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42小时
其实这个周末糟透了,先是把回程火车票忘在了火车上,然后啤酒节又不知道什么时候丢了相机,但是感觉却很爽。
虽然之前只在慕尼黑机场两次合计呆过20分钟,但是对慕尼黑有一种没来由的亲切感,一种似曾相识,仿佛是久违的家一样,很是奇怪。也许因此没有照很多照片(丢了相机因此也不是一件很遗憾的事,只是可惜了阳光明媚下的奥林匹克公园和宝马博物馆,有点心疼电池,新买的还没有和我的充电器亲密接触过就丢了Q_Q)。
我从都灵Porta Nuova上的火车,到Porta Susa的时候上来一家三口吉普赛人,话还说不利索的小萝莉坐我对面,她妈坐她旁边爸坐我旁边。过了一会爸开始调整腰带,胳膊肘不小心戳到我几下,他老婆还跟他一起笑.我往旁边闪了闪,看了他一眼,没见他有道歉的意思,我也就没搭理他。又过了一会儿,他开始调整毛衣,动作比之前更大,又“不小心”连戳我几下,我发出明显的不耐烦的声音本来想提醒他,结果他跟他老婆笑得更厉害了,还不断说着阴阳怪气h不发音的“你好”。无法理解这些人都什么恶趣味,检查了一下没丢什么东西,果断换车厢。
从米兰到维罗纳的火车上我睡得正迷糊,上来两个孜然味巴国人,先叫我半天一律假装在听音乐没听到,然后其中一个坐到我对面把我拍醒,开始摸我膝盖!我立马精神了把他手拍开叫丫滚之,他不滚则我滚,到车厢另一头有其他人的地方,他们也没追过来,就是一直重复我叫丫滚的台词咯咯笑,过了几站就下车了。后来朋友跟我说德国的移民就没有这样都挺老实的,想想也是,意大利人也有这样的,狗都是跟主人学的嘛。看来在意大利坐火车晚班的也不安全啊。
周六一早六点半到站,吃过早饭后(顺便抱怨一句德国的咖啡难喝死了)天还没全亮,便坐地铁到72年奥运会的奥林匹克公园。也不是为了赶景点吧,纯粹就是闲着没事不想浪费时间就瞎逛一下。现在它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当地居民休闲锻炼用的场所,一大早就有不少人在公园里骑车跑步。曾经的皮划艇赛场里现在养着鸭子天鹅,小树林儿里有乌鸦喜鹊鸽子,而且都很健康能飞能跑的。比较靠南的地方有个小山丘,从那上向东北俯瞰帅气的半圆形主赛场,向西北俯瞰宝马大楼、工厂、博物馆,向南则是慕尼黑全景。虽是大城市,但除了几座高楼和教堂,整个城市的建筑都不高。恰逢天气晴朗,根本不需要登旁边的奥林匹克塔(我去的时候还没开呢),整个城市一览无余。绕主赛场公转的时候碰到个割草工,以为我迷路了,操着一口巴伐利亚方言告诉我地铁往哪边走(持续约30秒的一大段话我就听懂个“地铁”这么丢人的事我会告诉你么),我连英语带手语告诉他我就是绕着公园随便转转。。主赛场背后当天在摆摊,很是热闹。离开的时候,无意发现了一个正方形横截面的柱字横在桥头,上面写了一行希伯来文,看到地下的青铜碑文才证实是纪念被恐怖分子杀害的以色列运动员纪念碑。
宝马老家就在奥林匹克公园旁边,工厂周末休息不可能参观了,一过9点就先去了BMW Welt,就是一个宝马专用车展小楼,门口附带试车功能,建筑长的挺外星的,展品都是正在卖的车,我最爱的Mini展区还没装修完,没什么亮点。9点半左右人开始渐渐多起来,就上了一层,顺着桥过去就是宝马博物馆。平心而论,真的没有都灵的汽车博物馆做得那么有趣,要是对宝马的一些经典车型不熟悉,很难看出门道。除了早期一些飞机引擎很难得一见,其他东西也就是分门别类按时间顺序排一下。当然以上这些都是给外行人看的评价,喜欢宝马、喜欢汽车特别是喜欢发动机的人来慕尼黑还是绝不能错过宝马博物馆的。看到传说中50年代流行一时的无倒档前开门的Isetta的时候,我站那儿笑了半天,脑补某次top gear里Jeremy Clarckson说如果你开着一辆Isetta停进三面是墙的车库,从车里出来的唯一办法是叫你老婆来把车往后拉出来,可是50年代没有手机,而且如果你开了一辆Isetta,那你八成没老婆XD 略微有点遗憾的是当时赶时间回火车站见朋友,没能去bookshop寄张明信片,但后来还是在市中心某意大利人开的纪念品店找到了宝马博物馆外观的明信片托朋友回布伦瑞克寄掉(蓦然觉得这句话信息量有点大)。
