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值得一提的6部电影
2008年我电影看的不多,除了死文艺片坚决不看以外,其他林林总总也看了百多部。三分之二是下载或者买盗版盘,三分之一是去电影院看,也算是支持了国内电影事业。
1《Life of Brian》
说来惭愧,这部1975年的片子我一直到2008年才看到,从而彻底成为巨蟒的粉丝。比起《Holy Grail》里的单纯搞笑,这一部可是把基督教从头到尾埋汰了一个遍,而且手法巧妙,其中对耶稣成圣的那一段描述,实在经典,我几乎怀疑那是基督教早期发展的真实图像——实在太对我胃口了。另外布莱恩书写标语和犹太阵线联盟的人开会那两段,都是极其上等的高级恶搞。出与对他们的景仰,我还下载了Flying Circus,可惜没有字幕,让我这个看惯美剧的人去听那种伦敦口音,实在是太难为了。
2 《Onion Movie》
无比典型的美国式搞笑,但是手法严肃,不象一些低俗美剧拿ASS与FART之类的东西作文章,学什么象什么,那几段MTV真是无比惊艳。最难得的是,它居然在结尾把所有的新闻都串起来成了一个故事。唯一让我稍稍不爽的是,结尾太主旋律的,而且倾向性十足。我一方面佩服美国人连讲大道理时都能恶搞,一方面也不能忍受他们在这方面的自大。它的续作《AMERICAN CAROL》这方面更是登峰造极,比South Park都直白。
3 《It Crowd》1、2、3季
又是英剧。英国人的幽默我真是越来越欣赏了,虽然伦敦语听力我仍旧没有丝毫进步。英国人与美国人搞笑的最大不同,甚至不用语言来描述,只要听声音就行了。美国人的搞笑永远会搞出很大动静,或者夸张的肢体语言,而英式幽默往往是静态的,两个人一瞬间的沉默,尴尬地互相对望,然后观众哄堂大笑。这在IT CROWD里体现的尤其明显。强烈推荐第二季第一集,那可以称作是2008年第一神作,经典程度直追2007年最强大的电影《Hot Fuzz》
4 《Sweeney Todd》
这部电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我原本是冲着Depp和TIM BURTON去的,完全没想到是个音乐剧。虽然当年的CHICAGO我很喜欢,但不代表我就要喜欢所有的音乐剧。但结果和我最初期望的截然不同。我看第一遍的时候几乎睡着了,剧情乏味,歌曲难听,演员的造型怪里怪气。后来我鬼使神差地看了第二遍,觉得其实有点意思,尤其是那首《Pirelli's Miracle Elixer》,实在悦耳,于是看了第三遍,觉得《The Worst Pies in London》也听出点味道,于是第四遍、第五遍……最后几乎每一首歌我能喜欢到不行,当初觉得最难听的《My Friend》反成了心头最爱。我甚至找到85年的舞台版,反复欣赏。所以这一部片子我是从Tim Burton开始,以Stephen Sondheim结束。
最后推荐电影里的歌唱选段《Epiphany》,那两个人跟说相声似的,评论哪种人类好吃,全用双关语,听着真是太乐了。
5 《叶问》
比起装B的《霍元甲》来说,《叶问》踏实多了,所以也更牛B。我看电影的标准其实很简单。一看纯粹不纯粹,武打片你就老老实实地打,搞笑片你就痛痛快快搞笑,别玩儿鹰,别捎带私货;二是别给我讲大道理。作为一个心智正常的成年人,我自己能够明辨是非,不需要导演灌输什么东西。凡是那种无时无刻不想把自己理念生硬地通过电影表达出来的电影,我最厌恶不过。叶文这两个标准都作的很好,霍元甲则作的非常糟。
6 《剑蝶》
08年第一雷片。08年把我雷到的片子很多,但是从头到尾把我雷到外焦里嫩生不如死却能让我又拽了一群朋友再去电影院重看的片子,就这么一部。我的想法是,无论多愚蠢多雷,如果能作到一个极致,那也是一种风格。我相信马楚成不是故意的,但是这片子确实作到了一个雷片的极致——我的意思是,演技、情节、造型、桥段无一不雷。我看了两场,两场的观众笑场的频率与位置都完全一致,这说明电影的雷度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
1《Life of Brian》
说来惭愧,这部1975年的片子我一直到2008年才看到,从而彻底成为巨蟒的粉丝。比起《Holy Grail》里的单纯搞笑,这一部可是把基督教从头到尾埋汰了一个遍,而且手法巧妙,其中对耶稣成圣的那一段描述,实在经典,我几乎怀疑那是基督教早期发展的真实图像——实在太对我胃口了。另外布莱恩书写标语和犹太阵线联盟的人开会那两段,都是极其上等的高级恶搞。出与对他们的景仰,我还下载了Flying Circus,可惜没有字幕,让我这个看惯美剧的人去听那种伦敦口音,实在是太难为了。
