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雨
这儿的夏天好闷热,校道的热气腾腾地蒸上来。广州的天气,就这样子,似乎永远都不会有个头。平儿突然说,周四会下雨。是的,在我印象中每个周四这里都会下雨。还有,每个周四,全校都放假。唯独我们地科院的孩子,在拥挤的课堂里,守着那场会如期而至的夏雨。
这一天下午,我们上的是《测量学》。讲课的老师是一个好老先生,他讲话慢条斯理的,又极具有耐心。我挑了个第一排靠窗的位子坐,这年头很少学生会坐教室的第一排。因为大家都怕暴露,或者甚至是被怀疑,被嘲笑。大学的课堂里,坐第一排的同学似乎都会被纳入“不善交际”的另类。所以他们只能与课本打交道,即使坐了一年的第一排,也不见得与老师有超过十句的对白。我坐第一排,倒是只想能在下雨的时候找个地儿,安静地趴一趴。而前面的位子,没人,够大。
老先生很爱笑,他一笑,就会露出前面光秃秃的牙龈。这时,大多数同学们都会跟着笑。同学们跟着笑,大抵是想起了春节联欢晚会上宋丹丹扮演的白云,迎新晚会上小品队“白云与黑土”的热潮还没涌退,这会儿那些主角们正因为得到了同学们的又一次注目而洋洋得意着。我也笑,不过我是真心地喜欢好老先生。理由是他总是让我想起了去了世的爷爷。用我们那里方言讲,叫做“阿公”。
阿公跟好老先生一样,是一民光荣的人民教师。因此,阿公会作诗。而我即不会背诗,也更别提作诗了。但是诗,却倒也能微微看懂一些。
阿公去世后,什么也没有留下,但留给了我们一本厚厚的诗集。小时候的我能略微读懂一点诗,可心智还未成熟,总觉得阿公的诗朦胧地罩着一种潮湿的味道。在每个下雨的午后,我都会抱着阿公的诗集偷偷地躲在阁楼里。黑暗中散发着的发霉味儿总能呛到我不由自主地流泪,流泪,直到把诗集打湿了一大片。我微弱的身子紧缩着颤抖着再紧缩着,头昏昏沉沉地趴在窗台上,看着一场似雨非雨,做着一场似梦非梦。
“阿公.......阿公呐.......阿公......”随着阿公家的距离越来越近,我稚嫩的声音越渐清晰,拉长的尾音也越渐有儿童合唱团的气势。
”嘿......”阿公坐在门口的摇椅上,悠悠地上摇下晃的,把古旧的材木椅摇得“吱呀吱呀”地响着。阿公这一答应,活像是在这寂寥的黄昏与这摇椅出演着一出过了年纪的戏。
而我却不合时宜地搅乱了气氛,吵闹着要阿公给我唱“歌唱祖国”。那是我刚从语文课本上学来的一首歌,于是倔着要阿公陪我练唱。
阿公的头发不多,稀疏地着落在脑门上,白的黑的。阿公一直爱问我说:“孙儿,阿公的白发多不多啊?”我总会说:“不多不多,黑发多着我数不过来呢!那白色的,我看着是头屑呢!”接着用小小的指甲尖仔细地抠起来。
于是阿公咧着嘴哈哈地大声笑开来,露着光秃秃牙龈的笑,就跟好老先生一个样儿。不过,阿公晚年一个人的生活是寂寞的。阿公的歌声也是略微感伤的。嘶哑嘶哑的歌声,很费力地才从阿公的身体里,喉咙里挣脱出来,又仿佛走了很长的岁月,才拼拼凑凑着把音符找完,组成了一首完整的变了调的染上时间沉重气息的韵律。本来一起练唱,这会儿我尽管地扭过头去,悄悄地往脸上抹了一把。我又回过头来,清清喉咙笑着拍着阿公说:”唱得真好!“阿公没听见,嘶哑嘶哑的音符继续在空气中飘荡着,飘荡着,飘落在阿公白色背心的胸前。我只看见那儿有个小小的图徽,鲜红鲜红的。还有阿公之后的沉默,许久,许长,染红了我的半边天。
后来阿公去了世,只是我不愿相信。我一直觉得阿公告诉我说他跟着阿嬷旅行去了,很久很久之后,他累了,还是会回来的。然后在这间大大的房子里,戴着笨笨的老花镜,歪歪斜斜的笔迹,给我们写着这一路旅行的故事。年幼的我只记得阿公走后的好几天,窗外一直连绵不断地下着雨。
我昏昏沉沉地把头靠在桌子上,向透明的玻璃窗外望去。外面正下着雨,我朦胧中看见好老先生的影子清晰地印在玻璃窗上。
“阿公会回来的。每个雨天,阿公都回来过。”我心里想着,微微地笑了。