去hotel check-in之后,饥肠辘辘的我们就近在旁边的大杂烩亚洲餐馆吃了buffet,可能是离市中心比较远的缘故,一个人才9.9欧,跟都灵最便宜的buffet一样,质量却好很多。
下午的活动基本就是逛街,但是你知道欧洲大城市的街都大同小异,德国人做雕塑啊建筑啊又没有意大利人奥地利人那么精致,于是本应古色古香的街上充满15-19世纪维也纳的浓浓的山寨感。。朋友还算有收获,淘到物美价廉的一双靴子当机立断把脚上那双换了,我试到一双中意的但考虑到马上要跨国搬家就没买,而接下来的事情证明这就是个错误!为毛呢?因为第二天下雨,而意大利这个下雨不怎么猛烈雨天女人也不怎么出门的国家的靴子防水性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我就穿着湿靴子到处逛了一整天!尼玛真心是一整天啊,从早上7点出门到晚上11点多火车开就没怎么闲着!
开心的事情当然还是有相当不少的。且不提满街喝得醉醺醺的骚气巴伐利亚乡村打扮细腿小哥大胸妹子(男人那个我们一致认为是背带皮裤,下文那位巴西小帅哥表示地摊货都是棉质的,现在穿着很冷<-废话,皮的一条150+太贵了),且不提喝完酒之后坐类似于海盗船的东西有多带感(相机应该就是那时候飞出去的),啤酒节同一桌坐我斜对面的巴西小帅哥就很让人心情愉悦(这是我认识的第四位叫Marco的人)。他英语其实不是很好,我熟悉的葡语口音中还有夹杂着喜感的德语口音(后来才知道他妈是德国移民),还是个带点弱不禁风宅男气质的engineering student,所以他说话的时候我老是忍不住笑。跟他一起的是他在巴西的大学同学,俩人都在欧洲交换。偶尔有人站起来干一杯整个帐篷所有人会都跟着起哄(一杯=一升而且很冲不是那么好干的,当然不是所有站起来干的人都干成了,还有一位披巴西国旗的哥干了两杯),中间气氛比较闷的时候我们还四个人划拳喝酒(原来未曾试验过划拳的国际通行程度,这次看来至少石头剪子布系列是无障碍通行的)。我们去的那个帐篷叫Hacker-Pshorr,慕尼黑当地一个牌子,出了巴伐利亚没人听说过的那种,火车站东门对面就有一他们家的酒馆,供应的唯一一种啤酒还挺好喝的,就是鲜啤酒后劲儿大。猪肘一般,烤香肠具巴西小哥说不错。
下午从啤酒节撤了之后(本来计划呆一整天,后来有一种再不撤连下丘脑都要被酒精麻痹了的感觉),把朋友送上火车,先去lounge小睡了一会儿。没多久就被恶心感弄醒了,然后完全不顾形象地抱着一垃圾桶吐,吐完之后原地满血复活,趁着最后的明媚阳光逛街。其实周日中心城区的商业街都不开门,逛街也就是趁人少围观一下前一天没仔细看的建筑教堂什么的。路上碰到数次街头艺人,其中两组令人印象深刻。一组是两人一人一架手风琴,非常支持国货地把贝多芬九部交响曲差不多全拉了一遍(片段),还拉了维瓦尔第《四季》里的《夏》,快板那一章,瞬时间瑟瑟寒风都变成了浮云。头一次听到把交响重新编曲成手风琴曲的,细节居然还表现得很到位,令人惊叹。另一组是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和长笛的五人组合,主打歌剧。其实这么多乐器表现力强是应该的,他们Canon的编曲我也没有很喜欢,有钢琴在Ave Maria也自然会表现得很好,但我万分不理解他们是怎么能用钢琴制造出《卡门序曲》里打击乐的效果,还在10分钟之内大街上原地搭出一架三角钢琴!
