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
![]() |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 |
据钱江晚报消息: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已于2012年9月29日在苏州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
大师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夫子的讲法来看,人到了一定年龄,有了阅历与学识,自然也就是 “大度看世界,从容过生活。” 我们应当努力的,是如何尽早达到与获得南怀瑾先生的人生境界。
国人有说:难得糊涂。
佛学讲修心,就是开悟,即是了悟世界的真谛。我们说心灵的提升,那就是要明白世间的道理,而且还要明明白白地去活。这样就更有生命力。
从蒙昧到觉悟,是一个 “质” 的飞跃。那不会是即将走向结束,而应该是一个新的开始。那会是以一个全新的眼光来看世界,来看自己;来明白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来了解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作用;从而以全新的眼光来探求这个世界。
从容是历经挣扎和艰辛后,在心灵上的一份成熟和收获,是大风大浪后的一种泰然。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似乎这更能真实地反映人类社会。但是这并不影响人们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人们还要多多放弃对名利的追逐,淡泊以明心志,常能思索衣食住行之外的事情。 在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之外,还仍然有对人类生存有意义的东西。
大师的思想是一种呼唤,是为人类思想精神竖起的一个抽象化的典范。至于大师本人,他也是五谷杂粮人间烟火养大,也可能同样会有凡夫俗子的烦恼。只要他不成为宗教极端分子的领袖,他的积极意义,我想,是会远远大于他的消极意义。
![]() |
根据南怀瑾先生多年前的理想筹建的太湖大学堂。 |
太湖大学堂2001年动工,是根据南怀瑾多年前的理想筹建。占地200余亩,就在上海西南110公里,苏州之南约六、七十公里地方的太湖之滨。
大学堂运作方式有几个特点:一、非一般学校性质,采取与中外大学或文化团体签约,对特定主题进行合作;二、致力于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的研讨与发扬,倡导深化基础教育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三、放眼世界,推展中西方人文科技文化的融会贯通;四、对于宗教文化,重点在学术及实证,不举办宗教性活动。
大学堂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与现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相结合,发展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研究。2006年7月1日至7日,年届九旬的南怀瑾在大学堂首次开讲,内容是禅修与生命科学。至今,太湖大学堂已与中、美、法等多国的学院签订了合作计划。
台湾海峡两岸学术界都认为,南怀瑾先生有以下重大建树 ( 来自:《世界日报》,2012年10月1日 )
一、传统国学的学习和教学;
二、个人修行境界的提升;
三、有国家、民族大义理念,与知识分子应有的道德及使命;
四、让三教九流、不同学派、不同政党的知识分子,都受他的学问道德所影响。
大陆学界对南怀瑾的评价是: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南怀瑾先生给自己的评语却是:
「我的一生,八个字:一无所长、一无是处。没有一样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