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初次见面的朋友
我们在车站见面,来往的人们很多,我跑到她身后,拍了拍她的右肩膀,然后躲到她的左边。她不出意外地往右边看,我却在她左手边笑出声来。
那天我戴了顶帽子,很酷,其实不是为了好看,主要是为了遮挡自己逐渐后退的发际线。可是我又想,这又不是相亲,为什么自己那么在乎自己的外表?虽然如此,整个见面的过程,我也没把帽子摘下来。
之前她和我说她叫吃吃,说这个名字是刚开始上网的时候就用的,一直用到现在,懒得换。但是,这名字确实怪怪的。
我拍她的右肩膀,躲到她的左边,当她四下搜寻发现我时,惊讶地说:“哇塞,你怎么知道是我?”
我说:“因为你的特别,千万人之中我也能一眼看到你。”
她羞涩地笑了起来,我为初次见面因为我恰如其分的幽默感而使得气氛变得轻松而觉得得意。
我们去吃饭,到了地方我先去取款机取了1000块钱,取钱之前,我说我得去提点钱,现金没带够,吃吃笑了起来。我想了一下说,因为我怕我拐卖了你你妈会找我算账,所以我还是自己想办法弄点现金吧。
我们在餐厅靠窗的位置坐下来,然后开始了我称之为少见的文艺青年之间的交流。
其实我们的谈话在出租车上就开始了,因为近期青岛有金沙滩音乐节,我说来了不少乐队,大都是北京的,像反光镜,便利商店,麦田守望者。
我们有个共同的观点,那就是中国的乐队都缺少属于自己独特的东西,老学别人,别人叮叮当当,他们也叮叮当当。我说其实像果味VC那只乐队就不错,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范儿,其他乐队应该学着点。我说便利商店乐队还不错,那首《SILENT DAY》特别好听。
我们在吃饭的时候,我要吃吃伸出手臂,看她手臂上纹的那一行英文句子的意思,我猜了半天,也没猜出。她笑我英文水平烂。
那句话是A prayer for the wild at heart, kept in cages。
这其实是安吉丽娜朱莉的纹身,吃吃说她巨喜欢安吉丽娜朱莉,这句话如果从字面上来翻译,肯定不能翻译出它真实的意境,它应该是:敢想而不敢为者,终进牢笼。
这句话是Tennessee Williams说的。
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好土,我号称博览群书、无所不知,但是提起Tennessee Williams来,我确实有种无助的自卑。我只好说,你好厉害!
吃吃摆了一个谦虚的表情和姿态,说,你也很厉害,我知道你懂的很多,只不过我们的专注点不一样。
我对她这句话很认同,大家的专注点不一样。
这点在我们的谈话中可以显现出来,比如吃吃会冷不丁地说亨利米勒,我会马上说,哦,我知道,他写过《北回归线》,但是我没看过。但是我知道,卫慧很喜欢她,说到卫慧,我很喜欢她的作品。那个《上海宝贝》我看过至少10遍,短篇也写的不错,有一篇叫《硬汉不跳舞》,特别棒。卫慧的特点是,同样写一个很酷很潮流的故事,她能写的不做作。
我尽量使自己的学识和吃吃能平起平坐,但其实还是那句话,大家的专注点不同,可是我还是觉得在某些方面欠缺很多。你知道,与人交流的一个好处就是,你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进而去弥补。
吃完饭,我们换到了星巴克,星巴克的二楼光线充足,落地窗可以让外面的风景一览无余,我们面对面而坐,刹那间我觉得要是某天我们俩都火了,几十年后,这段星巴克谈话可以被人们歌颂赞叹。
