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牛 虻》
今天看了本书,看到了很久之前看的小说《牛虻》的一个片段的解析。于是,那些很早之前为纯粹的文字感动的时光呼啸着扑面而来。 这是一本所谓的革命小说,评价介绍之中充斥着阶级意识的评判,大约是和年代相关的产物。然而,在所谓的阶级意识之后,我所看到的,是亚瑟心灵成长的历程,还有在成为牛虻之后,难以割舍的亲情与爱情。他对生父的爱,已经上升到了崇拜,甚至信仰。也因为如此,在亚瑟遭遇他一直爱着,甚至崇拜着的人的欺骗之后,才会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毁灭感。越是纯粹的爱,越容不下背叛。我喜欢亚瑟,也喜欢牛虻。这两个名字,就像这个人的前世今生。当那个纯粹的,完整地付出了自己的爱与信任的孩子变成了尖刻的,嘲讽的,不再信仰任何人,任何宗教的牛虻,我想,那不仅仅是男孩成长为男人的历程,更是把一个人生生地打碎重塑的过程。怎么能不痛?怎么能不怨?他终究不是一个圣人。所以,才不愿意轻易原谅。他爱琼玛,从很小很小的时候。他做错了事,因为嫉妒,在祷告时泄露了起事的时间。琼玛觉得他是叛徒,这,大概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他离开,回来,从亚瑟变成了牛虻。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伤,外貌改变了,不变的,是那双湛蓝的眼睛,只是不复年少时纯粹清澈。他不愿和琼玛相认,固执地,折磨她。然而,何尝不是在折磨自己?他对敌人凶狠,冷酷,可是在心爱的人面前,他就是个任性的孩子,固执地,一定要掂一掂自己在她心中的分量。多少次,我都以为他要和琼玛相认了,然而,又缓了下来。大约,他还认为一生很长,而自己的生活,是在刀尖上跳舞,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面临死亡了吧。而那一天,终究还是来了。他身手了得,会被捕,还是因为他的父亲——他少年时深爱,并终身深爱的那个人——挡在了他的前面。那个瞬间,他放下了他的枪。很难说清楚读到这里时我自己是一种怎样的感受,矛盾同时复杂。他的深情啊,虽然不停地批判讽刺这位神父,然而爱,怎么能遮掩得住?斗争是残酷的,不会因为亲情就能避免流血牺牲。于是折磨,拷打乃至牺牲,这就是他的结局。我喜欢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于是,神父发了疯,琼玛得到了他的最后一封信,而生活,还要继续。 年少时候看这样的小说,只觉得和一般的 所谓革命小说有很大的差别,却不明白差在哪里。而随着自己的成长,生活的打磨,对这作品,就有了更多的感受。经典的力量就在于此吧,总能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