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 过去
这不是穿越,只不过看到来自过去的人和物,一下子时空交错的怅然若失。
壹
比如,中秋节的晚上和老妈压马路看见幼儿园的赵老师。其实前几年,前十几年也偶然遇到过,大多数都是乳臭未干,清汤挂面的模样。每次遇见赵老师,感觉她依旧是记忆中那张慈祥和蔼的脸。因为幼儿园的时候很喜欢她,她也很喜欢我,以至于我一直认为幼儿园的老师是一件很幸福的工作,以至于初三的时候差点去填幼师却被爸妈严厉制止。
或许一个人的影响力就是这么的潜移默化,虽然这种影响没有修成正果。
我幼儿园到底是有多“受宠”呢?肚子痛的时候,赵老师温柔的把我抱在怀里,给我轻轻的揉肚子,隔一会问我,“还痛么?”即使痛苦消除,我还是用我拙劣的演技,皱着眉头说:“还是好痛啊,老师。”——因为老师揉肚子真的好舒服啊~
一般小孩子吃饭,老师都要规定我们把饭和菜吃光。看来我是从小饭量就不大,常常剩饭剩菜,赵老师就来循循善诱我“不吃饭长不大的哟。”然后我就撅着个小嘴说实在吃不下了。老师退了一步,“那你把菜吃完就好了。”我小时候最讨厌最讨厌吃的就是“坡露露”(简称肥肉)了,感觉它是世界上最最最最恶心的食物,这下,我一边瞅着不受我待见的“坡露露”委屈的躺在碗里,一边眼睛眉毛痛苦的扭曲在一起,老师只好说“算了算了,偷偷倒进去,不要给其他小朋友看见。”然后我淡定得看着其他小朋友痛苦的吃“坡露露”。有个小朋友惊讶的跑过来问我:“你居然把坡露露吃掉啦?”我为了不出卖老师,就委屈的点点头,随后,小朋友把嘴里嚼了好久的坡露露,噎了下去,脸上是五味杂陈的表情。
好像大多是这个倾向,小学生觉得幼儿园的生活好,中学生觉得小学生活好,大学生觉得中学生活好。即便幼儿园生活处在金字塔的顶尖,我还是潜意识里有点“厌学情绪”。我仍然记得有一次,这种微小的情绪在一个清晨像吸了水的海绵无限膨胀,然后我就赖床了,爷爷起来问我今天不是星期天,怎么还不去上学啊?我把头伸进被窝里,用一种假装恐怖的古怪声音说“突然不想去上学了”。第二天去幼儿园的时候赵老师还问我昨天怎么没来上学,我又不好意思说出“不想上学”这么丢脸的话,就咳了几声说身体不舒服。
我怎么感觉我从小就很会说谎话嘛。。。
现在回忆起幼儿园生活,貌似一进教室,桌子上就摆着一盒一盒的玩具,什么积木啊,雪花片啊(每一片有十几个凹槽的,几片通过凹槽连起来)还有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我暑假在童学馆打工的时候,才感觉到现在的小孩真幸福,他们的玩具真的好多好多,比我小时候的还多,可是小孩子的幸福额度大抵还是相同的,一朵小红花就能开心一整天,现在就算给你一卡车的小红花,或许都不及当年的满足感。
然后就是赵老师让我跳一个如今连动作都想不起来的舞步去找第二个小朋友,像是接力一样。我成为接力的第一棒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一个惯例,然后我总在小朋友期待而又紧张而又兴奋的眼神中徘徊,今天该翻谁的绿牌子呢?
其实感觉幼儿园就是玩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上课,大多是画画,做游戏,午睡,吃小点心……如此循环。
幼儿园我除了记得赵老师和一些若干年后成为我小学初中甚至高中同学的人外,还深深的强烈的铭刻着一个小男生的名字。印象中,他的妈妈总是穿的很光鲜亮丽,爸爸总是一副墨镜像是黑社会老大,而他脸上总是挂着一副像曾小贤一般贱贱的笑容。
众所周知,我们可爱的幼儿园总会发生一些懵懂的你懂的情愫。也不知道那个小孩子是不是在老爸老妈看爱情电影的时候偷偷瞄了几眼,以至于他知道了亲亲这种只在大人世界合法的行为。我以前和表弟在家看电影的时候,看到这种镜头都会含羞的用小手遮起眼睛,用爸妈的话说“少儿不宜”,然后爸爸妈妈姑姑姑父就会在一边哂笑。所以说,他就是个坏孩子!
