人都爱电影,人人都是影评人。在豆瓣上、时光上、微博上,随处可见群众因为某一部影片的意见不一而掐架,由于阅历、看片量、对影史的了解不同,人们很容易产生分歧。
电影是白日梦,电影是光和影的魔术,电影是超过90分钟从繁琐现实中短暂逃离。人人都爱电影,人人都是影评人。在豆瓣上、时光上、微博上,随处可见群众因为某一部影片的意见不一而掐架,由于阅历、看片量、对影史的了解不同,人们很容易产生分歧。但怎么才能更好地爱电影、欣赏其妙处,确保自己在以一个尽量客观的态度评判它?前段时间国内影迷网站“迷影网”效仿英国电影杂志《视与听》,推出了属于华人影迷自己的十佳榜单。而这些浓缩了影史精华的名字,恰恰是影迷入门最好的敲门砖。
《喜剧之王》里,周星驰奉《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为《圣经》,也正是靠着这本书和他对表演的迷恋,当年的“周星星”才得以变成如今的喜剧宗师“星爷”。今天我们送上专题“一个影迷的自我修养”,并请到资深影迷magasa、妖灵妖、大旗虎皮、云中和桃桃林林小淘淘“现身说法”,目的也是一样,希望对热爱电影的人有所帮助和启发。【南都记者 简芳 实习生 傅杏翠】
1、入门片单
面对浩瀚片海,入门者很容易迷失。英国电影月刊《视与听》的十佳榜单曾经是很多人的参考片单。该榜始于1952年,每十年评选一次,今年才出了最新一期榜单。但更好的消息可能是,中国内地的迷影网效仿《视与听》策划了一个本土的“影史十佳”评选活动,请135位来自国内外的华人评委提名、选出属于华人自己的电影史十佳电影和十佳导演,结果已于8月20日公布。相较而言,这份榜单会让内地影迷更感亲切,上面不仅有《公民凯恩》、《迷魂记》这样雷打不动的西片“常客”,也包括了华语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和《小城之春》。
尽管对于榜单这种形式本身,业内的说法有褒有贬,但对入门的影迷来说,仍不失为一个相对迅速地进入状态的途径。就如台湾电影人焦雄屏因迷影网“影史十佳”受访时所说的,“就华语范畴里,普及电影史很重要,给出一个相对客观的榜单有助于形成健康的电影审美观,让一些真正有素质的电影走出来,所以迷影网这样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另外,此次我们提供的除了已公布的“十佳”,还有“1980年代后电影排名”、“在世导演排名”和“亚洲电影排名”这三个从未曝光的子榜单。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影迷,对着片单赶紧行动吧。
《视与听》TOP10
《迷魂记》(希区柯克1958)
《公民凯恩》(奥逊•威尔斯1941)
《东京物语》(小津安二郎1953)
《游戏规则》(让•雷诺阿1939)
《日出》(F.W .茂瑙1927)
《2001太空漫游》(库布里克1968)
《搜索者》(约翰•福特1956)
《持摄影机的人》
(吉加•维尔托夫1929)
《圣女贞德的审判》
(卡尔•德莱叶1928)
《八部半》
(费德里科•费里尼1963)
magasa点评:《视与听》这次的榜单体现出了一些新颖性,《迷魂记》取代了《公民凯恩》,另外一个趋势是最近这一二十年,小津安二郎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可以说已经成了东方电影的代表。
迷影网T O P 10
《公民凯恩》(奥逊•威尔斯1941)
《教父》(弗朗西斯•科波拉1972)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杨德昌1991)
《2001太空漫游》(库布里克1968)
《东京物语》(小津安二郎1953)
《八部半》(费德里科•费里尼1963)
《迷魂记》(希区柯克1958)
《七武士》(黑泽明1954)
《大都会》(弗里茨•朗1927)
《小城之春》(费穆1948)