我对吃吃说,你那次推荐的《海盗电台》,非常好看,我觉得它的服装造型师和艺术顾问特别棒,因为电影的每个镜头都漂亮的不行,每个人物的造型和服装都又漂亮又酷。那简直就是豆瓣青年所追求的极致电影啊。
吃吃之前惊讶于我没看过《海盗电台》,不过当她确认我没看过后,就开始从影片故事和我聊,说英国那个时代的事情。但不管怎么说,《海盗电台》毋庸置疑是部好电影。
我们聊到同类型的电影,比如《猜火车》和《发条橙》,我说它们是同类型的电影,但是吃吃并不认同,她认为《发条橙》更接近于一群暴力青年的疯狂举动,而《海盗电台》是部描写摇滚乐的电影。
我的言语间表现出对豆瓣的不屑,我说我不上豆瓣,那上面的小清新们不是我的菜。
吃吃不同意我的观点,她说,豆瓣也很好啊,不是你认为的那样,其实豆瓣最主要的功能和吸引点是它上面对电影、书籍的介绍,很多职业的影评人在上面,写的东西都非常好。另外它有很多小组,所以豆瓣很不错。
豆瓣的小组我知道,不过我很少关注,只看过登山的几个小组。
我问吃吃最近在看什么书,吃吃说在看劳伦斯布洛克的马修系列,写的特别棒。
我无言以对,因为我知道劳伦斯布洛克,但是我确实没看过他的书,他是美国近代著名的推理小说家,名声很响,真正爱读推理小说的人都爱看他的书。
我说你真厉害,我现在看书特别少,电影倒是每年至少看100部,书一年看不了几本,看不进去。
那可能是你没时间的缘故,工作了嘛。吃吃说。
可能吧。
我看过的最好的书是英国一个女作家的《盲刺客》,写的特别好。
很遗憾,这本书我听都没听过。坦诚起见,我说我没看过,改天买了看。
吃吃说,你不用买啊,网上有很多电子书籍,我都是下到手机上,每天看一点,慢慢就看完了。上次我推荐给你的刘瑜的《余欢》,我就是在手机上看完的。
说到《余欢》,我说我看了,写的不怎么样,刘瑜还是适合写她的杂文,她的《民主的细节》写的不错,可谓美国式民主的入门级读物,但写小说,她确实差了点。冯唐不是最近老提文学的金线吗,《余欢》,就是没达到金线的小说。
吃吃当然不这么认为,她认为《余欢》写的很好,说有故事性,言之有物。她说,你最新的那篇小说,就有点言之无物,废话太多,不知道在讲什么。
我接受她的批评,因为连我自己都知道,那小说是在出差的旅途中完成的,一天一万字,不水才怪。可是我还是狡辩说,虽然是水了点,但是我写小说就是图快,然后再花时间修改,20万字至少会有三分之一的内容变化。
星巴克的窗外人来人往,吃吃望着窗外,喝了口饮料。她喝的是香草星冰乐,我喝的是草莓星冰乐,我俩的共同点就是都没点咖啡。不同点是我那杯是粉红色,看起来很娘。
吃吃回过头来说,我很想看即将上映的《白鹿原》,导演叫什么来着?
王全安。
对,对,王全安,我看了预告片,发现拍的真好,并且他们说《白鹿原》是很难拍成电影的。
我前段时间刚看了一遍《白鹿原》的书,是挺难拍的,但是拍好了绝对是佳片。王全安以前不了解他,张雨绮嫁给他才知道。张雨绮,就那个大S现老公汪小菲的前女友,她是咱们山东德州的。
我反正挺想看《白鹿原》电影的。
你知道吗?我说。
什么?
陈忠实《白鹿原》这部小说,就是抄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痕迹太重了。不同的是《百年孤独》20多万字,《白鹿原》写到了50万。
《白鹿原》到底讲什么事啊,吃吃问。
讲两个家族几十年的跌宕起伏,背景是民国、抗日、解放后这些年代,国共两党之间的斗争笔墨很重,反正写的也不错,我说抄《百年孤独》,主要是风格上的,其实《白鹿原》的故事还算可以。
听说《白鹿原》也有点魔幻色彩?
是有点,但没那么魔幻,就是有个白鹿的传说。
我正纳闷吃吃为什么没看过《百年孤独》和《白鹿原》,吃吃就像是知道我在想什么一样,说,你知道为什么我看不下去《百年孤独》吗?