听了两场堪比露天音乐会的街头表演之后,天色完全暗下来,气温也随之骤降,只好回到温暖的lounge。火车站里只有卖pizza, panino和würste的,都不是当地特产(真有猪肘我自己一人也吃不了),当时也不饿,晚饭就没吃。Lounge里有好几个意大利人聊天聊得很热烈,后来还来了两个醉醺醺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一个Yankie一个Cockney,那个Cockney先问我几点了又问我是不是去Maastricht,但是我听他口音就够了没往下聊。慕尼黑中央火车站晚上人挺多的,因为有不少夜班火车,但是没有什么不安全感,偶尔有人撞到你的包,仔细一看也是喝得自己走直线都成问题的,无暇顾及偷东西。回程一路都是好车,估计那些吊丝移民都坐不起,因此没有碰到任何骚扰或其它不愉快。就是意大利境内的检票员看到爬满德文的车票都无奈地叹口气,但也没说啥(就那么几个名词都看不懂不能怪我)。
总的来说其实没有很喜欢慕尼黑,确是以后听到这个名字会多一分亲切吧。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再去,最好是个阳光明媚的夏天。
虽然之前只在慕尼黑机场两次合计呆过20分钟,但是对慕尼黑有一种没来由的亲切感,一种似曾相识,仿佛是久违的家一样,很是奇怪。也许因此没有照很多照片(丢了相机因此也不是一件很遗憾的事,只是可惜了阳光明媚下的奥林匹克公园和宝马博物馆,有点心疼电池,新买的还没有和我的充电器亲密接触过就丢了Q_Q)。
我从都灵Porta Nuova上的火车,到Porta Susa的时候上来一家三口吉普赛人,话还说不利索的小萝莉坐我对面,她妈坐她旁边爸坐我旁边。过了一会爸开始调整腰带,胳膊肘不小心戳到我几下,他老婆还跟他一起笑.我往旁边闪了闪,看了他一眼,没见他有道歉的意思,我也就没搭理他。又过了一会儿,他开始调整毛衣,动作比之前更大,又“不小心”连戳我几下,我发出明显的不耐烦的声音本来想提醒他,结果他跟他老婆笑得更厉害了,还不断说着阴阳怪气h不发音的“你好”。无法理解这些人都什么恶趣味,检查了一下没丢什么东西,果断换车厢。
从米兰到维罗纳的火车上我睡得正迷糊,上来两个孜然味巴国人,先叫我半天一律假装在听音乐没听到,然后其中一个坐到我对面把我拍醒,开始摸我膝盖!我立马精神了把他手拍开叫丫滚之,他不滚则我滚,到车厢另一头有其他人的地方,他们也没追过来,就是一直重复我叫丫滚的台词咯咯笑,过了几站就下车了。后来朋友跟我说德国的移民就没有这样都挺老实的,想想也是,意大利人也有这样的,狗都是跟主人学的嘛。看来在意大利坐火车晚班的也不安全啊。
