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纳的“反骨”
“ 伟大的指挥家如伟大的歌唱家一样不可或缺。如果魏玛共和国有足够多优秀的指挥家,我们就可以避免像布鲁诺瓦尔特这样一个维也纳无名小卒不断发迹的荒唐事发生。慕尼黑里拥挤的犹太人和那些和他们一样的人关注他然后突然宣布他是全德国最伟大的指挥家。但笑到最后的是反对维也纳的人;因为当他被聘为杰出的维也纳乐团的指挥时,他所能做的却仅仅是酒馆音乐。他被解雇了,当然,随着他的解雇,维也纳也开始意识到优秀指挥的缺乏,所以就请来了克纳佩兹布什(Hans Knappertsbusch)。金色的头发,蓝色的眼睛,他自然是一个德国人,但不幸的是他相信,即使没有耳朵,他也可以以他的气质创作优秀的音乐。但出席他指挥的歌剧简直就是一种自虐;乐团演奏的太响,弦乐被管乐盖过,声乐部分的音质使人窒息,旋律被断断续续的尖叫声所代替,技巧粗劣的独唱者看起来就像一大群蝌蚪,指挥家自己却沉溺于这样一出盛大的动作表演,而我们所能做就是让他尽早从我们眼前消失。”
上面这段话出自第三帝国元首希特勒之口。作为古典音乐特别是德奥系音乐爱好者和瓦格纳的狂热信徒,希特勒此言也并非信口开河,至少他说对一件事:“克纳指挥乐团演奏的太响。”
是的,克纳的风格就是“大音量”,激烈,沉缓,压迫感十足,他的瓦格纳是“巨毒”,布鲁克纳,勃拉姆斯以及贝多芬也都是极端的演绎,尤其是战后以及克纳晚年的一个时期,这种极端发展到了极致,被认为是“疯子”。克纳的那些唱片是古典美学家的噩梦,却是“重口味”烧友的盛宴。
1888年,克纳出生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乌帕塔尔(与旺德及史坦恩是同乡),是一个蒸馏水制造商的次子。从小喜爱音乐并憧憬成为音乐家,但遭家庭反对,于波恩大学主修哲学,在慕尼黑大学继续深造,值得一提的是克纳的毕业论文题目《帕西法尔的研究》,可见瓦格纳对其深远影响。随后克纳在科隆音乐学院进行音乐学习,并师从以演绎勃拉姆斯而闻名的指挥大师Fritz Steinbach。在1909-12年的拜罗伊特音乐节期间克纳曾担任指挥大师Hans Richter助手,之后克纳返回家乡辗转于各剧团潜学修行,直到1922年克纳34岁时,取代了犹太指挥家瓦尔特,成为慕尼黑的巴伐利亚州立歌剧院音乐总监。随后向维也纳进发,并在萨尔兹堡音乐节与维也纳爱乐合作,取得成功,此时是1929年。
克纳的名声日隆,他的“反骨”亦有所显现。克纳早有耳闻希特勒针对自己的贬损,生性脾气火爆的克纳对纳粹充满厌恶,于是在荷兰海牙客演之时,克纳在后台居然大讲希特勒的笑话,正巧被一位路过的纳粹高官听到,而且在所有人都行纳粹礼高呼“希特勒万岁!”之时,克纳却手插背带裤大喊“早上好!”事后纳粹当局大怒,禁止克纳在慕尼黑及巴伐利亚州的一切演出活动,并撤除了其歌剧院的公职(取代克纳的是Clemens Krauss)。克纳不得不离开慕尼黑爱乐(MPO),当战后他再次回到这里时将创造两张惊世骇俗之作。离开德国本土的克纳以维也纳为“大本营”进行音乐活动,期间有定期参加萨尔兹堡音乐节,并偶尔返回柏林客演。其实在第三帝国期间的克纳多少显得有些尴尬,由于得罪了纳粹,大部时间克纳被流放于本土之外,地位明显被边缘化。在很多人看来克纳与希特勒互不相容,他的大量言行亦是公然叫板,被公众认为是反纳粹的,但在此时,克纳却突然爆发。这就是著名的“反托马斯・曼事件”。托马斯・曼是当时德国著名作家亦是坚定的反纳粹者,他的一次针对瓦格纳的演讲,彻底激怒了身为“瓦格纳指挥家”的克纳。虽然不是纳粹的走狗,但更不是犹太人的走狗。克纳马上在慕尼黑的报纸上发表抗议文章称托马斯・曼为“德意志的叛徒”,号召慕尼黑的知识分子抵制托马斯・曼,在私下,克那给朋友的信件中更是直接称其为“犹太猪”。