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and Identity
越来越多的……活动也好,平台也好,所有的所有的,上个网,吃个饭都要给你贴个label。
你是Geek还是Butterfly,是享乐主义还是实用主义,是屌丝还是高富帅……
……难道……大家都这么喜欢接受标签这种东西吗?
嗯……我反正看到标签就会很头疼……我总觉得这种东西会把我一下子用很快的速度就归类到某一群或者某几群人中……这个速度快得比泡好一杯速食面还要快上许多……
可是……我真是属于那群人,或者属于那几群人吗?
我自己都怀疑,而且极其反感“被”钉在某个东西/群体/地方...等等的里面。
呐如果要我自己去选择label的话,我会怎么选?……之所以有这样的问题,也许是因为我自己的选择恐惧症日益加剧的原因……
但,我也知道,其实贴标签这种事情,并不是被贴的人会烦恼到不行,其实贴标签的人也很烦恼……
比如,要分析,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怎么从一句话也不说的情况,从各种方面判断出这个人的特点,然后用比泡好一杯速食面还快的速度去给这个人贴上各种标签,然后再跟进后续的动作:无论是提供信息也好还是贩卖东西也好还是提取总结也好……
呐既然标签这种东西是个这么会折磨动作发生者和动作接受者的东西,为什么要产生呢?
我想了一下……其实,是因为,有可能是因为,大家都希望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的了解一个人活着某个群体,然后将各自所有的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沟通置换。所以,只有用label搭建一座桥,再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便可以很快的进行这些动作。而这些动作所需的时间甚至比泡好一杯杯面的时间还要少。
当然,有人也会说,其实这种迅速的沟通,很适合信息爆炸的时代,譬如,对于被贴标签者来说,这并不是一种对人实体的归类,而是可以方便被贴标签者更好的通过所贴标签对应的渠道获得相关的信息,相当的便捷和方便。而对于贴标签的人来说,也可以从被贴标签者反馈的信息需求来制造更多的东西甚至是一个延展的平台。
嗯。是的。
我承认这个事物和行为存在所带来的好处,但却并不能抵制我内心对这种方式的抵制(虽然我的工作有好些时候是要求我做个给别人贴标签的人)。
为什么要这么迅速?为什么要要求了解一个人,以及相互的沟通要用比泡好一杯杯面还要短的时间?而这些label,无论是单个的还是复合型的,真的能给你带来一个立体的人吗?
……
我想到彭浩翔之前拍的一个关于香港的短片里提的问题:所有的产品在宣传的时候都说如何如何能帮你省去时间,这个省1分钟,那个省3分钟,半小时,可是省下来的时间,你会用来干什么?
我想我反感label的方式也许是来自对沟通方式粗暴和简化的反感,而我也明白这沟通行为的改变归根结底是来自于整个社会的变化,信息的膨胀,……人们要快要效率要不知道省下来会用来干什么的时间……
慢一点不可以吗?
多花些心思和时间去沟通,在沟通和了解中看到这个人/群体,再互相给予,不可以吗?
趋势,不是通过label推出来的,难道不是通过你看到的某个大范围出现的或者小范围出现的现象然后通过背后追根究底的追查才推论出来的吗?
……
这些问题,我的抵触,没有结论,没有答案。
我讨厌对我身份粗暴的划分。我也讨厌那些总是要我用几个词来介绍自己的要求。
你是Geek还是Butterfly,是享乐主义还是实用主义,是屌丝还是高富帅……
……难道……大家都这么喜欢接受标签这种东西吗?
嗯……我反正看到标签就会很头疼……我总觉得这种东西会把我一下子用很快的速度就归类到某一群或者某几群人中……这个速度快得比泡好一杯速食面还要快上许多……
可是……我真是属于那群人,或者属于那几群人吗?
我自己都怀疑,而且极其反感“被”钉在某个东西/群体/地方...等等的里面。
呐如果要我自己去选择label的话,我会怎么选?……之所以有这样的问题,也许是因为我自己的选择恐惧症日益加剧的原因……
但,我也知道,其实贴标签这种事情,并不是被贴的人会烦恼到不行,其实贴标签的人也很烦恼……
比如,要分析,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怎么从一句话也不说的情况,从各种方面判断出这个人的特点,然后用比泡好一杯速食面还快的速度去给这个人贴上各种标签,然后再跟进后续的动作:无论是提供信息也好还是贩卖东西也好还是提取总结也好……
呐既然标签这种东西是个这么会折磨动作发生者和动作接受者的东西,为什么要产生呢?
我想了一下……其实,是因为,有可能是因为,大家都希望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的了解一个人活着某个群体,然后将各自所有的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沟通置换。所以,只有用label搭建一座桥,再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便可以很快的进行这些动作。而这些动作所需的时间甚至比泡好一杯杯面的时间还要少。
当然,有人也会说,其实这种迅速的沟通,很适合信息爆炸的时代,譬如,对于被贴标签者来说,这并不是一种对人实体的归类,而是可以方便被贴标签者更好的通过所贴标签对应的渠道获得相关的信息,相当的便捷和方便。而对于贴标签的人来说,也可以从被贴标签者反馈的信息需求来制造更多的东西甚至是一个延展的平台。
嗯。是的。
我承认这个事物和行为存在所带来的好处,但却并不能抵制我内心对这种方式的抵制(虽然我的工作有好些时候是要求我做个给别人贴标签的人)。
为什么要这么迅速?为什么要要求了解一个人,以及相互的沟通要用比泡好一杯杯面还要短的时间?而这些label,无论是单个的还是复合型的,真的能给你带来一个立体的人吗?
……
我想到彭浩翔之前拍的一个关于香港的短片里提的问题:所有的产品在宣传的时候都说如何如何能帮你省去时间,这个省1分钟,那个省3分钟,半小时,可是省下来的时间,你会用来干什么?
我想我反感label的方式也许是来自对沟通方式粗暴和简化的反感,而我也明白这沟通行为的改变归根结底是来自于整个社会的变化,信息的膨胀,……人们要快要效率要不知道省下来会用来干什么的时间……
慢一点不可以吗?
多花些心思和时间去沟通,在沟通和了解中看到这个人/群体,再互相给予,不可以吗?
趋势,不是通过label推出来的,难道不是通过你看到的某个大范围出现的或者小范围出现的现象然后通过背后追根究底的追查才推论出来的吗?
……
这些问题,我的抵触,没有结论,没有答案。
我讨厌对我身份粗暴的划分。我也讨厌那些总是要我用几个词来介绍自己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