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九一八
尼日利亚小说家钦努阿•阿契贝(Chinua Achebe)写过一本叫做《荒原蚁丘》的小说,在这本书中,他借族长之口,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一直虎视眈眈想要抓住乌龟的豹子,终于在一条单一的路上遇见了它的猎物。“啊”,豹说,“终于遇到机会了,准备死吧。”乌龟说,“在你杀我之前,我能不能请求一件事?”豹觉得那也没有什么大碍,便同意了。“请给我一些时间,让我作心理准备。”乌龟说。豹仍然觉得这没有什么大碍,便又同意了。然而,乌龟并不如豹所想的那样站在那不动,它在路上做起了奇怪的动作,用手和脚抓沙土,并将沙土暴烈地往四周撒。“你为什么那样做?”豹迷惑地问道。乌龟回答道,“因为即使我死了,我希望路过这儿的会说,是的,一个家伙和它的对手在这儿干过一仗。”
严格来说,这个故事并不严密,甚至经不起怎么推敲。乌龟的目的,也许正如族长所说:“也许没有别的目的,除了我们的后代会说:‘真的,我们的父辈被击败了,但他们曾经努力过。’”但是,他娘的,这个认定自己必死的乌龟,干嘛不跟豹真的干一仗呢?
我不能说,这只乌龟,把自己最后的力气浪费在尘埃当中了。因为毕竟,如它所料,它的后代看到的,是一个尘土飞扬过的战场,它留给它们的,是一个抗争的背影。
但是,我们的九一八呢?面对这个被“不抵抗”、“国耻”等标签钉死在历史中的日子,我们是否可以说,是的,我们的祖辈被击败了,但他们曾经努力过?你知道,我们不能违心地这么说,至少在这件事上,我们没有后退的余地。我无意追求究竟是谁下达了这样的命令,也无力深究个中的种种原因,毕竟,千般解释,万种理由,已无法更改一段定格的史事,一桩给我们烙上耻辱烙痕的史实。
但是,九一八远不是开始,也没法成为终结。曾经,在中学的课堂上,面对历史教科书简单的定论,年少之我一次次产生疑问:毋庸置疑,我们失败了。但是,我搞不清我们失败在哪,用现在时髦的说词就是,对此,哥很纠结。战争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睡不醒。
在这块土地上,当野蛮的征服了文明,我们用老马克思的话安慰自己,“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当先进的文明征服了我们,我们却以落后和腐朽为历史开脱。
乾隆朝可谓清之盛世,说其为中国古代之鼎盛期亦不为过。然而,在英国特使马戛尔尼眼中,此时的大清帝国却只是“一艘破败、疯狂的战船”,最终“将分崩离析,朝不保夕。即使不会马上沉没,也是像残骸一样随流东西,最终在海岸上撞得粉碎,而且永远不可能在旧船体上修复”。
是马戛尔尼太不自知?要知道,在1800年的世界工业生产中,大清帝国占了全球1/3的份额。然而,半个世纪之后的历史,却验证了英国人的预言。哪怕这个时候,大清帝国的GDP仍然是世界第一,但一切都回天无力,即使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显然也并没有将大清帝国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敲打醒来。
1841年,长期一口通商兼见识过英国坚船利炮的广东,张贴一则布告:“尽管你们已侵入我们的内河……但你们有什么本领?……除你们的船是坚固的,炮火是猛烈的,火箭是强大的以外,你们还有什么其他本领吗?”“如果我们不彻底消灭你们这些猪、狗的话,我们就不是顶天立地的勇敢的中国人……我们一定要杀了你们,砍掉你们的脑袋,烧死你们。”
如果说这则布告表达了民间的感情与冲动,那么,在政府层面,大清帝国的掌权祖辈,是否尝试和努力了呢?
他们分析战败原因了么?
他们处理那些渎职者没?
他们发觉自己开始落后了吗?