m agasa点评:迷影网的“十佳”中,东方电影占的比重较大,这是意料之中且与情理相符的。迷影网“十佳”中的西方电影,基本就是吻合国际评价的,可能这体现了华语影评人和学者对国际标准的主动靠近,当然也有一些细微区别,比如华语影评人比西方人更偏爱《大都会》等几部作品,但对约翰•福特等西方人特别钟爱的导演就不太重视,个中缘由很复杂,一言难尽。另外,迷影网“十佳”中排前列的华语导演作品,与西方人的评价是有较大差别的。西方人最爱王家卫,而华人更爱侯、杨。
1980年代后电影排名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杨德昌)
《悲情城市》(侯孝贤)
《地下》(库斯图里卡)
《一一》(杨德昌)
《低俗小说》(昆汀•塔伦蒂诺)
《童年往事》(侯孝贤)
《芬妮与亚历山大》(英格玛•伯格曼)
《牺牲》(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电影史》(让-吕克•戈达尔)
《美国往事》(塞尔乔•莱昂内)
《戏梦人生》(侯孝贤)
m agasa点评:这是一个很均衡的榜单,除开几部华语片,对不同的地域性、格式题材、制片性质都有涵盖,挺能反映近三十年世界电影的一些动向。
在世导演排名
让-吕克•戈达尔
侯孝贤
马丁•斯科塞斯
阿伦•雷乃
沃纳•赫尔佐格
伍迪•艾伦
弗朗西斯•科波拉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迈克尔•哈内克、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ma g a sa点评:结果同样非常均衡,法国新浪潮、德国新电影、美国新好莱坞、台湾新浪潮、当代亚洲电影、当代欧洲艺术电影等不同板块都照顾到了。
亚洲电影排名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杨德昌)
《东京物语》(小津安二郎)
《七武士》(黑泽明)
《小城之春》(费穆)
《悲情城市》(侯孝贤)
《秋刀鱼之味》(小津安二郎)
《一一》(杨德昌)
《浮云》(成濑巳喜男)
《罗生门》(黑泽明)
《晚春》(小津安二郎)
《童年往事》(侯孝贤)
magasa点评:我们对亚洲电影的选择集中在华语电影和日本电影上,这符合亚洲各国电影的历史以及我们的视野,比较遗憾没有沟口健二,没有更新生代的伊朗电影或泰国电影代表。(P .S.由于排名是按照票数来的,如果票数相同就会出现并列,所以榜尾有并列的话也可能会超过十个)。
2、前辈指路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成为一个有趣味并能欣赏更多趣味的影迷,还有很多其他的事要做。看到这里,一些人可能会皱眉头:为什么要把喜欢电影弄得那么沉重?打个比方吧,这就好像一个人钟情美食,他会积极地去打听、多方了解最近有什么新品、哪家又多了两个好厨子;他享用到人间极品时,也会想了解师傅是怎么做到的、他的食材和刀功与别家又有何不同。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功夫。但如果他只是不加选择地闷头吃下去,珍品没有尝到,反倒会伤了胃。
人生在世数十载,难免遇到几(十,如果不是百)部大烂片,是坚持把它们生吞了,还是果断结束痛苦?身边没有好的电影导师,什么书籍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除了经典佳作,在哪里可以更新最近的电影资讯?南都特意找到了m agasa、妖灵妖、大旗虎皮、云中和桃桃林林小淘淘这五位资深影迷,为入门级的影迷做出他们的推荐。(注:捷径只是传说,提供他们的经验只是想助各位爱电影之人少走一些弯道。)
妖灵妖:
推荐观影习惯:看电影之前最好不要看它的预告片,因为会失去惊喜;中途若觉得影片不好看,要随时退场,不要为了烂片浪费自己的生命;看电影之后可查阅一些中外影评,与自己的感受做比较。
推荐电影书籍:《认识电影》(路易斯•贾内梯)、《镜与世俗神话:影片精读18例》(戴锦华)、《世界电影史》(大卫•波德维尔和克莉丝汀•汤普森版)、《伟大的电影》(罗杰•伊伯特)、《美国电影美国文化》(约翰•贝尔顿)
大旗虎皮:
推荐观影习惯:经典影片反复看,比看新的烂片强;能看大银幕就不看小银幕;根据导演去选择影片,能提高选择的质量;记住影片的精彩段落或台词,会提升对电影魅力的感受;试着对朋友评价一部电影,说出自己的道理。
