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2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很久之前就听过这句话,可也是今天才知道这话原来是庄子说的。有人说新海诚的《秒速五厘米》想表达的并不是这个意思。也许新海诚没有读过庄子吧,然而不管怎么样,这对作品本身并没有影响。
很美的故事,很干净的画面。我喜欢这样的风格,前不久看的另一部作品《情书》也是这样的。作品里的世界彷佛纤尘不染,干净而纯粹。就像作者在故事里竭力表现的那种纯净的感情一样。
要有多刻骨铭心才能够念念不忘?又要有多少勇气才能十几年执着不放?我想说的通俗点,远野其实就是个痴情的男孩。说不上是感动还是什么样的感情,其实这样的情节也许只存在于电影电视中吧。13岁,又能懂的多少爱情呢,又能如何这样坚持不放呢?十几年不见不联系,远野更像是个内向执拗的孩子,固执的想要抓住自己想象中存在的感情,却忽略了身边的人。故事里,即使是小孩子的远野,好像也成熟的不像小孩。13岁,初一。只能说这个孩子太早熟了。
应该说,很久不联系的人总是会慢慢淡忘,十几年,从小孩到成人,长相也会有变化吧。远野执着的不过是想象中的她吧。相比之下,明里更真实一些。她有自己的生活,转学后认识新的朋友,大学后恋爱结婚。很自然的过程。她也慢慢忘记了远野,直到偶然找到小时候写给远野的情书时才想起那时的美好。
不太喜欢远野这样的男孩,他迷茫,忧伤。他跟澄田说只是做自己能做的,实际上并没有。最显然的就是他没有主动去找过明里。如果想找,总是会有办法的。他只是把自己封锁起来,拒绝任何人,一个人总是想很多东西。就像他编辑没有收件人的短信一样。这种的情绪日复一日的堆积,才更让人痛苦。
有人惋惜最后远野和明里擦肩而过,在铁道两边未能相见。其实我想这并不可惜。我想明里一定会过的幸福,从她跟家人道别回东京准备婚礼就可以看出。而远野,他只要没有走出自己思想的束缚,是不会幸福的。也因为这样,所以站台上只剩下了远野。不过,他笑了,很轻松,也正是这样不见,才让远野走出了困扰他多年的枷锁。
很美的故事,很干净的画面。我喜欢这样的风格,前不久看的另一部作品《情书》也是这样的。作品里的世界彷佛纤尘不染,干净而纯粹。就像作者在故事里竭力表现的那种纯净的感情一样。
要有多刻骨铭心才能够念念不忘?又要有多少勇气才能十几年执着不放?我想说的通俗点,远野其实就是个痴情的男孩。说不上是感动还是什么样的感情,其实这样的情节也许只存在于电影电视中吧。13岁,又能懂的多少爱情呢,又能如何这样坚持不放呢?十几年不见不联系,远野更像是个内向执拗的孩子,固执的想要抓住自己想象中存在的感情,却忽略了身边的人。故事里,即使是小孩子的远野,好像也成熟的不像小孩。13岁,初一。只能说这个孩子太早熟了。
应该说,很久不联系的人总是会慢慢淡忘,十几年,从小孩到成人,长相也会有变化吧。远野执着的不过是想象中的她吧。相比之下,明里更真实一些。她有自己的生活,转学后认识新的朋友,大学后恋爱结婚。很自然的过程。她也慢慢忘记了远野,直到偶然找到小时候写给远野的情书时才想起那时的美好。
不太喜欢远野这样的男孩,他迷茫,忧伤。他跟澄田说只是做自己能做的,实际上并没有。最显然的就是他没有主动去找过明里。如果想找,总是会有办法的。他只是把自己封锁起来,拒绝任何人,一个人总是想很多东西。就像他编辑没有收件人的短信一样。这种的情绪日复一日的堆积,才更让人痛苦。
有人惋惜最后远野和明里擦肩而过,在铁道两边未能相见。其实我想这并不可惜。我想明里一定会过的幸福,从她跟家人道别回东京准备婚礼就可以看出。而远野,他只要没有走出自己思想的束缚,是不会幸福的。也因为这样,所以站台上只剩下了远野。不过,他笑了,很轻松,也正是这样不见,才让远野走出了困扰他多年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