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1: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
花溪篇
花是初中时班级里的转学生,我有个中上等的名字,而花有个上上等的名字,花溪。有爱的地方就有花溪,我太喜欢这个姓氏了,甚至自己幻想出来的假女友也姓花,花筱岸,我很爱这个小说人物,一直没有下笔。
花溪刚来班级的时候,我和王迪在班级靠后的位置坐同桌,班主任欧阳分配同桌蛮有一套,虽然我同桌换了一次又一次,但大多时候都能和自己的朋友坐在一起。花溪在班级最初的位置和我们大概差了两排一列左右,比较近,但交流起来距离还真是麻烦。
当时和朋友们在玩传奇,五六个人玩两三个账号,级别不高,却很开心,中午,放学都聊这个。玩传奇的朋友几个里,邬显剑的家就在大学院内,杨圣龙家在相反方向,刘派的妈妈经常来学校接她,所以我经常和王迪放学后一起回家。到我家只需要坐一站,到王迪家需要坐四站再倒车,第四站就是星海公园,当话聊不尽的时候,我们就一起到第四站下,去公园抛下书包,看一会海,然后再离开公园,互相告别,踏上驶向家园的巴士。
如果你有一个好朋友,你可能没和他一起看过日出,但我很难想象你没和他一起看过日落,没一起看过日落的,怎么能算是好朋友呢?
初中的我,喜欢什么都要让人知道,听了羽泉的第二天,座位前头的女孩变会记住彩虹的旋律,听了周杰伦的第二天,左边的女孩就会记住简单爱的调子。和王迪一起看海的故事,肯定是我在同学中炫耀的话题。不久后,刘慧楠和花溪也一同来看海了。时至今日,我已搞不清楚,究竟是我和王迪先去看海的呢,还是慧和花先去看的呢?
我们喜欢坐公交车最后两排的位置,坐太靠前有让座的麻烦,而即将看海的喜悦,又该怎样和那些放学后就直接回家的同学们分享呢?读初中的时候,正值大连办文明城市,学校那站是半个始发站,新竖立起排队的栏杆。来到车站或早或晚,先排上队的那两个人,便占领下最后一排靠窗的两个位置,再用书包占下倒数第二排的两个座位,后来的那两人便可坐收渔翁之利了。有时大家同时抵达车站,便一起排队,宁愿多等一辆巴士,只为能一起坐在倒数两排。在那些面背相对的巴士上,我忘了我们曾说过什么,但我记得我们一起在海边唱歌。
自习课上,放学路上,我常常哼歌,就好像小学上学我喜欢折一条柳枝,挥舞着前进。然而真为了谁唱歌,我是没有过的。花说:“你平时总在教室里唱歌,那么在海边也给我们唱一首吧。”我当时比较腼腆,听到这话有些难为情,不知该唱什么,就叫花随便点一首吧。花点的是威廉古堡,当时教室里的收音机每天都放范特西那张磁带。得益于当时语文课总要背课文,我喜欢的歌都有背下来歌词,便开始唱了。多少有些紧张,一开头就唱跑调了,觉得很没有面子,当天回家就翻出那张专辑来回听。
我和迪发现了在海边用卵石互相击打,可以看见火花,我们很自豪地给慧和花演示。当大家比赛谁用卵石砸撑起遮阳伞的铁杆子砸得准的时候,在海滩上搭起小屋经营生意的人会打开门责备那个获胜者。天气不好的时候,就到附近的麦当劳里下五子棋,也玩象棋和扑克,象棋是我们男生赢,扑克就是女孩们的天下了。天气好的时候,大家会脱下鞋子,等待一波波漫上沙滩的海浪。有一次捉迷藏的时候,王迪将花的书包埋进了隐蔽的卵石堆,为了找到花溪的书包,我们不得不晚了半个小时才在公园解散。
我高中的时候作文平均分不到40分,一半的时候都跑题只得30分,03年读高一,我写了一篇作文讲大家一起看海,得了45分,蛮开心,在这里贴一下:美丽的一天
那挥舞着甘蔗准备拿来充当打狗棒去开辟新世界的童年静默得如同别离得跫音黯然远去了,留下不知所措得我们。我们不知道是去怀念过去那单纯美好的时光还是为成长而庆幸。总之伙伴们是一个个地离开了,只留下往事待追忆。有时候我想,彷徨挂在我们每个人的脸上。
