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终被无情恼
胡兰成的《今生今世》终究还是没看下去,只看了关于张爱玲的《民国女子》和最后陈云评论他的两篇文章,其他内容随手翻了几页作罢。无论生活还是文章,我向来受不了家长里短婆婆妈妈,所以人物传记我极少看。一个人一辈子鸡零狗碎的事情太多,好不容易混到著书留作,若不能删繁就简该是怎样的恼人。只可惜以字数论价的出版规则,那样多大抵是不讨喜的。
一直觉得传记这类文体别人写写也就罢了,自个还是不要瞎参合的好,若不是真的囊中羞涩待米下锅,多花点时间改编成小说也勉强好过把一副自哀自怜的模样无遮无掩地让别人瞧见了去。这不是单单为这本书的感慨,这是人的通病,世人哪个不是敝帚自珍,倘若我成了老糊涂真要写点什么,也必定一副王婆卖瓜的窘态,希望那时一但有此念我便立刻记起今日的话,早早弃笔合十多念几遍“罪过,罪过”。
实在不明白才华和风流怎么就成了固定搭配,好像一旦被人视为才子,身边若没些个莺莺燕燕的故事,就如同神佛失去了顶上光环,显不出神迹了。若果他真是觉得自己生来多情情多满溢溢满襟胸胸怀天下之女子,那估计他是真的无从爱上哪一个。哪里有时间哟,相处之时还要细细观摩那些女人的不同倾慕颜色,否则同是五官七窍弄混了可怎生是好。
他和张爱玲的感情我不愿猜测,一旦分开,爱是早晚死掉的东西。现在除了专门研究胡兰成的人,来看这本书的,恐怕也多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难怪说是他要寄一本《今世今生》给张爱玲,但她不肯收,他原就指望依靠世人的八卦之心来贩卖他一向不过如此的情情爱爱。然而八卦是有时效的,能让人始终乐乐“津”道的只有那些极爱极恨的故事,这样浓烈的故事才经得起时间的冲淡,只怕他这本书也只能如此留世了。
陈云的两篇评论我倒觉不错,但也并未惊讶,早前看过一篇为汪精卫平反的文章,那时已惊讶过了。至于“汉奸”一词除了小时候看过的战争片中的猥琐形象,从未与现实中的某人相联系,那样要经过艺术抽象的身份怎么能囊括活生生的人。更何况历史一直是“成者王侯败者寇”,喜欢八卦历史的也多是些不用承担历史选择的势利眼。若胡兰成真有陈云所说的政治才华,而他未因病错失良机,即便是他终三分天下也很难长久,毛泽东就不写这样的书,蒋介石能得台湾也是有道理的。可惜了一世自认多情郎,多情终被无情恼。
一直觉得传记这类文体别人写写也就罢了,自个还是不要瞎参合的好,若不是真的囊中羞涩待米下锅,多花点时间改编成小说也勉强好过把一副自哀自怜的模样无遮无掩地让别人瞧见了去。这不是单单为这本书的感慨,这是人的通病,世人哪个不是敝帚自珍,倘若我成了老糊涂真要写点什么,也必定一副王婆卖瓜的窘态,希望那时一但有此念我便立刻记起今日的话,早早弃笔合十多念几遍“罪过,罪过”。
实在不明白才华和风流怎么就成了固定搭配,好像一旦被人视为才子,身边若没些个莺莺燕燕的故事,就如同神佛失去了顶上光环,显不出神迹了。若果他真是觉得自己生来多情情多满溢溢满襟胸胸怀天下之女子,那估计他是真的无从爱上哪一个。哪里有时间哟,相处之时还要细细观摩那些女人的不同倾慕颜色,否则同是五官七窍弄混了可怎生是好。
他和张爱玲的感情我不愿猜测,一旦分开,爱是早晚死掉的东西。现在除了专门研究胡兰成的人,来看这本书的,恐怕也多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难怪说是他要寄一本《今世今生》给张爱玲,但她不肯收,他原就指望依靠世人的八卦之心来贩卖他一向不过如此的情情爱爱。然而八卦是有时效的,能让人始终乐乐“津”道的只有那些极爱极恨的故事,这样浓烈的故事才经得起时间的冲淡,只怕他这本书也只能如此留世了。
陈云的两篇评论我倒觉不错,但也并未惊讶,早前看过一篇为汪精卫平反的文章,那时已惊讶过了。至于“汉奸”一词除了小时候看过的战争片中的猥琐形象,从未与现实中的某人相联系,那样要经过艺术抽象的身份怎么能囊括活生生的人。更何况历史一直是“成者王侯败者寇”,喜欢八卦历史的也多是些不用承担历史选择的势利眼。若胡兰成真有陈云所说的政治才华,而他未因病错失良机,即便是他终三分天下也很难长久,毛泽东就不写这样的书,蒋介石能得台湾也是有道理的。可惜了一世自认多情郎,多情终被无情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