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到古尔德的哼哼了声吗——克莱默归来
我为今晚的音乐会作了有史以来最充分的的准备(可见在广州听一场值得一听的音乐会有多难得),恐怕就差焚香了:从飞龙在天买了他的巴赫小协(小无已全面断货);听遍今晚涉及的所有曲目(或是改编前的版本): 古尔德版的哥德堡变奏曲、克莱默本人版本的小无BWV1004、谢林版本的小无BWV1003、阿班•贝格版本的131、克莱默与圣马丁合作的莫扎特小协、看了会波罗的海室内乐团的莫扎特小协视频片段。就个人感觉而言,克莱默较之谢林版断句稍显灵活、但并没有超出我的逻辑范围之外,进入时有点漫不经心,而一旦进入快板乐章就很容易使人进入迷狂状态(我用“迷狂”这个取代与性有关的某个词,根据来自柏拉图理论),总之我有所体验。131是太典型的晚期贝多芬,恕我接受无能,在80%的时间里无法进入状态,一个十足的未成形的怪物,也许就是如此的难缠或难产,才有了132,那个已成形的怪物,交织狂暴、放纵和宗教救赎的132,对啊,他们为什么不演132呢。。。从之前看到的视频片段,波罗的海室内乐团的声音简直柔美无比,我甚至怀疑他们的弱音器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朋友给我推荐克莱默和这个团的silence,可惜一直没有勇气使用下载工具,只能大部分悬念留在今晚。
好吧,开始了。小无,作品1003号,他进入的音量偏小(此时我怀疑平时自己耳机放太大声了),而且。。。声音表现是完全不明所以的散漫,对,我脑子里就是这个词,散漫。我甚至怀疑他有点走音(后来L说他确实有点走音),进入赋格音量达到我所认为的正常,而越往后越接近我观念里的克莱默,好吧,巴赫小无方面有点无功无过。往下的部分是与巴赫以及古尔德有关的当代作品。
(需要调整状态了,写得太死板太死板。。。)我想今晚在星海音乐厅的人,大多数最最难忘的应该是那段哥德堡咏叹调:先是克莱默拉出两和旋,接着是乐队,再接着是。。。沉默,还有,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古尔德。。。我以为是在用马林巴琴弹奏,但接着。。。真的是古尔德——上帝保佑,这是我头一次在音乐会现场听到录音!我们甚至能听到他的哼哼声!波罗的海在跟古尔德进行隔空对话!真让我受不了。。。那个只愿意躲在录音室里缩成一团弹琴的怪老头古尔德啊!!!真的很想哭!简直让我想到奥运会开幕式上与列侬隔空合唱imagine,一曲毕了,旁边的俄罗斯女人已经在抽抽了,我在内心深处何尝又不是呢!
下半场是怪物131,哎。。。我权当感受乐队音色吧。波罗的海很有力量,有些时候我恍惚觉得自己是在听一整支交响乐团,而在弱音处又十分顺溜平稳。其实她有点像上次我听到的配合希拉里汗的英国室内乐团(如果没记错),不过当然,她的长处在当代作品。乐队版的131实际上稍微减弱了它的古怪,但核心并未动摇。真的是乐如其人,真的,贝多芬,你絮叨得有点过分了!!!
我以为他就这样走了,似乎媒体都在塑造他的严苛形象,但是,是两只返场曲唉!!!都来自皮亚佐拉。第一只的音乐走向像月光下的潮水,缠绵反复,还带着些微拉丁的色彩,乐队表现的弱音技巧得到极其充分地展示。他似乎想在欢快的乐音中结束全场,搬来马林巴,太奇妙了,我隐约听到马林巴在弹奏复调,太神奇了,这一点也许真的只是幻觉。
签名场是前所未有的排长队,有之前赫维特五倍之多!我以为根本轮不到我,因之前说只给十分钟。。。但排了挺久,我以为我那张小提比较丢范儿,结果发现签节目单的大有人在。。。
最后,谢谢L,可以给我一个倾诉音乐会听感的机会。谢谢。总之。。。也许好久都不会再听音乐会了。
好吧,开始了。小无,作品1003号,他进入的音量偏小(此时我怀疑平时自己耳机放太大声了),而且。。。声音表现是完全不明所以的散漫,对,我脑子里就是这个词,散漫。我甚至怀疑他有点走音(后来L说他确实有点走音),进入赋格音量达到我所认为的正常,而越往后越接近我观念里的克莱默,好吧,巴赫小无方面有点无功无过。往下的部分是与巴赫以及古尔德有关的当代作品。
(需要调整状态了,写得太死板太死板。。。)我想今晚在星海音乐厅的人,大多数最最难忘的应该是那段哥德堡咏叹调:先是克莱默拉出两和旋,接着是乐队,再接着是。。。沉默,还有,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古尔德。。。我以为是在用马林巴琴弹奏,但接着。。。真的是古尔德——上帝保佑,这是我头一次在音乐会现场听到录音!我们甚至能听到他的哼哼声!波罗的海在跟古尔德进行隔空对话!真让我受不了。。。那个只愿意躲在录音室里缩成一团弹琴的怪老头古尔德啊!!!真的很想哭!简直让我想到奥运会开幕式上与列侬隔空合唱imagine,一曲毕了,旁边的俄罗斯女人已经在抽抽了,我在内心深处何尝又不是呢!
下半场是怪物131,哎。。。我权当感受乐队音色吧。波罗的海很有力量,有些时候我恍惚觉得自己是在听一整支交响乐团,而在弱音处又十分顺溜平稳。其实她有点像上次我听到的配合希拉里汗的英国室内乐团(如果没记错),不过当然,她的长处在当代作品。乐队版的131实际上稍微减弱了它的古怪,但核心并未动摇。真的是乐如其人,真的,贝多芬,你絮叨得有点过分了!!!
我以为他就这样走了,似乎媒体都在塑造他的严苛形象,但是,是两只返场曲唉!!!都来自皮亚佐拉。第一只的音乐走向像月光下的潮水,缠绵反复,还带着些微拉丁的色彩,乐队表现的弱音技巧得到极其充分地展示。他似乎想在欢快的乐音中结束全场,搬来马林巴,太奇妙了,我隐约听到马林巴在弹奏复调,太神奇了,这一点也许真的只是幻觉。
签名场是前所未有的排长队,有之前赫维特五倍之多!我以为根本轮不到我,因之前说只给十分钟。。。但排了挺久,我以为我那张小提比较丢范儿,结果发现签节目单的大有人在。。。
最后,谢谢L,可以给我一个倾诉音乐会听感的机会。谢谢。总之。。。也许好久都不会再听音乐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