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局里可见寒湿体质的MM,看到这里来~
看命局的时候,发现有一些MM天生体质寒湿严重。有的MM因此年纪轻轻就得了很严重的病症。轻缓一些的也各种症状缠身。下面专门转帖一个中医经络调理的方法,是去了水的要领帖。方法很简便,效果远好过医院的昂贵药方。先天体质尚好,后天“美丽冻人”的MM更容易有效果。我每天都挂着艾灸盒,或者在背上吸着真空拔罐。颈椎疼腰椎疼瞬间没有掉。还可以拿去孝顺父母。妈妈是最容易有寒湿病症的~
希望MM看了可以多多转发多多推荐~
** ** ** **
经络调理寒湿体质
哮喘、过敏性鼻炎和湿疹
湿疹,夏天满脸、满身都是,冬天自动好转。
鼻梁上有青筋。
咽喉红、流鼻血、扁桃腺肿,身上长期起疹子。
这些都是身体寒湿重的一个警告信号。
湿疹、鼻窦炎、哮喘就是一类病。
1、按摩疗程
(一)捏脊按摩
捏脊为首选。每天捏脊,功德无量。
6岁以下小儿以从下往上捏为主,
哮喘的小儿最好上下都捏,以10遍为例,从下往上捏6遍,从上往下捏4遍。
或者全部往上捏,但每捏完一遍伴随1次从上往下的轻推。
6岁以上的小儿基本上以从上向下捏为主。
刚开始,
肩膀附近根本没法提起,
肺俞附近只能捏起一大团,勉强能成团的向下推,到了腰部明显下去,一点也提不起来。
第一次捏的时候儿子叫得那个惨,鼻涕眼泪口水到处都是。
20遍,一遍也不能少。
一周多以后,
身体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先是捏完之后浑身发痒,长出无数的小疹子,有的象痱子,有的象湿疹、有的象过敏包包,总之那个多呀。
先是处在背部肺俞附近,一层又一层,摸上去都麻手。
后来发展到满脊背都是,再后来连手臂、手背、腿上,到处可见红色的疹子。
有的疹子几个小时就消失了,有的要停留几天,有的很痒,有的不痒,这样的情形持续了几个月。
书上说的排毒反应。
(二)经络病灶点按摩
(1)、爱咳嗽,肩胛骨附近有病灶,因为寒气多聚集在这一带。
经常提捏大椎附近的肌肉,
尽快将肩胛骨附近的病灶找到并全部推开,可以用拨动、顺时针揉等方式,
时间最好选在夏天;冬天不建议做这么大的调理。
病情轻的,在肩胛骨的肺俞附近有竖向或横向的条索状硬块,
病情重的,会蔓延到肩胛骨的下方都有横向的条索状或疙瘩状硬结。 哮喘或咳嗽发作时更明显,不发作时也会有,要按下去仔细寻找。
病程长,发作时还能摸到条索状的疙瘩,
不发作时很难摸到,这是因为寒气凝结,使得这部分的肌肉板结发硬,要先用艾盐包或艾条熏等加温的方式化开寒湿或者用抓捏的方式疏通,使得这部分肌肉变得柔软,然后就很容易找到了。
前后只用了10次左右就把哪些疙瘩给揉没了;从小就有的鼻炎和感冒后咳嗽不停的老毛病彻底好了。
(2)、脾经重点调理,
脾胃调理需要的时间很长,也最易反复,
重点调理的腹部的病灶。
先通过推腹慢慢腹部变得柔软,
慢慢病灶才会显露出来,是一个个硬结,肚脐的上下左右到处都是,一个个消灭。
2、艾炙:
艾炙的效果挺好,尤其对于寒湿重。
主要炙的部位是关元、太溪、三阴交、和脾经的一些穴位,
对于阴经调理是首选。
3、刮痧:
刮痧可以帮助迅速排出身体的毒素
最好经过调理一个阶段,气血比较充足的时候进行,
主要针对膀胱经、心包经或胆经等阳经为好
刮痧最好在夏季,最早也要在清明后较好,冬天尽量不要刮痧。
阴经最好不要刮痧,按摩和推动就好。
4、拔罐:
拔罐和刮痧耗气血的原理差不多
有时虽然生病,可拔罐却没什么颜色,那是身体的湿气重,气血不足,还不能将身体的毒素排出,因此短期就不宜再拔了。
附1:排病反应。
身体里累积的寒、湿、毒必须通过某种方式排出来。
主要有流鼻涕,
不停的流黄绿色的脓鼻涕,持续有一个月。
严重的时候,一天用了1盒纸巾(150张的那种),