身居瑞士的托马斯・曼在看到相关报道后大为震惊,之后决定不再返回德国,开始了流亡生涯。于是大批德国本土指挥家及艺术家纷纷开始批判托马斯・曼的叛国行为,形势发展至此,纳粹不禁欣喜若狂,毫无疑问,本身厌恶纳粹的克那,公然抵制一位反纳粹的作家,这样的反制效果必将事半功倍,纳粹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宣传机会。于是便推波助澜,越演愈烈,之前的反纳粹不和谐声亦都偃旗息鼓,德国本土艺术界的民族情绪之高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战后,当克纳重返慕尼黑的指挥台之时,却因为上述那段反托马斯・曼的历史被盟军以纳粹同情者及反犹太主义者的罪名停止演出,这对于骨子里蔑视纳粹并在战时竭力表现出反纳粹姿态的克纳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屈辱。1946年12月,无罪判决下达,克纳于翌年1月正式复出,在战后克纳辉煌的指挥生涯中始终与VPO,MPO及BPO保持着密切关系。1951年拜罗伊特音乐节再开,克纳完美演绎瓦格纳的《帕西法尔》,取得盛赞,成为传奇。克纳不喜欢排练,也永远不会因录音而特别讲求音色的准确性,这也使得其现场音乐会增添了不确定性,乐团时常会即兴演奏,亦总会有惊喜出现。
在成功的指挥两届拜罗伊特之后,克纳的“反骨”再次显现,1953年,桀骜不驯的克纳拒绝指挥,理由是抗议瓦格纳之孙维兰德对拜罗伊特的改良。在风波过后,直到克纳去世前的1964年为止,他几乎每年都要登上瓦格纳圣地-----拜罗伊特的指挥台。出于对瓦格纳的敬仰与忠诚,克纳在拜罗伊特这些演出中几乎分文不取。1961年在做了胃部手术之后,克纳身体大不如前,精力大幅衰退,指挥时都要坐在椅子上。1964年秋在自宅摔倒大腿骨折,虽经长期休养但未能恢复,1965年10月25日,77岁的克纳仙逝。
如今克纳已然成为资深古典烧友口中大热的名字,克纳的唱片亦成为爱乐者的珍藏,很多经典唱片早已绝版。克纳对音乐的疯狂似乎传染给了广大乐迷,因为大伙儿搜寻唱片的那股疯狂劲头儿也很吓人。
克纳佩兹布什唱片推荐
现今市场上流通的克纳唱片大部分为单声道录音,而且同一录音有繁杂的版本,聆听克纳,应着重感受其强大的气场及深厚的音响,若过分纠结于音质必将错过一次充满刺激的体验。
布鲁克纳
强烈推荐克纳的布鲁克纳。克纳的“布交”相当厉害,深厚雄浑的音场以及强大的意志爆发极为过瘾,让瓦尔特那种平淡无味的老娘们儿风格去见鬼吧。
克纳在1950年代开始与厂牌Decca合作,指挥VPO的一系列瓦格纳及布鲁克纳录音室唱片被视为经典。其中的“布三”“布四”“布五”是克纳黄金期的代表作。
克纳与VPO合作的那些“布交”现场录音中不乏名盘。战后复出的克纳在1949年萨尔兹堡音乐节的“布七”,情绪的跌宕起伏以及宏伟的气势构成了史诗般的巨著;而克纳晚年留下的那几个现场录音可谓“逆天之作”,将“暴力音响美学”推向极致。
1960年的“布三”现场,典型的克纳式深厚音场。开头观众掌声未落演奏便呼啸而起以及第四章指挥台上几发沉重跺脚声,都是克纳鲜明的性格使然;1961年的现场“布八”,其中大音量轰炸与压迫力将克纳的疯狂表现的淋漓尽致,难以想象此时克纳刚刚做了胃部手术,这是我听过最激烈刺激的“布八”;1964年的“布四” 是作为交响乐指挥大师克纳的绝唱(之后还指挥了一场歌剧)。大师的意志与激情最后的爆发以及VPO感人的演奏造就了这一空前绝后的“布四”。音质欠佳并未抹杀气场的强大,末乐章结束后的残响带来最深的感动。
1963年克纳与MPO合作的“布八”被视为克纳的代表作,亦是其屈指可数的立体声录音之一。另外强烈推荐厂牌Audite出品克纳与BPO的套装,用头版母带复刻后的音质有大幅提高,其中更是收入1950年现场及录音室两个版本“布九”,去听听吧,那场面比纳粹还纳粹。