牛郎织女总要互相思念一整年才感化得一种灵性的鸟儿在七月七日那天为他们的相见搭一座鹊桥。我们不比神仙,我们总是尴尬地站在童年与成年之间的楼台上,不知该上看还是下看,踟躇中却遗忘了欣赏眼前的风景。
然而那曾经拉响我们快乐童年旋律的琴弦似乎却不甘寂寞,仍在努力地挽留着四散的音符。一个好友把我们所有昔日的伙伴约到海边尽情狂欢。
那天真是个好天气,明媚的阳光覆盖了灰色的寂寞,醉人的海风吹走了我们的忧伤,喜悦在我们脸上跳着欢乐的节奏。
我们共同唱那些曾令我们感动的歌谣,我们还模仿歌词中的哪个胖女巫念咒语时的滑稽模样。我们欣赏天上的云朵,猜想它们下一秒会变幻成哪种动物。它们把伙伴们的背包掩埋在沙滩中然后再兴致勃勃地寻觅自己的背包。我们捡起扁平的鹅卵石在海面上丢出十几圈美丽的涟漪。我们比吃秀逗为了证明谁的脑筋更秀逗,我们还以夸张的速度吃麦当劳套餐。我们谈起各自在学校做的臭(当时我不会写糗字)事然后一起狂笑。我们侃哪个男生在哪次班际比赛中的那个球比较漂亮,哪个女生更适合留长发……
我们放风筝,在蔚蓝的天空中,就如同在那些别离后的日子里我们对彼此放飞的思念,又仿佛是在放飞着我们的梦想。被放飞的我们的梦想在空中交错着,编织出我们多彩的欢乐……
我想我们是沉默了太久,要把在心中堆积的所有感受都在那一刻倾注出来。久违的朋友带给我们久违的喜悦,久违的喜悦是我们久违的朋友。
太阳落下了,黄昏的余晖透过黑暗将一群欢乐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然而我们年轻的心不会落下,它们在怀念着,憧憬着。
只是当时已惘然。这又往往是过后才能发现的。
花和我上了同一所高中,就在我的隔壁班,形象忽然瘦了很多,更好看了,我为花而自豪,那么漂亮的花可是我的朋友啊。可慢慢地在我的班级出现了说花做了抽脂手术的谣言,仅仅因为她是隔壁班的一个漂亮女生。这谣言显然来自上同一所高中的其他初中同学,我不知道那人是男生还是女生,我祝他们一辈子都不用辟谣。
高一的时候慧似乎来高中看过花,在走廊里意外相见,不知道说什么,感觉慧仍然是和我读同一所学校,但慧却因为中考不理想,丢了很多自信,不知如何安慰。这年我和王迪通了几封信,大家在不同场地上跑动,投进的都是篮球。花果然如我预料般优秀,高一结束的分班便升到了上一个档次的班,我没有,但大家还隔壁班。
某个长假,慧请大家唱歌。花唱了原谅,好听,又唱了旋木,还好听。这些歌后来也听过别人唱,但我已知无论谁都不会比花唱得更好听了。还有一次看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前,大家一起吃了火锅,那次慧要的黑狮金冠是我喝过最好喝的啤酒,竟然可以喝出甜味。那个电影比较难看,我却一直记得电影的主题音乐,我和慧说到这个,慧说怎么证明,我说我哼哼给你看。
高二下,我也升了班级,转到了花另一边的隔壁班,整个高中一直和花隔壁班。我和花同时谈起了恋爱,在她的生日左右开始,在我的生日左右结束。两个好不失意的人,约好一起去看七剑,她看过了,我也看过,这是我第一次单独和女孩子看电影,之前和女友看都是一堆朋友蜂拥而至。除了小时候妈妈带着一起看电影,自己第一次和女孩看电影对方竟然不是自己的女朋友,我觉得我的人生开始不同反响了。看完电影,花溪告诉我,她假期去一个叫花溪的地方旅游了,我好羡慕,尽管我知道有个叫Swansea的英国小城,但这和我的名字还是差了挺多。
高中的时候,王迪喜欢上了花,而花已经有很多人追了。有一个周末,花坐火车去了金州,想要看海,下了车发现一片陌生,我忘了她有没有看见海。王迪和我说,大家长大后都有自己的车了,四个人四个家庭开着车从大连走旅顺南路,到旅顺的海边消夏。对车这么不痴迷的我,还是被王迪的这个想法打动了,因为我特别希望慧的小孩也可以带着我的小孩一起玩,我就是这样信任慧,我当时还不知道慧正爱得天昏地暗。
