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喜欢看闲书
真正意义上读的第一本书应该是《长城万里行》,当时连小说、散文的概念都没有,只是实在无聊,从外婆家楼上那个放着小姨上学时的书的老木箱子里翻出来的,一本还算比较新的书,内容大都不记得了,只记得有一篇是写沙漠里一些光怪陆离的现象什么的,后来在看到三毛的撒哈拉沙漠,总让我想起当时看这篇文章的心情,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然后是崔莺莺与张生,其实这应该是在《长城万里行》之前,这是在已故的慈祥的大外婆老房子的壁画上看到的,当时什么也不懂,只觉得红娘甚是可爱,至于莺莺和张生的模样已经不记得了,记得的还有她的腊肉烧土豆,很香很香,外婆当时忙农活,总是把我和小表弟交给她代管,而她总是把她收藏起来的好吃的拿给我们吃,就像疼自己的小孙子;她没有孩子,丈夫也在多年前就去了,而我当时竟然没有体会出这一点,只是尽情享受她的慈爱。初三那一年,她和那个家里人不大喜欢的老祖父相继去世了,我没有回去,这是在之后,放假回家爷爷才告诉我的,我记得当时我一个人在楼上哭了一会儿,就又继续正常生活了,现在想想我竟没有挖掘出一些向日葵般得东西,而他们那一代的故事就这样随着埋进泥土了,很是可惜。而自己是不是在那时就养成了没心没肺的习惯?
接着便是虎妞和祥子,都是那个时代悲情的人物,还有老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以及辛勤的牛一般的拉车夫,当今流水线上逆来顺受勤勤恳恳的女工和祥子是有一些共通点的么?答案在高层和低层绝对是迥异。然后是《家》中的觉慧,虽然过了6、7年,情节都差不多忘了,但是至今记得他的“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想想为什么初中老师、同学都说zxq是个很努力的娃娃,大概都是因为这句话吧!但是我从没有质疑过那段时光是我迄今为止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一起疯、一起玩、然后一起努力;一起在下晚自习后偷偷走过七八里恬静、幽黑得山野跑回家去吃一碗自己做的肉丝面,不得不说我当时的手艺真是此处省略几个字,对不起娟姐了。虽然我们也一起哭过。。。但是时间是一剂疗伤良药,不是么?那所呆了五年的依山傍水的乡完小,真的承载了太多的回忆,五年的早操、课间操,六点起床,从学校跑到铜车河再回来,中途总是有稀稀疏疏的人群坚持不了走到了路两旁,多年后这正甚是像极我们的人生?你在往前走,而有些人已经走出了你的生命。感谢鹃姐,我们一起走过了十年,而现在我们还在彼此身旁,隔着楠园到竹园的距离;还有未看完的《子夜》、《母亲》都留在了那个花样年华。
也是在初三,接触了小四的作品,从最初的《岛》然后是《梦里花落知多少》,中考那年暑假的《猜火车》、然后就是各种无病呻吟的青春疼痛小说以及她和他的校园爱情,他和她的修饰词多半是少男少女幻想的王子和公主,人生就是这样无法形容,在看过《骆驼祥子》之后竟又回转来看这些略带小资的东西,不知是倒退还是曲线前进;对那段时光是没有太多的感情了。直至我浑浑噩噩在《左手倒影,右手年华》的时候,高一的第一次月考,物理高高亮起了红灯,所以才彻底抛弃了这些东西,回归了三点一线的正途。中途也因为课本上林黛玉进贾府看了一遍红楼梦,仍然欣赏那个外表柔弱内心坚韧的姑娘,虽然她待人的方式不值得我们借鉴,但是她的坚韧,我一直深深喜欢。接着在我们心心念念盼奥运的时候突然就地震了,一群人坐在草地上,不知道家人怎样,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情况,人会因为对目前情况的无法判断而深深的孤独,直至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一个人呆在一个地方都会很害怕。当时我才深深体会出人在自然面前是缩小了几千几万倍的蚂蚁,我们一生的拼搏可能在顷刻间就可以被土崩瓦解,既然这样,慷慨激昂,热血沸腾还有什么劲,不如平平静静过自己的生活,而那种不确定的低沉情绪也一真笼罩着剩下的高中生活,平静的高考,完了之后什么也没想去书店淘了《茶花女》、《小王子》。
