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青春时代:我是偏执狂
后青春时代:我是偏执狂
现如今,我已经在某校的阶梯教室学过了思修,听过了毛概,考完了马哲,刚刚修完了近代史。
这个故事如纪录片一般太过冗长,而且我心里毫无它的骨架结构,也没有如何建构文章主题的纠结。实际上创造这些碎碎念并不是我的本意,我实在是没什么特长,我想不出在这百无聊赖的日子里我还能做什么。所以, 你可以看得见字里行间的空白。其实我是不喜欢把自己描述的那么详细的,总觉得像一条深海鳕鱼曝晒在太阳底下,我也不知道都会有谁来看我制造的这些垃圾,但我希望不会影响你的心情。给个面子,今天是我二十岁的生日。
我常常在想,我这个年纪应该过六一节还是三八节。
20岁。
关于六一,我早已不是儿童,离少年这个名词也已经远去好多年了。大家一致认为的12—18岁的青春期叛逆时代,我也不再它的范围庇护之下了。关于三八,我还在花季并非少妇。我没有作为一个成年人的成熟和宽容,兼备从容和淡定。20岁,虽然已退去懵懂轻狂,却仍旧带着任性和叛逆,和前几年相比,少了稚嫩和冲动,不再追求另类和张扬个性,反倒沉淀了很多,成长了很多。这个时候,我究竟该归哪个阶段管辖和统治。
我想象着自己是个偏执狂。
2010年8月30日,我手里握着这可怜的三位数踏上了征程,颇有背井离乡的决心和壮士一去不回返的气魄。我自己也没有想到,我竟然就只是在这一夜之间,只是看到那可怜的三位数的一夜之间,看清了过去,明白了将来。一夜之间褪去了十八岁的浮华霓裳,恐怕谁都没有意识到,我就这么突兀的长成大姑娘了。
两年后,我早已没有高中时代的精气神儿,常常幻想,常常争辩,常常热情如火,却还羡慕着那时候的自己可以那么随心所欲,我行我素的叛逆。于是,漂洋过海独自生活之后尝试着宽容忍耐、淡定冷静之下涌出了偏执,偏激固执。我特意查过资料,偏执在医学上是一种病态,和人格分裂、精神疾病属于同宗。简言之,这种人的心里存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能天下人负我’的心态。当然,我没有那么高的境界。我原想着即使它不是个褒义词,也千万别是个贬义词,我没有想要放高姿态,也绝非特立独行,朋友们难道不觉得就事论是来说,这个词还蛮适合我吗?
我是这样想的。
我是这样想的,整整想了两年,我曾偏激的认为把自己的心禁锢在自己圈起来的角落中,不与接触,请勿打扰。这样,我就不会有情绪的变化,不为外因外果所影响,我低调的生活在众人当中不曾脱离集体,但也拿捏得当的用一张无形的网隔离了自己。当然,我接受病态一说。我像一只初出茅庐的小妖精一样修炼了两年,功力大增,已然从当年的一根颈,现在成长到两头犊了。但是由于身体里残存的个人英雄主义作祟,我唯一强大的就是保护别人的能力。可是我忘记了最重要的本能,失去了保护自己的能力。我这才意识到,这些年来,最傻最笨最幼稚的其实是自己。于是在时间的转轮中踉踉跄跄,在岁月的荆棘中遍体鳞伤,当我终于从自己编制的厚重的蛹茧中走出来,显然,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很多人。
矛盾理论一直以来都是和生命体共同存在的。
纵使你的初衷是多么的圣洁,也掩盖不了在你的卑鄙下衍生的孽果。常常因为某个陌生人某些熟悉的动作感动的热泪盈眶,于是死心塌地的想要回报人家,结果总是被看不见的匕首捅一刀、捅一刀、捅一刀。最惨烈的是接下来还要捂着溃烂的伤口一直逃,逃到自己挖好的墓穴,把溃烂的肉割掉埋起,也不过是默哀三分钟,便头也不回的奔赴前线。常常的,小甲刚刚在你的面前细数了小乙的种种劣行,他的眼神告诉你他十分期望得到你的支持,下一秒你就会从小丙那里貌似不经意间听到小甲也曾经信誓旦旦的对你的方方面面进行过评估。这种恶行其实我们多多少少都做过,所以在我欣欣然的原谅了自己之后,也以宰相之肚原谅了身边的人。
我的偏执不是病!
我当然知道我是个极其偏激又极端的人,但是这不是我的检讨会。我不是要给自己写传记,把优缺点罗列成清单。我唯一可以允许你嘲笑的就是这点偶尔翻出来的文艺范。
各位朋友,我原本把你们从我的记忆里一个一个的撕扯出来,点着你们的名字,然后在你们每个人的身后加一条尾巴写一句话,想让你们看见我对你们的思念,后来我把这一段删除了,我只想知道你们在两年的时间里都成长了哪些,是不是都过得比我好,比我精彩。在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能看见你们用语言诉说的的心情,但却不能体会你们生活的状态,我不在你们的身边,我看不见你们纠结的表情,也看不见你们疯狂追逐的身影,但我仍旧想念着你们!
