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的峨眉山就是看人的
十月快结束了才开始写十一假期的事情。
一向是个懒人,假期结束后看到其他朋友写的游记,有文有图有美景有美食有美女,我就感慨。感慨当时在山上人挤人的时候还说回去要整理一下此次郊游的。
话说直到出发的前一天才定了要去峨眉山的,于是天气没有查,车票没有提前买,住宿也直接没有考虑,上下山的路线和时间安排也没有,说起来就是一个盲游。我其实有些紧张的:要是买不到车票就去不了了;要是那边天气不好,不是冻着就是淋着;要是没有住的地方那更怎么办呢?一没帐篷二没睡袋的。结果朋友发了狠话:再这么啰嗦你就别去了,我一个人去更方便。于是我直接闭嘴,可是心里还在打鼓。
晚上回家就准备衣服,总怕会冷到,又怕拿多了背不动,一个小包折腾纠结了好几个小时。为了明天能起床赶车强迫自己睡了。
早上闹钟一响赶紧爬起来,洗刷完毕准备出发的时候发现外面下雨了,我果断的将已经装好的小背包换成了我的新装备户外防水背包,然后冲出门去。
在公交车颠簸纠结了一个小时,我又跑了20分钟,朋友打了几个电话后终于新南门车站汇合。上车,路上不表。
2个多小时后到了,但却不是山脚下,在满车乘客的要求下,司机开往报国寺车站,每人多收5元车费。那个人多的啊,车多的啊,大巴车都开不上去,路政的,巡警的,武警的,景区管理的,一大堆人指挥交通。
下了车,已经中午了,一边找吃的一边往上走,顺便了买了一件雨衣,两根竹棍(登山杖)。一会儿,一个四十多岁的阿姨跟上我们问住宿,一聊还可以,就决定晚上住在他们家的农家乐。没想到住宿这么快就解决了,而且怎么上山怎么看日出什么的他们还可以给出意见的。
阿姨带着我们走着,到了伏虎寺换了她儿子来接我们,18岁的小伙子,也许是这样的事情做多了,他会轻松的和我们聊天,我们问他的学习和未来大学的打算,他告诉我们想当飞行员,不知道体检能不能过。等我们又走了一段之后,换了儿子的爸爸老徐来接我们,儿子又往山下接另外的游客。越爬越累,身上的汗出了又干了。一路聊着天,慢慢爬,终于在下午4点的样子到了住的地方,农家小院。吃了鲜核桃,还见识了栗子树。山上有些凉,铺盖很潮湿,不过农家很热情。到晚上6点钟的时候这里已经又来了2拨人,一拨是两对小情侣,一拨是一家三口。我和朋友也是一男一女,难免被他们也误认为情侣。
闲聊的时候,农家主人老徐说早上要想去看日出要三点半起床,然后门口有车可直接到雷洞坪,然后再往上爬2个小时,等到达金顶的时候正好是日出的时间,看完日出再看云海,然后就可以准备下山去其他地方了。吃饭的时候喝了主人家的猕猴桃泡酒,浑身舒坦啊。
第二天早上三点半,老徐挨门叫起床,外面的空气氧气含量很高,有些冷,重点是在下雨。我们都在担心车能不能上山,车却一直不来。一直到4点半多,小面包车才到,我们十个人挤在一辆小面包车里,山路弯曲,车子开的很娴熟,我们很紧张。大家还在打趣说驾照要在这样的地方考试的话,那学出来的技术绝对没有问题啊。等到了五显岗车站,天啊,那人排队的,起码有200个,我们赶紧排上,又开始下雨。我的装备其实挺齐全的,防水外套,防水包外面还有雨罩,鞋子也是防水的,还带着帽子,后来还穿了雨衣,还有手套……从身边经过的人会说:看人家,多专业。我就只有偷笑的份儿,这只是前几天刚配置的,没想到就用上了。
不见有大巴车来,也不见排队的人往前走,我们就只能这么耗着等着,消息说山上私家车太多,堵车,大巴下不来。朋友开始抱怨,反而我开始安慰他。慢慢等的东方还是有微微的橙色出现,时间也到了6点多,我们前面还有百人左右。无聊之下,前后的人开始聊各自的出游乐事,个地方的美食。