他们还在天朝上国的梦幻里,睡得太深,不易醒来;
他们签订不平等条约也认可不平等条约但却想法设法不履行条约;
他们谢绝了美国主动提供的造船制炮技术,他们甚至面对英国提出今后平等往来的要求惶恐不安;
他们阿Q着在文件里称英国为“英逆”称英国入侵为“犯顺”,他们的自负一点也不亚于英国人的傲慢;
他们从不认输,他们精神不败,他们“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我承认,我是太过苛刻了,毕竟,鸦片战争中大清并不是完全没有英雄,而且接下来,洋务运动起来了。天朝上国开始醒来了么?我们看看中法战争吧。仗打到这种程度,算是可以了吧。但最终看来,我们仍然是无法醒来。
甲午战争是一记重重的锤。这一记下去,我不能不说,天朝开始有点醒了,天朝的祖辈们开始努力了。戊戌变法也好,预备立宪也好,我们看得见天朝的那点努力,哪怕这努力看起来有那么多的迫不得已。当然,还有革命者,他们努力得更远,最终把大清帝国送进了坟墓。
跳过20年,再回到九一八,回到中国与日本的恩恩怨怨。
近代以来,在所有瓜分和鱼肉过中国的帝国主义中,无疑,日本是与其他帝国主义最不同的一个。
很长时间内,日本是中华的小弟;
甲午战争,出乎了太多意料也在意料之中,日本打败了大清;
朝鲜半岛-中国东北-华北-整个中国-东南亚-全世界,日本扩张的脚步一迈开,就没想要停下来,而中国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甲午战争,日本从大清那里得到了朝鲜的宗主权;日俄战争,打在满清的老家,日本从俄国那里夺得了东北的诸多特权;当然,还有后来肆无忌惮的“二十一条”;
日本的步伐日益明显,但直到九一八前后,我们仍然抱着幻想,除此之外,还有满怀的畏惧,近一百年来面对列强之时积累的畏惧——虽然此时不再盲目自信,但是,境况显然并不比以前更乐观。
我无法判断,我们的民族还有多少自信,但显然,面对日本,我们的畏惧满满。
日本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
我们并不比日本更清楚,甚至也不如现在的美国更清楚。
那时候,日本人从小就被“天皇注定统治世界”的思想洗脑,它们对天皇是无条件的效忠与服从,征服其他民族和全世界,就是它们的使命。沿着这条思路,它们已全然非人,甚至在纳粹的史料中也曾将它们形容为“恶魔”;沿着这条思路,杀人和造孽对它们来说,是至高无上的使命,所以它们才能以杀人为乐才能在杀人后狂笑。
这就正如美国一位长年研究精神问题的专家所说:残暴是战争中的常态,但再残暴的人,也很少像日本人这样,在杀人中获得巨大的快感——“怎么会有这样的民族,像是魔鬼附了身,集体陷入精神错乱的状态?”
这样的一个民族,制造出九一八,制造出南京大屠杀,制造出无数惊天浩劫,但是,在战败后,除了形式上的审判之外,他们的灵魂浅处深处,都未能憬悟和反省。
这是日本的灾难,也是中日的灾难,更是全人类的灾难,是埋下的随时都可能再发的灾难。
在我们的历史教育中,充满了对日本的控诉?当然,还有仇恨。
我们是一个大国,也是一个弱国。这是1840至1940年代的现状。
我们无法不对那段历史耿耿于怀,太多的耻辱太多的苦难太多的深重,压得我们只想把他们全都甩开。
那么多瓜分和鱼肉过我们的国家,英法俄德美意……还有日本,直到今天,哪怕这些国家的GDP远不如我们,但他们毫无疑问是发达的,在这其中日本也是一样的发达。
但是,我们对其他国家,已然没有太多的仇恨,单单对日本,我们依然仇恨,而且是重重的仇恨。我们无法放下这仇恨,也不能放下这仇恨?
这是为什么呢?