值得一提的是克纳在演绎布鲁克纳时所选择的总谱即非第三帝国时期通用的“哈斯修订版”亦非战后的“诺瓦克修订版”,而是比较罕见且古老的“沙尔克修订版”。
瓦格纳
克纳以“瓦格纳指挥家”闻名于世,所以他的瓦格纳不容错过。
1951年拜罗伊特现场录音版《帕西法尔》,传奇录音;克纳的瓦格纳指环全集,传说中的“巨毒”,1957年拜罗伊特现场,这里不仅仅是音乐,而是拜罗伊特独有的,飘荡着瓦格纳的灵魂的氛围,特别是这套里的《女武神》,听了之后想杀人。
克纳演绎的瓦格纳序曲,无论战前战后的录音都很强大。
贝多芬与勃拉姆斯
克那没有留下完整的“贝交”全集录音,最遗憾的是没有任何“贝九”的录音留下;而“勃交”方面克纳没有留下“勃一”录音,现在市场上流通的均为错版,其实质是1955年克伦佩勒指挥克隆广播乐团的现场版“勃一”。
首先建议买下厂牌Andromeda出的两个廉价套装,实惠且包含猛料。
其它“猛货”,比如克纳与MPO著名的“贝三英雄”以及1956年阿斯科纳音乐会现场录音,“贝三”是克那典型“深呼吸”式演绎,继富特“乌拉尼阿”之后最令人激动的演绎;“贝八”依然是激情四射的克纳式演绎,每一个音符都要跳起来,第二乐章惊现老爷子的咳嗽和跺脚;“勃二”的幽深感人,第四乐章老爷子又跺了一脚!厂牌Orfeo那张也是必收,德意志超强配置,克纳&“狮王”巴克豪斯,史上最强之“贝钢协五皇帝”。听罢此版,其它版本皇帝都是阿斗。
在我的聆听经验中,除指挥瓦格纳的歌剧外,能够完美体现克纳独有的大规模声场,感受其疯狂与震撼的3B录音基本上均来自于克那与VPO,MPO及BPO这三支顶尖德奥乐团的合作,其中以下录音是“克纳粉”必收的:布三(VPO 1960),布五(VPO 1956),布八(VPO 1961),布八(MPO 1963),布九(BPO 1950),勃二(MPO 1956),勃三(BPO 1950),贝三英雄(MPO 1953),贝五(BPO 1956)贝八(BPO 1952)。在这些唱片中除布五和布八(MPO)为录音室产物之外其余皆为现场录音,总之见一张收一张吧。
补充一张
克纳的西敏寺(Westminster)“布八”
这枚克纳指挥MPO于1963年1月录音室录制的“布八”专辑被认为是其指挥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亦是克纳屈指可数的立体声专辑。之前曾购入Living Stage版,在日本克纳协会撰写的唱片介绍中指出LS版与西敏寺为同一录音。但听过西敏寺版后觉得不太一样,首先音质就很不同,LS版音质略显浑浊,感觉音场空旷,似乎是现场录音(?)因为克纳与MPO在同一时期确实还留有另一“布八”现场录音。说回这个西敏寺版,音质确有明显改善,MPO的阴郁气质被完美体现,此版“布八”耗时85分钟,在当时是一个空前的规模。另外,西敏寺这版2cd上还收有克纳指挥MPO演绎的瓦格纳三首序曲,也很出彩。
克纳佩茨布什晚年的布鲁克纳第三交响曲
苦寻已久的这套由厂牌Living Stage出品的2CD,终于入手。克纳晚年(1964年)与MPO合作的“布三”,气势如虹,音场厚重,演奏中充满着层层递进的压迫感,由瓦格纳指挥来演绎这部布鲁克纳献给瓦格纳的作品再合适不过了。而CD2上的“布五”则是来自克纳与MPO于1959年的现场录音,这亦是克纳的名演。其中散发的沉缓而晦暗的情绪让人喘不过气来。
斯洛文尼亚的小厂Living Stage发掘出了不少克纳的稀有录音。但音质都差强人意。此版是克纳在1962年与北德广交的合作,“布三”的演绎充满力量,尤其NDR的铜管很“抢耳”,只是第四乐章的录音很诡异,声音突然变小了;而“名歌手”序曲则是标准的“克纳之音”,霸气无敌!