我当然知道,我说,上面名字太难记了。
哈哈,你知道。
其实我看的时候也是拿笔把名字记下来,不然完全就乱了。
外国小说里的名字太难记了,《百年孤独》更是混乱。
恩。然后我说,我觉得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里《百年孤独》不算是最好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才是,写的很棒。
我没看过。吃吃如实回答。
我借用她的话,说大家专注点不同。我其实很爱看国外的名著,初中的时候就开始买如《简爱》、《牛虻》、《基督山伯爵》、《茶花女、《三个火枪手》这样的小说了。
那你看过毛姆的小说吗?吃吃问。
看过,我称毛姆的小说为“能称之为小说的小说”。
毛姆的写法就是那种古典式的,很优雅,有贵族,后来很少人那么写了。吃吃说。
对对,没错,古典、贵族式的写法,那个《刀锋》你肯定看过吧,写的太有范儿了,还有《月亮和六便士》,当时我看完了很震撼,觉得毛姆才能称之为作家。
可是我知道,毛姆是个同性恋。吃吃笑着说。
对,不过一直有点疑问,介绍说他晚年和一个同性密友到处旅行。我很喜欢像毛姆、左拉这样的作家。
左拉,那个《娜娜》是他写的吧。
对,《娜娜》,《小酒馆》,卢贡马卡尔家族。
我们又聊到国内的作家,我们共同的观点就是国内的作家受体制影响太大,作品没有突破性的东西。后来聊到余华,聊到他的《兄弟》,我说,《兄弟》就是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
啊,是吗?
我和吃吃讲我比较喜欢的一个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他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
吃吃笑着说,我知道,你们男生爱看《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因为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对前女友的情结。哈哈。
这个,不得不说,吃吃一语道破了《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玄机,想了想,虽然《了不起的盖茨比》内涵不只这么简单,但归结起来,也就那么回事。
吃吃说,美国的作家,垮掉的一代有个叫什么来着,写《嚎叫》的那哥们?
艾伦金斯堡。
哦对,他和那个写《在路上》的杰克凯鲁亚克关系不错。
你知道吗?吃吃说,我特别喜欢那些优雅的老头,比如伍迪艾伦和伊斯特伍德,特别有味道。
我说,我知道,你和我说过。
啧啧,就是欣赏。那个老愤青画家叫什么来着?也很有意思。
陈丹青。
对,对,他也很有意思。
那你肯定也喜欢披头士里现在活着的保罗麦卡特尼喽,伦敦奥运会闭幕式他唱《HEY JUDE》了还。
是啊,特别棒。
说到伦敦奥运会,我说英国的文化确实和咱们不一样,一帮经典的乐队,超酷,我们就是一群歌舞演员。一个是流行范儿,一个是歌舞范儿。
没办法,人家的文化就是那样,他们就觉得那是他们独特的东西,可能我们也觉得歌舞表演是我们独特的东西,不一样。
但是差别也太大了。
文化不同而已,你不能强求他们搞的和中国一样,或者我们搞的和他们一样。
也是。
我们聊了许多许多,恕我记忆力有限,不能一一详述。
吃吃还告诉我她休了一年学。
因为失恋?
不是。哎我好像和你说过吧?
说过吗?没有。
没说过吗?
没有。
好吧。反正就是休了一年学,突然不想读了,就在家里休息了一年。
你真有想法。
我和我妈没法沟通,沟通不了,我和我爷爷倒是挺聊的来的。
我们父母那一代人,他们对爱情对学业对工作的态度和我们是完全不同的,不能强求他们理解你,那不可能,他们说什么你只能听着,试着去理解他们。
但是我和我爷爷就聊的来。我爷爷以前在驻外大使馆工作,见识比较多,我说任何事他都能接受,都能理解。我说不想读了,想休学,他就说休吧,完全就是没问题。
那说明你爷爷见识广,所以心胸就宽,凡事看的透。
我和我妈一起看电影时,比如有同性恋的镜头,她就完全接受不了。
废话,当然接受不了,所以你就不要和她一起看,你拉她一起看还要求她和你有一样的理解力,那不可能。
好吧。
你毕业后准备做什么?软件开发还是日语?我知道吃吃有双学位,很牛。
不知道,原来说要考研究生,学编剧,但是如果有一个能说日语的软件公司要我,也行。
你可真牛啊。
我很喜欢当编剧,可是我又写不出来。
是啊,这个得练,多写才行,你现在是阅读量到了,但写字能力还有待提高。
我最近在看麦基的《故事》,很好看,一点也不枯燥。
麦基,那个好莱坞编剧老师嘛,是很厉害,他今年还来北京演讲了呢。
特别厉害,非常好看。
那你就考北影的编剧专业,但是很难考哦。
是呀。
要么就工作,找个日企,做软件。
可是我又不喜欢,但是不做又荒废了。
矛盾。
我和吃吃聊了一下午,走的时候我送她上出租车,她突然来了一句,我的腿好粗。
我装作没听到,只好用今天天不错转移了话题。
那天我戴了顶帽子,很酷,其实不是为了好看,主要是为了遮挡自己逐渐后退的发际线。可是我又想,这又不是相亲,为什么自己那么在乎自己的外表?虽然如此,整个见面的过程,我也没把帽子摘下来。
之前她和我说她叫吃吃,说这个名字是刚开始上网的时候就用的,一直用到现在,懒得换。但是,这名字确实怪怪的。
我拍她的右肩膀,躲到她的左边,当她四下搜寻发现我时,惊讶地说:“哇塞,你怎么知道是我?”