巧的是,一次喝喜酒的时候,居然看到了他的爸爸,我也不确定是不是他,因为他那时没戴墨镜。但他好像一眼就认出我了,说“你不是那个我儿子幼儿园亲过的女生么。。。”忘了说,我喝喜酒的时候都已经上初二了。这种过目不忘的本领更加让我确定他黑社会老大的身份。
贰
再比如说,国庆那天做头发的时候,偶遇初中老师。她是教我初一政治和美术的,大家不觉得奇怪么?政治和美术诶,这两门完全不搭噶的学科居然由一个老师操刀,这是自初一就埋藏心底深深的疑问,可是碍于师生距离所以没问。可是现在不一样啦,现在我是个严重脱离初中教学范围的大学生,老师回答说“那时候,政治老师比较缺,她就听学校安排教政治了。”一下震惊我的三观——敢情当政治老师这么容易,连美术老师都可以走马上任。和初中老师聊天的感觉真心不一样,那时候,你不是她现在学生这种相对卑微的身份,而是以一个过去学生身份的姿态,更多来说,之前是乳臭未干,知识面狭隘,现在吃的盐也多了,和老师聊的话题不再局限为学科知识,而是更加广泛的生活圈子。
我当然还咨询了陈志刚,谭艳红老师的消息,因为他们也是对我有深刻影响的老师,一个让我更加热爱英语,一个让我更加热爱数学。我还记得初一的时候问陈老师“为什么一定是on foot 而不是on feet,用脚走路不是应该用两只脚走路么”的疑难问题,他尴尬的说“就是这么用的 没为什么”。如果换做我,我也会这么回答,内心肯定会无以复加给这个学生添上“问题学生”和“故意找茬”的标签。而谭老师,这种霹雳女娇娘,动不动就以高命中率扔粉笔,不过我很喜欢她上课的节奏以及她的每一个行头,看着漂亮的母老虎发威其实也是一种享受呢。
我其实已经忘记遇见那个老师到底姓什么了,因为除了她教两门不相关的课之外就没有任何特别的印象了,好像姓张来着。不过,我没问。
这让我想起土力学老师十分诚恳的一句话“我真的希望你们能好好上我的课,以后,过了十年,二十年,回忆起大学生活,还记得有我这么一个老师教你们土力学这门课,那我就觉得很开心很值得。”不知怎么的,当时听到这话就特别感动,一直以来,我都是认为大学老师大部分都是交完书拍拍屁股走人的那种,可是我相信,李传勋老师不是,蔡东升老师不是,张秀丽老师也不是。可是刘洋是,孙翠翠是。
所以,我忘记那个老师到底姓什么来着,酝酿的愧疚都有了酸味。不过那个老师还是问我叫什么名字,因为看着有印象,一时却叫不起来名字。估计这就是“桃李满天下”的“悲哀”。我说了我的名字后,她一个恍然大悟,说我是有名的好学生。我知道这不是假装的敷衍,我很幸运,我的名字能被贴上这样的标签,没有被完全记得,但是也保留了个大体影响。就像,若干年后,如果我有机会重返大学,在校园里遇见土力学老师,我能微笑的向他打招呼,说声“李老师好一样”。因为这份记得就已经弥足珍贵了。
叁
女人说到底是个情感细腻的感情动物。对我来说,现在的我来说,我不需要轰轰烈烈,一些平淡的温暖的细节就能够将我的情感防线土崩瓦解。
真的是件小事。
妈妈和外婆两人一起采了一蛇皮袋的毛豆带回家,一带回家就马不停蹄命令我和我爸开始剥毛豆。刚开始,一股“我回家的目的原来是给你剥毛豆”的怨念,后来,一个常常来我家串门的爷爷看着我们三个忙剥毛豆的情景,就说,“那时候小秋萍上大学前,她娘会忙好几个夜晚给她弄熏青豆,萝卜干,炸鱼块,让她带到学校里吃。一年才回一次。”“小秋萍”是我们村的90年代为数不多的大学生,高考考了三次,最后考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现在在国务院工作。相比之前的“一年才回一次”,现在是十年回一次吧。听着其实也很伤感,父母为子女操劳了一辈子,最后却不在身边,这也是我为什么毕业仍然回常熟的原因。