说割让领土吧,沙皇显然得到的更多,远比整个日本的面积更大;
说胜负之战吧,我们没有胜过英国没胜过俄国没胜过好多个,但1940年代我们胜了日本,我们是 日本的战胜国,而不是战败国。
但是反观我们这么多年的表现,却满怀了战败国的苦怨,1940年代的胜利显然没有洗刷掉我们对日的耻辱。
这耻辱太深,其他帝国大多是想从中国这里捞利益,但日本却是一门心思要灭亡中国;
其他的洋毛子多多少少有点这样那样的底线,但日本不同,它们没有作为人的底线;
还有,他们没有长久的做过中华的小弟,但日本有;
也许,不是也许,是肯定还有更多……
以至到如今,我们的教育里还是对日本的满满仇恨,我们跟日本的仇恨远没有多少化解……
现在,是钓鱼岛……
就在刚刚,广州花园酒店又在砸……
我不知道,那些上街的热血,究竟有几个清楚钓鱼岛的历史脉络;
我不清楚,那些高喊开战的人,如何确保中国一定会胜钓鱼岛一定可以以胜战收回;
我揣测着,除了战争,按照国际法则,我们是否可以收回钓鱼岛?
我有太多的不确信,但是,那些不经大脑随着他人一起咋呼的人,那些口口声声小日本鄙视着的人,却让我一下子想起了鸦片战争后仍然满口“夷狄”的祖辈们:一个不懂得尊重对手的民族,一个靠嘴皮诋毁对手的民族,是否真的可以战胜对手?
我们不愿意承认,我们落后了日本很多年,哪怕我们的GDP已经超过了它,但是,我们仍然落后很多。
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睡不醒,不知道落后在哪。
抵制日货可以,但更重要的是可以造出好过日货的货;韩国人抵制日货,总是可以长久,因为他们自己可以造的不比日本差;
抵制日货可以,但是凭爱国的名义就可以砸别人的私产?何况,这些日货,有多少是日本本土产出的?也许更多的可能是Made in China.
抵制日货可以,但是非暴力就无法抵制理性就不爱国?
1918年,陈独秀先生在《新青年》上说:“我国民要想除去现在及将来国耻的纪念碑,必须要叫义和拳不再发生;要想义和拳不再发生,非将制造义和拳的种种原因完全消灭不可。”
毋庸置疑,义和拳是排外的?但他们是爱国呢,还是爱国呢?
让人欣慰的是,在那些打砸的后面,还有更多的理性诉求,还有人默默地打扫凌乱过后的场地。
这是九一八的欣慰,这也是中国人的欣慰。
有一次,一直虎视眈眈想要抓住乌龟的豹子,终于在一条单一的路上遇见了它的猎物。“啊”,豹说,“终于遇到机会了,准备死吧。”乌龟说,“在你杀我之前,我能不能请求一件事?”豹觉得那也没有什么大碍,便同意了。“请给我一些时间,让我作心理准备。”乌龟说。豹仍然觉得这没有什么大碍,便又同意了。然而,乌龟并不如豹所想的那样站在那不动,它在路上做起了奇怪的动作,用手和脚抓沙土,并将沙土暴烈地往四周撒。“你为什么那样做?”豹迷惑地问道。乌龟回答道,“因为即使我死了,我希望路过这儿的会说,是的,一个家伙和它的对手在这儿干过一仗。”
严格来说,这个故事并不严密,甚至经不起怎么推敲。乌龟的目的,也许正如族长所说:“也许没有别的目的,除了我们的后代会说:‘真的,我们的父辈被击败了,但他们曾经努力过。’”但是,他娘的,这个认定自己必死的乌龟,干嘛不跟豹真的干一仗呢?