千辛万苦,三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坐上了上山的大巴。我俩和三口之家一起。车子开的很飘逸,乘客跟着车身左右晃动着。不久,车停了,司机说大车不能往上开了,所有人要下车换小巴。我俩飞身下车,往另一处排队的地方跑去,队伍还是很长,耳边突然飘过一句:已经买了票的就不能排队了。赶紧往前冲啊,也不管山上海拔到底多少了。一小巴司机喊:还差2个还差2个!我俩就被挑中了。小巴更是飘,我们在后排,根本坐不直身子,只有忽左忽右被惯性带着走。又是半个小时车程。
下车,飘雨,人海无边。我们不租衣服,直接上山。只能用摩肩接踵来形容,所以根本走不快。而且一边上一边下,一步一步跟着。本以为有很多人坐缆车,缆车之后人会少些,结果穿过缆车排队的地方之后发现人还是那么多……直接想哭了。往上走着,还不时的“堵车”,尽管如此,真是累啊,台阶太多。一路上听到大家对此次爬山的感想:“这辈子再也不爬峨眉山了”“以后就算是坐飞机上山我也不来了”“……”其实我心里也这么感慨过,不过只是想想而已。
艰难险阻啊,休息了很多次,终于我们到达了金顶。乌泱泱的人,每一个拍照的取景框里总有很多无关的人。往上走,一大群人围着十方金佛在转圈。眼界很开阔,我就在外墙边看远处的云和山。此时不是很清楚,雾很重。我们还猜想,今天早上很早上来的人估计既没看到日出也没看到云海,因为不是下雨就是雾。心里暗爽,为自己也没有看到日出而窃喜。金佛隐藏在浓雾之下,神秘,雾气飘动的很快,我们预感一会儿就能看到清晰的金佛,一会儿还会出现云海。果然,一瞬间,雾气全散,金佛清晰的出现在人们面前。我们赶紧拍照。再往上走,突然发现眼前一亮,云海!人们沸腾了,各种摄影摄像。云海千变万化,清晰的时候看得见远处的另外的山,而只一会儿,眼前就又一片迷茫。我们转了个方向,那边天边一直很清晰,天边一条橙色将天空的两种蓝色分开,中间还有那种神仙幻境中的朵朵厚实的云。一路上的辛劳瞬间没了,我就那么站在那里一直一直看着,不舍得挪开眼。
时间不允许,我们打算下山了。我们正说着怎么没见那一家三口,他们说是坐缆车的,不知道是已经下去了还是还没有上来。我比较坚持他们已经下去了,因为缆车比较快。正说着,我们就看到了三口之家的爸爸,正气喘嘘嘘的往上爬。“你们要下去了?”“是啊,看了云海,打算下去了。你们这是才上来?”“是啊,人太多了,我们光等坐缆车就等了2个半小时。”听到我们爬上来已经准备下山,那14岁的小姑娘,将眼睛挣得不能再大了看着我们,充满了不可思议和佩服,当然,主要是对我的佩服。哈哈哈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在经过了2个多小时往上抬腿的运动后,刚开始下山还是觉得轻松多了。而且上山一个小时的路程,下山20分钟不到就可走完。可是过了一会儿,觉得一直往下抬腿的动作更是费劲。觉得腿短了,而且大腿根的关节那么不灵活,觉得自己特别沉……一个多小时,在嘟囔了无数次我想死了之后终于下了山。
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决定就这么回了,其他景点也不去了。于是各自坐车,返回。一路上,高速路上看到车祸不断啊。
于是这个十一的峨眉山之行就这么结束了。累是累,可是还是很开心的。那瞬间的喜悦只有在你爬了两个多小时绝望了几次之后才能体会!