周六一早六点半到站,吃过早饭后(顺便抱怨一句德国的咖啡难喝死了)天还没全亮,便坐地铁到72年奥运会的奥林匹克公园。也不是为了赶景点吧,纯粹就是闲着没事不想浪费时间就瞎逛一下。现在它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当地居民休闲锻炼用的场所,一大早就有不少人在公园里骑车跑步。曾经的皮划艇赛场里现在养着鸭子天鹅,小树林儿里有乌鸦喜鹊鸽子,而且都很健康能飞能跑的。比较靠南的地方有个小山丘,从那上向东北俯瞰帅气的半圆形主赛场,向西北俯瞰宝马大楼、工厂、博物馆,向南则是慕尼黑全景。虽是大城市,但除了几座高楼和教堂,整个城市的建筑都不高。恰逢天气晴朗,根本不需要登旁边的奥林匹克塔(我去的时候还没开呢),整个城市一览无余。绕主赛场公转的时候碰到个割草工,以为我迷路了,操着一口巴伐利亚方言告诉我地铁往哪边走(持续约30秒的一大段话我就听懂个“地铁”这么丢人的事我会告诉你么),我连英语带手语告诉他我就是绕着公园随便转转。。主赛场背后当天在摆摊,很是热闹。离开的时候,无意发现了一个正方形横截面的柱字横在桥头,上面写了一行希伯来文,看到地下的青铜碑文才证实是纪念被恐怖分子杀害的以色列运动员纪念碑。
宝马老家就在奥林匹克公园旁边,工厂周末休息不可能参观了,一过9点就先去了BMW Welt,就是一个宝马专用车展小楼,门口附带试车功能,建筑长的挺外星的,展品都是正在卖的车,我最爱的Mini展区还没装修完,没什么亮点。9点半左右人开始渐渐多起来,就上了一层,顺着桥过去就是宝马博物馆。平心而论,真的没有都灵的汽车博物馆做得那么有趣,要是对宝马的一些经典车型不熟悉,很难看出门道。除了早期一些飞机引擎很难得一见,其他东西也就是分门别类按时间顺序排一下。当然以上这些都是给外行人看的评价,喜欢宝马、喜欢汽车特别是喜欢发动机的人来慕尼黑还是绝不能错过宝马博物馆的。看到传说中50年代流行一时的无倒档前开门的Isetta的时候,我站那儿笑了半天,脑补某次top gear里Jeremy Clarckson说如果你开着一辆Isetta停进三面是墙的车库,从车里出来的唯一办法是叫你老婆来把车往后拉出来,可是50年代没有手机,而且如果你开了一辆Isetta,那你八成没老婆XD 略微有点遗憾的是当时赶时间回火车站见朋友,没能去bookshop寄张明信片,但后来还是在市中心某意大利人开的纪念品店找到了宝马博物馆外观的明信片托朋友回布伦瑞克寄掉(蓦然觉得这句话信息量有点大)。
去hotel check-in之后,饥肠辘辘的我们就近在旁边的大杂烩亚洲餐馆吃了buffet,可能是离市中心比较远的缘故,一个人才9.9欧,跟都灵最便宜的buffet一样,质量却好很多。
下午的活动基本就是逛街,但是你知道欧洲大城市的街都大同小异,德国人做雕塑啊建筑啊又没有意大利人奥地利人那么精致,于是本应古色古香的街上充满15-19世纪维也纳的浓浓的山寨感。。朋友还算有收获,淘到物美价廉的一双靴子当机立断把脚上那双换了,我试到一双中意的但考虑到马上要跨国搬家就没买,而接下来的事情证明这就是个错误!为毛呢?因为第二天下雨,而意大利这个下雨不怎么猛烈雨天女人也不怎么出门的国家的靴子防水性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我就穿着湿靴子到处逛了一整天!尼玛真心是一整天啊,从早上7点出门到晚上11点多火车开就没怎么闲着!