高三的时候,我仍迷恋着前女友,花和我说觉得那女孩并不适合我,花不知道在前女友眼里花是她想去保护的女生。然而这样的话,在那个时候,只有花曾经对我说过。倾城又倾国,忠言就像佳人一样难得。高三的时候我到城市地下道吹长笛,其间有个大连日报的记者来拍照,还留了名片。接下来的周末,慧在线上问我,大连日报上那个街头表演的学生是不是我,我告诉她这是我第一次上报纸。
高中上了一半,我便知道自己可以写更好一点的小说了,我总和朋友提,却没有写出来。花说,要么就为我写一个吧。高三做了个梦,花了一个多月,终于写了出来,他和她的故事,是我惟一发表过的小说,也许是我写得太差,不仅没有收到读者来信,甚至发表这文章的杂志过了几个月也停刊了。写好后,我打印了两份,也给花的朋友萍送了一份。回家后我检查着还有错别字的稿子,十分不好意思。
大学花去了沈阳,我还在家周围念书。有个假期和王纯一起学日语,王纯说在人民广场吃饭的时候碰见了慧和花,一起聊了天,感觉花比初中时候漂亮多了,当然啦,我早就知道了。我也很想和她们坐在一桌吃饭,我真是太羡慕王纯了,然而我要怪王迪喜欢上了花溪么,我和王迪在游戏里打过的怪都是一模一样的。
大三的时候,慧复读了一年在北京的一家美式学校念书,我转学到了韩国,花留学到了英国,王迪在大连继续替我们走在青春延伸的道路。这时我便觉得王迪高中时候憧憬的好来,大家四个家庭,开着小汽车,拖家带口,一路向南,吹着小海风,撑着小阳伞,哼着小歌谣。王迪的憧憬,现在真的变成了一个憧憬,而我刚开始品尝出这憧憬的好来。我们面对未来,往往难以作出什么有建设性的计划,然而这次我们简直像延着王迪的憧憬活过来的。
当时每天放学总要排队的车站,现在不再是始发站了,虽然排队的栏杆没有撤掉,但已经没有学生再会像我们一样为后排座错过一辆又一辆巴士了。
花是要继续在英国求学的,基本上还会在欧洲成家,所以我很好奇慧会不会成为她的伴娘,或许她更早就成为慧的伴娘了。我和花曾经合写过一首诗,我把花的那部分弄丢了。也许花把这些都忘了,而我不会忘记,那个悠扬的下午,新转学来的插班女生。
花是初中时班级里的转学生,我有个中上等的名字,而花有个上上等的名字,花溪。有爱的地方就有花溪,我太喜欢这个姓氏了,甚至自己幻想出来的假女友也姓花,花筱岸,我很爱这个小说人物,一直没有下笔。
花溪刚来班级的时候,我和王迪在班级靠后的位置坐同桌,班主任欧阳分配同桌蛮有一套,虽然我同桌换了一次又一次,但大多时候都能和自己的朋友坐在一起。花溪在班级最初的位置和我们大概差了两排一列左右,比较近,但交流起来距离还真是麻烦。
当时和朋友们在玩传奇,五六个人玩两三个账号,级别不高,却很开心,中午,放学都聊这个。玩传奇的朋友几个里,邬显剑的家就在大学院内,杨圣龙家在相反方向,刘派的妈妈经常来学校接她,所以我经常和王迪放学后一起回家。到我家只需要坐一站,到王迪家需要坐四站再倒车,第四站就是星海公园,当话聊不尽的时候,我们就一起到第四站下,去公园抛下书包,看一会海,然后再离开公园,互相告别,踏上驶向家园的巴士。
如果你有一个好朋友,你可能没和他一起看过日出,但我很难想象你没和他一起看过日落,没一起看过日落的,怎么能算是好朋友呢?
初中的我,喜欢什么都要让人知道,听了羽泉的第二天,座位前头的女孩变会记住彩虹的旋律,听了周杰伦的第二天,左边的女孩就会记住简单爱的调子。和王迪一起看海的故事,肯定是我在同学中炫耀的话题。不久后,刘慧楠和花溪也一同来看海了。时至今日,我已搞不清楚,究竟是我和王迪先去看海的呢,还是慧和花先去看的呢?