再然后就背着包袱拖着行李第一次坐车来了重庆,跟着来的还有那不确定的低沉情绪,父母没有送我,他们从小似乎也没送我上过学,唯一有一点印象的是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和另一个阿姨在窗户口悄悄看过我上课。后来我告诉他们我都是放养长大的,没有养尊处优,但有些时候却期期艾艾的有些矫情。(2011/11/27)而如今大学也快结束,跟预期的完全不一样,翻看09年写的东西,居然还有架子鼓,还有吉他。4年后,我也只是会嗷~的吼几声,专业知识更是不要提了,什么三羧酸循环,糖代谢,真真成了试卷上的名词解释,不记得解释,只剩名词。架子上摆着的书有看过的也有没看过的,最喜欢的是《平凡的世界》,最崇拜的是孙少平(迄今为止),还有手机里的电子书,不知看了几部,换了之后,都默默的躺在里面再不出声了 。好歹把初恋送出去了,无疾而终。喜欢的日子是躺在被窝里听卡农,任思绪飘飞,像深秋翻飞的落叶,像黄色的蝴蝶。未来像昨晚雷雨带来的狂风,大多人都措手不及,我还在不急不缓的走着、、、
接着便是虎妞和祥子,都是那个时代悲情的人物,还有老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以及辛勤的牛一般的拉车夫,当今流水线上逆来顺受勤勤恳恳的女工和祥子是有一些共通点的么?答案在高层和低层绝对是迥异。然后是《家》中的觉慧,虽然过了6、7年,情节都差不多忘了,但是至今记得他的“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想想为什么初中老师、同学都说zxq是个很努力的娃娃,大概都是因为这句话吧!但是我从没有质疑过那段时光是我迄今为止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一起疯、一起玩、然后一起努力;一起在下晚自习后偷偷走过七八里恬静、幽黑得山野跑回家去吃一碗自己做的肉丝面,不得不说我当时的手艺真是此处省略几个字,对不起娟姐了。虽然我们也一起哭过。。。但是时间是一剂疗伤良药,不是么?那所呆了五年的依山傍水的乡完小,真的承载了太多的回忆,五年的早操、课间操,六点起床,从学校跑到铜车河再回来,中途总是有稀稀疏疏的人群坚持不了走到了路两旁,多年后这正甚是像极我们的人生?你在往前走,而有些人已经走出了你的生命。感谢鹃姐,我们一起走过了十年,而现在我们还在彼此身旁,隔着楠园到竹园的距离;还有未看完的《子夜》、《母亲》都留在了那个花样年华。
也是在初三,接触了小四的作品,从最初的《岛》然后是《梦里花落知多少》,中考那年暑假的《猜火车》、然后就是各种无病呻吟的青春疼痛小说以及她和他的校园爱情,他和她的修饰词多半是少男少女幻想的王子和公主,人生就是这样无法形容,在看过《骆驼祥子》之后竟又回转来看这些略带小资的东西,不知是倒退还是曲线前进;对那段时光是没有太多的感情了。直至我浑浑噩噩在《左手倒影,右手年华》的时候,高一的第一次月考,物理高高亮起了红灯,所以才彻底抛弃了这些东西,回归了三点一线的正途。中途也因为课本上林黛玉进贾府看了一遍红楼梦,仍然欣赏那个外表柔弱内心坚韧的姑娘,虽然她待人的方式不值得我们借鉴,但是她的坚韧,我一直深深喜欢。接着在我们心心念念盼奥运的时候突然就地震了,一群人坐在草地上,不知道家人怎样,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情况,人会因为对目前情况的无法判断而深深的孤独,直至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一个人呆在一个地方都会很害怕。当时我才深深体会出人在自然面前是缩小了几千几万倍的蚂蚁,我们一生的拼搏可能在顷刻间就可以被土崩瓦解,既然这样,慷慨激昂,热血沸腾还有什么劲,不如平平静静过自己的生活,而那种不确定的低沉情绪也一真笼罩着剩下的高中生活,平静的高考,完了之后什么也没想去书店淘了《茶花女》、《小王子》。
再然后就背着包袱拖着行李第一次坐车来了重庆,跟着来的还有那不确定的低沉情绪,父母没有送我,他们从小似乎也没送我上过学,唯一有一点印象的是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和另一个阿姨在窗户口悄悄看过我上课。后来我告诉他们我都是放养长大的,没有养尊处优,但有些时候却期期艾艾的有些矫情。(2011/11/27)而如今大学也快结束,跟预期的完全不一样,翻看09年写的东西,居然还有架子鼓,还有吉他。4年后,我也只是会嗷~的吼几声,专业知识更是不要提了,什么三羧酸循环,糖代谢,真真成了试卷上的名词解释,不记得解释,只剩名词。架子上摆着的书有看过的也有没看过的,最喜欢的是《平凡的世界》,最崇拜的是孙少平(迄今为止),还有手机里的电子书,不知看了几部,换了之后,都默默的躺在里面再不出声了 。好歹把初恋送出去了,无疾而终。喜欢的日子是躺在被窝里听卡农,任思绪飘飞,像深秋翻飞的落叶,像黄色的蝴蝶。未来像昨晚雷雨带来的狂风,大多人都措手不及,我还在不急不缓的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