开心的事情当然还是有相当不少的。且不提满街喝得醉醺醺的骚气巴伐利亚乡村打扮细腿小哥大胸妹子(男人那个我们一致认为是背带皮裤,下文那位巴西小帅哥表示地摊货都是棉质的,现在穿着很冷<-废话,皮的一条150+太贵了),且不提喝完酒之后坐类似于海盗船的东西有多带感(相机应该就是那时候飞出去的),啤酒节同一桌坐我斜对面的巴西小帅哥就很让人心情愉悦(这是我认识的第四位叫Marco的人)。他英语其实不是很好,我熟悉的葡语口音中还有夹杂着喜感的德语口音(后来才知道他妈是德国移民),还是个带点弱不禁风宅男气质的engineering student,所以他说话的时候我老是忍不住笑。跟他一起的是他在巴西的大学同学,俩人都在欧洲交换。偶尔有人站起来干一杯整个帐篷所有人会都跟着起哄(一杯=一升而且很冲不是那么好干的,当然不是所有站起来干的人都干成了,还有一位披巴西国旗的哥干了两杯),中间气氛比较闷的时候我们还四个人划拳喝酒(原来未曾试验过划拳的国际通行程度,这次看来至少石头剪子布系列是无障碍通行的)。我们去的那个帐篷叫Hacker-Pshorr,慕尼黑当地一个牌子,出了巴伐利亚没人听说过的那种,火车站东门对面就有一他们家的酒馆,供应的唯一一种啤酒还挺好喝的,就是鲜啤酒后劲儿大。猪肘一般,烤香肠具巴西小哥说不错。
下午从啤酒节撤了之后(本来计划呆一整天,后来有一种再不撤连下丘脑都要被酒精麻痹了的感觉),把朋友送上火车,先去lounge小睡了一会儿。没多久就被恶心感弄醒了,然后完全不顾形象地抱着一垃圾桶吐,吐完之后原地满血复活,趁着最后的明媚阳光逛街。其实周日中心城区的商业街都不开门,逛街也就是趁人少围观一下前一天没仔细看的建筑教堂什么的。路上碰到数次街头艺人,其中两组令人印象深刻。一组是两人一人一架手风琴,非常支持国货地把贝多芬九部交响曲差不多全拉了一遍(片段),还拉了维瓦尔第《四季》里的《夏》,快板那一章,瞬时间瑟瑟寒风都变成了浮云。头一次听到把交响重新编曲成手风琴曲的,细节居然还表现得很到位,令人惊叹。另一组是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和长笛的五人组合,主打歌剧。其实这么多乐器表现力强是应该的,他们Canon的编曲我也没有很喜欢,有钢琴在Ave Maria也自然会表现得很好,但我万分不理解他们是怎么能用钢琴制造出《卡门序曲》里打击乐的效果,还在10分钟之内大街上原地搭出一架三角钢琴!
听了两场堪比露天音乐会的街头表演之后,天色完全暗下来,气温也随之骤降,只好回到温暖的lounge。火车站里只有卖pizza, panino和würste的,都不是当地特产(真有猪肘我自己一人也吃不了),当时也不饿,晚饭就没吃。Lounge里有好几个意大利人聊天聊得很热烈,后来还来了两个醉醺醺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一个Yankie一个Cockney,那个Cockney先问我几点了又问我是不是去Maastricht,但是我听他口音就够了没往下聊。慕尼黑中央火车站晚上人挺多的,因为有不少夜班火车,但是没有什么不安全感,偶尔有人撞到你的包,仔细一看也是喝得自己走直线都成问题的,无暇顾及偷东西。回程一路都是好车,估计那些吊丝移民都坐不起,因此没有碰到任何骚扰或其它不愉快。就是意大利境内的检票员看到爬满德文的车票都无奈地叹口气,但也没说啥(就那么几个名词都看不懂不能怪我)。
总的来说其实没有很喜欢慕尼黑,确是以后听到这个名字会多一分亲切吧。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再去,最好是个阳光明媚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