爸爸听到这句话,说:“为子女做什么都是心甘情愿的。”
你很难想象三个人在桌子上一边手里不停的剥毛豆,一边和邻居谈笑风生话家常的情景。真的,我不需要我爸给我买什么贵重的东西,我觉得,他能给我剥毛豆,我的心里已经洋溢温暖。同样,我也不需要从我妈口里听一些温情的话,她从来都是刀子嘴豆腐心的人,我觉得,她能给我张罗熏青豆,像“小秋萍”的妈妈一样,我已经达到我的幸福额度。
最近看了“搜索”,姚晨问赵又廷什么时候爱上高圆圆——在感觉要失去她的时候。
有没有发现,随着年纪的增长,和爸妈渐渐没有像以前那般的亲昵了。诚然,雏鸟会有翅膀长硬离开鸟巢的那天,只不过是时间早晚问题。过了几年,也会有个小屁孩缠着我买变形金刚或者芭比娃娃,那个小屁孩会对我说谎撒娇,那个小屁孩会说今天考了班级第一或者倒数,那个小屁孩考了一个远方的大学,有一天,小屁孩带了一个陌生的小屁孩回家,说,我们要结婚了,然后小屁孩离开了。
中秋节傍晚,大姑姑带着小弟弟来我家串门,小弟弟依旧是暑假那副腔调,看见我就拍我屁股,看我调戏他就说不要不要,淘气的小眼睛,笨拙的脚和胳膊。呀,好想要个孩子。。。孩子他爸,你在哪里啊。
和爸妈牵手去逛方塔街的情景貌似还是昨天的事情,那时我还只是一米左右的个头。而如今,饭桌上的剥毛豆三人组,有的苍老,有的长大。
遇见过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未来。
壹
比如,中秋节的晚上和老妈压马路看见幼儿园的赵老师。其实前几年,前十几年也偶然遇到过,大多数都是乳臭未干,清汤挂面的模样。每次遇见赵老师,感觉她依旧是记忆中那张慈祥和蔼的脸。因为幼儿园的时候很喜欢她,她也很喜欢我,以至于我一直认为幼儿园的老师是一件很幸福的工作,以至于初三的时候差点去填幼师却被爸妈严厉制止。
或许一个人的影响力就是这么的潜移默化,虽然这种影响没有修成正果。
我幼儿园到底是有多“受宠”呢?肚子痛的时候,赵老师温柔的把我抱在怀里,给我轻轻的揉肚子,隔一会问我,“还痛么?”即使痛苦消除,我还是用我拙劣的演技,皱着眉头说:“还是好痛啊,老师。”——因为老师揉肚子真的好舒服啊~
一般小孩子吃饭,老师都要规定我们把饭和菜吃光。看来我是从小饭量就不大,常常剩饭剩菜,赵老师就来循循善诱我“不吃饭长不大的哟。”然后我就撅着个小嘴说实在吃不下了。老师退了一步,“那你把菜吃完就好了。”我小时候最讨厌最讨厌吃的就是“坡露露”(简称肥肉)了,感觉它是世界上最最最最恶心的食物,这下,我一边瞅着不受我待见的“坡露露”委屈的躺在碗里,一边眼睛眉毛痛苦的扭曲在一起,老师只好说“算了算了,偷偷倒进去,不要给其他小朋友看见。”然后我淡定得看着其他小朋友痛苦的吃“坡露露”。有个小朋友惊讶的跑过来问我:“你居然把坡露露吃掉啦?”我为了不出卖老师,就委屈的点点头,随后,小朋友把嘴里嚼了好久的坡露露,噎了下去,脸上是五味杂陈的表情。
好像大多是这个倾向,小学生觉得幼儿园的生活好,中学生觉得小学生活好,大学生觉得中学生活好。即便幼儿园生活处在金字塔的顶尖,我还是潜意识里有点“厌学情绪”。我仍然记得有一次,这种微小的情绪在一个清晨像吸了水的海绵无限膨胀,然后我就赖床了,爷爷起来问我今天不是星期天,怎么还不去上学啊?我把头伸进被窝里,用一种假装恐怖的古怪声音说“突然不想去上学了”。第二天去幼儿园的时候赵老师还问我昨天怎么没来上学,我又不好意思说出“不想上学”这么丢脸的话,就咳了几声说身体不舒服。