克纳在德累斯顿
德累斯顿(Dresdner Staatskapelle)的“阴郁之风”在克纳棒下真是别有韵味。其中“勃二”与“勃三”呈现出波澜壮阔的感情起伏,音响壮绝,是典型的克纳之演。而克纳演绎的理查·施特劳斯的《死与净化》则将“阴郁之风”升华到了极致。
法国厂牌Tahra推出的怀念克纳套装
其中的“勃四”和“舒曼第四交”都是火爆之演,克纳的生猛尽显无疑。而随唱片附送的小画册中则有很多珍贵照片,克纳真是神似其母。
克纳演绎的“二舒”
无节操的录音,无人道的绝响!克纳的残忍在此版舒伯特最后两部交响曲上全面爆发。
克纳演绎的舒曼第四交响曲,来自于1962年慕尼黑音乐会,亦是惊异之演。
雄辩系列于2013年再版推出了克纳与VPO合作的瓦格纳序曲集。这是来自战后克纳巅峰期的重要历史录音。
克纳的瓦格纳,利器在手,必杀!
晚年的科隆现场
克纳晚年身患重病,体况不佳,在与科隆广播交响乐团的合作中,速度与控制力都有明显变化。其中的“勃三”是1962年的科隆现场,布七”则来自1963年的科隆现场。此版“布七”的快速与第三乐章中的厚重感令人印象深刻。
日本厂牌 DreamLife推出的三枚克纳佩兹布什之布鲁克纳“镇魂盘”
克纳晚年对布鲁克纳的演绎犹如神龙降临般的传奇,任听者沉迷于音响的洪流与思想的宇宙之中而无法自拔。其留下屈指可数的几个录音个个都是珍品。此版“布八”乃克纳指挥MPO于1963年1月24日之现场录音。日本厂牌 DreamLife对母带的技术处理使得音质大幅提高(制作人为历史录音复刻专家平林直哉)。悠然而浩瀚,深厚而晦暗,尽显克纳晚年之遗风。克纳粉必收!
上面这段话出自第三帝国元首希特勒之口。作为古典音乐特别是德奥系音乐爱好者和瓦格纳的狂热信徒,希特勒此言也并非信口开河,至少他说对一件事:“克纳指挥乐团演奏的太响。”
是的,克纳的风格就是“大音量”,激烈,沉缓,压迫感十足,他的瓦格纳是“巨毒”,布鲁克纳,勃拉姆斯以及贝多芬也都是极端的演绎,尤其是战后以及克纳晚年的一个时期,这种极端发展到了极致,被认为是“疯子”。克纳的那些唱片是古典美学家的噩梦,却是“重口味”烧友的盛宴。
![]() |
克纳佩兹布什指挥VPO于维也纳金色大厅(1956) |
1888年,克纳出生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乌帕塔尔(与旺德及史坦恩是同乡),是一个蒸馏水制造商的次子。从小喜爱音乐并憧憬成为音乐家,但遭家庭反对,于波恩大学主修哲学,在慕尼黑大学继续深造,值得一提的是克纳的毕业论文题目《帕西法尔的研究》,可见瓦格纳对其深远影响。随后克纳在科隆音乐学院进行音乐学习,并师从以演绎勃拉姆斯而闻名的指挥大师Fritz Steinbach。在1909-12年的拜罗伊特音乐节期间克纳曾担任指挥大师Hans Richter助手,之后克纳返回家乡辗转于各剧团潜学修行,直到1922年克纳34岁时,取代了犹太指挥家瓦尔特,成为慕尼黑的巴伐利亚州立歌剧院音乐总监。随后向维也纳进发,并在萨尔兹堡音乐节与维也纳爱乐合作,取得成功,此时是1929年。