2 《Onion Movie》
无比典型的美国式搞笑,但是手法严肃,不象一些低俗美剧拿ASS与FART之类的东西作文章,学什么象什么,那几段MTV真是无比惊艳。最难得的是,它居然在结尾把所有的新闻都串起来成了一个故事。唯一让我稍稍不爽的是,结尾太主旋律的,而且倾向性十足。我一方面佩服美国人连讲大道理时都能恶搞,一方面也不能忍受他们在这方面的自大。它的续作《AMERICAN CAROL》这方面更是登峰造极,比South Park都直白。
3 《It Crowd》1、2、3季
又是英剧。英国人的幽默我真是越来越欣赏了,虽然伦敦语听力我仍旧没有丝毫进步。英国人与美国人搞笑的最大不同,甚至不用语言来描述,只要听声音就行了。美国人的搞笑永远会搞出很大动静,或者夸张的肢体语言,而英式幽默往往是静态的,两个人一瞬间的沉默,尴尬地互相对望,然后观众哄堂大笑。这在IT CROWD里体现的尤其明显。强烈推荐第二季第一集,那可以称作是2008年第一神作,经典程度直追2007年最强大的电影《Hot Fuzz》
4 《Sweeney Todd》
这部电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我原本是冲着Depp和TIM BURTON去的,完全没想到是个音乐剧。虽然当年的CHICAGO我很喜欢,但不代表我就要喜欢所有的音乐剧。但结果和我最初期望的截然不同。我看第一遍的时候几乎睡着了,剧情乏味,歌曲难听,演员的造型怪里怪气。后来我鬼使神差地看了第二遍,觉得其实有点意思,尤其是那首《Pirelli's Miracle Elixer》,实在悦耳,于是看了第三遍,觉得《The Worst Pies in London》也听出点味道,于是第四遍、第五遍……最后几乎每一首歌我能喜欢到不行,当初觉得最难听的《My Friend》反成了心头最爱。我甚至找到85年的舞台版,反复欣赏。所以这一部片子我是从Tim Burton开始,以Stephen Sondheim结束。
最后推荐电影里的歌唱选段《Epiphany》,那两个人跟说相声似的,评论哪种人类好吃,全用双关语,听着真是太乐了。
5 《叶问》
比起装B的《霍元甲》来说,《叶问》踏实多了,所以也更牛B。我看电影的标准其实很简单。一看纯粹不纯粹,武打片你就老老实实地打,搞笑片你就痛痛快快搞笑,别玩儿鹰,别捎带私货;二是别给我讲大道理。作为一个心智正常的成年人,我自己能够明辨是非,不需要导演灌输什么东西。凡是那种无时无刻不想把自己理念生硬地通过电影表达出来的电影,我最厌恶不过。叶文这两个标准都作的很好,霍元甲则作的非常糟。
6 《剑蝶》
08年第一雷片。08年把我雷到的片子很多,但是从头到尾把我雷到外焦里嫩生不如死却能让我又拽了一群朋友再去电影院重看的片子,就这么一部。我的想法是,无论多愚蠢多雷,如果能作到一个极致,那也是一种风格。我相信马楚成不是故意的,但是这片子确实作到了一个雷片的极致——我的意思是,演技、情节、造型、桥段无一不雷。我看了两场,两场的观众笑场的频率与位置都完全一致,这说明电影的雷度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41.4万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253篇内容 · 96.6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390篇内容 · 158.8万次浏览
- 我能把生活过得很好4645篇内容 · 902.4万次浏览
- 汶川地震17周年1.0万+篇内容 · 27.8万次浏览
- 当我和母亲谈起女性主义73篇内容 · 23.9万次浏览
- 婚姻给我们带来了什么831篇内容 · 193.8万次浏览
- 如何高能量地度过不留遗憾的一年1065篇内容 · 183.0万次浏览
万世魔星最高 我也是最近才看
巨蟒剧团的阿瑟王和圣杯也是十分的棒。
「内容不可见」
= =
《剑蝶》的确很雷
這個觀影態度……也雷
IT狂人!笑到屎尿齐崩。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为啥说霍元甲是装逼呢,你不喜欢有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