如今的我,不再是当年那个愤青的小女孩,我不再写愤世嫉俗的文字,我不再随便大发脾气,我再也不会霸道的干涉别人的生活方式…有多少人青春依旧,疯狂不再。我记得那个时候也有好多人羡慕着那股飞扬跋扈,随心所欲的气势。可是我们伦姐早的时候就预言过,没有人可以张扬一辈子的。的确,像一位朋友说的那样,都二十岁的人了,再也回不去十六七的岁月。我感动于这位仁兄一直记挂着我的恩情,说实话,那天晚上看到短信里说,我希望我喜欢的人会有人宠着,刹那间眼泪夺眶而出,别想着挖苦我有多幼稚,诚如所说,遥望十六七岁的年纪,我们佯装无所谓已经太久了。现实只会让我更单纯的渴望,如婴幼儿般的宠溺。
我不会否认我是个思维比较紊乱的人,不管是我的生活还是我的情感,我宁愿相信我是个智商大于情商的人。或者,我没有情商。我一直觉得没有勇气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玛格丽特•尤瑟纳尔说过,世界上最肮脏的,莫过于自尊心,但是,我也打算和黄小仙儿一样,余生将与它如影随形。不是害怕会失去,是受不了得到了又失去。我不会承认我很懦弱。在这么脆弱的灵魂外面真真切切的需要一层外壳。要是没有了这层壳儿,一阵微风都可以把整个人撕得血肉模糊。
当初拼着命的想要离开家离开父母,想要飞,飞到你们都看不到的地方,就像一只雏鹰一般的吸允着天空的气息。带着自己高傲的心,怀揣着渴望自由的行囊,以为通过努力就能开垦出一片荒田。看看如今的光景,看看身边的人,才幡然醒悟,一只只羽翼未丰的鸟儿如何才能跻身那南行的雁群中去。
二十几岁的光景,后青春时代的尴尬,退去了十八九的青涩,比不上三十岁的稳重,却又承担不起成熟的重担,还想贪恋着阳光下的小任性,不肯乖乖就范。我还在想,无论朋友们是否就此咫尺天涯都不要感叹逝者如斯夫,一个人在外的日子要保重自己,念想情谊,生活还在继续,不要回头,挺胸向前。
或许,这个故事还可以继续。总之,后青春时代,梦想变得遥远,爱情终究空白,友情依旧存在,父母最为牵挂,这些都集合在我20岁这个最彷徨、最无助的间隙,想要奔波却不知哪条路才能通往幸福的大门……
现如今,我已经在某校的阶梯教室学过了思修,听过了毛概,考完了马哲,刚刚修完了近代史。
这个故事如纪录片一般太过冗长,而且我心里毫无它的骨架结构,也没有如何建构文章主题的纠结。实际上创造这些碎碎念并不是我的本意,我实在是没什么特长,我想不出在这百无聊赖的日子里我还能做什么。所以, 你可以看得见字里行间的空白。其实我是不喜欢把自己描述的那么详细的,总觉得像一条深海鳕鱼曝晒在太阳底下,我也不知道都会有谁来看我制造的这些垃圾,但我希望不会影响你的心情。给个面子,今天是我二十岁的生日。
我常常在想,我这个年纪应该过六一节还是三八节。
20岁。
关于六一,我早已不是儿童,离少年这个名词也已经远去好多年了。大家一致认为的12—18岁的青春期叛逆时代,我也不再它的范围庇护之下了。关于三八,我还在花季并非少妇。我没有作为一个成年人的成熟和宽容,兼备从容和淡定。20岁,虽然已退去懵懂轻狂,却仍旧带着任性和叛逆,和前几年相比,少了稚嫩和冲动,不再追求另类和张扬个性,反倒沉淀了很多,成长了很多。这个时候,我究竟该归哪个阶段管辖和统治。
我想象着自己是个偏执狂。
2010年8月30日,我手里握着这可怜的三位数踏上了征程,颇有背井离乡的决心和壮士一去不回返的气魄。我自己也没有想到,我竟然就只是在这一夜之间,只是看到那可怜的三位数的一夜之间,看清了过去,明白了将来。一夜之间褪去了十八岁的浮华霓裳,恐怕谁都没有意识到,我就这么突兀的长成大姑娘了。
两年后,我早已没有高中时代的精气神儿,常常幻想,常常争辩,常常热情如火,却还羡慕着那时候的自己可以那么随心所欲,我行我素的叛逆。于是,漂洋过海独自生活之后尝试着宽容忍耐、淡定冷静之下涌出了偏执,偏激固执。我特意查过资料,偏执在医学上是一种病态,和人格分裂、精神疾病属于同宗。简言之,这种人的心里存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能天下人负我’的心态。当然,我没有那么高的境界。我原想着即使它不是个褒义词,也千万别是个贬义词,我没有想要放高姿态,也绝非特立独行,朋友们难道不觉得就事论是来说,这个词还蛮适合我吗?
