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浙师大幼儿教育研究生阅读书单
1.必读书目[1]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 (法)卢梭.爱弥尔.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 (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 (德)福禄贝尔.人的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5] (意)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 (瑞士)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7] (瑞士)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8] (美)劳拉•E贝克.儿童发展.吴颖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9] (瑞士)甘第尼、福尔曼、爱德华兹等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罗雅芬等译,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0] (美)肖可夫、菲利普斯等著,从神经细胞到社会成员,缪小春、 方俊明等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1] (美)鲍曼、多诺万、勃恩兹等著,渴望学习:教育我们的幼儿,吴亦东等译,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2] (美)约翰•罗尔斯著,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 廖申白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13] 弗莱雷著,被压迫者教育学,袁振国、谢维和、 徐辉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4] 道德情操论,道德情操论(全译本) 亚当•斯密 (Adam Smith)、 谢宗林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8-08出版)
[15] 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 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李猛、 李康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16] William Crain.Theories of Development.Pearson Education.Inc.2005.
[17] Charles A. Nelson etc.Neuroscience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The Role of Experience and the Developing Brain. Wiley Publisher:2006.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再生产:一种教育系统理论的要点 布尔迪约 (BourdieuPierre)、帕斯隆 (PasseronJeanClaude)、邢克超 商务书馆 (2002-01出版)
2.选读书目(根据研究方向)[1](瑞士)皮亚杰.儿童的语言与思维.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
[2](苏)维果斯基.思维与语言.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3] 方富熹.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芭芭拉•鲍曼等.渴望学习.南京:南京师大出版社,2005.
[5]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6]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7] 张华等.课程流派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8]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9](美)小威廉姆 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0] 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美)贾珀尔等.学前教育课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2] 简楚英.学前教育课程模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3](美)罗恩菲尔德著.王德育译.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14](挪威)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 著.王毅、孙小鸿、李明生 译.本能的缪斯——激活潜在的艺术灵性.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5] 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6](瑞士)荣格.心理学与文学.北京:三联书店,1987.
[17] 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8] 叶蜚声等.语言学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9]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20] 卢梭 著.何兆武 译.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3.
[21] 泰勒 著,马风才 译.科学管理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2] 罗伯特. G . 欧文斯 著.窦卫霖, 温建平 译. 教育组织行为学(第三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3] 彼得.诺斯豪斯 著. 吴荣先 等译.领导学:理论与实践(第二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4] Jillian Rodd 著. 郭良菁 等译. 早期教育中的领导力(第三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5] 帕特丽夏 著. 严冷 等译. 幼儿园管理:儿童发展中心管理学(第五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6](苏)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7](澳)康内尔.20世纪世界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8] 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二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
[29] 戴自庵.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
[30] 戴自庵等.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
[31](美)朱迪斯•班杜拉—乌兹.特殊需要婴幼儿评估的实践指导.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2](美)爱伦等.特殊儿童的早期融合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33] 陈云英等.中国特殊教育学基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4] 方俊明.特殊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5] 陈永明,钟启泉.现代教师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6] 傅道春.教师组织行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
[37] 吴伦敦.教师专业发展导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8] 罗伯特•G•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第七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9]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0] MBA核心课程编译组.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
[41]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2] 陈嘉映.语言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3] 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4] 黄云生著.人之初文学解析.上海: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
[45] 朱立元等.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6] 周兢等.幼儿园语言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7] 周晓波.现代童话美学.西安:未来出版社,2001.
[48] 方卫平.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
[49 戴维•格伦斯基著.社会分层,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50] 威廉•富特•怀特美著.街角社会,黄育馥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5。
[51] 格伦•H.埃尔德著.大萧条的孩子们,田禾、 马春华等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4.
[2] (法)卢梭.爱弥尔.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 (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 (德)福禄贝尔.人的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5] (意)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 (瑞士)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7] (瑞士)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8] (美)劳拉•E贝克.儿童发展.吴颖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9] (瑞士)甘第尼、福尔曼、爱德华兹等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罗雅芬等译,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0] (美)肖可夫、菲利普斯等著,从神经细胞到社会成员,缪小春、 方俊明等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1] (美)鲍曼、多诺万、勃恩兹等著,渴望学习:教育我们的幼儿,吴亦东等译,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2] (美)约翰•罗尔斯著,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 廖申白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13] 弗莱雷著,被压迫者教育学,袁振国、谢维和、 徐辉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4] 道德情操论,道德情操论(全译本) 亚当•斯密 (Adam Smith)、 谢宗林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8-08出版)
[15] 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 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李猛、 李康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16] William Crain.Theories of Development.Pearson Education.Inc.2005.
[17] Charles A. Nelson etc.Neuroscience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The Role of Experience and the Developing Brain. Wiley Publisher:2006.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再生产:一种教育系统理论的要点 布尔迪约 (BourdieuPierre)、帕斯隆 (PasseronJeanClaude)、邢克超 商务书馆 (2002-01出版)
2.选读书目(根据研究方向)[1](瑞士)皮亚杰.儿童的语言与思维.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
[2](苏)维果斯基.思维与语言.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3] 方富熹.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芭芭拉•鲍曼等.渴望学习.南京:南京师大出版社,2005.
[5]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6]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7] 张华等.课程流派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8]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9](美)小威廉姆 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0] 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美)贾珀尔等.学前教育课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2] 简楚英.学前教育课程模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3](美)罗恩菲尔德著.王德育译.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14](挪威)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 著.王毅、孙小鸿、李明生 译.本能的缪斯——激活潜在的艺术灵性.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5] 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6](瑞士)荣格.心理学与文学.北京:三联书店,1987.
[17] 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8] 叶蜚声等.语言学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9]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20] 卢梭 著.何兆武 译.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3.
[21] 泰勒 著,马风才 译.科学管理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2] 罗伯特. G . 欧文斯 著.窦卫霖, 温建平 译. 教育组织行为学(第三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3] 彼得.诺斯豪斯 著. 吴荣先 等译.领导学:理论与实践(第二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4] Jillian Rodd 著. 郭良菁 等译. 早期教育中的领导力(第三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5] 帕特丽夏 著. 严冷 等译. 幼儿园管理:儿童发展中心管理学(第五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6](苏)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7](澳)康内尔.20世纪世界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8] 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二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
[29] 戴自庵.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
[30] 戴自庵等.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
[31](美)朱迪斯•班杜拉—乌兹.特殊需要婴幼儿评估的实践指导.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2](美)爱伦等.特殊儿童的早期融合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33] 陈云英等.中国特殊教育学基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4] 方俊明.特殊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5] 陈永明,钟启泉.现代教师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6] 傅道春.教师组织行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
[37] 吴伦敦.教师专业发展导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8] 罗伯特•G•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第七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9]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0] MBA核心课程编译组.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
[41]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2] 陈嘉映.语言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3] 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4] 黄云生著.人之初文学解析.上海: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
[45] 朱立元等.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6] 周兢等.幼儿园语言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7] 周晓波.现代童话美学.西安:未来出版社,2001.
[48] 方卫平.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
[49 戴维•格伦斯基著.社会分层,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50] 威廉•富特•怀特美著.街角社会,黄育馥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5。
[51] 格伦•H.埃尔德著.大萧条的孩子们,田禾、 马春华等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