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滩上的爱因斯坦
![]() |
Einstein on the Beach: Program note (4-Acts Sketch) |
我从没听说过这部上个世纪声名(最)显赫的先锋戏剧,纯粹是为了帮朋友们预定pina舞团访美的票,于是才订了Brooklyn Academy of Music的季票,也因此为凑齐最少四场演出而意外的买了Einstein on the beach。
我多少有些庆幸自己对这出戏的盛名与评论的一无所知,于是上周六在BAM二楼最后那个坐在椅子背上才能看全舞台的位置上,我激动得一塌糊涂。四个半小时没有中场休息的剧,我真的一步也不肯离开。
76年在纽约首演及92年重演之后,这部现代戏剧的里程碑之作有20年没有在纽约上演了。
上周BAM门前,人头攒动,许多等票的人举着牌子站一个下午,却一票难求。
SH之前一天也来看了,他跟我提要来的时候,我才隐约想起他上上个月那几张为BAM新区所作的水彩。古朴的老剧场和旁边的写字楼之间挤出一个瘦长的歪歪扭扭的混凝土怪兽。
我还看到有其它好几位同事和朋友携家人匆匆赶来。二当家也来了,跟我眉飞色舞的讲有次碰到导演Robert Wilson他说自己很喜爱SHA的房子……后来查下,也难怪,Wilson早年是Pratt学建筑出身。Pratt的改造是我们设计的。
1. 重复
开场,发现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概念”主导的演出。合唱团不停唱着1234、123456、12345678、1234、123456、12345678...循环不止,两个坐在椅子上的人各自不停呢喃着随机数字。虽然题为一部向爱因斯坦致敬的片子,它却没有情节与对白,唯有机械式重复的情境、行为、独白与音乐,似乎在讲述一个科学/艺术的双重梦境,却也仿佛在向“时间”这一终极命题致敬:一棵巨大的光柱从平行于地面开始,在半个小时内转动了90度,却在每一个时刻都貌似静止;舞者重复了几十遍“原地”动作,却突然让我意识到他们已从舞台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
音乐也在讲述这样一种“时间”,恰如时钟的滴答流走,看似单调却时时不同。作曲Filipe Glass以他的rhythmic structure在大量重复运用音节单元之时不断加入细微的调整。这音乐起初于我完全是刺耳与不可接受的,可熟悉之后越来越喜欢,甚至在散场之后数日里都感觉“余音绕梁”。
上网找出某段Knee play(主要幕景之间的段落)的音乐,以我极其有限的音乐能力记录两声部如下:
男la do la do la do, si re si re si re, sol si sol si sol si, sol do sol do sol do, (616161 727272 575757 515151)
女do---------------, re--------------, mi------------, --------------- (1-------- 2------- 3-------- 3--------)
(重复N遍)
(微调至以下)
男la do la do la do, si re si re si re, sol si sol si sol si, sol do sol do sol do, (616161 727272 575757 515151)
女mi la mi la mi la, mi sol mi sol mi sol, mi-------------, ----------------------
(重复N遍)
(微调至以下)
男la do la do la do, si re si re si re, sol si sol si sol si, sol do sol do sol do,
女mi la mi la mi la, mi sol mi sol mi sol, do mi do mi do mi, - do mi do mi do mi,
(重复N遍)
(微调至以下)
男la mi la mi la mi, si re si re si re, sol si sol si sol si, so do so do so do, (636363 727272 575757 515151)
女la--------------, si-------------, do--------------, ---------------- (6-------- 7------- 1-------- 1--------)
(重复N遍)
![]() |
Philip Glass手稿之一。不懂。。 |
Robert Wilson讲到重复时说,"我并不害怕一遍一遍重复,(相反)我们表现的越机械,我们对于这幕剧的理解就越深。"
2. 语言
如两位创作者Robert Wilson与Philip Glass所言,这部戏的每一个部分都在试图重新定义“语言”,包括视觉语言,舞台语言,戏剧语言,以及音乐语言。这些新的语言对于1976年纽约的观众而言,简直是一场痴人说梦。然而沐浴过各种“现代艺术”后的今人看来,《Einstein》却是如此的恰到好处。1984年拍摄的纪录片说它“simply becomes the language of our time.”——引领了一个时代的艺术语言,讲的似乎也并不夸张。
在我的眼里,舞台语言则充满了现代建筑的趣味,到处可见被严格控制的细节——从高台与火车的对峙,到对称两分的监狱与法庭;从水平漂浮的钟箱,到宫格自治的空间机械。结实的几何体量统治了幕景,光与影则渲染出空间的性格。冰冷、矛盾而敲打人心。
23街的Paula Cooper画廊正在展出这部戏的手稿。看Wilson用炭笔绘制的storyboard里,那黑白草图上(橡皮?)擦出的光,力量很大。
不禁感叹,隔行似乎也不至于隔山,Philip拿着Wilson的storyboard每日谱曲,这种传神的草图与讨论的方式,和我们在做的事情是如此的相似。Wilson谈到舞台构想是三种类型的绘画:portrait(knee plays,好比舞台一角数数的人), still life(房屋,火车,静止而具统治力), Landscape(舞蹈,舞台成为了一片原野field),于是透视和尺度都在不停变化着。这是空间的语言。
![]() |
Wilson的Storyboard之一 |
![]() |
草图推敲火车一幕 |
![]() |
Wilson的Storyboard之二,W23 ST PAULA COOPER有展。 |
![]() |
Wilson为该剧设计的Einstein Chair |
3.严肃
我并不是痴迷先锋(avant-garde)的人,特别不喜欢为了概念而概念的设计。可看这部概念如此之强的戏,一点反感也没有。我想是因为它太严肃。相比起那些噱头精彩却胡乱潦草的实验作品,Einstein以一种近乎完美的执行力,让人肃然起敬。
这极端的执行力贯彻在每一段音乐和每一场幕景上。人的鬼脸是僵硬的,舞姿是定式的,歌声是精确冗复的。可当它们汇在一起,丰富的无以复加;而当它们突然同时定格在某一个时刻/空间,留下的空白可以吞噬人心。
听着Einstein的音乐,就仿佛这些人正在并肩攀爬一座无法企及的高山,对,就好像西西弗斯的故事,绝望并坚定。
这严肃的执行成就了荒诞,而荒诞则孕育了深沉的神秘与悲伤。
看纪录片,Robert Wilson这样诚实的说,
"Frequently people ask me what my work is about, I say I don't know. I don't think it's a responsibility for the artist to necessarily understand what it is that he does. I talked a lot about the structure, the ideas that how to put it together, but automatically that's not enough to appreciate it."
(相比起BIG这样的“先锋”建筑师尝试把自己的直觉创造强行解释成大众意志,深浅立判。)
而关于神秘,本剧的象征性主角爱因斯坦生前说,“The most beautiful experience we can have is the mysterious. It is the fundamental emotion which stands at the cradle of true art and true science.”
![]() |
第四幕section 2c |
4.幕外
1976年夏,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拒绝为非主流的Einstein on the beach做美国首演,于是尽Philip Glass和Robert Wilson不得不自掏腰包,以三倍租金租下歌剧院休假的两个周日晚上的时段。
此举让他们瞬间破产, Wilson欠下10万多美元的债,而Glass之后甚至开了一段时间出租车。
所幸票两天就卖光了,最令Wilson得意的是,他们把当晚2元的座位和2000元的座位放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