而且,临时突然的安排也带来了不少惊喜。
一向是个懒人,假期结束后看到其他朋友写的游记,有文有图有美景有美食有美女,我就感慨。感慨当时在山上人挤人的时候还说回去要整理一下此次郊游的。
话说直到出发的前一天才定了要去峨眉山的,于是天气没有查,车票没有提前买,住宿也直接没有考虑,上下山的路线和时间安排也没有,说起来就是一个盲游。我其实有些紧张的:要是买不到车票就去不了了;要是那边天气不好,不是冻着就是淋着;要是没有住的地方那更怎么办呢?一没帐篷二没睡袋的。结果朋友发了狠话:再这么啰嗦你就别去了,我一个人去更方便。于是我直接闭嘴,可是心里还在打鼓。
晚上回家就准备衣服,总怕会冷到,又怕拿多了背不动,一个小包折腾纠结了好几个小时。为了明天能起床赶车强迫自己睡了。
早上闹钟一响赶紧爬起来,洗刷完毕准备出发的时候发现外面下雨了,我果断的将已经装好的小背包换成了我的新装备户外防水背包,然后冲出门去。
在公交车颠簸纠结了一个小时,我又跑了20分钟,朋友打了几个电话后终于新南门车站汇合。上车,路上不表。
2个多小时后到了,但却不是山脚下,在满车乘客的要求下,司机开往报国寺车站,每人多收5元车费。那个人多的啊,车多的啊,大巴车都开不上去,路政的,巡警的,武警的,景区管理的,一大堆人指挥交通。
下了车,已经中午了,一边找吃的一边往上走,顺便了买了一件雨衣,两根竹棍(登山杖)。一会儿,一个四十多岁的阿姨跟上我们问住宿,一聊还可以,就决定晚上住在他们家的农家乐。没想到住宿这么快就解决了,而且怎么上山怎么看日出什么的他们还可以给出意见的。
阿姨带着我们走着,到了伏虎寺换了她儿子来接我们,18岁的小伙子,也许是这样的事情做多了,他会轻松的和我们聊天,我们问他的学习和未来大学的打算,他告诉我们想当飞行员,不知道体检能不能过。等我们又走了一段之后,换了儿子的爸爸老徐来接我们,儿子又往山下接另外的游客。越爬越累,身上的汗出了又干了。一路聊着天,慢慢爬,终于在下午4点的样子到了住的地方,农家小院。吃了鲜核桃,还见识了栗子树。山上有些凉,铺盖很潮湿,不过农家很热情。到晚上6点钟的时候这里已经又来了2拨人,一拨是两对小情侣,一拨是一家三口。我和朋友也是一男一女,难免被他们也误认为情侣。
闲聊的时候,农家主人老徐说早上要想去看日出要三点半起床,然后门口有车可直接到雷洞坪,然后再往上爬2个小时,等到达金顶的时候正好是日出的时间,看完日出再看云海,然后就可以准备下山去其他地方了。吃饭的时候喝了主人家的猕猴桃泡酒,浑身舒坦啊。
第二天早上三点半,老徐挨门叫起床,外面的空气氧气含量很高,有些冷,重点是在下雨。我们都在担心车能不能上山,车却一直不来。一直到4点半多,小面包车才到,我们十个人挤在一辆小面包车里,山路弯曲,车子开的很娴熟,我们很紧张。大家还在打趣说驾照要在这样的地方考试的话,那学出来的技术绝对没有问题啊。等到了五显岗车站,天啊,那人排队的,起码有200个,我们赶紧排上,又开始下雨。我的装备其实挺齐全的,防水外套,防水包外面还有雨罩,鞋子也是防水的,还带着帽子,后来还穿了雨衣,还有手套……从身边经过的人会说:看人家,多专业。我就只有偷笑的份儿,这只是前几天刚配置的,没想到就用上了。
不见有大巴车来,也不见排队的人往前走,我们就只能这么耗着等着,消息说山上私家车太多,堵车,大巴下不来。朋友开始抱怨,反而我开始安慰他。慢慢等的东方还是有微微的橙色出现,时间也到了6点多,我们前面还有百人左右。无聊之下,前后的人开始聊各自的出游乐事,个地方的美食。