打喷嚏,发烧、咳嗽、流涕兼吐痰
吐的痰先是比较多的白色泡泡痰、后来是较少浅黄色的黏痰,最后是灰色、红褐色、甚至浅黑色的片状痰,数量很少,
灰色的痰,中医所说的肺里的伏痰,因为显得很干。按摩肩胛骨底部的疙瘩,刺激的是肺的底部,将深埋在体内的痰都弄出来了。
基本上每次都是先剧烈咳嗽,然后吐出痰来就没事了。
(1、期间,禁止用药治疗,防止前功尽弃。
(2、排病反应和生病还是有区别的。
比如流鼻涕,虽然量大而且很浓,看起来好像感冒或鼻炎发作;
但不会伴有头晕、头疼、咽痛等感冒症状,身体也没有沉重的感觉。
(3、出现排病反应,说明气血还是比较足。
(4、寻找病灶。循有问题的经络经找到那个让你痛不欲生的病灶点,狠狠的折磨它。
实际上这个疼痛不会持续多久的,按摩几次就会好转。
附2、找病灶的方法
(1、在相应的经络附近寻找最痛点,一般多是结节状的东西。
(2、观察身体长痣的部位位于那条经络附近,一般来说长痣多的经络问题较多,痣的附近往往也可以找到病灶点。
(3、观察身体的各部位形状,一般违反规律呈明显凸起的部位为病灶点。有的人常说我某个部位最容易胖,那就观察那个部位在哪条经络上,可以帮助判断病灶所在。
如大腿外侧胆经通道上,有的人往往有个地方会胖一些,那个地方就是病灶,敲下去比其他部位疼多了。比如腹部胖,有的人胖在腰两侧,那时胆经和带脉的交界处,提示病在肝胆,有的人上腹部胖,有的人下腹部胖,总之只要是脂肪异常堆积的地方往往就是你的病根所在。
(4、肌肉发硬,提捏很疼的地方也是病灶点。常有人说发硬的是肌肉吧,我的经验是真正的肌肉在放松时也是不硬的,而且绝不会痛,在僵硬发痛的肌肉下往往隐藏着病灶点,需要把肌肉按摩到柔软后就会暴露出来,那时反而不怎么疼了。
按的多了,就有感觉了,不要担心有什么副作用,个人感觉经络按摩相比药物治疗安全多了,与其每天吃这药那药当中医或西医的小白鼠,还不如自己动手试试。我最反感有的人经常大放厥词,一会说这样按会伤阳气,一会说那样按泄气什么的,弄得人心惶惶不安。看看那些所谓的专家,还每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民间的按摩师也不太讲究手法,按摩的手法太多,找一两种适合自己的用就行了。
如果说按摩泄气,我倒是有一回,给儿子推腹部的肝经病灶,病灶推没了,嗓子哑了一星期,以前嗓门那个亮呀,按摩以后声音低哑(但是喉咙不红,嗓子不疼不痒),我分析是因为疏通肝经造成的泄气,不过精神的很,也没什么其他异常,几天后就恢复了。我自己在按摩院按摩胆经也有过类似经历,通过刮擦膻(dàn )中穴就好了。
按摩经络出现的副作用实际上有很大部分是排毒反应,只是有的人病程较长,排毒反应猛烈身体承受不了,(比如按摩或敲胆经,有可能会有部分浊气上扰导致头疼、胸闷,可以按摩膻(dàn )中穴缓解。)但不能因噎废食。身体总要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将体内的湿、寒、毒等排出去。
附3、分辨排病反应和应对
一、捏脊可能出现的反应:(常见的)
1、起疹子:平时身上容易痒多数是体内的毒素比较多的,捏脊能打通排毒通道,因此比较容易有出疹子的现象。疹子多发的的部位和颜色形状可以帮助判断疾病:
红色或无色的小疹子(干燥,摸起来麻手,看起来接近小痱子,有的痒、有的不痒)主要是身体里的毒素垃圾,多见于中西药用的比较多的孩子或过敏体质的孩子,体内毒素重的孩子这种疹子出现的时间较长。红色的主热,无色主寒。这种疹子一般不用处理,太痒的话可以用刮痧板在痒的部位轻刮,或用些中药外洗,西药的话推荐炉甘石洗剂。
有渗液的较湿润的疹子(一般很痒,有的甚至起小水泡)说明孩子的身体湿气很重。出现这种疹子最好结合中药、食疗调理。