克纳的名声日隆,他的“反骨”亦有所显现。克纳早有耳闻希特勒针对自己的贬损,生性脾气火爆的克纳对纳粹充满厌恶,于是在荷兰海牙客演之时,克纳在后台居然大讲希特勒的笑话,正巧被一位路过的纳粹高官听到,而且在所有人都行纳粹礼高呼“希特勒万岁!”之时,克纳却手插背带裤大喊“早上好!”事后纳粹当局大怒,禁止克纳在慕尼黑及巴伐利亚州的一切演出活动,并撤除了其歌剧院的公职(取代克纳的是Clemens Krauss)。克纳不得不离开慕尼黑爱乐(MPO),当战后他再次回到这里时将创造两张惊世骇俗之作。离开德国本土的克纳以维也纳为“大本营”进行音乐活动,期间有定期参加萨尔兹堡音乐节,并偶尔返回柏林客演。其实在第三帝国期间的克纳多少显得有些尴尬,由于得罪了纳粹,大部时间克纳被流放于本土之外,地位明显被边缘化。在很多人看来克纳与希特勒互不相容,他的大量言行亦是公然叫板,被公众认为是反纳粹的,但在此时,克纳却突然爆发。这就是著名的“反托马斯・曼事件”。托马斯・曼是当时德国著名作家亦是坚定的反纳粹者,他的一次针对瓦格纳的演讲,彻底激怒了身为“瓦格纳指挥家”的克纳。虽然不是纳粹的走狗,但更不是犹太人的走狗。克纳马上在慕尼黑的报纸上发表抗议文章称托马斯・曼为“德意志的叛徒”,号召慕尼黑的知识分子抵制托马斯・曼,在私下,克那给朋友的信件中更是直接称其为“犹太猪”。身居瑞士的托马斯・曼在看到相关报道后大为震惊,之后决定不再返回德国,开始了流亡生涯。于是大批德国本土指挥家及艺术家纷纷开始批判托马斯・曼的叛国行为,形势发展至此,纳粹不禁欣喜若狂,毫无疑问,本身厌恶纳粹的克那,公然抵制一位反纳粹的作家,这样的反制效果必将事半功倍,纳粹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宣传机会。于是便推波助澜,越演愈烈,之前的反纳粹不和谐声亦都偃旗息鼓,德国本土艺术界的民族情绪之高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战后,当克纳重返慕尼黑的指挥台之时,却因为上述那段反托马斯・曼的历史被盟军以纳粹同情者及反犹太主义者的罪名停止演出,这对于骨子里蔑视纳粹并在战时竭力表现出反纳粹姿态的克纳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屈辱。1946年12月,无罪判决下达,克纳于翌年1月正式复出,在战后克纳辉煌的指挥生涯中始终与VPO,MPO及BPO保持着密切关系。1951年拜罗伊特音乐节再开,克纳完美演绎瓦格纳的《帕西法尔》,取得盛赞,成为传奇。克纳不喜欢排练,也永远不会因录音而特别讲求音色的准确性,这也使得其现场音乐会增添了不确定性,乐团时常会即兴演奏,亦总会有惊喜出现。
![]() |
克纳佩兹布什指挥MPO于录音室录音 (1962) |
在成功的指挥两届拜罗伊特之后,克纳的“反骨”再次显现,1953年,桀骜不驯的克纳拒绝指挥,理由是抗议瓦格纳之孙维兰德对拜罗伊特的改良。在风波过后,直到克纳去世前的1964年为止,他几乎每年都要登上瓦格纳圣地-----拜罗伊特的指挥台。出于对瓦格纳的敬仰与忠诚,克纳在拜罗伊特这些演出中几乎分文不取。1961年在做了胃部手术之后,克纳身体大不如前,精力大幅衰退,指挥时都要坐在椅子上。1964年秋在自宅摔倒大腿骨折,虽经长期休养但未能恢复,1965年10月25日,77岁的克纳仙逝。
如今克纳已然成为资深古典烧友口中大热的名字,克纳的唱片亦成为爱乐者的珍藏,很多经典唱片早已绝版。克纳对音乐的疯狂似乎传染给了广大乐迷,因为大伙儿搜寻唱片的那股疯狂劲头儿也很吓人。
克纳佩兹布什唱片推荐
现今市场上流通的克纳唱片大部分为单声道录音,而且同一录音有繁杂的版本,聆听克纳,应着重感受其强大的气场及深厚的音响,若过分纠结于音质必将错过一次充满刺激的体验。
布鲁克纳
强烈推荐克纳的布鲁克纳。克纳的“布交”相当厉害,深厚雄浑的音场以及强大的意志爆发极为过瘾,让瓦尔特那种平淡无味的老娘们儿风格去见鬼吧。