推荐电影书籍:《伟大的电影》,了解经典影片及其为什么经典;《认识电影》,熟悉电影艺术的入门读物;《电影光幻100年》,电影百年最重要的事件;《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精彩细节的制作与分析《雕刻时光》,了解电影艺术的深层意义。
云中:
推荐观影习惯:看电影不光要看导演讲什么,最重要的是看他怎么讲、效果如何,包括叙事、剪辑、声音、场景、色彩、调度等,慢慢形成习惯,一搭眼就知道电影特色在哪;遇到好的电影,短时间内再看一遍,专门分析哪方面好,为什么好;看到很不好的片,坚决停下来不看;看到不太好的片,快进看完;每个月集中看一个导演的一批电影;每个月看几部20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的黑白电影。
推荐电影书籍:《电影是什么?》(电影理论)、《在黑暗中醒来》(电影评论)、《光影大师》(电影摄影)、《电影•电视•广播中的声音》(电影声音)《故事》(电影剧本)
桃桃林林小淘淘:
推荐观影习惯:做一点基本的功课,对影片背景有个大致的了解(比如看《偷自行车的人》之前可以稍微了解一下新现实主义,了解之后看电影会有更多的乐趣);找合适的心情看合适的电影(比如在周末起早看一部闷片,既安静又能更有效地理解,累的时候看一部爆笑喜剧或娱乐大片);有可能的话,按导演作品顺序看电影(从中你会发现他作品的风格变化,题材的转变等很多有趣的东西,如果能配合看他的传记,你大概就了解这位导演以及他的作品了);多看适合自己的类型,不要勉强自己;尝试发现新的世界,勿带偏见,也许有惊喜(我之前很讨厌日本电影,现在我是忠实的日本电影迷;之前很瞧不起韩国电影,现在则看了非常多)。
推荐电影书籍:
《世界电影史》乔治•萨杜尔:这差不多是每个影迷了解电影史的入门书
《电影是什么?》巴赞:了解新浪潮以及巴赞推崇的是什么
《日本电影100年》:一本了解日本电影的普及读物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认识电影,了解电影
推荐资讯渠道汇总
国内方面:
时光网、豆瓣电影、微博上的活跃资深影迷。
国外方面:
美国老牌电影杂志的网站:好莱坞报道者www.hollywoodreporter.com
另一大老牌娱乐媒体网站:综艺http://www.variety.com/Home/
英国老牌杂志《帝国》的官网:http://www.empireonline.com
关注独立电影、电影节以及其他资讯:http://www.indiewire.com/
票房、资讯、电影节:http://www.screendaily.com/
了解北美票房的最好途径:http://www.boxofficemojo.com/
烂番茄:http://www.rottentomatoes.com /
好莱坞网上杂志deadline:http://www.deadline.com/hollywood/
法国商业电影网站A llocine:http://www.allocine.fr/
维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Main_Page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http://www.nytimes.com/
英国卫报网:http://www.guardian.co.uk/
IM D b的iPhone或iPad客户端
iPad上Flipboard的电影分类(最好是选择美国区的Flipboard)
方枪枪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故乡的野菜
- 下班后 (1人喜欢)
- 中年人的朋友圈死在三十岁前夜 (2人喜欢)
- 情人节就像一盒过期的巧克力 (9人喜欢)
- 致三岁反骨仔的新年家书 (2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