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面女神》 摘要 作者:叶舒宪
女神文化是真正称得上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她不分种族、语言、国界、比一切父权制文明,即我们熟悉的、生活于其中的各种文明都要悠久。早在数万年以前的石器时代,就在世界各地的史前人群那里产生了;父权制的确立终于压制了她的生长,使各种各样的女神只能以残余的或者遗留的形式,保存在以男性神灵为主的万神殿中,作为男神的配偶,姐妹或性伙伴而闻名于世。尽管受到男性中心文化的排斥和压抑,女神深远传统和无穷魅力依然存活在各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中,对作家,诗人,艺术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和召唤,在文学艺术史上成为永恒的主题。
对于乞求生育的妇女来说,她是送子观音或送子娘娘;对于乞求航海平安的渔民们来说,她是妈祖;对于周穆王来说,她是躲在天边西极昆仑山上唯一掌握长生不老秘方的神圣母;对于向往逐香猎艳奇遇的帝王和俗人来说,她是出没在巫山云遇见的高唐神女瑶姬或在秋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即的伊人;对于宋江和贾宝玉来说,是传授天机秘诀的神秘女导师;对于但丁来说,女神是引导我们灵魂飞升的向导;对于高更来说,就是塔希提岛上那些没有受到文明污染纯真地裸露着黝黑身体的“原始“女人”。
一个女性,一个现代的女性,充满了现代精神,同时也是一个典型人物,一个实干的女性,但浸透着美,满怀着希望,满怀着理想,离开她卑俗的工作,回到善良和崇高的服务之中——仿佛回到她家里可爱的孩子身边——因为她根本不是年轻的处女,稀里糊涂,对自己的命运一无所知;她是一位经验丰富而又纯洁的女性,如同时代的精灵,行动敏捷,衣袍飘动,长发飞扬,大踏步地前进……这就是我们新的神圣的形象:现代。
从这样的估价来看,女神已经重新成为现代生活的精神理念。现代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跨过父权制文明的传统,复兴更古老的女神文明的传统。这种复兴对于拯救人类减少攻击和杀戮,是非常必要的。
大地母亲(Earth-Mother)是一个原始意象。人类的母亲模仿和重复生命在大地的子宫孕育的行为,胎儿和出生,也就是重复着宇宙创生人类的行为。
女性的生产也就是微型的宇宙生产。进入迷宫或洞穴,相当于神秘地回归到母体。在永生神话中,“回归母体”是传播最广的主题,即返回创造的本源或象征生命之源的子宫。精神分析学认为在无意识的世界,时间是循环回归的,无意识有复归于原始的愿望。到家的复归于婴儿的理想和炼金术,就是设法将天地结合,并摄入身体,产生一种原始的混沌状态(混沌如鸡子),回复胚胎或未有世界以前的纯真状态,道家圣人认为这种个体生命的返胎式回归是对应于“反道者之动”的宇宙韵律的。
英国科学家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的盖娅假说(Gaia hypothesis)则为新时代人奠定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基础。洛夫洛克分别在1979年和1989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推出两部书:《盖娅:地球生命的新关照》与《盖娅时代:我们地球生命的传记》。书中提出,我们一切生物赖以出生和存活的这个地球,不仅是宇宙之间仅有的一个发生了生命的环境,而且她自身环境使之顽强存活下去的系统。这样一种全新的自组织的地球生态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古希腊神话时代的大地母神盖娅,于是借助于洛夫洛克科学著作的广泛影响,复活的“盖娅”女神成为20世纪末期西方民间崇拜的一个新的核心偶像。
