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
![]() |
阿桑奇一头特别的白发、苍白的皮肤、冷漠的眼神、宽阔的前额——被美国媒体评论为“就像一个骨感的外来生物,飞速冲到地球上,向人类发布一些隐匿的事实”。
智商很高情商很低
傲慢冷漠理智无情
追寻自由 银发通通让我
不能忽略啊
据外媒报道,维基解密创始人,有着“黑客罗宾汉”之称的传奇人物阿桑奇近日在厄瓜多尔驻伦敦使馆阳台公开露面并发表演讲,吸引众多支持者和媒体前来鼓掌助威,受到摇滚明星般的欢迎。
朱利安·阿桑奇,这个迷一样的黑客出生于1971年,他的母亲“克莱尔”在他满周岁时和一位导演结婚。在他8岁时,父母离异,母亲再嫁给一位暴虐的 音乐家,不久又分居。在他只有14岁时,阿桑奇就已搬了37次家。频繁的迁居使阿桑奇没有机会接受完整的学龄教育,但他依靠自学读了大量书籍。
显然他的天才使年轻的阿桑奇狂妄不已。1991年,阿桑奇20岁。9月份,他侵入加拿大电信公司“北方电讯”设在墨尔本的主终端,然后在那里四处刺探。多 年后,首席检察官在法庭上描述阿桑奇几乎不受限制地访问那个系统时说道:“他就像万能的上帝那样逛来逛去,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事”。某天深夜,阿桑奇侵入系 统时发现系统管理员也在线上,便试图联系他:“我已经接管了系统”。但管理员没有搭理他,于是阿桑奇给他留了一条消息“在贵网玩的很开心。我们未作任何破 坏,甚至还做了几处改进。请勿致电澳大利亚联邦警局。”
2006年,朱利安决定创建“维基解密”,在他看来,信息的透明和自由交流会有效的阻止非法治理。自从他公布身份后,美国决定追捕这位创始人。2006年 12月,“维基解密”公布了它的首份文件:这是一项“秘密决定”,由索马里反政府武装“伊斯兰法院联盟”的领导人谢赫·哈桑·达赫·阿威斯签署,被从通过 Tor网络传递的内容中挑了出来。这份文件的真实性始终没有得到确认,而关于“维基解密”的新闻很快取代了对解密文件本身的关注。
近几年随着美国政府的不断施压和追捕,阿桑奇露面的机会也少之又少。在伦敦郊区的一个小餐馆中,阿桑奇说话声音很小,双眼警惕地注视着周围。阿桑奇表 示,自己已经被特工盯上,出于自我保护目的,自己和一些支持者使用加密手机,不断更换手机号,住宾馆时用化名,头发也染了。在外住宿时,不是睡沙发就是睡 地板,而且用现金结账,不用信用卡。这样的日子每一天都在上演,连他的祖国澳大利亚也曾暗示过不能保护他。强奸门和暗杀紧紧的尾随着他,还好他现在暂时获 得了厄瓜多尔的政治庇护,得以喘息。
由于阿桑奇的反战立场和解密行动,获得了全球各地媒体和粉丝的支持。他认为,政府和大机构隐藏了太多秘密,使得新闻报道难以平衡,因此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 力来改变现实。他还批评传统媒体被政府所主导,不能将调查深入下去,因此自己的工作是为了自由在奋斗。至于在网上公开机密信息的举动,阿桑奇说,自己无意 故意损害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益,因此不能算造成了危害。
南美国家联盟19日发表声明,支持厄瓜多尔政府为阿桑奇提供政治避难的决定,并谴责英国威胁闯入厄驻英使馆抓捕阿桑奇。南美国家联盟当天在厄瓜多尔第一大 城市瓜亚基尔召开外长特别会议,就厄瓜多尔与英国间的外交危机进行讨论。该组织在声明中强调,提供政治避难是每个国家的主权权利,并呼吁厄英两国继续保持 对话和谈判,以便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阿桑奇到底是新英雄还是恶意蓄谋的黑客其实早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否在现在全球动荡的浪潮中站稳脚跟继续他的解密事业。他的激情和手中大量的解密文件 让美国政府有些肝颤,可这场斗争的最终胜利依然不容乐观。虽然在伦敦的形势严峻,但阿桑奇说“终于呼吸到伦敦的新鲜空气了”,是的,他期待很久的胜利,就 是自由。
![]() |
这是朱利安·阿桑奇2010年10月23日在英国伦敦出席新闻发布会的资料照片
在网络回复攻击者时,阿桑奇通常脾气火暴,直击要害。但当他出现在电视上时,却显得异常冷静。在演播室的镁光灯下,阿桑奇一头特别的白发、苍白的皮肤、冷漠的眼神、宽阔的前额——被美国媒体评论为“就像一个骨感的外来生物,飞速冲到地球上,向人类发布一些隐匿的事实”。
可以预期,在未来的一个月内,维基解密网站(WikiLeaks,wikileaks.org)将再次吸引全球的眼球。因为在一个月内,它将公布剩余的1.5万份美国阿富汗战争涉密文件。
今年7月,该网站已经公布了约9.2万份与阿富汗战争有关的美国军方机密文件;4月,该网站发布了美军2007年在巴格达的一次袭击造成18人死亡的视频,其中包括两位路透社员工。这段视频的网络浏览量高达数百万次。
此前的一切,已经令五角大楼震怒。“(泄密者)双手沾满美军士兵和阿富汗家庭的鲜血。”美国国防部长盖茨称,不但要追究泄密者的法律责任,泄密者还要接受道德法庭的审判。
不过,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负责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Assange)的回答是:“不会被五角大楼以及其他机构吓倒。”