象蚊子咬得包包样(有的红、有的白),奇痒无比,1-2小时消失,可能反复在一个区域发作。出现这种疹子说明体内有风,尽量不要抓,可以在出疹子的部位拍打。
出疹的部位在什么部位居多,就说明该部位垃圾累积多,往往是身体的首要清理部位,对造穴位图可以判断出身体哪个部位出现的问题较多。如果四肢关节部位(如手腕、手肘、膝关节等附近)出的疹子较多,在中医说属于营卫不调,西医主要表现为过敏体质,调理的时间会比较长。
2、腹泻(水样便):
捏脊后腹泻是体内寒湿较重,一般1-2天就好了,精神体力一般不受影响。
3、咳嗽(这个重点说说)
咳嗽容易由以下原因引起:
一是肺部相关疾病:咳嗽或寒或热,热性咳嗽会咳吐黄痰,舌苔黄,舌质红,有时有红色颗粒,寒咳一般都是白色泡泡痰或稀白痰。这种咳嗽主要按摩大椎、肺俞和肩胛骨一带的病灶。
二是肝气不舒引起的咳嗽,脾气较大或爱生闷气,因为情绪变化为诱因导致咳嗽。这种咳嗽一般比较响,基本无痰或少痰(哮喘因为情绪诱因引发的也要比照这种咳嗽处理),这时除了按摩上述穴位,还要加按太冲或肝经上的病灶(多数在腹股沟一带),推期门至章门。
三、胃咳:这种咳嗽一般时轻时重,有痰音但难咳出,容易伴有呕吐。除了按摩肺俞附近,可以加按足三里和胃经上的病灶(一般多在髀关或腹部),重刮脚背(从冲阳到内庭)
四、排病反应的咳嗽或喘息
一般按摩肩胛骨附近或相关气管、肺部的穴位后很快发生,如果晚上按摩可能会在第二天早上发生。一般多以剧烈咳嗽为主,肺部有病灶的孩子会出现咳痰的现象,咳痰后缓解。
4、特定部位发冷:
身体在排寒气时会出现局部发冷(感觉特定部位从骨头里冷出来)的排病反应,可以通过热敷或搓擦该部位缓解。
5、流涕
一般流清水鼻涕为主的话时间比较短,1-5天就能缓解消失,如果出现浊涕的排病反应,多数时间较长(本人是一个多月),流涕期间一般不会出现头痛、咽喉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精神较好。
6、不良反应:
腹胀、胃口不好,这是因为牵动了胃经上的病灶,提醒要调理脾胃了。
脾气变坏、情绪不稳,可能是牵动了胆经的病灶,造成肝气浮动,感觉不舒服,可以由上至下推胆经,尤其是从腋下往下推。
希望MM看了可以多多转发多多推荐~
** ** ** **
经络调理寒湿体质
哮喘、过敏性鼻炎和湿疹
湿疹,夏天满脸、满身都是,冬天自动好转。
鼻梁上有青筋。
咽喉红、流鼻血、扁桃腺肿,身上长期起疹子。
这些都是身体寒湿重的一个警告信号。
湿疹、鼻窦炎、哮喘就是一类病。
1、按摩疗程
(一)捏脊按摩
捏脊为首选。每天捏脊,功德无量。
6岁以下小儿以从下往上捏为主,
哮喘的小儿最好上下都捏,以10遍为例,从下往上捏6遍,从上往下捏4遍。
或者全部往上捏,但每捏完一遍伴随1次从上往下的轻推。
6岁以上的小儿基本上以从上向下捏为主。
刚开始,
肩膀附近根本没法提起,
肺俞附近只能捏起一大团,勉强能成团的向下推,到了腰部明显下去,一点也提不起来。
第一次捏的时候儿子叫得那个惨,鼻涕眼泪口水到处都是。
20遍,一遍也不能少。
一周多以后,
身体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先是捏完之后浑身发痒,长出无数的小疹子,有的象痱子,有的象湿疹、有的象过敏包包,总之那个多呀。
先是处在背部肺俞附近,一层又一层,摸上去都麻手。
后来发展到满脊背都是,再后来连手臂、手背、腿上,到处可见红色的疹子。
有的疹子几个小时就消失了,有的要停留几天,有的很痒,有的不痒,这样的情形持续了几个月。
书上说的排毒反应。
(二)经络病灶点按摩
(1)、爱咳嗽,肩胛骨附近有病灶,因为寒气多聚集在这一带。
经常提捏大椎附近的肌肉,
尽快将肩胛骨附近的病灶找到并全部推开,可以用拨动、顺时针揉等方式,
时间最好选在夏天;冬天不建议做这么大的调理。
