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呜哑
我常常羡慕那些能在书店里坐行间就读完一本书的人。厚度适中的,花去一天左右,中间草草充饥,返身即能入情入境,省却诸多周折。
我自己,却是万万办不到的。目前能当众看起来的东西,也只有娱乐性质的杂志罢了——还必得是自己的。一定程度上讲,是个十分“各色”的人——当然也不单在阅读上——有点讨厌。
不过,说起阅读,倒实在有自己的一份儿执意在里头,觉得那原该是件极私密、极清寂的事,难与人共。像毛先生那每每被拿来诲人的“闹市读书”,我也向来只是听着,效法的念头却是半丝儿也无——修炼是一回事;文字入眼,疏野逸荡之流也就罢了,若却是些清逸幽澈,柔婉得皓玉一般,你把它带去那尘俗杂沓处,烟熏火燎,声嘶吆断,一目目硬吞——不是污它又是什么?
又有“书,非借不能读也”句,也实在有点管窥众生,看得人生气。
一本好书,必得自己买给自己才算,谁要白送给我都还不好。因那文字精致得,让人没有白得来的道理,一毫之差亦是大不敬。自然这掏钱的动作也不就是虔诚得把一切都抵了,但至少,这是有形的回馈的一种,直接,也见效——如若那是个尚在世的作者,我当然也愿意他(她)生活得再好些,更好些。
剩下的,说不出来,就都是心里的折腾了。
得着本好书,便要急急地从店里搂出来,往家去,往自己的房间去。锁门闭窗,管它外头是青天白日,拉了窗帘点开暖灯——屋子里当即是调大烟的气氛——换上舒坦衣服,解开头发再虚笼笼一束,整个人撒开往床上一扑……这才算“抽”上了。
那是种遗世的状态,是遇到了个知己,欢喜得要拉着他(她)藏起来。
理想的阅读处是个木质阁楼,有倾斜的房顶,入鼻都是旧木香。最好是废弃了的,没人记得(不知道就更好)也没人来,阳光充足(那时便可以),却一定看不见灰尘。要怀里揣着书,攀梯上去,脚底下吱吱呀呀的,像寂静里的好故事。
然后收了梯子。
人便在半空中了。底下是几千几万个世间的不平,都不干我的事。
看起来,人得趴着,躺着,斜签着……就是不能正襟危坐。否则就是教科书了,念在心里像法制。
手边总得有几色铅笔,勾画那出彩儿的,以备日后的自己再翻翻。说“几色”,是不能一律单调的素铅——文字热闹点儿的就使艳色,更热闹点儿的,就几种艳拧成一股,兴致张扬地一点点篦过去。
遇到实在喜欢的段子,竟还得朗朗读出口来。是心境,就细细地逐字逐句,末了失了声音,五内催伤,眼里一阵热;是巧致的对话,就自顾承担起角色来,变换着嗓音儿完成了,自己也觉得好笑,想大抵就是这等等的痴态拙行,才不得不使这“阅读”一事变得私密吧。
只在情难自禁,才胆颤颤地在页边上写字,要日后的自己记得彼时所感,怕她变,怕她忘。
韩国第16任总统卢武铉的遗书,寥寥数行,却有令我十分动容的一句——
他说:我无法读书。
我不懂政治,也不愿意懂。然此句甫一入耳,便当即被切中要害,心下了然,惨怛如有所失。
我想,天上地下,若某日有幸遇见这样一位死者,问他(她)那死的因由。
对方答:我啊,已经没办法读书了呐。
我大抵便会点点头,说:原来如此。
如此,死便死耳。
我自己,却是万万办不到的。目前能当众看起来的东西,也只有娱乐性质的杂志罢了——还必得是自己的。一定程度上讲,是个十分“各色”的人——当然也不单在阅读上——有点讨厌。
不过,说起阅读,倒实在有自己的一份儿执意在里头,觉得那原该是件极私密、极清寂的事,难与人共。像毛先生那每每被拿来诲人的“闹市读书”,我也向来只是听着,效法的念头却是半丝儿也无——修炼是一回事;文字入眼,疏野逸荡之流也就罢了,若却是些清逸幽澈,柔婉得皓玉一般,你把它带去那尘俗杂沓处,烟熏火燎,声嘶吆断,一目目硬吞——不是污它又是什么?
又有“书,非借不能读也”句,也实在有点管窥众生,看得人生气。
一本好书,必得自己买给自己才算,谁要白送给我都还不好。因那文字精致得,让人没有白得来的道理,一毫之差亦是大不敬。自然这掏钱的动作也不就是虔诚得把一切都抵了,但至少,这是有形的回馈的一种,直接,也见效——如若那是个尚在世的作者,我当然也愿意他(她)生活得再好些,更好些。
剩下的,说不出来,就都是心里的折腾了。
得着本好书,便要急急地从店里搂出来,往家去,往自己的房间去。锁门闭窗,管它外头是青天白日,拉了窗帘点开暖灯——屋子里当即是调大烟的气氛——换上舒坦衣服,解开头发再虚笼笼一束,整个人撒开往床上一扑……这才算“抽”上了。
那是种遗世的状态,是遇到了个知己,欢喜得要拉着他(她)藏起来。
理想的阅读处是个木质阁楼,有倾斜的房顶,入鼻都是旧木香。最好是废弃了的,没人记得(不知道就更好)也没人来,阳光充足(那时便可以),却一定看不见灰尘。要怀里揣着书,攀梯上去,脚底下吱吱呀呀的,像寂静里的好故事。
然后收了梯子。
人便在半空中了。底下是几千几万个世间的不平,都不干我的事。
看起来,人得趴着,躺着,斜签着……就是不能正襟危坐。否则就是教科书了,念在心里像法制。
手边总得有几色铅笔,勾画那出彩儿的,以备日后的自己再翻翻。说“几色”,是不能一律单调的素铅——文字热闹点儿的就使艳色,更热闹点儿的,就几种艳拧成一股,兴致张扬地一点点篦过去。
遇到实在喜欢的段子,竟还得朗朗读出口来。是心境,就细细地逐字逐句,末了失了声音,五内催伤,眼里一阵热;是巧致的对话,就自顾承担起角色来,变换着嗓音儿完成了,自己也觉得好笑,想大抵就是这等等的痴态拙行,才不得不使这“阅读”一事变得私密吧。
只在情难自禁,才胆颤颤地在页边上写字,要日后的自己记得彼时所感,怕她变,怕她忘。
韩国第16任总统卢武铉的遗书,寥寥数行,却有令我十分动容的一句——
他说:我无法读书。
我不懂政治,也不愿意懂。然此句甫一入耳,便当即被切中要害,心下了然,惨怛如有所失。
我想,天上地下,若某日有幸遇见这样一位死者,问他(她)那死的因由。
对方答:我啊,已经没办法读书了呐。
我大抵便会点点头,说:原来如此。
如此,死便死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