在洛夫洛克看来,盖娅是一个生物性的生命体的象征。她过去对人类这样一种年轻而狂妄的生物是容忍和宽容的,因为她自身的调节能力足以应付人类对生态的破坏。但是她的容忍却不可能是伍限度的。她不会放任人类在科学技术在丛勇下过分地犯下愚蠢的罪过,他写道:盖娅不是一个溺爱子女的母亲,也不是一个柔弱的孩子,她是一个强有力的圣女,她已经35亿岁了,如果一个物种强大起来,她将凭借类似于一枚洲际导弹中的微电脑的感觉把这个物种清除掉。
女神崇拜成为妇女的黄金时代。许多女性主义者对巫师的重新解释都以美国考古学家金芭塔丝的著作作为基础。她描绘出一幅女神崇拜时代的完整图景:从旧石器时代狩猎采集者到新石器时代农人的以女神为单一对象的宗教体系。按照金芭塔丝的观点,这样一个和平的女神宗教指引下的欧洲文化在公元前4300——公元前2800年间被父权制文化的入侵者推翻和灭绝了。人类学家罗利克不同意这种外部入侵说。她认为苏美尔、埃及、印度、中国还有印加和阿兹特克的古文明都是渐渐地从和平,女性中心的社会变成好战的,男性中心的社会。她认为应该从社会自身内部变化,而不是外部的入侵,来解说父权制父权制对女神时代的取代过程。
如此看来,盖娅母神并不仅仅是古希腊人的想象创造。非洲原住民的母性原则与中国老子的“知其雄守其雌”观念一样,都足以显示出早在父权制、男性化和攻击性的文明建立其权威之前,的确曾经长久地存在母神精神照耀下的天人合一智慧的源头。这对于要求摆脱现代性与大屠杀的内在联系,为人类未来谋求理想出路的思想者来说,是富有启示的。
我在《阉割与狂狷》一书中提出,从比较文化的视野看,中国的儒、道、佛三教都具有阴性化的倾向,从儒家君子理想的温柔敦厚说,到老子的“知雄守雌”和“上善若水”说,都在倡导一种成熟驯化的,克服了阳刚文化的攻击性和野性的人格理想。从文化渊源上看,阴性文化与女神文明有着最直接的承继关系,这在道家神话的诸多女性和母性原型中表达得十分明显(可参看《老子的文化解读》)在全球化加速到来的当今时代,这种过去被认为落后保守的阴性化的文化价值取向,比西方那种以阳刚为特色的尚武文化,更加适合为未来的62亿人类在这个日益变小变挤的星球上和睦相处而提供最基本的人生指导。
对于乞求生育的妇女来说,她是送子观音或送子娘娘;对于乞求航海平安的渔民们来说,她是妈祖;对于周穆王来说,她是躲在天边西极昆仑山上唯一掌握长生不老秘方的神圣母;对于向往逐香猎艳奇遇的帝王和俗人来说,她是出没在巫山云遇见的高唐神女瑶姬或在秋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即的伊人;对于宋江和贾宝玉来说,是传授天机秘诀的神秘女导师;对于但丁来说,女神是引导我们灵魂飞升的向导;对于高更来说,就是塔希提岛上那些没有受到文明污染纯真地裸露着黝黑身体的“原始“女人”。
一个女性,一个现代的女性,充满了现代精神,同时也是一个典型人物,一个实干的女性,但浸透着美,满怀着希望,满怀着理想,离开她卑俗的工作,回到善良和崇高的服务之中——仿佛回到她家里可爱的孩子身边——因为她根本不是年轻的处女,稀里糊涂,对自己的命运一无所知;她是一位经验丰富而又纯洁的女性,如同时代的精灵,行动敏捷,衣袍飘动,长发飞扬,大踏步地前进……这就是我们新的神圣的形象:现代。
从这样的估价来看,女神已经重新成为现代生活的精神理念。现代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跨过父权制文明的传统,复兴更古老的女神文明的传统。这种复兴对于拯救人类减少攻击和杀戮,是非常必要的。
大地母亲(Earth-Mother)是一个原始意象。人类的母亲模仿和重复生命在大地的子宫孕育的行为,胎儿和出生,也就是重复着宇宙创生人类的行为。