流浪基因
“我是一个记者、出版人和投资人。”阿桑奇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称,“在维基解密,我努力建立一个体系,在全世界范围内通过媒体审查制度解决所有问题。”
在网络上,特别是在推特(Twitter)网站上回复攻击者时,阿桑奇通常脾气火暴,直击要害。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当他出现在电视上时,却显得异常冷静。在演播室的镁光灯下,阿桑奇一头特别的白发、苍白的皮肤、冷漠的眼神、宽阔的前额——被美国媒体评论为“就像一个骨感的外来生物,飞速冲到地球上,向人类发布一些隐匿的事实”。而其刚硬的作风和缓慢低沉的男中音更加深了人们对其独特形象的印象。
不过,据其身边的人透露,私底下,阿桑奇是个随时都带有问号的人,精力充沛,充满矛盾。“他是那种会忘记订机票的人,或者订了机票而忘记付钱,或者买了机票却忘记去机场。”熟悉他的人说。
阿桑奇1971年出生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的汤斯维尔。阿桑奇的母亲认为,正规学校教育会令孩子产生对权威的无条件崇拜,并令他们丧失学习的欲望。“我不希望他们天然的精神被打破。”
此外,由于母亲的婚姻关系,在阿桑奇14岁的时候,他已经搬了37次家,这也令阿桑奇更加无法接受传统的学校教育,而是家庭教育。
“我花很长时间在图书馆,了解世界上的各种事情,从书本中追寻事件的踪迹。”阿桑奇回忆称,在看书的时候他掌握了很大的词汇量,“但后来才知道那些词怎么发音。”
阿桑奇母亲的祖先在19世纪中期从苏格兰和爱尔兰来到澳大利亚。阿桑奇半开玩笑地称,他有流浪的基因——他的电话和邮件地址不断变化,他会让他身边的人因为其难以捉摸而发疯。
他在哪里,维基解密就在哪里
阿桑奇确实居无定所,他在各个国家间游走,和他的支持者、朋友,甚至朋友的朋友呆在一起。维基解密也是如此,没有办公桌,没有办公室。作为维持维基解密运转的主力,可以说,阿桑奇在哪里,维基解密就在哪里。
“我这些天住在机场。”阿桑奇近日对一家美国媒体说。而今年3月的时候,他还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今年3月30日早上,在雷克雅未克Grettisgata大街,一个灰色的眼睛、一头银灰色头发的高个儿男子租下了一间有百年历史的白色小屋。
“我们是记者。”该男子告诉这间屋子的主人,“我们来这里写关于火山的相关报道。”在屋主人走后,男子快速拉下窗帘,确保那是一个封闭的空间,闲人莫入。屋主人显然不知道在这间房子里诞生了浏览量高达数百万次的美军在巴格达袭击的视频。
屋主人走后,这间房子成为了一个“战壕”,6台电脑成为了屋里最大的装饰。在阿桑奇的指导下,冰岛的志愿者来到这里,集中制作来自2007年伊拉克战场上军用直升机驾驶员座舱的一段38分钟视频。阿桑奇称,希望通过这些残酷的画面在全球传播引发一场大范围的关于伊拉克和阿富汗冲突的辩论。
事实上,2007年初,维基解密由阿桑奇和一些志同道合的社会活动家联手创立,此后就多次公布了一些政府和公司的机密文件。在2007年肯尼亚大选前,维基解密曝光了该国政府高层的腐败证据;之后又公布了美国国防部下发给士兵的关于如何审判俘虏的《关塔那摩监狱管理指导手册》;去年还公布了千余封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所的邮件,引发“气候门”事件;该网站甚至还公布了莎拉?佩林的雅虎电子邮件信息,以及“9?11”事件中的短信。
目前该网站只有5名全职的编辑,而公开身份的只有阿桑奇和德国的网络工程师丹尼尔?施密特。此外,帮助网站运转的有数百位志愿者,来自全球各地,有记者、工程师、视频加密专家、律师等。
维基解密的主服务器设在瑞典和比利时,选择这两个国家是因为那里的法律保护网络匿名。阿桑奇称,维基解密在全球各地有20多个服务器,以及数百个域名。
“这是一个可以规避检查的系统。”他说,如果某个政府或者公司想要移除维基解密的内容的话,可能不得不几乎拆除整个国际互联网。
维基解密的发言人丹尼尔?施密特表示,该网站的主要兴趣在于“揭露暴政”,“揭露政府和公司不道德行为”。“你要么自己选择透明,要么‘被透明’。”施密特说。
阿桑奇也对媒体称,尽管目前维基解密已经收到了100多次法律上的威胁,但几乎没有人提出诉讼。
阿桑奇
1971年出生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的汤斯维尔
16岁时,在大多数人对网络还一无所知的时候,成为一名网络黑客
1991年,与好友们闯入加拿大一家电信公司的网络终端,并被逮捕。在支付了小额赔偿金后就被释放。此后,开始在墨尔本大学学习物理和化学,但不久后退学
2006年,决定创建“维基解密”
背驰而行,生生不息,反击着自身也就是反击着整个世界,心目中的天使不过如此.
更多资料来源:
http://www.awaker.net/2012/05/30/维基解密-关于秘密的故事.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