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心托住生命!
明天就是元旦了,一年在不知不觉中又过去了。这几天我感到不由自己的焦虑,内心充满了疑虑外,亦感到迷茫困惑,有种绝望感,甚至觉得丧失了自信。难道也有一种精神危机在自己身上发生吗?虽然精神的危机在当代中国人身上普遍存在。
早已明白对任何事情不抱幻想,多么苦难也不绝望,可是个体的弱小还是让自己觉得无力。怪不得被赞誉为俄罗斯良心的索尔仁尼琴死前也要求入归东正教,以求得灵魂的安息,我想只有万能的上帝才会认真的倾听他活着时内心的恐惧,给他以勇气吧!生命的快乐,也许真的离不开宗教的土壤。
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作《天问》,在汉朝王逸在为《天问》作注时曾这样来介绍《天问》产生的背景: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彷徨山泽。经历陆陵。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 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瑋僪佹,及古賢聖怪物行事。周流罢倦。休息其下,仰見图画,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泄憤懣,舒泻愁思。屈原本要问天一个为什么的,无奈“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也”。诗人问过后,遂自沉汨罗江。诗人之死,意味着一种内心无望无人倾听,预示着某种期待突然断裂,这种断裂表达了一种楚痛,其起因于对自己的信念,也就是自己对世界所持的态度的绝望,这种绝望唯有死可以托起与安慰。
如果说陶渊明稀释了屈原的绝望,可以放弃期待,与妻儿耕读山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可是今日之中国,那里还有如此清闲之地?那里还有如此诗情画意之山水?可以说,无处不是人;无地无山无水不被圈定。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俄罗斯电影《无畏上将高尔察克》是自己喜欢关于英雄的电影之一。当看的时候,就反复的看“光荣号”上的葬礼那个片断,“光荣号”布雷舰在两面受敌的情况下,不得不驶入他们自己给敌人布好的雷区,以求得活命。这个时候,舰长高尔察克拿出《圣经》,虔诚的跪下,任由敌人炮弹在身边的海面爆炸,飞起的海水浇淋身体,平静的带着面对敌人的勇气;开始了别致的死亡祈祷。就觉得好像身临海子诗歌《夜色》中一样:夜色中/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
“光荣号”上的葬礼:
万能之主,彼之救世主
宽恕微仆,求聆听,求保护
宽恕我们的罪过
敌人在身边毁灭我们
求救世主,赐荣光,以你之名
不能让敌人说:“看,主已抛弃他们”
你是我们的真神,亦是世人的
我们是受你保护的人群
主,永远赞颂你
阿门
早已明白对任何事情不抱幻想,多么苦难也不绝望,可是个体的弱小还是让自己觉得无力。怪不得被赞誉为俄罗斯良心的索尔仁尼琴死前也要求入归东正教,以求得灵魂的安息,我想只有万能的上帝才会认真的倾听他活着时内心的恐惧,给他以勇气吧!生命的快乐,也许真的离不开宗教的土壤。
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作《天问》,在汉朝王逸在为《天问》作注时曾这样来介绍《天问》产生的背景: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彷徨山泽。经历陆陵。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 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瑋僪佹,及古賢聖怪物行事。周流罢倦。休息其下,仰見图画,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泄憤懣,舒泻愁思。屈原本要问天一个为什么的,无奈“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也”。诗人问过后,遂自沉汨罗江。诗人之死,意味着一种内心无望无人倾听,预示着某种期待突然断裂,这种断裂表达了一种楚痛,其起因于对自己的信念,也就是自己对世界所持的态度的绝望,这种绝望唯有死可以托起与安慰。
如果说陶渊明稀释了屈原的绝望,可以放弃期待,与妻儿耕读山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可是今日之中国,那里还有如此清闲之地?那里还有如此诗情画意之山水?可以说,无处不是人;无地无山无水不被圈定。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俄罗斯电影《无畏上将高尔察克》是自己喜欢关于英雄的电影之一。当看的时候,就反复的看“光荣号”上的葬礼那个片断,“光荣号”布雷舰在两面受敌的情况下,不得不驶入他们自己给敌人布好的雷区,以求得活命。这个时候,舰长高尔察克拿出《圣经》,虔诚的跪下,任由敌人炮弹在身边的海面爆炸,飞起的海水浇淋身体,平静的带着面对敌人的勇气;开始了别致的死亡祈祷。就觉得好像身临海子诗歌《夜色》中一样:夜色中/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
“光荣号”上的葬礼:
万能之主,彼之救世主
宽恕微仆,求聆听,求保护
宽恕我们的罪过
敌人在身边毁灭我们
求救世主,赐荣光,以你之名
不能让敌人说:“看,主已抛弃他们”
你是我们的真神,亦是世人的
我们是受你保护的人群
主,永远赞颂你
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