病情轻的,在肩胛骨的肺俞附近有竖向或横向的条索状硬块,
病情重的,会蔓延到肩胛骨的下方都有横向的条索状或疙瘩状硬结。 哮喘或咳嗽发作时更明显,不发作时也会有,要按下去仔细寻找。
病程长,发作时还能摸到条索状的疙瘩,
不发作时很难摸到,这是因为寒气凝结,使得这部分的肌肉板结发硬,要先用艾盐包或艾条熏等加温的方式化开寒湿或者用抓捏的方式疏通,使得这部分肌肉变得柔软,然后就很容易找到了。
前后只用了10次左右就把哪些疙瘩给揉没了;从小就有的鼻炎和感冒后咳嗽不停的老毛病彻底好了。
(2)、脾经重点调理,
脾胃调理需要的时间很长,也最易反复,
重点调理的腹部的病灶。
先通过推腹慢慢腹部变得柔软,
慢慢病灶才会显露出来,是一个个硬结,肚脐的上下左右到处都是,一个个消灭。
2、艾炙:
艾炙的效果挺好,尤其对于寒湿重。
主要炙的部位是关元、太溪、三阴交、和脾经的一些穴位,
对于阴经调理是首选。
3、刮痧:
刮痧可以帮助迅速排出身体的毒素
最好经过调理一个阶段,气血比较充足的时候进行,
主要针对膀胱经、心包经或胆经等阳经为好
刮痧最好在夏季,最早也要在清明后较好,冬天尽量不要刮痧。
阴经最好不要刮痧,按摩和推动就好。
4、拔罐:
拔罐和刮痧耗气血的原理差不多
有时虽然生病,可拔罐却没什么颜色,那是身体的湿气重,气血不足,还不能将身体的毒素排出,因此短期就不宜再拔了。
附1:排病反应。
身体里累积的寒、湿、毒必须通过某种方式排出来。
主要有流鼻涕,
不停的流黄绿色的脓鼻涕,持续有一个月。
严重的时候,一天用了1盒纸巾(150张的那种),
打喷嚏,发烧、咳嗽、流涕兼吐痰
吐的痰先是比较多的白色泡泡痰、后来是较少浅黄色的黏痰,最后是灰色、红褐色、甚至浅黑色的片状痰,数量很少,
灰色的痰,中医所说的肺里的伏痰,因为显得很干。按摩肩胛骨底部的疙瘩,刺激的是肺的底部,将深埋在体内的痰都弄出来了。
基本上每次都是先剧烈咳嗽,然后吐出痰来就没事了。
(1、期间,禁止用药治疗,防止前功尽弃。
(2、排病反应和生病还是有区别的。
比如流鼻涕,虽然量大而且很浓,看起来好像感冒或鼻炎发作;
但不会伴有头晕、头疼、咽痛等感冒症状,身体也没有沉重的感觉。
(3、出现排病反应,说明气血还是比较足。
(4、寻找病灶。循有问题的经络经找到那个让你痛不欲生的病灶点,狠狠的折磨它。
实际上这个疼痛不会持续多久的,按摩几次就会好转。
附2、找病灶的方法
(1、在相应的经络附近寻找最痛点,一般多是结节状的东西。
(2、观察身体长痣的部位位于那条经络附近,一般来说长痣多的经络问题较多,痣的附近往往也可以找到病灶点。
(3、观察身体的各部位形状,一般违反规律呈明显凸起的部位为病灶点。有的人常说我某个部位最容易胖,那就观察那个部位在哪条经络上,可以帮助判断病灶所在。
如大腿外侧胆经通道上,有的人往往有个地方会胖一些,那个地方就是病灶,敲下去比其他部位疼多了。比如腹部胖,有的人胖在腰两侧,那时胆经和带脉的交界处,提示病在肝胆,有的人上腹部胖,有的人下腹部胖,总之只要是脂肪异常堆积的地方往往就是你的病根所在。
(4、肌肉发硬,提捏很疼的地方也是病灶点。常有人说发硬的是肌肉吧,我的经验是真正的肌肉在放松时也是不硬的,而且绝不会痛,在僵硬发痛的肌肉下往往隐藏着病灶点,需要把肌肉按摩到柔软后就会暴露出来,那时反而不怎么疼了。
按的多了,就有感觉了,不要担心有什么副作用,个人感觉经络按摩相比药物治疗安全多了,与其每天吃这药那药当中医或西医的小白鼠,还不如自己动手试试。我最反感有的人经常大放厥词,一会说这样按会伤阳气,一会说那样按泄气什么的,弄得人心惶惶不安。看看那些所谓的专家,还每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民间的按摩师也不太讲究手法,按摩的手法太多,找一两种适合自己的用就行了。