我不能说,这只乌龟,把自己最后的力气浪费在尘埃当中了。因为毕竟,如它所料,它的后代看到的,是一个尘土飞扬过的战场,它留给它们的,是一个抗争的背影。
但是,我们的九一八呢?面对这个被“不抵抗”、“国耻”等标签钉死在历史中的日子,我们是否可以说,是的,我们的祖辈被击败了,但他们曾经努力过?你知道,我们不能违心地这么说,至少在这件事上,我们没有后退的余地。我无意追求究竟是谁下达了这样的命令,也无力深究个中的种种原因,毕竟,千般解释,万种理由,已无法更改一段定格的史事,一桩给我们烙上耻辱烙痕的史实。
但是,九一八远不是开始,也没法成为终结。曾经,在中学的课堂上,面对历史教科书简单的定论,年少之我一次次产生疑问:毋庸置疑,我们失败了。但是,我搞不清我们失败在哪,用现在时髦的说词就是,对此,哥很纠结。战争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睡不醒。
在这块土地上,当野蛮的征服了文明,我们用老马克思的话安慰自己,“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当先进的文明征服了我们,我们却以落后和腐朽为历史开脱。
乾隆朝可谓清之盛世,说其为中国古代之鼎盛期亦不为过。然而,在英国特使马戛尔尼眼中,此时的大清帝国却只是“一艘破败、疯狂的战船”,最终“将分崩离析,朝不保夕。即使不会马上沉没,也是像残骸一样随流东西,最终在海岸上撞得粉碎,而且永远不可能在旧船体上修复”。
是马戛尔尼太不自知?要知道,在1800年的世界工业生产中,大清帝国占了全球1/3的份额。然而,半个世纪之后的历史,却验证了英国人的预言。哪怕这个时候,大清帝国的GDP仍然是世界第一,但一切都回天无力,即使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显然也并没有将大清帝国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敲打醒来。
1841年,长期一口通商兼见识过英国坚船利炮的广东,张贴一则布告:“尽管你们已侵入我们的内河……但你们有什么本领?……除你们的船是坚固的,炮火是猛烈的,火箭是强大的以外,你们还有什么其他本领吗?”“如果我们不彻底消灭你们这些猪、狗的话,我们就不是顶天立地的勇敢的中国人……我们一定要杀了你们,砍掉你们的脑袋,烧死你们。”
如果说这则布告表达了民间的感情与冲动,那么,在政府层面,大清帝国的掌权祖辈,是否尝试和努力了呢?
他们分析战败原因了么?
他们处理那些渎职者没?
他们发觉自己开始落后了吗?
他们还在天朝上国的梦幻里,睡得太深,不易醒来;
他们签订不平等条约也认可不平等条约但却想法设法不履行条约;
他们谢绝了美国主动提供的造船制炮技术,他们甚至面对英国提出今后平等往来的要求惶恐不安;
他们阿Q着在文件里称英国为“英逆”称英国入侵为“犯顺”,他们的自负一点也不亚于英国人的傲慢;
他们从不认输,他们精神不败,他们“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我承认,我是太过苛刻了,毕竟,鸦片战争中大清并不是完全没有英雄,而且接下来,洋务运动起来了。天朝上国开始醒来了么?我们看看中法战争吧。仗打到这种程度,算是可以了吧。但最终看来,我们仍然是无法醒来。
甲午战争是一记重重的锤。这一记下去,我不能不说,天朝开始有点醒了,天朝的祖辈们开始努力了。戊戌变法也好,预备立宪也好,我们看得见天朝的那点努力,哪怕这努力看起来有那么多的迫不得已。当然,还有革命者,他们努力得更远,最终把大清帝国送进了坟墓。
跳过20年,再回到九一八,回到中国与日本的恩恩怨怨。
近代以来,在所有瓜分和鱼肉过中国的帝国主义中,无疑,日本是与其他帝国主义最不同的一个。
很长时间内,日本是中华的小弟;
甲午战争,出乎了太多意料也在意料之中,日本打败了大清;
朝鲜半岛-中国东北-华北-整个中国-东南亚-全世界,日本扩张的脚步一迈开,就没想要停下来,而中国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甲午战争,日本从大清那里得到了朝鲜的宗主权;日俄战争,打在满清的老家,日本从俄国那里夺得了东北的诸多特权;当然,还有后来肆无忌惮的“二十一条”;
日本的步伐日益明显,但直到九一八前后,我们仍然抱着幻想,除此之外,还有满怀的畏惧,近一百年来面对列强之时积累的畏惧——虽然此时不再盲目自信,但是,境况显然并不比以前更乐观。
我无法判断,我们的民族还有多少自信,但显然,面对日本,我们的畏惧满满。
日本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
我们并不比日本更清楚,甚至也不如现在的美国更清楚。
那时候,日本人从小就被“天皇注定统治世界”的思想洗脑,它们对天皇是无条件的效忠与服从,征服其他民族和全世界,就是它们的使命。沿着这条思路,它们已全然非人,甚至在纳粹的史料中也曾将它们形容为“恶魔”;沿着这条思路,杀人和造孽对它们来说,是至高无上的使命,所以它们才能以杀人为乐才能在杀人后狂笑。
这就正如美国一位长年研究精神问题的专家所说:残暴是战争中的常态,但再残暴的人,也很少像日本人这样,在杀人中获得巨大的快感——“怎么会有这样的民族,像是魔鬼附了身,集体陷入精神错乱的状态?”