我怎么感觉我从小就很会说谎话嘛。。。
现在回忆起幼儿园生活,貌似一进教室,桌子上就摆着一盒一盒的玩具,什么积木啊,雪花片啊(每一片有十几个凹槽的,几片通过凹槽连起来)还有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我暑假在童学馆打工的时候,才感觉到现在的小孩真幸福,他们的玩具真的好多好多,比我小时候的还多,可是小孩子的幸福额度大抵还是相同的,一朵小红花就能开心一整天,现在就算给你一卡车的小红花,或许都不及当年的满足感。
然后就是赵老师让我跳一个如今连动作都想不起来的舞步去找第二个小朋友,像是接力一样。我成为接力的第一棒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一个惯例,然后我总在小朋友期待而又紧张而又兴奋的眼神中徘徊,今天该翻谁的绿牌子呢?
其实感觉幼儿园就是玩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上课,大多是画画,做游戏,午睡,吃小点心……如此循环。
幼儿园我除了记得赵老师和一些若干年后成为我小学初中甚至高中同学的人外,还深深的强烈的铭刻着一个小男生的名字。印象中,他的妈妈总是穿的很光鲜亮丽,爸爸总是一副墨镜像是黑社会老大,而他脸上总是挂着一副像曾小贤一般贱贱的笑容。
众所周知,我们可爱的幼儿园总会发生一些懵懂的你懂的情愫。也不知道那个小孩子是不是在老爸老妈看爱情电影的时候偷偷瞄了几眼,以至于他知道了亲亲这种只在大人世界合法的行为。我以前和表弟在家看电影的时候,看到这种镜头都会含羞的用小手遮起眼睛,用爸妈的话说“少儿不宜”,然后爸爸妈妈姑姑姑父就会在一边哂笑。所以说,他就是个坏孩子!
巧的是,一次喝喜酒的时候,居然看到了他的爸爸,我也不确定是不是他,因为他那时没戴墨镜。但他好像一眼就认出我了,说“你不是那个我儿子幼儿园亲过的女生么。。。”忘了说,我喝喜酒的时候都已经上初二了。这种过目不忘的本领更加让我确定他黑社会老大的身份。
贰
再比如说,国庆那天做头发的时候,偶遇初中老师。她是教我初一政治和美术的,大家不觉得奇怪么?政治和美术诶,这两门完全不搭噶的学科居然由一个老师操刀,这是自初一就埋藏心底深深的疑问,可是碍于师生距离所以没问。可是现在不一样啦,现在我是个严重脱离初中教学范围的大学生,老师回答说“那时候,政治老师比较缺,她就听学校安排教政治了。”一下震惊我的三观——敢情当政治老师这么容易,连美术老师都可以走马上任。和初中老师聊天的感觉真心不一样,那时候,你不是她现在学生这种相对卑微的身份,而是以一个过去学生身份的姿态,更多来说,之前是乳臭未干,知识面狭隘,现在吃的盐也多了,和老师聊的话题不再局限为学科知识,而是更加广泛的生活圈子。
我当然还咨询了陈志刚,谭艳红老师的消息,因为他们也是对我有深刻影响的老师,一个让我更加热爱英语,一个让我更加热爱数学。我还记得初一的时候问陈老师“为什么一定是on foot 而不是on feet,用脚走路不是应该用两只脚走路么”的疑难问题,他尴尬的说“就是这么用的 没为什么”。如果换做我,我也会这么回答,内心肯定会无以复加给这个学生添上“问题学生”和“故意找茬”的标签。而谭老师,这种霹雳女娇娘,动不动就以高命中率扔粉笔,不过我很喜欢她上课的节奏以及她的每一个行头,看着漂亮的母老虎发威其实也是一种享受呢。