我们喜欢坐公交车最后两排的位置,坐太靠前有让座的麻烦,而即将看海的喜悦,又该怎样和那些放学后就直接回家的同学们分享呢?读初中的时候,正值大连办文明城市,学校那站是半个始发站,新竖立起排队的栏杆。来到车站或早或晚,先排上队的那两个人,便占领下最后一排靠窗的两个位置,再用书包占下倒数第二排的两个座位,后来的那两人便可坐收渔翁之利了。有时大家同时抵达车站,便一起排队,宁愿多等一辆巴士,只为能一起坐在倒数两排。在那些面背相对的巴士上,我忘了我们曾说过什么,但我记得我们一起在海边唱歌。
自习课上,放学路上,我常常哼歌,就好像小学上学我喜欢折一条柳枝,挥舞着前进。然而真为了谁唱歌,我是没有过的。花说:“你平时总在教室里唱歌,那么在海边也给我们唱一首吧。”我当时比较腼腆,听到这话有些难为情,不知该唱什么,就叫花随便点一首吧。花点的是威廉古堡,当时教室里的收音机每天都放范特西那张磁带。得益于当时语文课总要背课文,我喜欢的歌都有背下来歌词,便开始唱了。多少有些紧张,一开头就唱跑调了,觉得很没有面子,当天回家就翻出那张专辑来回听。
我和迪发现了在海边用卵石互相击打,可以看见火花,我们很自豪地给慧和花演示。当大家比赛谁用卵石砸撑起遮阳伞的铁杆子砸得准的时候,在海滩上搭起小屋经营生意的人会打开门责备那个获胜者。天气不好的时候,就到附近的麦当劳里下五子棋,也玩象棋和扑克,象棋是我们男生赢,扑克就是女孩们的天下了。天气好的时候,大家会脱下鞋子,等待一波波漫上沙滩的海浪。有一次捉迷藏的时候,王迪将花的书包埋进了隐蔽的卵石堆,为了找到花溪的书包,我们不得不晚了半个小时才在公园解散。
我高中的时候作文平均分不到40分,一半的时候都跑题只得30分,03年读高一,我写了一篇作文讲大家一起看海,得了45分,蛮开心,在这里贴一下:美丽的一天
那挥舞着甘蔗准备拿来充当打狗棒去开辟新世界的童年静默得如同别离得跫音黯然远去了,留下不知所措得我们。我们不知道是去怀念过去那单纯美好的时光还是为成长而庆幸。总之伙伴们是一个个地离开了,只留下往事待追忆。有时候我想,彷徨挂在我们每个人的脸上。
牛郎织女总要互相思念一整年才感化得一种灵性的鸟儿在七月七日那天为他们的相见搭一座鹊桥。我们不比神仙,我们总是尴尬地站在童年与成年之间的楼台上,不知该上看还是下看,踟躇中却遗忘了欣赏眼前的风景。
然而那曾经拉响我们快乐童年旋律的琴弦似乎却不甘寂寞,仍在努力地挽留着四散的音符。一个好友把我们所有昔日的伙伴约到海边尽情狂欢。
那天真是个好天气,明媚的阳光覆盖了灰色的寂寞,醉人的海风吹走了我们的忧伤,喜悦在我们脸上跳着欢乐的节奏。
我们共同唱那些曾令我们感动的歌谣,我们还模仿歌词中的哪个胖女巫念咒语时的滑稽模样。我们欣赏天上的云朵,猜想它们下一秒会变幻成哪种动物。它们把伙伴们的背包掩埋在沙滩中然后再兴致勃勃地寻觅自己的背包。我们捡起扁平的鹅卵石在海面上丢出十几圈美丽的涟漪。我们比吃秀逗为了证明谁的脑筋更秀逗,我们还以夸张的速度吃麦当劳套餐。我们谈起各自在学校做的臭(当时我不会写糗字)事然后一起狂笑。我们侃哪个男生在哪次班际比赛中的那个球比较漂亮,哪个女生更适合留长发……
我们放风筝,在蔚蓝的天空中,就如同在那些别离后的日子里我们对彼此放飞的思念,又仿佛是在放飞着我们的梦想。被放飞的我们的梦想在空中交错着,编织出我们多彩的欢乐……
我想我们是沉默了太久,要把在心中堆积的所有感受都在那一刻倾注出来。久违的朋友带给我们久违的喜悦,久违的喜悦是我们久违的朋友。
太阳落下了,黄昏的余晖透过黑暗将一群欢乐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然而我们年轻的心不会落下,它们在怀念着,憧憬着。
只是当时已惘然。这又往往是过后才能发现的。
花和我上了同一所高中,就在我的隔壁班,形象忽然瘦了很多,更好看了,我为花而自豪,那么漂亮的花可是我的朋友啊。可慢慢地在我的班级出现了说花做了抽脂手术的谣言,仅仅因为她是隔壁班的一个漂亮女生。这谣言显然来自上同一所高中的其他初中同学,我不知道那人是男生还是女生,我祝他们一辈子都不用辟谣。