克纳在1950年代开始与厂牌Decca合作,指挥VPO的一系列瓦格纳及布鲁克纳录音室唱片被视为经典。其中的“布三”“布四”“布五”是克纳黄金期的代表作。
![]() |
克纳与VPO合作的那些“布交”现场录音中不乏名盘。战后复出的克纳在1949年萨尔兹堡音乐节的“布七”,情绪的跌宕起伏以及宏伟的气势构成了史诗般的巨著;而克纳晚年留下的那几个现场录音可谓“逆天之作”,将“暴力音响美学”推向极致。
![]() |
1960年的“布三”现场,典型的克纳式深厚音场。开头观众掌声未落演奏便呼啸而起以及第四章指挥台上几发沉重跺脚声,都是克纳鲜明的性格使然;1961年的现场“布八”,其中大音量轰炸与压迫力将克纳的疯狂表现的淋漓尽致,难以想象此时克纳刚刚做了胃部手术,这是我听过最激烈刺激的“布八”;1964年的“布四” 是作为交响乐指挥大师克纳的绝唱(之后还指挥了一场歌剧)。大师的意志与激情最后的爆发以及VPO感人的演奏造就了这一空前绝后的“布四”。音质欠佳并未抹杀气场的强大,末乐章结束后的残响带来最深的感动。
![]() |
1963年克纳与MPO合作的“布八”被视为克纳的代表作,亦是其屈指可数的立体声录音之一。另外强烈推荐厂牌Audite出品克纳与BPO的套装,用头版母带复刻后的音质有大幅提高,其中更是收入1950年现场及录音室两个版本“布九”,去听听吧,那场面比纳粹还纳粹。
值得一提的是克纳在演绎布鲁克纳时所选择的总谱即非第三帝国时期通用的“哈斯修订版”亦非战后的“诺瓦克修订版”,而是比较罕见且古老的“沙尔克修订版”。
瓦格纳
克纳以“瓦格纳指挥家”闻名于世,所以他的瓦格纳不容错过。
![]() |
1951年拜罗伊特现场录音版《帕西法尔》,传奇录音;克纳的瓦格纳指环全集,传说中的“巨毒”,1957年拜罗伊特现场,这里不仅仅是音乐,而是拜罗伊特独有的,飘荡着瓦格纳的灵魂的氛围,特别是这套里的《女武神》,听了之后想杀人。
![]() |
克纳演绎的瓦格纳序曲,无论战前战后的录音都很强大。
贝多芬与勃拉姆斯
克那没有留下完整的“贝交”全集录音,最遗憾的是没有任何“贝九”的录音留下;而“勃交”方面克纳没有留下“勃一”录音,现在市场上流通的均为错版,其实质是1955年克伦佩勒指挥克隆广播乐团的现场版“勃一”。
![]() |
首先建议买下厂牌Andromeda出的两个廉价套装,实惠且包含猛料。
其它“猛货”,比如克纳与MPO著名的“贝三英雄”以及1956年阿斯科纳音乐会现场录音,“贝三”是克那典型“深呼吸”式演绎,继富特“乌拉尼阿”之后最令人激动的演绎;“贝八”依然是激情四射的克纳式演绎,每一个音符都要跳起来,第二乐章惊现老爷子的咳嗽和跺脚;“勃二”的幽深感人,第四乐章老爷子又跺了一脚!厂牌Orfeo那张也是必收,德意志超强配置,克纳&“狮王”巴克豪斯,史上最强之“贝钢协五皇帝”。听罢此版,其它版本皇帝都是阿斗。
![]() |
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克纳传记,日本乐评人撰写。 |
在我的聆听经验中,除指挥瓦格纳的歌剧外,能够完美体现克纳独有的大规模声场,感受其疯狂与震撼的3B录音基本上均来自于克那与VPO,MPO及BPO这三支顶尖德奥乐团的合作,其中以下录音是“克纳粉”必收的:布三(VPO 1960),布五(VPO 1956),布八(VPO 1961),布八(MPO 1963),布九(BPO 1950),勃二(MPO 1956),勃三(BPO 1950),贝三英雄(MPO 1953),贝五(BPO 1956)贝八(BPO 1952)。在这些唱片中除布五和布八(MPO)为录音室产物之外其余皆为现场录音,总之见一张收一张吧。