如果说按摩泄气,我倒是有一回,给儿子推腹部的肝经病灶,病灶推没了,嗓子哑了一星期,以前嗓门那个亮呀,按摩以后声音低哑(但是喉咙不红,嗓子不疼不痒),我分析是因为疏通肝经造成的泄气,不过精神的很,也没什么其他异常,几天后就恢复了。我自己在按摩院按摩胆经也有过类似经历,通过刮擦膻(dàn )中穴就好了。
按摩经络出现的副作用实际上有很大部分是排毒反应,只是有的人病程较长,排毒反应猛烈身体承受不了,(比如按摩或敲胆经,有可能会有部分浊气上扰导致头疼、胸闷,可以按摩膻(dàn )中穴缓解。)但不能因噎废食。身体总要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将体内的湿、寒、毒等排出去。
附3、分辨排病反应和应对
一、捏脊可能出现的反应:(常见的)
1、起疹子:平时身上容易痒多数是体内的毒素比较多的,捏脊能打通排毒通道,因此比较容易有出疹子的现象。疹子多发的的部位和颜色形状可以帮助判断疾病:
红色或无色的小疹子(干燥,摸起来麻手,看起来接近小痱子,有的痒、有的不痒)主要是身体里的毒素垃圾,多见于中西药用的比较多的孩子或过敏体质的孩子,体内毒素重的孩子这种疹子出现的时间较长。红色的主热,无色主寒。这种疹子一般不用处理,太痒的话可以用刮痧板在痒的部位轻刮,或用些中药外洗,西药的话推荐炉甘石洗剂。
有渗液的较湿润的疹子(一般很痒,有的甚至起小水泡)说明孩子的身体湿气很重。出现这种疹子最好结合中药、食疗调理。
象蚊子咬得包包样(有的红、有的白),奇痒无比,1-2小时消失,可能反复在一个区域发作。出现这种疹子说明体内有风,尽量不要抓,可以在出疹子的部位拍打。
出疹的部位在什么部位居多,就说明该部位垃圾累积多,往往是身体的首要清理部位,对造穴位图可以判断出身体哪个部位出现的问题较多。如果四肢关节部位(如手腕、手肘、膝关节等附近)出的疹子较多,在中医说属于营卫不调,西医主要表现为过敏体质,调理的时间会比较长。
2、腹泻(水样便):
捏脊后腹泻是体内寒湿较重,一般1-2天就好了,精神体力一般不受影响。
3、咳嗽(这个重点说说)
咳嗽容易由以下原因引起:
一是肺部相关疾病:咳嗽或寒或热,热性咳嗽会咳吐黄痰,舌苔黄,舌质红,有时有红色颗粒,寒咳一般都是白色泡泡痰或稀白痰。这种咳嗽主要按摩大椎、肺俞和肩胛骨一带的病灶。
二是肝气不舒引起的咳嗽,脾气较大或爱生闷气,因为情绪变化为诱因导致咳嗽。这种咳嗽一般比较响,基本无痰或少痰(哮喘因为情绪诱因引发的也要比照这种咳嗽处理),这时除了按摩上述穴位,还要加按太冲或肝经上的病灶(多数在腹股沟一带),推期门至章门。
三、胃咳:这种咳嗽一般时轻时重,有痰音但难咳出,容易伴有呕吐。除了按摩肺俞附近,可以加按足三里和胃经上的病灶(一般多在髀关或腹部),重刮脚背(从冲阳到内庭)
四、排病反应的咳嗽或喘息
一般按摩肩胛骨附近或相关气管、肺部的穴位后很快发生,如果晚上按摩可能会在第二天早上发生。一般多以剧烈咳嗽为主,肺部有病灶的孩子会出现咳痰的现象,咳痰后缓解。
4、特定部位发冷:
身体在排寒气时会出现局部发冷(感觉特定部位从骨头里冷出来)的排病反应,可以通过热敷或搓擦该部位缓解。
5、流涕
一般流清水鼻涕为主的话时间比较短,1-5天就能缓解消失,如果出现浊涕的排病反应,多数时间较长(本人是一个多月),流涕期间一般不会出现头痛、咽喉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精神较好。
6、不良反应:
腹胀、胃口不好,这是因为牵动了胃经上的病灶,提醒要调理脾胃了。
脾气变坏、情绪不稳,可能是牵动了胆经的病灶,造成肝气浮动,感觉不舒服,可以由上至下推胆经,尤其是从腋下往下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