高一的时候慧似乎来高中看过花,在走廊里意外相见,不知道说什么,感觉慧仍然是和我读同一所学校,但慧却因为中考不理想,丢了很多自信,不知如何安慰。这年我和王迪通了几封信,大家在不同场地上跑动,投进的都是篮球。花果然如我预料般优秀,高一结束的分班便升到了上一个档次的班,我没有,但大家还隔壁班。
某个长假,慧请大家唱歌。花唱了原谅,好听,又唱了旋木,还好听。这些歌后来也听过别人唱,但我已知无论谁都不会比花唱得更好听了。还有一次看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前,大家一起吃了火锅,那次慧要的黑狮金冠是我喝过最好喝的啤酒,竟然可以喝出甜味。那个电影比较难看,我却一直记得电影的主题音乐,我和慧说到这个,慧说怎么证明,我说我哼哼给你看。
高二下,我也升了班级,转到了花另一边的隔壁班,整个高中一直和花隔壁班。我和花同时谈起了恋爱,在她的生日左右开始,在我的生日左右结束。两个好不失意的人,约好一起去看七剑,她看过了,我也看过,这是我第一次单独和女孩子看电影,之前和女友看都是一堆朋友蜂拥而至。除了小时候妈妈带着一起看电影,自己第一次和女孩看电影对方竟然不是自己的女朋友,我觉得我的人生开始不同反响了。看完电影,花溪告诉我,她假期去一个叫花溪的地方旅游了,我好羡慕,尽管我知道有个叫Swansea的英国小城,但这和我的名字还是差了挺多。
高中的时候,王迪喜欢上了花,而花已经有很多人追了。有一个周末,花坐火车去了金州,想要看海,下了车发现一片陌生,我忘了她有没有看见海。王迪和我说,大家长大后都有自己的车了,四个人四个家庭开着车从大连走旅顺南路,到旅顺的海边消夏。对车这么不痴迷的我,还是被王迪的这个想法打动了,因为我特别希望慧的小孩也可以带着我的小孩一起玩,我就是这样信任慧,我当时还不知道慧正爱得天昏地暗。
高三的时候,我仍迷恋着前女友,花和我说觉得那女孩并不适合我,花不知道在前女友眼里花是她想去保护的女生。然而这样的话,在那个时候,只有花曾经对我说过。倾城又倾国,忠言就像佳人一样难得。高三的时候我到城市地下道吹长笛,其间有个大连日报的记者来拍照,还留了名片。接下来的周末,慧在线上问我,大连日报上那个街头表演的学生是不是我,我告诉她这是我第一次上报纸。
高中上了一半,我便知道自己可以写更好一点的小说了,我总和朋友提,却没有写出来。花说,要么就为我写一个吧。高三做了个梦,花了一个多月,终于写了出来,他和她的故事,是我惟一发表过的小说,也许是我写得太差,不仅没有收到读者来信,甚至发表这文章的杂志过了几个月也停刊了。写好后,我打印了两份,也给花的朋友萍送了一份。回家后我检查着还有错别字的稿子,十分不好意思。
大学花去了沈阳,我还在家周围念书。有个假期和王纯一起学日语,王纯说在人民广场吃饭的时候碰见了慧和花,一起聊了天,感觉花比初中时候漂亮多了,当然啦,我早就知道了。我也很想和她们坐在一桌吃饭,我真是太羡慕王纯了,然而我要怪王迪喜欢上了花溪么,我和王迪在游戏里打过的怪都是一模一样的。
大三的时候,慧复读了一年在北京的一家美式学校念书,我转学到了韩国,花留学到了英国,王迪在大连继续替我们走在青春延伸的道路。这时我便觉得王迪高中时候憧憬的好来,大家四个家庭,开着小汽车,拖家带口,一路向南,吹着小海风,撑着小阳伞,哼着小歌谣。王迪的憧憬,现在真的变成了一个憧憬,而我刚开始品尝出这憧憬的好来。我们面对未来,往往难以作出什么有建设性的计划,然而这次我们简直像延着王迪的憧憬活过来的。
当时每天放学总要排队的车站,现在不再是始发站了,虽然排队的栏杆没有撤掉,但已经没有学生再会像我们一样为后排座错过一辆又一辆巴士了。
花是要继续在英国求学的,基本上还会在欧洲成家,所以我很好奇慧会不会成为她的伴娘,或许她更早就成为慧的伴娘了。我和花曾经合写过一首诗,我把花的那部分弄丢了。也许花把这些都忘了,而我不会忘记,那个悠扬的下午,新转学来的插班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