这样的一个民族,制造出九一八,制造出南京大屠杀,制造出无数惊天浩劫,但是,在战败后,除了形式上的审判之外,他们的灵魂浅处深处,都未能憬悟和反省。
这是日本的灾难,也是中日的灾难,更是全人类的灾难,是埋下的随时都可能再发的灾难。
在我们的历史教育中,充满了对日本的控诉?当然,还有仇恨。
我们是一个大国,也是一个弱国。这是1840至1940年代的现状。
我们无法不对那段历史耿耿于怀,太多的耻辱太多的苦难太多的深重,压得我们只想把他们全都甩开。
那么多瓜分和鱼肉过我们的国家,英法俄德美意……还有日本,直到今天,哪怕这些国家的GDP远不如我们,但他们毫无疑问是发达的,在这其中日本也是一样的发达。
但是,我们对其他国家,已然没有太多的仇恨,单单对日本,我们依然仇恨,而且是重重的仇恨。我们无法放下这仇恨,也不能放下这仇恨?
这是为什么呢?
说割让领土吧,沙皇显然得到的更多,远比整个日本的面积更大;
说胜负之战吧,我们没有胜过英国没胜过俄国没胜过好多个,但1940年代我们胜了日本,我们是 日本的战胜国,而不是战败国。
但是反观我们这么多年的表现,却满怀了战败国的苦怨,1940年代的胜利显然没有洗刷掉我们对日的耻辱。
这耻辱太深,其他帝国大多是想从中国这里捞利益,但日本却是一门心思要灭亡中国;
其他的洋毛子多多少少有点这样那样的底线,但日本不同,它们没有作为人的底线;
还有,他们没有长久的做过中华的小弟,但日本有;
也许,不是也许,是肯定还有更多……
以至到如今,我们的教育里还是对日本的满满仇恨,我们跟日本的仇恨远没有多少化解……
现在,是钓鱼岛……
就在刚刚,广州花园酒店又在砸……
我不知道,那些上街的热血,究竟有几个清楚钓鱼岛的历史脉络;
我不清楚,那些高喊开战的人,如何确保中国一定会胜钓鱼岛一定可以以胜战收回;
我揣测着,除了战争,按照国际法则,我们是否可以收回钓鱼岛?
我有太多的不确信,但是,那些不经大脑随着他人一起咋呼的人,那些口口声声小日本鄙视着的人,却让我一下子想起了鸦片战争后仍然满口“夷狄”的祖辈们:一个不懂得尊重对手的民族,一个靠嘴皮诋毁对手的民族,是否真的可以战胜对手?
我们不愿意承认,我们落后了日本很多年,哪怕我们的GDP已经超过了它,但是,我们仍然落后很多。
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睡不醒,不知道落后在哪。
抵制日货可以,但更重要的是可以造出好过日货的货;韩国人抵制日货,总是可以长久,因为他们自己可以造的不比日本差;
抵制日货可以,但是凭爱国的名义就可以砸别人的私产?何况,这些日货,有多少是日本本土产出的?也许更多的可能是Made in China.
抵制日货可以,但是非暴力就无法抵制理性就不爱国?
1918年,陈独秀先生在《新青年》上说:“我国民要想除去现在及将来国耻的纪念碑,必须要叫义和拳不再发生;要想义和拳不再发生,非将制造义和拳的种种原因完全消灭不可。”
毋庸置疑,义和拳是排外的?但他们是爱国呢,还是爱国呢?
让人欣慰的是,在那些打砸的后面,还有更多的理性诉求,还有人默默地打扫凌乱过后的场地。
这是九一八的欣慰,这也是中国人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