补充一张
克纳的西敏寺(Westminster)“布八”
![]() |
这枚克纳指挥MPO于1963年1月录音室录制的“布八”专辑被认为是其指挥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亦是克纳屈指可数的立体声专辑。之前曾购入Living Stage版,在日本克纳协会撰写的唱片介绍中指出LS版与西敏寺为同一录音。但听过西敏寺版后觉得不太一样,首先音质就很不同,LS版音质略显浑浊,感觉音场空旷,似乎是现场录音(?)因为克纳与MPO在同一时期确实还留有另一“布八”现场录音。说回这个西敏寺版,音质确有明显改善,MPO的阴郁气质被完美体现,此版“布八”耗时85分钟,在当时是一个空前的规模。另外,西敏寺这版2cd上还收有克纳指挥MPO演绎的瓦格纳三首序曲,也很出彩。
克纳佩茨布什晚年的布鲁克纳第三交响曲
苦寻已久的这套由厂牌Living Stage出品的2CD,终于入手。克纳晚年(1964年)与MPO合作的“布三”,气势如虹,音场厚重,演奏中充满着层层递进的压迫感,由瓦格纳指挥来演绎这部布鲁克纳献给瓦格纳的作品再合适不过了。而CD2上的“布五”则是来自克纳与MPO于1959年的现场录音,这亦是克纳的名演。其中散发的沉缓而晦暗的情绪让人喘不过气来。
![]() |
斯洛文尼亚的小厂Living Stage发掘出了不少克纳的稀有录音。但音质都差强人意。此版是克纳在1962年与北德广交的合作,“布三”的演绎充满力量,尤其NDR的铜管很“抢耳”,只是第四乐章的录音很诡异,声音突然变小了;而“名歌手”序曲则是标准的“克纳之音”,霸气无敌!
克纳在德累斯顿
德累斯顿(Dresdner Staatskapelle)的“阴郁之风”在克纳棒下真是别有韵味。其中“勃二”与“勃三”呈现出波澜壮阔的感情起伏,音响壮绝,是典型的克纳之演。而克纳演绎的理查·施特劳斯的《死与净化》则将“阴郁之风”升华到了极致。
![]() |
法国厂牌Tahra推出的怀念克纳套装
其中的“勃四”和“舒曼第四交”都是火爆之演,克纳的生猛尽显无疑。而随唱片附送的小画册中则有很多珍贵照片,克纳真是神似其母。
克纳演绎的“二舒”
无节操的录音,无人道的绝响!克纳的残忍在此版舒伯特最后两部交响曲上全面爆发。
![]() |
克纳演绎的舒曼第四交响曲,来自于1962年慕尼黑音乐会,亦是惊异之演。
雄辩系列于2013年再版推出了克纳与VPO合作的瓦格纳序曲集。这是来自战后克纳巅峰期的重要历史录音。
![]() |
克纳的瓦格纳,利器在手,必杀!
晚年的科隆现场
![]() |
克纳晚年身患重病,体况不佳,在与科隆广播交响乐团的合作中,速度与控制力都有明显变化。其中的“勃三”是1962年的科隆现场,布七”则来自1963年的科隆现场。此版“布七”的快速与第三乐章中的厚重感令人印象深刻。
日本厂牌 DreamLife推出的三枚克纳佩兹布什之布鲁克纳“镇魂盘”
![]() |
克纳晚年对布鲁克纳的演绎犹如神龙降临般的传奇,任听者沉迷于音响的洪流与思想的宇宙之中而无法自拔。其留下屈指可数的几个录音个个都是珍品。此版“布八”乃克纳指挥MPO于1963年1月24日之现场录音。日本厂牌 DreamLife对母带的技术处理使得音质大幅提高(制作人为历史录音复刻专家平林直哉)。悠然而浩瀚,深厚而晦暗,尽显克纳晚年之遗风。克纳粉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