我其实已经忘记遇见那个老师到底姓什么了,因为除了她教两门不相关的课之外就没有任何特别的印象了,好像姓张来着。不过,我没问。
这让我想起土力学老师十分诚恳的一句话“我真的希望你们能好好上我的课,以后,过了十年,二十年,回忆起大学生活,还记得有我这么一个老师教你们土力学这门课,那我就觉得很开心很值得。”不知怎么的,当时听到这话就特别感动,一直以来,我都是认为大学老师大部分都是交完书拍拍屁股走人的那种,可是我相信,李传勋老师不是,蔡东升老师不是,张秀丽老师也不是。可是刘洋是,孙翠翠是。
所以,我忘记那个老师到底姓什么来着,酝酿的愧疚都有了酸味。不过那个老师还是问我叫什么名字,因为看着有印象,一时却叫不起来名字。估计这就是“桃李满天下”的“悲哀”。我说了我的名字后,她一个恍然大悟,说我是有名的好学生。我知道这不是假装的敷衍,我很幸运,我的名字能被贴上这样的标签,没有被完全记得,但是也保留了个大体影响。就像,若干年后,如果我有机会重返大学,在校园里遇见土力学老师,我能微笑的向他打招呼,说声“李老师好一样”。因为这份记得就已经弥足珍贵了。
叁
女人说到底是个情感细腻的感情动物。对我来说,现在的我来说,我不需要轰轰烈烈,一些平淡的温暖的细节就能够将我的情感防线土崩瓦解。
真的是件小事。
妈妈和外婆两人一起采了一蛇皮袋的毛豆带回家,一带回家就马不停蹄命令我和我爸开始剥毛豆。刚开始,一股“我回家的目的原来是给你剥毛豆”的怨念,后来,一个常常来我家串门的爷爷看着我们三个忙剥毛豆的情景,就说,“那时候小秋萍上大学前,她娘会忙好几个夜晚给她弄熏青豆,萝卜干,炸鱼块,让她带到学校里吃。一年才回一次。”“小秋萍”是我们村的90年代为数不多的大学生,高考考了三次,最后考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现在在国务院工作。相比之前的“一年才回一次”,现在是十年回一次吧。听着其实也很伤感,父母为子女操劳了一辈子,最后却不在身边,这也是我为什么毕业仍然回常熟的原因。
爸爸听到这句话,说:“为子女做什么都是心甘情愿的。”
你很难想象三个人在桌子上一边手里不停的剥毛豆,一边和邻居谈笑风生话家常的情景。真的,我不需要我爸给我买什么贵重的东西,我觉得,他能给我剥毛豆,我的心里已经洋溢温暖。同样,我也不需要从我妈口里听一些温情的话,她从来都是刀子嘴豆腐心的人,我觉得,她能给我张罗熏青豆,像“小秋萍”的妈妈一样,我已经达到我的幸福额度。
最近看了“搜索”,姚晨问赵又廷什么时候爱上高圆圆——在感觉要失去她的时候。
有没有发现,随着年纪的增长,和爸妈渐渐没有像以前那般的亲昵了。诚然,雏鸟会有翅膀长硬离开鸟巢的那天,只不过是时间早晚问题。过了几年,也会有个小屁孩缠着我买变形金刚或者芭比娃娃,那个小屁孩会对我说谎撒娇,那个小屁孩会说今天考了班级第一或者倒数,那个小屁孩考了一个远方的大学,有一天,小屁孩带了一个陌生的小屁孩回家,说,我们要结婚了,然后小屁孩离开了。
中秋节傍晚,大姑姑带着小弟弟来我家串门,小弟弟依旧是暑假那副腔调,看见我就拍我屁股,看我调戏他就说不要不要,淘气的小眼睛,笨拙的脚和胳膊。呀,好想要个孩子。。。孩子他爸,你在哪里啊。
和爸妈牵手去逛方塔街的情景貌似还是昨天的事情,那时我还只是一米左右的个头。而如今,饭桌上的剥毛豆三人组,有的苍老,有的长大。
遇见过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