我说:“因为你的特别,千万人之中我也能一眼看到你。”
她羞涩地笑了起来,我为初次见面因为我恰如其分的幽默感而使得气氛变得轻松而觉得得意。
我们去吃饭,到了地方我先去取款机取了1000块钱,取钱之前,我说我得去提点钱,现金没带够,吃吃笑了起来。我想了一下说,因为我怕我拐卖了你你妈会找我算账,所以我还是自己想办法弄点现金吧。
我们在餐厅靠窗的位置坐下来,然后开始了我称之为少见的文艺青年之间的交流。
其实我们的谈话在出租车上就开始了,因为近期青岛有金沙滩音乐节,我说来了不少乐队,大都是北京的,像反光镜,便利商店,麦田守望者。
我们有个共同的观点,那就是中国的乐队都缺少属于自己独特的东西,老学别人,别人叮叮当当,他们也叮叮当当。我说其实像果味VC那只乐队就不错,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范儿,其他乐队应该学着点。我说便利商店乐队还不错,那首《SILENT DAY》特别好听。
我们在吃饭的时候,我要吃吃伸出手臂,看她手臂上纹的那一行英文句子的意思,我猜了半天,也没猜出。她笑我英文水平烂。
那句话是A prayer for the wild at heart, kept in cages。
这其实是安吉丽娜朱莉的纹身,吃吃说她巨喜欢安吉丽娜朱莉,这句话如果从字面上来翻译,肯定不能翻译出它真实的意境,它应该是:敢想而不敢为者,终进牢笼。
这句话是Tennessee Williams说的。
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好土,我号称博览群书、无所不知,但是提起Tennessee Williams来,我确实有种无助的自卑。我只好说,你好厉害!
吃吃摆了一个谦虚的表情和姿态,说,你也很厉害,我知道你懂的很多,只不过我们的专注点不一样。
我对她这句话很认同,大家的专注点不一样。
这点在我们的谈话中可以显现出来,比如吃吃会冷不丁地说亨利米勒,我会马上说,哦,我知道,他写过《北回归线》,但是我没看过。但是我知道,卫慧很喜欢她,说到卫慧,我很喜欢她的作品。那个《上海宝贝》我看过至少10遍,短篇也写的不错,有一篇叫《硬汉不跳舞》,特别棒。卫慧的特点是,同样写一个很酷很潮流的故事,她能写的不做作。
我尽量使自己的学识和吃吃能平起平坐,但其实还是那句话,大家的专注点不同,可是我还是觉得在某些方面欠缺很多。你知道,与人交流的一个好处就是,你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进而去弥补。
吃完饭,我们换到了星巴克,星巴克的二楼光线充足,落地窗可以让外面的风景一览无余,我们面对面而坐,刹那间我觉得要是某天我们俩都火了,几十年后,这段星巴克谈话可以被人们歌颂赞叹。
我对吃吃说,你那次推荐的《海盗电台》,非常好看,我觉得它的服装造型师和艺术顾问特别棒,因为电影的每个镜头都漂亮的不行,每个人物的造型和服装都又漂亮又酷。那简直就是豆瓣青年所追求的极致电影啊。
吃吃之前惊讶于我没看过《海盗电台》,不过当她确认我没看过后,就开始从影片故事和我聊,说英国那个时代的事情。但不管怎么说,《海盗电台》毋庸置疑是部好电影。