立里,每个长大的人无论多可怜,但是上帝都会眷顾着给她一个童年。欢乐也好,悲伤也罢。我的童年,在那些雨天,也跟着阿公去了。
这一天下午,我们上的是《测量学》。讲课的老师是一个好老先生,他讲话慢条斯理的,又极具有耐心。我挑了个第一排靠窗的位子坐,这年头很少学生会坐教室的第一排。因为大家都怕暴露,或者甚至是被怀疑,被嘲笑。大学的课堂里,坐第一排的同学似乎都会被纳入“不善交际”的另类。所以他们只能与课本打交道,即使坐了一年的第一排,也不见得与老师有超过十句的对白。我坐第一排,倒是只想能在下雨的时候找个地儿,安静地趴一趴。而前面的位子,没人,够大。
老先生很爱笑,他一笑,就会露出前面光秃秃的牙龈。这时,大多数同学们都会跟着笑。同学们跟着笑,大抵是想起了春节联欢晚会上宋丹丹扮演的白云,迎新晚会上小品队“白云与黑土”的热潮还没涌退,这会儿那些主角们正因为得到了同学们的又一次注目而洋洋得意着。我也笑,不过我是真心地喜欢好老先生。理由是他总是让我想起了去了世的爷爷。用我们那里方言讲,叫做“阿公”。
阿公跟好老先生一样,是一民光荣的人民教师。因此,阿公会作诗。而我即不会背诗,也更别提作诗了。但是诗,却倒也能微微看懂一些。
阿公去世后,什么也没有留下,但留给了我们一本厚厚的诗集。小时候的我能略微读懂一点诗,可心智还未成熟,总觉得阿公的诗朦胧地罩着一种潮湿的味道。在每个下雨的午后,我都会抱着阿公的诗集偷偷地躲在阁楼里。黑暗中散发着的发霉味儿总能呛到我不由自主地流泪,流泪,直到把诗集打湿了一大片。我微弱的身子紧缩着颤抖着再紧缩着,头昏昏沉沉地趴在窗台上,看着一场似雨非雨,做着一场似梦非梦。
“阿公.......阿公呐.......阿公......”随着阿公家的距离越来越近,我稚嫩的声音越渐清晰,拉长的尾音也越渐有儿童合唱团的气势。
”嘿......”阿公坐在门口的摇椅上,悠悠地上摇下晃的,把古旧的材木椅摇得“吱呀吱呀”地响着。阿公这一答应,活像是在这寂寥的黄昏与这摇椅出演着一出过了年纪的戏。
而我却不合时宜地搅乱了气氛,吵闹着要阿公给我唱“歌唱祖国”。那是我刚从语文课本上学来的一首歌,于是倔着要阿公陪我练唱。
阿公的头发不多,稀疏地着落在脑门上,白的黑的。阿公一直爱问我说:“孙儿,阿公的白发多不多啊?”我总会说:“不多不多,黑发多着我数不过来呢!那白色的,我看着是头屑呢!”接着用小小的指甲尖仔细地抠起来。
于是阿公咧着嘴哈哈地大声笑开来,露着光秃秃牙龈的笑,就跟好老先生一个样儿。不过,阿公晚年一个人的生活是寂寞的。阿公的歌声也是略微感伤的。嘶哑嘶哑的歌声,很费力地才从阿公的身体里,喉咙里挣脱出来,又仿佛走了很长的岁月,才拼拼凑凑着把音符找完,组成了一首完整的变了调的染上时间沉重气息的韵律。本来一起练唱,这会儿我尽管地扭过头去,悄悄地往脸上抹了一把。我又回过头来,清清喉咙笑着拍着阿公说:”唱得真好!“阿公没听见,嘶哑嘶哑的音符继续在空气中飘荡着,飘荡着,飘落在阿公白色背心的胸前。我只看见那儿有个小小的图徽,鲜红鲜红的。还有阿公之后的沉默,许久,许长,染红了我的半边天。
后来阿公去了世,只是我不愿相信。我一直觉得阿公告诉我说他跟着阿嬷旅行去了,很久很久之后,他累了,还是会回来的。然后在这间大大的房子里,戴着笨笨的老花镜,歪歪斜斜的笔迹,给我们写着这一路旅行的故事。年幼的我只记得阿公走后的好几天,窗外一直连绵不断地下着雨。
我昏昏沉沉地把头靠在桌子上,向透明的玻璃窗外望去。外面正下着雨,我朦胧中看见好老先生的影子清晰地印在玻璃窗上。
“阿公会回来的。每个雨天,阿公都回来过。”我心里想着,微微地笑了。
立里,每个长大的人无论多可怜,但是上帝都会眷顾着给她一个童年。欢乐也好,悲伤也罢。我的童年,在那些雨天,也跟着阿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