我是这样想的。
我是这样想的,整整想了两年,我曾偏激的认为把自己的心禁锢在自己圈起来的角落中,不与接触,请勿打扰。这样,我就不会有情绪的变化,不为外因外果所影响,我低调的生活在众人当中不曾脱离集体,但也拿捏得当的用一张无形的网隔离了自己。当然,我接受病态一说。我像一只初出茅庐的小妖精一样修炼了两年,功力大增,已然从当年的一根颈,现在成长到两头犊了。但是由于身体里残存的个人英雄主义作祟,我唯一强大的就是保护别人的能力。可是我忘记了最重要的本能,失去了保护自己的能力。我这才意识到,这些年来,最傻最笨最幼稚的其实是自己。于是在时间的转轮中踉踉跄跄,在岁月的荆棘中遍体鳞伤,当我终于从自己编制的厚重的蛹茧中走出来,显然,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很多人。
矛盾理论一直以来都是和生命体共同存在的。
纵使你的初衷是多么的圣洁,也掩盖不了在你的卑鄙下衍生的孽果。常常因为某个陌生人某些熟悉的动作感动的热泪盈眶,于是死心塌地的想要回报人家,结果总是被看不见的匕首捅一刀、捅一刀、捅一刀。最惨烈的是接下来还要捂着溃烂的伤口一直逃,逃到自己挖好的墓穴,把溃烂的肉割掉埋起,也不过是默哀三分钟,便头也不回的奔赴前线。常常的,小甲刚刚在你的面前细数了小乙的种种劣行,他的眼神告诉你他十分期望得到你的支持,下一秒你就会从小丙那里貌似不经意间听到小甲也曾经信誓旦旦的对你的方方面面进行过评估。这种恶行其实我们多多少少都做过,所以在我欣欣然的原谅了自己之后,也以宰相之肚原谅了身边的人。
我的偏执不是病!
我当然知道我是个极其偏激又极端的人,但是这不是我的检讨会。我不是要给自己写传记,把优缺点罗列成清单。我唯一可以允许你嘲笑的就是这点偶尔翻出来的文艺范。
各位朋友,我原本把你们从我的记忆里一个一个的撕扯出来,点着你们的名字,然后在你们每个人的身后加一条尾巴写一句话,想让你们看见我对你们的思念,后来我把这一段删除了,我只想知道你们在两年的时间里都成长了哪些,是不是都过得比我好,比我精彩。在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能看见你们用语言诉说的的心情,但却不能体会你们生活的状态,我不在你们的身边,我看不见你们纠结的表情,也看不见你们疯狂追逐的身影,但我仍旧想念着你们!
如今的我,不再是当年那个愤青的小女孩,我不再写愤世嫉俗的文字,我不再随便大发脾气,我再也不会霸道的干涉别人的生活方式…有多少人青春依旧,疯狂不再。我记得那个时候也有好多人羡慕着那股飞扬跋扈,随心所欲的气势。可是我们伦姐早的时候就预言过,没有人可以张扬一辈子的。的确,像一位朋友说的那样,都二十岁的人了,再也回不去十六七的岁月。我感动于这位仁兄一直记挂着我的恩情,说实话,那天晚上看到短信里说,我希望我喜欢的人会有人宠着,刹那间眼泪夺眶而出,别想着挖苦我有多幼稚,诚如所说,遥望十六七岁的年纪,我们佯装无所谓已经太久了。现实只会让我更单纯的渴望,如婴幼儿般的宠溺。
我不会否认我是个思维比较紊乱的人,不管是我的生活还是我的情感,我宁愿相信我是个智商大于情商的人。或者,我没有情商。我一直觉得没有勇气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玛格丽特•尤瑟纳尔说过,世界上最肮脏的,莫过于自尊心,但是,我也打算和黄小仙儿一样,余生将与它如影随形。不是害怕会失去,是受不了得到了又失去。我不会承认我很懦弱。在这么脆弱的灵魂外面真真切切的需要一层外壳。要是没有了这层壳儿,一阵微风都可以把整个人撕得血肉模糊。
当初拼着命的想要离开家离开父母,想要飞,飞到你们都看不到的地方,就像一只雏鹰一般的吸允着天空的气息。带着自己高傲的心,怀揣着渴望自由的行囊,以为通过努力就能开垦出一片荒田。看看如今的光景,看看身边的人,才幡然醒悟,一只只羽翼未丰的鸟儿如何才能跻身那南行的雁群中去。
二十几岁的光景,后青春时代的尴尬,退去了十八九的青涩,比不上三十岁的稳重,却又承担不起成熟的重担,还想贪恋着阳光下的小任性,不肯乖乖就范。我还在想,无论朋友们是否就此咫尺天涯都不要感叹逝者如斯夫,一个人在外的日子要保重自己,念想情谊,生活还在继续,不要回头,挺胸向前。
或许,这个故事还可以继续。总之,后青春时代,梦想变得遥远,爱情终究空白,友情依旧存在,父母最为牵挂,这些都集合在我20岁这个最彷徨、最无助的间隙,想要奔波却不知哪条路才能通往幸福的大门……