我们聊到同类型的电影,比如《猜火车》和《发条橙》,我说它们是同类型的电影,但是吃吃并不认同,她认为《发条橙》更接近于一群暴力青年的疯狂举动,而《海盗电台》是部描写摇滚乐的电影。
我的言语间表现出对豆瓣的不屑,我说我不上豆瓣,那上面的小清新们不是我的菜。
吃吃不同意我的观点,她说,豆瓣也很好啊,不是你认为的那样,其实豆瓣最主要的功能和吸引点是它上面对电影、书籍的介绍,很多职业的影评人在上面,写的东西都非常好。另外它有很多小组,所以豆瓣很不错。
豆瓣的小组我知道,不过我很少关注,只看过登山的几个小组。
我问吃吃最近在看什么书,吃吃说在看劳伦斯布洛克的马修系列,写的特别棒。
我无言以对,因为我知道劳伦斯布洛克,但是我确实没看过他的书,他是美国近代著名的推理小说家,名声很响,真正爱读推理小说的人都爱看他的书。
我说你真厉害,我现在看书特别少,电影倒是每年至少看100部,书一年看不了几本,看不进去。
那可能是你没时间的缘故,工作了嘛。吃吃说。
可能吧。
我看过的最好的书是英国一个女作家的《盲刺客》,写的特别好。
很遗憾,这本书我听都没听过。坦诚起见,我说我没看过,改天买了看。
吃吃说,你不用买啊,网上有很多电子书籍,我都是下到手机上,每天看一点,慢慢就看完了。上次我推荐给你的刘瑜的《余欢》,我就是在手机上看完的。
说到《余欢》,我说我看了,写的不怎么样,刘瑜还是适合写她的杂文,她的《民主的细节》写的不错,可谓美国式民主的入门级读物,但写小说,她确实差了点。冯唐不是最近老提文学的金线吗,《余欢》,就是没达到金线的小说。
吃吃当然不这么认为,她认为《余欢》写的很好,说有故事性,言之有物。她说,你最新的那篇小说,就有点言之无物,废话太多,不知道在讲什么。
我接受她的批评,因为连我自己都知道,那小说是在出差的旅途中完成的,一天一万字,不水才怪。可是我还是狡辩说,虽然是水了点,但是我写小说就是图快,然后再花时间修改,20万字至少会有三分之一的内容变化。
星巴克的窗外人来人往,吃吃望着窗外,喝了口饮料。她喝的是香草星冰乐,我喝的是草莓星冰乐,我俩的共同点就是都没点咖啡。不同点是我那杯是粉红色,看起来很娘。
吃吃回过头来说,我很想看即将上映的《白鹿原》,导演叫什么来着?
王全安。
对,对,王全安,我看了预告片,发现拍的真好,并且他们说《白鹿原》是很难拍成电影的。
我前段时间刚看了一遍《白鹿原》的书,是挺难拍的,但是拍好了绝对是佳片。王全安以前不了解他,张雨绮嫁给他才知道。张雨绮,就那个大S现老公汪小菲的前女友,她是咱们山东德州的。
我反正挺想看《白鹿原》电影的。
你知道吗?我说。
什么?
陈忠实《白鹿原》这部小说,就是抄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痕迹太重了。不同的是《百年孤独》20多万字,《白鹿原》写到了50万。
《白鹿原》到底讲什么事啊,吃吃问。
讲两个家族几十年的跌宕起伏,背景是民国、抗日、解放后这些年代,国共两党之间的斗争笔墨很重,反正写的也不错,我说抄《百年孤独》,主要是风格上的,其实《白鹿原》的故事还算可以。
听说《白鹿原》也有点魔幻色彩?
是有点,但没那么魔幻,就是有个白鹿的传说。
我正纳闷吃吃为什么没看过《百年孤独》和《白鹿原》,吃吃就像是知道我在想什么一样,说,你知道为什么我看不下去《百年孤独》吗?