千辛万苦,三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坐上了上山的大巴。我俩和三口之家一起。车子开的很飘逸,乘客跟着车身左右晃动着。不久,车停了,司机说大车不能往上开了,所有人要下车换小巴。我俩飞身下车,往另一处排队的地方跑去,队伍还是很长,耳边突然飘过一句:已经买了票的就不能排队了。赶紧往前冲啊,也不管山上海拔到底多少了。一小巴司机喊:还差2个还差2个!我俩就被挑中了。小巴更是飘,我们在后排,根本坐不直身子,只有忽左忽右被惯性带着走。又是半个小时车程。
下车,飘雨,人海无边。我们不租衣服,直接上山。只能用摩肩接踵来形容,所以根本走不快。而且一边上一边下,一步一步跟着。本以为有很多人坐缆车,缆车之后人会少些,结果穿过缆车排队的地方之后发现人还是那么多……直接想哭了。往上走着,还不时的“堵车”,尽管如此,真是累啊,台阶太多。一路上听到大家对此次爬山的感想:“这辈子再也不爬峨眉山了”“以后就算是坐飞机上山我也不来了”“……”其实我心里也这么感慨过,不过只是想想而已。
艰难险阻啊,休息了很多次,终于我们到达了金顶。乌泱泱的人,每一个拍照的取景框里总有很多无关的人。往上走,一大群人围着十方金佛在转圈。眼界很开阔,我就在外墙边看远处的云和山。此时不是很清楚,雾很重。我们还猜想,今天早上很早上来的人估计既没看到日出也没看到云海,因为不是下雨就是雾。心里暗爽,为自己也没有看到日出而窃喜。金佛隐藏在浓雾之下,神秘,雾气飘动的很快,我们预感一会儿就能看到清晰的金佛,一会儿还会出现云海。果然,一瞬间,雾气全散,金佛清晰的出现在人们面前。我们赶紧拍照。再往上走,突然发现眼前一亮,云海!人们沸腾了,各种摄影摄像。云海千变万化,清晰的时候看得见远处的另外的山,而只一会儿,眼前就又一片迷茫。我们转了个方向,那边天边一直很清晰,天边一条橙色将天空的两种蓝色分开,中间还有那种神仙幻境中的朵朵厚实的云。一路上的辛劳瞬间没了,我就那么站在那里一直一直看着,不舍得挪开眼。
时间不允许,我们打算下山了。我们正说着怎么没见那一家三口,他们说是坐缆车的,不知道是已经下去了还是还没有上来。我比较坚持他们已经下去了,因为缆车比较快。正说着,我们就看到了三口之家的爸爸,正气喘嘘嘘的往上爬。“你们要下去了?”“是啊,看了云海,打算下去了。你们这是才上来?”“是啊,人太多了,我们光等坐缆车就等了2个半小时。”听到我们爬上来已经准备下山,那14岁的小姑娘,将眼睛挣得不能再大了看着我们,充满了不可思议和佩服,当然,主要是对我的佩服。哈哈哈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在经过了2个多小时往上抬腿的运动后,刚开始下山还是觉得轻松多了。而且上山一个小时的路程,下山20分钟不到就可走完。可是过了一会儿,觉得一直往下抬腿的动作更是费劲。觉得腿短了,而且大腿根的关节那么不灵活,觉得自己特别沉……一个多小时,在嘟囔了无数次我想死了之后终于下了山。
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决定就这么回了,其他景点也不去了。于是各自坐车,返回。一路上,高速路上看到车祸不断啊。
于是这个十一的峨眉山之行就这么结束了。累是累,可是还是很开心的。那瞬间的喜悦只有在你爬了两个多小时绝望了几次之后才能体会!
而且,临时突然的安排也带来了不少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