女性的生产也就是微型的宇宙生产。进入迷宫或洞穴,相当于神秘地回归到母体。在永生神话中,“回归母体”是传播最广的主题,即返回创造的本源或象征生命之源的子宫。精神分析学认为在无意识的世界,时间是循环回归的,无意识有复归于原始的愿望。到家的复归于婴儿的理想和炼金术,就是设法将天地结合,并摄入身体,产生一种原始的混沌状态(混沌如鸡子),回复胚胎或未有世界以前的纯真状态,道家圣人认为这种个体生命的返胎式回归是对应于“反道者之动”的宇宙韵律的。
英国科学家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的盖娅假说(Gaia hypothesis)则为新时代人奠定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基础。洛夫洛克分别在1979年和1989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推出两部书:《盖娅:地球生命的新关照》与《盖娅时代:我们地球生命的传记》。书中提出,我们一切生物赖以出生和存活的这个地球,不仅是宇宙之间仅有的一个发生了生命的环境,而且她自身环境使之顽强存活下去的系统。这样一种全新的自组织的地球生态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古希腊神话时代的大地母神盖娅,于是借助于洛夫洛克科学著作的广泛影响,复活的“盖娅”女神成为20世纪末期西方民间崇拜的一个新的核心偶像。
在洛夫洛克看来,盖娅是一个生物性的生命体的象征。她过去对人类这样一种年轻而狂妄的生物是容忍和宽容的,因为她自身的调节能力足以应付人类对生态的破坏。但是她的容忍却不可能是伍限度的。她不会放任人类在科学技术在丛勇下过分地犯下愚蠢的罪过,他写道:盖娅不是一个溺爱子女的母亲,也不是一个柔弱的孩子,她是一个强有力的圣女,她已经35亿岁了,如果一个物种强大起来,她将凭借类似于一枚洲际导弹中的微电脑的感觉把这个物种清除掉。
女神崇拜成为妇女的黄金时代。许多女性主义者对巫师的重新解释都以美国考古学家金芭塔丝的著作作为基础。她描绘出一幅女神崇拜时代的完整图景:从旧石器时代狩猎采集者到新石器时代农人的以女神为单一对象的宗教体系。按照金芭塔丝的观点,这样一个和平的女神宗教指引下的欧洲文化在公元前4300——公元前2800年间被父权制文化的入侵者推翻和灭绝了。人类学家罗利克不同意这种外部入侵说。她认为苏美尔、埃及、印度、中国还有印加和阿兹特克的古文明都是渐渐地从和平,女性中心的社会变成好战的,男性中心的社会。她认为应该从社会自身内部变化,而不是外部的入侵,来解说父权制父权制对女神时代的取代过程。
如此看来,盖娅母神并不仅仅是古希腊人的想象创造。非洲原住民的母性原则与中国老子的“知其雄守其雌”观念一样,都足以显示出早在父权制、男性化和攻击性的文明建立其权威之前,的确曾经长久地存在母神精神照耀下的天人合一智慧的源头。这对于要求摆脱现代性与大屠杀的内在联系,为人类未来谋求理想出路的思想者来说,是富有启示的。
我在《阉割与狂狷》一书中提出,从比较文化的视野看,中国的儒、道、佛三教都具有阴性化的倾向,从儒家君子理想的温柔敦厚说,到老子的“知雄守雌”和“上善若水”说,都在倡导一种成熟驯化的,克服了阳刚文化的攻击性和野性的人格理想。从文化渊源上看,阴性文化与女神文明有着最直接的承继关系,这在道家神话的诸多女性和母性原型中表达得十分明显(可参看《老子的文化解读》)在全球化加速到来的当今时代,这种过去被认为落后保守的阴性化的文化价值取向,比西方那种以阳刚为特色的尚武文化,更加适合为未来的62亿人类在这个日益变小变挤的星球上和睦相处而提供最基本的人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