我当然知道,我说,上面名字太难记了。
哈哈,你知道。
其实我看的时候也是拿笔把名字记下来,不然完全就乱了。
外国小说里的名字太难记了,《百年孤独》更是混乱。
恩。然后我说,我觉得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里《百年孤独》不算是最好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才是,写的很棒。
我没看过。吃吃如实回答。
我借用她的话,说大家专注点不同。我其实很爱看国外的名著,初中的时候就开始买如《简爱》、《牛虻》、《基督山伯爵》、《茶花女、《三个火枪手》这样的小说了。
那你看过毛姆的小说吗?吃吃问。
看过,我称毛姆的小说为“能称之为小说的小说”。
毛姆的写法就是那种古典式的,很优雅,有贵族,后来很少人那么写了。吃吃说。
对对,没错,古典、贵族式的写法,那个《刀锋》你肯定看过吧,写的太有范儿了,还有《月亮和六便士》,当时我看完了很震撼,觉得毛姆才能称之为作家。
可是我知道,毛姆是个同性恋。吃吃笑着说。
对,不过一直有点疑问,介绍说他晚年和一个同性密友到处旅行。我很喜欢像毛姆、左拉这样的作家。
左拉,那个《娜娜》是他写的吧。
对,《娜娜》,《小酒馆》,卢贡马卡尔家族。
我们又聊到国内的作家,我们共同的观点就是国内的作家受体制影响太大,作品没有突破性的东西。后来聊到余华,聊到他的《兄弟》,我说,《兄弟》就是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
啊,是吗?
我和吃吃讲我比较喜欢的一个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他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
吃吃笑着说,我知道,你们男生爱看《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因为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对前女友的情结。哈哈。
这个,不得不说,吃吃一语道破了《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玄机,想了想,虽然《了不起的盖茨比》内涵不只这么简单,但归结起来,也就那么回事。
吃吃说,美国的作家,垮掉的一代有个叫什么来着,写《嚎叫》的那哥们?
艾伦金斯堡。
哦对,他和那个写《在路上》的杰克凯鲁亚克关系不错。
你知道吗?吃吃说,我特别喜欢那些优雅的老头,比如伍迪艾伦和伊斯特伍德,特别有味道。
我说,我知道,你和我说过。
啧啧,就是欣赏。那个老愤青画家叫什么来着?也很有意思。
陈丹青。
对,对,他也很有意思。
那你肯定也喜欢披头士里现在活着的保罗麦卡特尼喽,伦敦奥运会闭幕式他唱《HEY JUDE》了还。
是啊,特别棒。
说到伦敦奥运会,我说英国的文化确实和咱们不一样,一帮经典的乐队,超酷,我们就是一群歌舞演员。一个是流行范儿,一个是歌舞范儿。
没办法,人家的文化就是那样,他们就觉得那是他们独特的东西,可能我们也觉得歌舞表演是我们独特的东西,不一样。
但是差别也太大了。
文化不同而已,你不能强求他们搞的和中国一样,或者我们搞的和他们一样。
也是。
我们聊了许多许多,恕我记忆力有限,不能一一详述。
吃吃还告诉我她休了一年学。
因为失恋?
不是。哎我好像和你说过吧?
说过吗?没有。
没说过吗?
没有。
好吧。反正就是休了一年学,突然不想读了,就在家里休息了一年。
你真有想法。
我和我妈没法沟通,沟通不了,我和我爷爷倒是挺聊的来的。
我们父母那一代人,他们对爱情对学业对工作的态度和我们是完全不同的,不能强求他们理解你,那不可能,他们说什么你只能听着,试着去理解他们。
但是我和我爷爷就聊的来。我爷爷以前在驻外大使馆工作,见识比较多,我说任何事他都能接受,都能理解。我说不想读了,想休学,他就说休吧,完全就是没问题。
那说明你爷爷见识广,所以心胸就宽,凡事看的透。
我和我妈一起看电影时,比如有同性恋的镜头,她就完全接受不了。
废话,当然接受不了,所以你就不要和她一起看,你拉她一起看还要求她和你有一样的理解力,那不可能。
好吧。
你毕业后准备做什么?软件开发还是日语?我知道吃吃有双学位,很牛。
不知道,原来说要考研究生,学编剧,但是如果有一个能说日语的软件公司要我,也行。
你可真牛啊。
我很喜欢当编剧,可是我又写不出来。
是啊,这个得练,多写才行,你现在是阅读量到了,但写字能力还有待提高。
我最近在看麦基的《故事》,很好看,一点也不枯燥。
麦基,那个好莱坞编剧老师嘛,是很厉害,他今年还来北京演讲了呢。
特别厉害,非常好看。
那你就考北影的编剧专业,但是很难考哦。
是呀。
要么就工作,找个日企,做软件。
可是我又不喜欢,但是不做又荒废了。
矛盾。
我和吃吃聊了一下午,走的时候我送她上出租车,她突然来了一句,我的腿好粗。
我装作没听到,只好用今天天不错转移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